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高新技术涉及一种去污系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天然湖泊生物膜去污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人们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等点源污染的不合理排放,大量不合理施用的化肥、农药所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随机排放,水文条件的改变导致的废弃物的堆积和河道淤塞等,直接或间接地造成湖泊水体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因此,对受干扰的天然湖泊水体修复迫在眉睫。
目前,湖泊水体富营养化会采用设置表面流人工湿地进行处理,而传统的表面流人工湿地处理效率,出水水质不稳定,易波动,因而采用微生物修复或藻类修复成为快捷修复水体的首选。但是现有的包覆有微生物的凝胶球都是通过设备预制好之后放入水体中,这使得凝胶球在运输过程中存在损坏的风险,另外,微生物在长时间脱离水体后会死亡导致凝胶球失效,因而急需一个可在水面环境中即时制作包覆有微生物的凝胶球并将其释放到水域中的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高新技术提供了一种天然湖泊生物膜去污系统,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包覆有微生物的凝胶球无法在水域环境中即时制作并投放,导致凝胶球修复能力差的问题。
为此,本高新技术提供了一种天然湖泊生物膜去污系统,其包括滑轨、漂浮板、挂钩和气囊,漂浮板通过连接在其侧壁上的滑块滑动连接于滑轨上,挂钩固定连接于滑轨上相对于漂浮板的另一侧,气囊设于漂浮板底部的相对两端,漂浮板上设置有储液机构,漂浮板的底部设置有呈矩形阵列排布的4根支撑杆,两支撑杆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杆,两第二连杆上分别设置有呈镜像设置的振动混合机构,储液机构通过输液管连通振动混合机构,两振动混合机构合拢成一个腔体,且两振动混合机构之间设置有包覆漂浮机构。
进一步地,上述储液机构包括储液罐和手动阀,储液罐为3个卡接于漂浮板上,储液罐的下方设置有出液口,出液口穿过漂浮板的底部与输液管连接,手动阀设于出液口上。
进一步地,上述振动混合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弹簧和混合罐,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于第二连杆上,且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混合罐的外壁上,弹簧套设于第二连杆上,且弹簧设于第一连杆和支撑杆之间,输液管贯穿混合罐的外壳与混合罐的内部连通,混合罐的下方设置有凸台。
进一步地,上述混合罐为半球形壳体。
进一步地,上述包覆漂浮机构包括固定层、连接条和漂浮卡环,固定层包覆于两混合罐内,漂浮卡环套设于两凸台上,连接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固定层和漂浮卡环上,且连接条位于两混合罐之间。
进一步地,上述固定层为球形网状结构,且固定层的球体半径不大于混合罐的球体半径。
进一步地,上述连接条为橡胶材质的扁形长条,固定层为尼龙材质,漂浮卡环为轻质泡沫材质。
进一步地,上述气囊呈倒t形,气囊的高度不小于滑轨的高度,气囊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气囊内部的通气孔。
进一步地,上述通气孔为单向充气阀。
进一步地,上述漂浮板为长方体泡沫板。
本高新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天然湖泊生物膜去污系统中,采用挂钩将整个系统固定在船边上,通过给气囊的充放气控制漂浮板在沿着滑轨滑动,从而进行水上和水下作业的切换;通过储液罐给混合罐内注入混合液体,混合罐在水下经水流作用振荡,振荡在经弹簧放大后使得混合罐内的混合液体均匀混合,混合液体形成凝胶状被混合罐内的固定层包覆;通过漂浮卡环卡住两混合罐上的凸台使得两混合罐合拢,漂浮卡环在经过振荡和水流的作用力后从凸台上脱落,混合罐沿着第一连杆铰接转动,固定层从混合罐内脱落,漂浮卡环通过连接条连接固定层一同漂浮在水中。
因此,本实施例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气囊充放气驱动系统滑轨式升降,实现水上和水下作业的切换,结构设计合理,操作过程简单方便;
2)通过混合液即时配比,水流振荡混合并自动抛投,实现了凝胶球的水上即时制作,结构设计巧妙,避免了凝胶球运输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极大地保持微生物的活性,去污效果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高新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高新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然湖泊生物膜去污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高新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然湖泊生物膜去污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高新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然湖泊生物膜去污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高新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然湖泊生物膜去污系统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其中,1-滑轨;2-漂浮板;3-挂钩;4-气囊;5-滑块;6-储