高新多段有机废水处理反应器技术

高新多段有机废水处理反应器技术

本高新技术涉及有机废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段有机废水处理反应器。

背景技术:

在有机废水处理工艺中,人们往往会选择通过絮凝反应来令有机废水中的细小颗粒进行聚合、沉淀,其可以有效去除有机废水中的细小杂质,具有很好的使用效果;但是,有机废水在进行絮凝反应时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如果反应时间太短则无法起到很好的絮凝作用,而人们将其放置在反应罐中进行反应时需要等待反应罐内的废水完成絮凝反应排放后才可以再次将废水注入反应罐中进行絮凝反应,因此,该方式只能间断式进行反应,严重降低了有机废水的处理效率,无法满足工业上有机废水的处理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高新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便利的多段有机废水处理反应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高新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段有机废水处理反应器,包括反应箱体,所述反应箱体内部设置有间隔隔板并通过间隔隔板将反应箱体内部划分为位于上层的絮凝腔体、位于下层的吸附腔体;絮凝腔体内设置有第一水位隔板、第二水位隔板、第三水位隔板,第二水位隔板竖置设置在间隔隔板上且第二水位隔板底端固定连接在间隔隔板中部,第二水位隔板前、后两端与絮凝腔体前后内侧壁密封连接,第二水位隔板顶端与反应箱体顶端端壁之间设置有间隙;第一水位隔板、第三水位隔板分别设置在第二水位隔板左右两侧,第一水位隔板、第三水位隔板顶端均与反应箱体顶端端壁内侧面固定连接,第一水位隔板、第三水位隔板前、后两端均与絮凝腔体前后内侧壁密封连接,第一水位隔板、第三水位隔板底端与间隔隔板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絮凝腔体左端上侧设置有贯穿反应箱体侧壁的絮凝进水口,絮凝腔体右端上侧设置有贯穿反应箱体侧壁的絮凝出水口,絮凝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与吸附腔体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絮凝出水口内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外侧边缘与絮凝出水口内侧壁密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吸附腔体内放置有活性炭颗粒,吸附腔体右端上侧设置有吸附进水口,吸附进水口通过连接水管与絮凝出水口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吸附腔体底端的中部高度低于吸附腔体底端的左、右两侧高度,吸附腔体中部底端设置有排放口,排放口内固定连接有排水板,排水板上设置有若干个纵向贯穿排水板的过水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反应箱体顶端端壁设置有进料口,进料口位于第二水位隔板上方,进料口外侧设置有可以对进料口启闭状态进行控制的进料控制盖,进料控制盖与反应箱体顶端端壁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间隔隔板的竖截面呈倒置的v型状,所述絮凝腔体左右两侧底端均设置有废料排出口,废料排出口位于间隔隔板左、右两端上侧;废料排出口外侧设置有可以对废料排出口启闭状态进行控制的废料控制盖,废料控制盖与反应箱体外侧壁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絮凝腔体内设置有四个搅拌组件,四个搅拌组件分别位于反应箱体左侧壁与第一水位隔板之间、第一水位隔板与第二水位隔板之间、第二水位隔板与第三水位隔板之间、第三水位隔板与反应箱体右侧壁之间;四个反应箱体均与反应箱体顶端端壁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转轴、搅拌叶片,转轴的顶端位于反应箱体顶端外侧,转轴的顶端与固定连接在反应箱体顶端端壁上的动力电机传动连接,转轴的底端穿过反应箱体顶端端壁后伸入絮凝腔体内,转轴圆周外侧与反应箱体顶端端壁轴承连接,转轴圆周外侧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搅拌叶片位于絮凝腔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电机有一个,动力电机的输出轴与任一搅拌组件的转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四个搅拌组件中,相邻搅拌组件之间的转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吸附腔体左端上侧设置有活性炭放置口,活性炭放置口外侧设置有可以对活性炭放置口启闭状态进行控制的活性炭放置控制盖,活性炭放置控制盖与反应箱体外侧壁相连接;所述反应箱体底端端壁设置有活性炭排出口,活性炭排出口外侧设置有可以对活性炭排出口启闭状态进行控制的活性炭排出控制盖,活性炭排出控制盖与反应箱体底端端壁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高新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高新技术通过采用设置间隔隔板将反应箱体内部划分为絮凝腔体、吸附腔体的设计,使得有机废水在絮凝腔体内进行絮凝操作后可以在吸附腔体内进行吸附操作,提高了有机废水的处理效果;另一方面,本高新技术通过采用在絮凝腔体内设置第一水位隔板、第二水位隔板、第三水位隔板的设计,使得水流从絮凝进水口进入后需要经过第一水位隔板、第二水位隔板、第三水位隔板的阻挡缓慢达到絮凝出水口,有效延长了水流通过絮凝腔体的时间,使得水流可以在絮凝腔体内充分与投放在絮凝腔体内的絮凝剂发生反应;并且其在废水处理过程中不需要间断絮凝进水口处有机废水的流入,避免了间隔式处理操作降低废水处理效率的状况发生,进一步提高了本高新技术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高新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高新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高新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反应箱体与搅拌组件的连接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高新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高新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高新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高新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高新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多段有机废水处理反应器,包括反应箱体1,所述反应箱体1内部设置有间隔隔板4并通过间隔隔板4将反应箱体1内部划分为位于上层的絮凝腔体2、位于下层的吸附腔体3;絮凝腔体2内设置有第一水位隔板5、第二水位隔板6、第三水位隔板7,第二水位隔板6竖置设置在间隔隔板4上且第二水位隔板6底端固定连接在间隔隔板4中部,第二水位隔板6前、后两端与絮凝腔体2前后内侧壁密封连接,第二水位隔板2顶端与反应箱体1顶端端壁之间设置有间隙;第一水位隔板5、第三水位隔板7分别设置在第二水位隔板6左右两侧,第一水位隔板5、第三水位隔板7顶端均与反应箱体1顶端端壁内侧面固定连接,第一水位隔板5、第三水位隔板7前、后两端均与絮凝腔体2前后内侧壁密封连接,第一水位隔板5、第三水位隔板7底端与间隔隔板4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絮凝腔体2左端上侧设置有贯穿反应箱体1侧壁的絮凝进水口101,絮凝腔体1右端上侧设置有贯穿反应箱体1侧壁的絮凝出水口,絮凝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15与吸附腔体3相连通。

