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污泥清理系统及技术与流程

高新污泥清理系统及技术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污泥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泥清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污泥浆通常指混合有重金属、有机物、化学物质和微生物等污染物且具有流动性的液态泥,能够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例如,建筑泥浆排放到河湖中,对河湖中的水质造成污染。

目前,通过污泥清理系统能够对污泥浆进行清理,但是,受制于污泥浆的流动性和亲水性等因素,现有污泥清理系统存在对污泥浆进行清理的工艺偏长、难度偏大和效率偏低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污泥清理系统存在对污泥浆进行清理的难度偏大和效率偏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污泥清理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污泥清理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筛分设备、稳定均化池、转泥设备、第一管道和脱水系统,以及,与所述第一管道相连的监控系统;

所述筛分设备,适于对原污泥浆进行垃圾分离处理,形成待稳定污泥浆,以及,将所述待稳定污泥浆输送至所述稳定均化池中;

所述稳定均化池,适于对所述待稳定污泥浆进行稳定化处理,形成待脱水泥浆;

所述转泥设备,适于将所述待脱水泥浆从所述稳定均化池输送至所述第一管道中;

所述监控系统,适于对在所述第一管道中流动的所述待脱水泥浆进行监测,得到泥浆监测数据,以及,根据所述泥浆监测数据,将预设药液输送至所述第一管道中;

所述第一管道,适于将混合有所述预设药液的所述待脱水泥浆输送至所述脱水系统中;

所述脱水系统,适于对受到所述预设药液调理的所述待脱水泥浆进行脱水处理。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筛分设备和稳定均化池,对污泥浆进行去杂质处理,大幅降低了污泥浆的去杂质难度和待脱水泥浆的杂质含量,以便对待脱水泥浆进行后续处理;利用监控系统,对投放至第一管道中的预设药液进行自动化控制,兼顾了对第一管道中的药液含量进行控制的效率、准确性和可控性;在第一管道输送待脱水泥浆过程中,借助待脱水泥浆在第一管道中的流动性,促使预设药液在第一管道中与待脱水泥浆进行均匀化混合且开始对待脱水泥浆进行调理,相比于预设药液未经第一管道直接被投放至脱水系统中,有助于提升对待脱水泥浆进行化学调理的均匀性和延长化学调理时间,进而,有助于提升脱水系统对待脱水泥浆进行脱水处理的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对污泥清理系统做出如下改进。

可选地,所述监控系统包括第一配药子系统、第二配药子系统、流量检测装置、浓度检测装置、第一加药装置、第二加药装置和第一控制装置,所述第一配药子系统与所述第一加药装置相连,所述第二配药子系统与所述第二加药装置相连,所述流量检测装置、所述浓度检测装置、所述第一加药装置和所述第二加药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装置相连;

所述第一管道分别与所述流量检测装置、所述浓度检测装置、所述第一加药装置和所述第二加药装置相连;

所述第一配药子系统,适于预先配设第一泥浆调理药液;

所述第二配药子系统,适于预先配设第二泥浆调理药液,所述预设药液包括所述第一泥浆调理药液和所述第二泥浆调理药液;

所述流量检测装置,适于对在所述第一管道中流动的所述待脱水泥浆进行流量检测,得到流量数据,以及,将所述流量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控制装置中;

所述浓度检测装置,适于对在所述第一管道中流动的所述待脱水泥浆进行浓度检测,得到浓度数据,以及,将所述浓度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控制装置中;

所述第一加药装置,适于在所述第一控制装置控制下,将所述第一泥浆调理药液从所述第一配药子系统输送至所述第一管道中;

所述第二加药装置,适于在所述第一控制装置控制下,将所述第二泥浆调理药液从所述第二配药子系统输送至所述第一管道中;

所述第一控制装置,适于根据所述流量数据和所述浓度数据,确定所述泥浆监测数据,以及,根据所述泥浆监测数据,分别对所述第一加药装置和所述第二加药装置进行加药控制。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第一控制装置与流量检测装置、浓度检测装置和第一加药装置共同配合下,对第一配药子系统中的第一泥浆调理药液进行自动化投放,在第一控制装置与流量检测装置、浓度检测装置和第二加药装置共同配合下,对第二配药子系统中的第一泥浆调理药液进行自动化投放,以使两种泥浆调理药液分开进入第一管道中,预防了两种泥浆调理药液因在进入第一管道之前相互混合而变质,有助于两种泥浆调理药液对在第一管道中流动的待脱水泥浆进行多重化学调质,从而,有助于提升监控系统的监控性能和待脱水泥浆的调质效果。