液机构;61-储液罐;62-手动阀;7-支撑杆;8-第二连杆;9-振动混合机构;91-第一连杆;92-弹簧;93-混合罐;10-包覆漂浮机构;101-固定层;102-连接条;103-漂浮卡环;11-出液口;12-凸台;13-通气孔;14-输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然湖泊生物膜去污系统,其中,首先设置了滑轨1、漂浮板2、挂钩3和气囊4,漂浮板2通过连接在其侧壁上的滑块5滑动连接于滑轨1上,挂钩3固定连接于滑轨1上相对于漂浮板2的另一侧,气囊4设于漂浮板2底部的相对两端,漂浮板2上设置有储液机构6,漂浮板2的底部设置有呈矩形阵列排布的4根支撑杆7,两支撑杆7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杆8,两第二连杆8上分别设置有呈镜像设置的振动混合机构9,储液机构6通过输液管14连通振动混合机构9,两振动混合机构9合拢成一个腔体,且两振动混合机构9之间设置有包覆漂浮机构10。
具体地,参见图1至图5,储液机构6包括储液罐61和手动阀62,储液罐61为3个卡接于漂浮板2上,储液罐61的下方设置有出液口11,出液口11穿过漂浮板2的底部与输液管14连接,手动阀62设于出液口11上。
具体地,参见图1至图5,气囊4呈倒t形,气囊4的高度不小于滑轨1的高度,气囊4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气囊4内部的通气孔13。
具体地,参见图1至图5,通气孔13为单向充气阀。
具体地,参见图1至图5,漂浮板2为长方体泡沫板。
三个储液罐61中分别放入交联剂、凝胶剂和藻菌混合液,通过控制手动阀62按照配比依次经出液口11和输液管14进入混合罐93内;通气孔13外接气泵,挂钩3挂在船边缘,气囊4充气后整个漂浮板2在浮力的作用下沿着滑轨1向上滑动,振动混合机构9完全露出水面,便于凝胶球混合前操作,气囊4放气后,漂浮板2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轨1下降,振动混合机构9置于水中,在水流的作用下振动混合;漂浮板2为泡沫板可漂浮在水面上。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天然湖泊生物膜去污系统中,采用挂钩将整个系统固定在船边上,通过给气囊的充放气控制漂浮板在沿着滑轨滑动,从而进行水上和水下作业的切换;通过储液罐给混合罐内注入混合液体,混合罐在水下经水流作用振荡,振荡在经弹簧放大后使得混合罐内的混合液体均匀混合,混合液体形成凝胶状被混合罐内的固定层包覆;通过漂浮卡环卡住两混合罐上的凸台使得两混合罐合拢,漂浮卡环在经过振荡和水流的作用力后从凸台上脱落,混合罐沿着第一连杆铰接转动,固定层从混合罐内脱落,漂浮卡环通过连接条连接固定层一同漂浮在水中。
因此,本实施例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气囊充放气驱动系统滑轨式升降,实现水上和水下作业的切换,结构设计合理,操作过程简单方便;
2)通过混合液即时配比,水流振荡混合并自动抛投,实现了凝胶球的水上即时制作,结构设计巧妙,避免了凝胶球运输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极大地保持微生物的活性,去污效果好。
实施例二:
参见图1至图5,图中示出了本高新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天然湖泊生物膜去污系统,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地做出了以下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振动混合机构9包括第一连杆91、弹簧92和混合罐93,第一连杆91的一端铰接于第二连杆8上,且第一连杆91的另一端铰接于混合罐93的外壁上,弹簧92套设于第二连杆8上,且弹簧92设于第一连杆91和支撑杆7之间,输液管14贯穿混合罐93的外壳与混合罐93的内部连通,混合罐93的下方设置有凸台12。
具体地,参见图1至图5,混合罐93为半球形壳体。
两个混合罐93合拢为一个球体,各种混合液在进入混合罐93后,混合罐93在水流的冲击下振动,连接在第一连杆91和支撑杆7之间的弹簧92将振动放大,使得混合液在混合罐93内被均匀混合形成凝胶球。
实施例三:
参见图1至图5,图中示出了本高新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天然湖泊生物膜去污系统,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地做出了以下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包覆漂浮机构10包括固定层101、连接条102和漂浮卡环103,固定层101包覆于两混合罐93内,漂浮卡环103套设于两凸台12上,连接条10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固定层101和漂浮卡环103上,且连接条102位于两混合罐93之间。
具体地,参见图1至图5,固定层101为球形网状结构,且固定层101的球体半径不大于混合罐93的球体半径。
具体地,参见图1至图5,连接条102为橡胶材质的扁形长条,固定层101为尼龙材质,漂浮卡环103为轻质泡沫材质。
漂浮卡环103套在两个凸台12上,这对两个混合罐93的合拢起到固定作用,固定层101包裹在混合罐93内形成的凝胶球,漂浮卡环103在经过振荡后从凸台12上脱落,两个混合罐93随即张开并将包裹有凝胶球的固定层101抛出,漂浮卡环103为泡沫材质漂浮在水上,并通过连接条102拉着包裹有凝胶球的固定层101悬浮在水域内;连接条102为橡胶材质,具有很好的形变能力,在混合罐93合拢时可作为密封条使用,不会导致混合罐93内渗水。