在进行废水处理时,有机废水从絮凝进水口进入到絮凝腔体内,依次通过第一隔板与间隔隔板之间的间隙、第二隔板与反应箱体顶端端壁之间的间隙、第三隔板与间隔隔板之间的间隙后从絮凝出水口进入吸附腔体内。

本高新技术通过采用设置间隔隔板将反应箱体内部划分为絮凝腔体、吸附腔体的设计,使得有机废水在絮凝腔体内进行絮凝操作后可以在吸附腔体内进行吸附操作,提高了有机废水的处理效果;另一方面,本高新技术通过采用在絮凝腔体内设置第一水位隔板、第二水位隔板、第三水位隔板的设计,使得水流从絮凝进水口进入后需要经过第一水位隔板、第二水位隔板、第三水位隔板的阻挡缓慢达到絮凝出水口,有效延长了水流通过絮凝腔体的时间,使得水流可以在絮凝腔体内充分与投放在絮凝腔体内的絮凝剂发生反应;并且其在废水处理过程中不需要间断絮凝进水口处有机废水的流入,避免了间隔式处理操作降低废水处理效率的状况发生,进一步提高了本高新技术的使用效果。

所述絮凝出水口内设置有过滤网12,过滤网12外侧边缘与絮凝出水口内侧壁密封连接。过滤网可以避免絮凝反应凝聚的杂质从絮凝出水口进入吸附腔体内,将杂质全部截留到絮凝腔体内。