可选地,所述第一配药子系统包括第二控制装置、供水装置、第一送料装置、预混装置、第二送料装置、调制装置、熟化装置、储药装置、液位检测装置和报警装置,所述第二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供水装置、所述第一送料装置、所述预混装置、所述第二送料装置、所述调制装置、所述熟化装置、所述液位检测装置、所述报警装置和所述第一加药装置相连,所述供水装置分别与所述预混装置和所述调制装置相连,所述第一送料装置、所述预混装置、所述第二送料装置、所述调制装置、所述熟化装置、所述储药装置和所述液位检测装置依次相连,所述储药装置与所述第一加药装置相连;

所述供水装置,适于在所述第二控制装置控制下,分别对所述预混装置和所述调制装置进行供水;

所述第一送料装置,适于在所述第二控制装置控制下,将粉状絮凝剂输送至所述预混装置中;

所述预混装置,适于在所述第二控制装置控制下,对所述粉状絮凝剂与水进行预混合处理,形成湿润絮凝剂;

所述第二送料装置,适于在所述第二控制装置控制下,将所述湿润絮凝剂从所述预混装置输送至所述调制装置中;

所述调制装置,适于在所述第二控制装置下,对所述湿润絮凝剂进行稀释处理,形成絮凝溶液;

所述熟化装置,适于在所述第二控制装置下,对所述絮凝溶液进行熟化处理,形成所述第一泥浆调理药液,以及,将所述第一泥浆调理药液输送至所述储药装置中;

所述储药装置,适于存储所述第一泥浆调理药液;

所述液位检测装置,适于在所述第二控制装置下,对所述第一泥浆调理药液在所述储药装置中的液位进行检测,得到液位数据,以及,将所述液位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控制装置中;

所述第二控制装置,适于根据所述液位数据,分别对所述供水装置、所述第一送料装置、所述预混装置、所述第二送料装置、所述调制装置、所述熟化装置、所述报警装置和所述第一加药装置进行控制;

所述第二控制装置,具体适于当所述液位数据表征所述液位为高位时,分别对所述供水装置、所述第一送料装置、所述预混装置、所述第二送料装置、所述调制装置和所述熟化装置进行关闭控制,以及,对所述第一加药装置进行启动控制;

所述第二控制装置,具体还适于当所述液位数据表征所述液位为中位时,分别对所述供水装置、所述第一送料装置、所述预混装置、所述第二送料装置、所述调制装置和所述熟化装置进行启动控制;

所述第二控制装置,具体还适于当所述液位数据表征所述液位为低位时,对所述报警装置进行报警控制并对所述第一加药装置进行关闭控制;

所述第一加药装置,适于当所述液位处在所述高位和所述低位之间时,在所述第一控制装置控制下,将所述第一泥浆调理药液从所述储药装置输送至所述第一管道中。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第二控制装置与供水装置、第一送料装置、预混装置、第二送料装置、调制装置和熟化装置共同配合下,自动化调制出具有均匀、稳定和成熟等特点的第一泥浆调理药液,有助于防止粉状絮凝剂因与水混合不均匀而成团,有助于提升第一配药子系统的自动化配药性能。

当第一泥浆调理药液在储药装置中的液位为高位时,在第二控制装置与液位检测装置共同配合下,供水装置、第一送料装置、预混装置、第二送料装置、调制装置和熟化装置均关闭,以停止调配第一泥浆调理药液,有助于预防第一泥浆调理药液溢出至储药装置外,有助于提升第一配药子系统自动化配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此外,第一加药装置开始工作,以便第一控制装置后续对第一加药装置进行加药控制,有助于提升双控制装置对第一加药装置进行控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有助于简易化对第一加药装置进行控制的方式。