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高新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高新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高新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高新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高新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天然湖泊生物膜去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滑轨(1)、漂浮板(2)、挂钩(3)和气囊(4),所述漂浮板(2)通过连接在其侧壁上的滑块(5)滑动连接于所述滑轨(1)上,所述挂钩(3)固定连接于所述滑轨(1)上相对于所述漂浮板(2)的另一侧,所述气囊(4)设于所述漂浮板(2)底部的相对两端,所述漂浮板(2)上设置有储液机构(6),所述漂浮板(2)的底部设置有呈矩形阵列排布的4根支撑杆(7),两所述支撑杆(7)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杆(8),两所述第二连杆(8)上分别设置有呈镜像设置的振动混合机构(9),所述储液机构(6)通过输液管(14)连通所述振动混合机构(9),两所述振动混合机构(9)合拢成一个腔体,且两所述振动混合机构(9)之间设置有包覆漂浮机构(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天然湖泊生物膜去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机构(6)包括储液罐(61)和手动阀(62),所述储液罐(61)为3个卡接于所述漂浮板(2)上,所述储液罐(61)的下方设置有出液口(11),所述出液口(11)穿过所述漂浮板(2)的底部与所述输液管(14)连接,所述手动阀(62)设于所述出液口(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天然湖泊生物膜去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混合机构(9)包括第一连杆(91)、弹簧(92)和混合罐(93),所述第一连杆(91)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连杆(8)上,且所述第一连杆(91)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混合罐(93)的外壁上,所述弹簧(92)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杆(8)上,且所述弹簧(92)设于所述第一连杆(91)和所述支撑杆(7)之间,所述输液管(14)贯穿所述混合罐(93)的外壳与所述混合罐(93)的内部连通,所述混合罐(93)的下方设置有凸台(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天然湖泊生物膜去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罐(93)为半球形壳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天然湖泊生物膜去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漂浮机构(10)包括固定层(101)、连接条(102)和漂浮卡环(103),所述固定层(101)包覆于两所述混合罐(93)内,所述漂浮卡环(103)套设于两所述凸台(12)上,所述连接条(10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固定层(101)和所述漂浮卡环(103)上,且所述连接条(102)位于两所述混合罐(93)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天然湖泊生物膜去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层(101)为球形网状结构,且所述固定层(101)的球体半径不大于所述混合罐(93)的球体半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天然湖泊生物膜去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条(102)为橡胶材质的扁形长条,所述固定层(101)为尼龙材质,所述漂浮卡环(103)为轻质泡沫材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天然湖泊生物膜去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4)呈倒t形,所述气囊(4)的高度不小于所述滑轨(1)的高度,所述气囊(4)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所述气囊(4)内部的通气孔(1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天然湖泊生物膜去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13)为单向充气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天然湖泊生物膜去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板(2)为长方体泡沫板。
技术总结
本高新技术提供了一种天然湖泊生物膜去污系统,其包括滑轨、漂浮板、挂钩和气囊,漂浮板通过连接在其侧壁上的滑块滑动连接于滑轨上,挂钩固定连接于滑轨上相对于漂浮板的另一侧,气囊设于漂浮板底部的相对两端,漂浮板上设置有储液机构,漂浮板的底部设置有呈矩形阵列排布的4根支撑杆,两支撑杆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杆,储液机构通过输液管连通振动混合机构。本高新技术通过气囊充放气驱动系统滑轨式升降,实现水上和水下作业的切换,结构设计合理,操作过程简单方便;通过混合液即时配比,水流振荡混合并自动抛投,实现了凝胶球的水上即时制作,结构设计巧妙,避免了凝胶球运输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极大地保持微生物的活性,去污效果好。
技术开发人、权利持有人:胡炜;李小蒙;封洪峰;陈加强;方坤斌;柳俊杰;孙秀学;熊巍巍;曾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