所述吸附腔体3内放置有活性炭颗粒14,吸附腔体3右端上侧设置有吸附进水口105,吸附进水口105通过连接水管15与絮凝出水口相连通。所述吸附腔体3底端的中部高度低于吸附腔体3底端的左、右两侧高度,吸附腔体3中部底端设置有排放口,排放口内固定连接有排水板13,排水板上设置有若干个纵向贯穿排水板的过水通孔。活性炭可以对有机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提高了有机废水的处理效果。有机废水在经过活性炭的吸附操作后从排水板的过水通孔流出,进行排放。

所述反应箱体1顶端端壁设置有进料口106,进料口106位于第二水位隔板6上方,进料口106外侧设置有可以对进料口106启闭状态进行控制的进料控制盖1061,进料控制盖1061与反应箱体1顶端端壁相连接。所述间隔隔板4的竖截面呈倒置的v型状,即间隔隔板4的中部高度高于左、右两侧高度,所述絮凝腔体2左右两侧底端均设置有废料排出口102,废料排出口102位于间隔隔板4左、右两端上侧;废料排出口102外侧设置有可以对废料排出口102启闭状态进行控制的废料控制盖1021,废料控制盖1021与反应箱体1外侧壁相连接。

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絮凝反应产生的沉淀物会落到间隔隔板上,在需要对沉淀物进行清理时,只需通过进料口向絮凝箱体内注水,并将废料排出口打开即可,从进料口注入的水流会随着间隔隔板的倾斜面流动并从废料排出口排出,水流的流动会带着落到间隔隔板上端面的沉淀物一起从废料排出口排出,从而达到清理沉淀物的效果,方便了本高新技术的清理操作。

进料口同样可以作为絮凝剂的投放口,投放絮凝剂时要在第二水位隔板两侧都进行投放。

所述絮凝腔体2内设置有四个搅拌组件,四个搅拌组件分别位于反应箱体1左侧壁与第一水位隔板5之间、第一水位隔板5与第二水位隔板6之间、第二水位隔板6与第三水位隔板7之间、第三水位隔板7与反应箱体1右侧壁之间;四个反应箱体均与反应箱体1顶端端壁相连接。

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转轴10、搅拌叶片11,转轴10的顶端位于反应箱体1顶端外侧,转轴10的顶端与固定连接在反应箱体1顶端端壁上的动力电机8传动连接,转轴10的底端穿过反应箱体1顶端端壁后伸入絮凝腔体2内,转轴10圆周外侧与反应箱体1顶端端壁轴承连接,转轴10圆周外侧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11,搅拌叶片11位于絮凝腔体2内。

所述动力电机8有一个,动力电机8的输出轴与任一搅拌组件的转轴10通过皮带9传动连接,四个搅拌组件中,相邻搅拌组件之间的转轴10通过皮带9传动连接。

搅拌组件可以对絮凝腔体内不同位置的水流进行搅动,从而增大有机废水与絮凝剂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有机废水的絮凝速率,同时只需要一个动力电机即可控制四个搅拌组件进行旋转操作,节省了本高新技术的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了本高新技术的使用效果。

所述吸附腔体3左端上侧设置有活性炭放置口103,活性炭放置口103外侧设置有可以对活性炭放置口103启闭状态进行控制的活性炭放置控制盖1031,活性炭放置控制盖1031与反应箱体1外侧壁相连接;所述反应箱体1底端端壁设置有活性炭排出口104,活性炭排出口104外侧设置有可以对活性炭排出口104启闭状态进行控制的活性炭排出控制盖1041,活性炭排出控制盖1041与反应箱体1底端端壁相连接。