当第一泥浆调理药液在储药装置中的液位为中位时,在第二控制装置与液位检测装置共同配合下,供水装置、第一送料装置、预混装置、第二送料装置、调制装置和熟化装置均开始工作,以及时地续存第一泥浆调理药液,有助于提升第一配药子系统自动化配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当第一泥浆调理药液在储药装置中的液位为低位时,在第二控制装置与液位检测装置共同配合下,报警装置进行液位报警,以及时地提示检修人员对第一配药子系统进行检修,并且,第一加药装置停止加药,有助于提升第一配药子系统的监控性能。

可选地,所述脱水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沉淀塔、第二管道和压滤机,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沉淀塔相连;

所述沉淀塔,适于对受到所述预设药液调理的所述待脱水泥浆进行沉淀脱水处理,形成脱水泥浆;

所述第二管道,适于将所述脱水泥浆从所述沉淀塔输送至所述压滤机;

所述压滤机,适于对所述脱水泥浆进行压滤脱水处理。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经过预设药液和沉淀塔作用,脱水泥浆具有含水率低和脱水性好等特点,有助于压滤机快速地对脱水泥浆进行压滤脱水,经过压滤机作用,脱水泥浆被压滤成泥饼,提升了泥浆脱水效率。

可选地,所述转泥设备包括第三管道和取泥泵,所述第三管道分别与所述取泥泵和所述稳定均化池相连,所述取泥泵与所述第一管道相连;

所述取泥泵适于将所述待脱水泥浆从所述稳定均化池抽取至所述第三管道中,以及,将所述待脱水泥浆从所述第三管道输送至所述第一管道中。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取泥泵与第三管道共同配合下,便于较远距离输送待脱水泥浆,取泥泵无需设置在稳定均化池内部,从而,有助于降低取泥泵长期受到污泥浆污染的隐患。

可选地,所述筛分设备包括筛分机和第四管道,所述第四管道分别与所述筛分机和所述稳定均化池相连;

所述筛分机,适于对所述原污泥浆进行垃圾分离处理,形成所述待稳定污泥浆;

所述第四管道,适于将所述待稳定污泥浆从所述筛分机输送至所述稳定均化池中。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筛分机与第四管道共同配合下,便于较远距离输送待稳定污泥浆,筛分机无需设置在稳定均化池内部,从而,有助于降低筛分机长期受到污泥浆污染的隐患。

可选地,所述污泥清理系统还包括依次相连的绞吸船、第五管道、水陆交接管道自适应平台、第六管道、接力泵和第七管道,所述第七管道与所述筛分机相连;

所述绞吸船,适于从河湖中吸取所述原污泥浆;

所述第五管道,适于将所述原污泥浆从所述绞吸船输送至所述水陆交接管道自适应平台处;

所述水陆交接管道自适应平台,适于设置在所述河湖中并处在所述第五管道与所述第六管道相接的位置处;

所述第六管道,适于将所述原污泥浆从所述水陆交接管道自适应平台处输送至所述接力泵中;

所述第七管道,适于将所述原污泥浆从所述接力泵输送至所述筛分机。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绞吸船与第五管道、水陆交接管道自适应平台、第六管道、接力泵和第七管道共同配合下,促使河湖中的原污泥浆被远距离转送至筛分机中,有助于提升污泥清理系统的输泥性能,通过水陆交接管道自适应平台对第五管道与第六管道相接的位置进行支承,有助于提升第五管道与第六管道相接的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水陆交接管线自适应平台包括桩柱、安装在所述桩柱上的弹簧和安装在所述弹簧上的浮体装置;

所述弹簧,适于在所述河湖的水流作用下,带动所述浮体装置升降;

所述浮体装置,适于处在所述第五管道与所述第六管道相接的位置处。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弹簧对桩柱和浮体装置进行弹性连接,借助弹簧的弹性,促使浮体装置在水中随水流改变高度和位置,有助于浮体装置及时地适应水位变化。

可选地,在所述桩柱的顶部设置有凸块,在所述浮体装置的底部设置有支杆,所述弹簧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凸块和所述支杆相连。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凸块突出于桩柱的顶部且支杆突出于浮体装置的底部,因此有助于方便弹簧分别与桩柱和支杆固定连接,有助于简易化水陆交接管线自适应平台的结构。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污泥清理方法,采用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污泥清理系统,所述污泥清理方法包括:

通过筛分设备对原污泥浆进行垃圾分离处理,形成待稳定污泥浆,以及,将所述待稳定污泥浆输送至稳定均化池中;

在所述稳定均化池中,对所述待稳定污泥浆进行稳定化处理,形成待脱水泥浆;

通过转泥设备将所述待脱水泥浆从所述稳定均化池输送至第一管道;

通过监控系统对在所述第一管道中流动的所述待脱水泥浆进行监测,得到泥浆监测数据,以及,根据所述泥浆监测数据,将预设药液输送至所述第一管道中;

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将混合有所述预设药液的所述待脱水泥浆输送至脱水系统中;

通过所述脱水系统对受到所述预设药液调理的所述待脱水泥浆进行脱水处理。

本发明提供的污泥清理方法与污泥清理系统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做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污泥清理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对应于图1中的监控系统的电路示意图;

图3为对应于图1中的第一配药子系统及其与第一加药装置电性连接的电路示意图;

图4为对应于图1中的水陆交接管线自适应平台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对应于图4中的桩柱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对应于图4中的浮体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筛分设备,12-稳定均化池,13-转泥设备,14-第一管道,15-脱水系统,16-监控系统,21-绞吸船,22-第五管道,23-水陆交接管道自适应平台,24-第六管道,25-接力泵,26-第七管道;

111-筛分机,112-第四管道,131-第三管道,132-取泥泵,151-沉淀塔,152-第二管道,153-压滤机,161-第一配药子系统,162-第二配药子系统,163-流量检测装置,164-浓度检测装置,165-第一加药装置,166-第二加药装置,167-第一控制装置;

231-桩柱,232-弹簧,233-浮体装置,2311-凸块,2331-支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污泥清理系统,该污泥清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筛分设备11、稳定均化池12、转泥设备13、第一管道14和脱水系统15,以及,与第一管道14连通的监控系统16。

筛分设备11,适于对原污泥浆进行垃圾分离处理,形成待稳定污泥浆,以及,将待稳定污泥浆输送至稳定均化池12中;稳定均化池12,适于对待稳定污泥浆进行稳定化处理,形成待脱水泥浆。

示例性地,筛分设备11将从原污泥浆中分离出垃圾排出,通过第一运输车对前述垃圾进行外运处理;将土地稳定剂投放至稳定均化池12中,借助土地稳定剂,对待稳定污泥浆中的重金属、有机物和化学物质等进行钝化稳定处理,使前述污染物浸出待稳定污泥浆,进而,在稳定均化池12中形成浓度稳定且均匀的待脱水泥浆,有助于快速地提升污泥浆的净化程度。

利用筛分设备11和稳定均化池12,对污泥浆进行去杂质处理,大幅降低了污泥浆的去杂质难度和待脱水泥浆的杂质含量,以便对待脱水泥浆进行后续处理。

转泥设备13,适于将待脱水泥浆从稳定均化池12输送至第一管道14中;监控系统16,适于对在第一管道14中流动的待脱水泥浆进行监测,得到泥浆监测数据,根据泥浆监测数据,将预设药液输送至第一管道14中。

利用监控系统16,对投放至第一管道14中的预设药液进行自动化控制,兼顾了对第一管道14中的药液含量进行控制的效率、准确性和可控性。

第一管道14,适于将混合有预设药液的待脱水泥浆输送至脱水系统15中;脱水系统15,适于对受到预设药液调理的待脱水泥浆进行脱水处理。

在第一管道14输送待脱水泥浆过程中,借助待脱水泥浆在第一管道14中的流动性,促使预设药液在第一管道14中与待脱水泥浆进行均匀化混合且开始对待脱水泥浆进行调理,相比于预设药液直接被投放至脱水系统15中,有助于提升对待脱水泥浆进行化学调理的均匀性和延长化学调理时间,进而,有助于提升脱水系统15对待脱水泥浆进行脱水处理的效率。

可选地,参见图1及图2,监控系统16包括第一配药子系统161、第二配药子系统162、流量检测装置163、浓度检测装置164、第一加药装置165、第二加药装置166和第一控制装置167,第一配药子系统161与第一加药装置165连通,第二配药子系统162与第二加药装置166连通,流量检测装置163、浓度检测装置164、第一加药装置165和第二加药装置166分别与第一控制装置167电性连接,第一管道14分别与流量检测装置163、浓度检测装置164、第一加药装置165和第二加药装置166连通。

示例性地,流量检测装置163可以包括通过第一导管和通过第一导管与第一管道14连通的流量传感器,浓度检测装置164可以包括第二导管和通过第二导管与第一管道14连通的浓度传感器,第一加药装置165包括第三导管和通过第三导管与第一管道14连通的第一加药泵,第二加药装置166包括第四导管和通过第四导管与第一管道14连通的第二加药泵,第一控制装置167可以包括第一plc控制器;其中,流量传感器、浓度传感器、第一加药泵和第二加药泵分别通过通信电缆与第一plc控制器连接。

第一配药子系统161,适于预先配设第一泥浆调理药液;第二配药子系统162,适于预先配设第二泥浆调理药液,所述预设药液包括所述第一泥浆调理药液和所述第二泥浆调理药液。

示例性地,在待脱水泥浆被输送至第一管道14之前,第一配药子系统161和第二配药子系统162分别可以配设药液,第一配药子系统161对第一泥浆调理药液进行配设的过程可以与第二配药子系统162对第二泥浆调理药液进行配设的过程同步或异步,其中,第一泥浆调理药液可以为有机高分子絮凝药液,第二泥浆调理药液可以为无机高分子絮凝药液。

流量检测装置163,适于对在第一管道14中流动的待脱水泥浆进行流量检测,得到流量数据,以及,将流量数据传输至第一控制装置167中;浓度检测装置164,适于对在第一管道14中流动的待脱水泥浆进行浓度检测,得到浓度数据,以及,将浓度数据传输至第一控制装置167中。

示例性地,在第一管道14上且与第一导管连接的位置为第一安装位,在第一管道14上且与第二导管连接的位置为第二安装位,第一安装位处在第二安装位之后且与第二安装位呈第一距离设置;在待脱水泥浆从第一管道14中分别流入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后,流量传感器对第一导管中的待脱水泥浆进行流量检测并通过通信电缆将流量数据传输至第一plc控制器,浓度传感器对第二导管中的待脱水泥浆进行浓度检测并通过通信电缆将浓度数据传输至第一plc控制器中。

第一加药装置165,适于在第一控制装置167控制下,将第一泥浆调理药液从第一配药子系统161输送至第一管道14中;第二加药装置166,适于在第一控制装置167控制下,将第二泥浆调理药液从第二配药子系统162输送至第一管道14中;第一控制装置167,适于根据流量数据和浓度数据,确定泥浆监测数据,以及,根据泥浆监测数据,分别对第一加药装置165和第二加药装置166进行加药控制。

示例性地,在第一管道14上且与第三导管连接的位置为第三安装位,在第一管道14上且与第四导管连接的位置为第四安装位;第三安装位处在第二安装位和第四安装位之间,且第三安装位与第二安装位呈第二距离设置,以及,第三安装位与第四安装位呈第三距离设置,第四安装位与脱水系统15呈第四距离设置;第二距离可以大于第一距离且小于第三距离,第四距离可以大于第三距离且小于第二距离,或者,根据实际需要设定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第三距离和第四距离,此处不再赘述。

示例性地,第一plc控制器可以按照预设权重比例对流量数据和浓度数据进行计算,得到泥浆监测数据,例如,预设权重比例为5:5或4:6;第一plc控制器还可以依据泥浆监测数据同步对第一加药泵和第二加药泵进行同转速控制,以使第一泥浆调理药液依次经过第一加药泵和第三导管后进入第一管道14,以及,第二泥浆调理药液依次经过第二加药泵和第四导管后进入第一管道14。