活性炭放置口、活性炭排出口的设计可以方便对吸附腔体内的活性炭进行取放操作,在活性炭活性降低时可以方便人们对其进行更换,进一步提高了本高新技术的使用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多段有机废水处理反应器,包括反应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箱体内部设置有间隔隔板并通过间隔隔板将反应箱体内部划分为位于上层的絮凝腔体、位于下层的吸附腔体;絮凝腔体内设置有第一水位隔板、第二水位隔板、第三水位隔板,第二水位隔板竖置设置在间隔隔板上且第二水位隔板底端固定连接在间隔隔板中部,第二水位隔板前、后两端与絮凝腔体前后内侧壁密封连接,第二水位隔板顶端与反应箱体顶端端壁之间设置有间隙;第一水位隔板、第三水位隔板分别设置在第二水位隔板左右两侧,第一水位隔板、第三水位隔板顶端均与反应箱体顶端端壁内侧面固定连接,第一水位隔板、第三水位隔板前、后两端均与絮凝腔体前后内侧壁密封连接,第一水位隔板、第三水位隔板底端与间隔隔板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絮凝腔体左端上侧设置有贯穿反应箱体侧壁的絮凝进水口,絮凝腔体右端上侧设置有贯穿反应箱体侧壁的絮凝出水口,絮凝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与吸附腔体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有机废水处理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出水口内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外侧边缘与絮凝出水口内侧壁密封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段有机废水处理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腔体内放置有活性炭颗粒,吸附腔体右端上侧设置有吸附进水口,吸附进水口通过连接水管与絮凝出水口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段有机废水处理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腔体底端的中部高度低于吸附腔体底端的左、右两侧高度,吸附腔体中部底端设置有排放口,排放口内固定连接有排水板,排水板上设置有若干个纵向贯穿排水板的过水通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段有机废水处理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箱体顶端端壁设置有进料口,进料口位于第二水位隔板上方,进料口外侧设置有可以对进料口启闭状态进行控制的进料控制盖,进料控制盖与反应箱体顶端端壁相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段有机废水处理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隔板的竖截面呈倒置的v型状,所述絮凝腔体左右两侧底端均设置有废料排出口,废料排出口位于间隔隔板左、右两端上侧;废料排出口外侧设置有可以对废料排出口启闭状态进行控制的废料控制盖,废料控制盖与反应箱体外侧壁相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段有机废水处理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腔体内设置有四个搅拌组件,四个搅拌组件分别位于反应箱体左侧壁与第一水位隔板之间、第一水位隔板与第二水位隔板之间、第二水位隔板与第三水位隔板之间、第三水位隔板与反应箱体右侧壁之间;四个反应箱体均与反应箱体顶端端壁相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段有机废水处理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转轴、搅拌叶片,转轴的顶端位于反应箱体顶端外侧,转轴的顶端与固定连接在反应箱体顶端端壁上的动力电机传动连接,转轴的底端穿过反应箱体顶端端壁后伸入絮凝腔体内,转轴圆周外侧与反应箱体顶端端壁轴承连接,转轴圆周外侧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搅拌叶片位于絮凝腔体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段有机废水处理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机有一个,动力电机的输出轴与任一搅拌组件的转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四个搅拌组件中,相邻搅拌组件之间的转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段有机废水处理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腔体左端上侧设置有活性炭放置口,活性炭放置口外侧设置有可以对活性炭放置口启闭状态进行控制的活性炭放置控制盖,活性炭放置控制盖与反应箱体外侧壁相连接;所述反应箱体底端端壁设置有活性炭排出口,活性炭排出口外侧设置有可以对活性炭排出口启闭状态进行控制的活性炭排出控制盖,活性炭排出控制盖与反应箱体底端端壁相连接。

技术总结
本高新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段有机废水处理反应器,包括反应箱体,反应箱体内部设置有间隔隔板并通过间隔隔板将反应箱体内部划分为絮凝腔体、吸附腔体;絮凝腔体内设置有第一水位隔板、第二水位隔板、第三水位隔板,第二水位隔板底端固定连接在间隔隔板中部,第二水位隔板顶端与反应箱体顶端端壁之间设置有间隙;第一水位隔板、第三水位隔板分别设置在第二水位隔板左右两侧,第一水位隔板、第三水位隔板顶端均与反应箱体顶端端壁内侧面固定连接,第一水位隔板、第三水位隔板底端与间隔隔板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絮凝腔体左端设置有絮凝进水口,絮凝腔体右端设置有絮凝出水口,絮凝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与吸附腔体相连通。

技术开发人、权利持有人:张新生;廖力波;廖力欲;钟旭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专利技术

高新去除悬浊物的水处理装置技术

2021-5-7 9:28:49

专利技术

高新有机废水处理用絮凝罐技术

2021-5-7 9:34:1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