在第一控制装置167与流量检测装置163、浓度检测装置164和第一加药装置165共同配合下,对第一配药子系统161中的第一泥浆调理药液进行自动化投放,在第一控制装置167与流量检测装置163、浓度检测装置164和第二加药装置167共同配合下,对第二配药子系统162中的第一泥浆调理药液进行自动化投放,以使两种泥浆调理药液分开进入第一管道14中,预防了两种泥浆调理药液因在进入第一管道14之前相互混合而变质,有助于两种泥浆调理药液对在第一管道14中流动的待脱水泥浆进行多重化学调质,从而,有助于提升监控系统的监控性能和待脱水泥浆的调质效果,有助于提升对待脱水泥浆进行脱水处理的效率和简易化对待脱水泥浆进行脱水处理的工艺。

可选地,参见图1、图2及图3,第一配药子系统161包括第二控制装置、供水装置、第一送料装置、预混装置、第二送料装置、调制装置、熟化装置、储药装置、液位检测装置和报警装置,第二控制装置分别与供水装置、第一送料装置、预混装置、第二送料装置、调制装置、熟化装置、液位检测装置、报警装置和第一加药装置165电性连接,供水装置分别与预混装置和调制装置连通,第一送料装置、预混装置、第二送料装置、调制装置、熟化装置、储药装置和液位检测装置依次连通,储药装置与第一加药装置165连通。

示例性地,第二控制装置可以包括第二plc控制器,供水装置可以包括储水箱以及分别与储水箱连通的第一抽水泵和第二抽水泵,第一送料装置可以包括第一螺旋推进器,预混装置可以包括第一多浆叶搅拌机,第二送料装置可以包括第二螺旋推进器,调制装置可以包括第二多浆叶搅拌机,熟化装置可以包括第三多桨叶搅拌机,液位检测装置包括液位传感器;第二plc控制器分别通过通信电缆与第一抽水泵、第二抽水泵、第一螺旋推进器、第一多浆叶搅拌机、第二螺旋推进器、液位传感器、报警装置和第一加药泵连接。

示例性地,第一抽水泵通过第五导管与第一多浆叶搅拌机连通,第二抽水泵通过第六导管与第二多浆叶搅拌机连通;第一螺旋推进器、第一多浆叶搅拌机、第二螺旋推进器、第二多浆叶搅拌机、第三多桨叶搅拌机和储药装置依次连通;储药装置可以包括储药箱,液位传感器设置在储药箱内部,第一加药装置165还可以包括第七导管,第一加药泵通过第七导管与储药箱连通。

供水装置,适于在第二控制装置控制下,分别对预混装置和调制装置进行供水;第一送料装置,适于在第二控制装置控制下,将粉状絮凝剂输送至预混装置中;预混装置,适于在第二控制装置控制下,对粉状絮凝剂与水进行预混合处理,形成湿润絮凝剂;第二送料装置,适于在第二控制装置控制下,将湿润絮凝剂从预混装置输送至调制装置中。

示例性地,第二plc控制器可以按照预设时长对第一抽水泵和第二抽水泵进行控制,例如,预设时长为半小时或者1小时等,第一抽水泵可以将水从储水箱输送至第五导管中,通过第五导管将水输送至第一多浆叶搅拌机,第二抽水泵可以将水从储水箱输送至第六导管中,通过第六导管将水输送至第二多浆叶搅拌机。

调制装置,适于在第二控制装置下,对湿润絮凝剂进行稀释处理,形成絮凝溶液;熟化装置,适于在第二控制装置下,对絮凝溶液进行熟化处理,形成第一泥浆调理药液,以及,将第一泥浆调理药液输送至储药装置中;储药装置,适于存储第一泥浆调理药液。

示例性地,在第二plc控制器控制下,第一螺旋推进器可以将粉状絮凝剂输送至第一多浆叶搅拌机中,以使第一多浆叶搅拌对粉状絮凝剂与水进行均匀搅拌,形成呈固态的湿润絮凝剂,进而,第二螺旋推进器可以将湿润絮凝剂从第一多浆叶搅拌机输送至第二多浆叶搅拌机中,以使第二多浆叶搅拌机对湿润絮凝剂与水进行均匀混合,形成呈液态的絮凝溶液,其中,粉状絮凝剂可以是有机高分子絮凝干粉或无机高分子絮凝干粉。

示例性地,在第二plc控制器控制下,熟化装置对絮凝溶液进行熟化处理的时长可以不低于1小时,以形成浓度在0.1%至0.5%范围的第一泥浆调理药液,进而,将第一泥浆调理药液输送至储药箱中,例如,第一泥浆调理药液的浓度可以为0.1%或0.2%或0.5%。

在第二控制装置与供水装置、第一送料装置、预混装置、第二送料装置、调制装置和熟化装置共同配合下,自动化调制出具有均匀、稳定和成熟等特点的第一泥浆调理药液,有助于防止粉状絮凝剂因与水混合不均匀而成团,有助于提升第一配药子系统161的自动化配药性能。

液位检测装置,适于在第二控制装置下,对第一泥浆调理药液在储药装置中的液位进行检测,得到液位数据,以及,将液位数据传输至第二控制装置中;第二控制装置,适于根据液位数据,分别对供水装置、第一送料装置、预混装置、第二送料装置、调制装置、熟化装置、报警装置和第一加药装置165进行控制。

第二控制装置,具体适于当液位数据表征液位为高位时,分别对供水装置、第一送料装置、预混装置、第二送料装置、调制装置和熟化装置进行关闭控制,以及,对第一加药装置165进行启动控制。

示例性地,在第二plc控制器控制下,第一抽水泵、第二抽水泵、第一螺旋推进器、第一多浆叶搅拌机、第二螺旋推进器、第二多浆叶搅拌机和第三多桨叶搅拌机均停止工作,以停止调制第一泥浆调理药液,并且,第一加药泵开始工作,在第一加药泵处于工作状态下,第一plc控制器可以对第一加药泵进行转速控制。

当第一泥浆调理药液在储药装置中的液位为高位时,在第二控制装置与液位检测装置共同配合下,供水装置、第一送料装置、预混装置、第二送料装置、调制装置和熟化装置均停止工作,以停止调配第一泥浆调理药液,有助于预防第一泥浆调理药液溢出至储药装置外,有助于提升第一配药子系统161自动化配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此外,第一加药装置165开始工作,以便第一控制装置167后续对第一加药装置165进行加药控制,有助于提升双控制装置对第一加药装置165进行控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有助于简易化对第一加药装置165进行控制的方式。

第二控制装置,具体还适于当液位数据表征液位为中位时,分别对供水装置、第一送料装置、预混装置、第二送料装置、调制装置和熟化装置进行启动控制。

示例性地,在第二plc控制器控制下,第一抽水泵、第二抽水泵、第一螺旋推进器、第一多浆叶搅拌机、第二螺旋推进器、第二多浆叶搅拌机和第三多桨叶搅拌机开始工作,以继续调制第一泥浆调理药液,在调制第一泥浆调理药液期间,储药箱可以续存第一泥浆调理药液,从而,液位升高,同时,由于第一加药泵已经处于工作状态,也就是说第二plc控制器不再控制第一加药泵,而是第一plc控制器控制第一加药泵。

当第一泥浆调理药液在储药装置中的液位为中位时,在第二控制装置与液位检测装置共同配合下,供水装置、第一送料装置、预混装置、第二送料装置、调制装置和熟化装置均开始工作,以及时地续存第一泥浆调理药液,有助于提升第一配药子系统161自动化配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第二控制装置,具体还适于当液位数据表征液位为低位时,分别对报警装置进行报警控制和对第一加药装置165进行关闭控制。

示例性地,当液位高于低位时,说明第一配药子系统161能够正常调制并存储第一泥浆调理药液,无需对第一配药子系统161进行检修;当液位为低位时,说明第一配药子系统161出现异常,需要对第一配药子系统161进行检修,以正常调制并存储第一泥浆调理药液,因此,当液位数据表征液位为低位时,在第二plc控制器控制下,第一抽水泵、第二抽水泵、第一螺旋推进器、第一多浆叶搅拌机、第二螺旋推进器、第二多浆叶搅拌机和第三多桨叶搅拌机均可以停止工作,报警装置可以发出适于提示检修人员第一配药子系统161异常的报警声或/和报警光,第一加药泵也可以停止工作,以免第一加药装置165继续加药,有助于提升系统可靠性。

当第一泥浆调理药液在储药装置中的液位为低位时,在第二控制装置与液位检测装置共同配合下,报警装置进行液位报警,以及时地提示检修人员对第一配药子系统161进行检修,并且,第一加药装置165停止加药,有助于提升第一配药子系统161的监控性能。

示例性地,在第二plc控制器中预设设置有配置文件,该配置文件中记录有表征高位的第一液位值、表征中位的第二液位值和表征低位的第三液位值;第二plc控制器在接收到液位数据后,该液位数据分别与第一液位值、第二液位值和第三液位值进行比较;当液位数据与第一液位值匹配时,则判定液位数据表征液位为高位;当液位数据与第二液位值匹配时,判定液位数据表征液位为中位;当液位数据与第三液位值匹配时,判定液位数据表征液位为低位。

第一加药装置165,适于当液位处在高位和低位之间时,在第一控制装置167控制下,将第一泥浆调理药液从储药装置输送至第一管道14中。

可选地,参见图1,脱水系统15包括依次相连的沉淀塔151、第二管道152和压滤机153,第一管道14与沉淀塔151相连;沉淀塔151,适于对受到预设药液调理的待脱水泥浆进行沉淀脱水处理,形成脱水泥浆;第二管道152,适于将脱水泥浆从沉淀塔151输送至压滤机153中;压滤机153,适于对脱水泥浆进行压滤脱水处理。

经过预设药液和沉淀塔151作用,脱水泥浆具有含水率低和脱水性好等特点,有助于压滤机153快速地对脱水泥浆进行压滤脱水,经过压滤机153作用后,脱水泥浆被压滤成含水率不超过40%的泥饼,提升了泥浆脱水效率,通过第二运输车可以对从压滤机153产出的泥饼进行外运处理,泥浆可以再次利用,有助于节省资源,从沉淀塔151和压滤机153分别排出的尾水无需后续特殊处理,有助于简化工艺。

可选地,参见图1,转泥设备13包括第三管道131和取泥泵132,第三管道131分别与取泥泵132和稳定均化池12连通,取泥泵132与第一管道14连通;取泥泵132适于将待脱水泥浆从稳定均化池12抽取至第三管道131中,以及,将待脱水泥浆从第三管道131输送至第一管道14中。

示例性地,取泥泵132可以通过电缆与第二plc控制器连接,当液位数据表征液位为高位时,在第二plc控制器控制下,可以对取泥泵132进行启动控制,以使取泥泵132开始取泥工作,当液位数据表征液位为低位时,在第二plc控制器控制下,可以对取泥泵132进行关闭控制,以使取泥泵132停止取泥工作。

示例性地,第三管道131伸入至稳定均化池12的池底,取泥泵132安装在稳定均化池12外的某一位置处,在取泥泵132与第三管道131共同配合下,便于较远距离输送待脱水泥浆,取泥泵132无需设置在稳定均化池12内部,从而,有助于降低取泥泵132长期受到污泥浆污染的隐患。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配药子系统162的组成装置、连接方式及工作方式均可以与第一配药子系统161类似,第二配药子系统162对第二加药装置166和取泥泵132进行控制的方式也可以与第一配药子系统161对第一加药装置165和取泥泵132进行控制的方式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参见图1,筛分设备11包括筛分机111和第四管道112,第四管道112分别与筛分机111和稳定均化池12相连;筛分机111,适于对原污泥浆进行垃圾分离处理,形成待稳定污泥浆;第四管道112,适于将待稳定污泥浆从筛分机111输送至稳定均化池12中。

示例性地,筛分机111可以采用滚筒式筛分机,筛分机111安装在稳定均化池12外的某一位置处,第四管道112伸入至稳定均化池12中,在筛分机111与第四管道112共同配合下,便于较远距离输送待稳定污泥浆,筛分机111无需设置在稳定均化池12内部,从而,有助于降低筛分机111长期受到污泥浆污染的隐患。

可选地,参见图1及图4,污泥清理系统还包括依次相连的绞吸船21、第五管道22、水陆交接管道自适应平台23、第六管道24、接力泵25和第七管道26,第七管道26与筛分机111相连;绞吸船21,适于从河湖中吸取原污泥浆;第五管道22,适于将原污泥浆从绞吸船21输送至水陆交接管道自适应平台23处;水陆交接管道自适应平台23,适于设置在河湖中并处在第五管道22与第六管道24相接的位置处;第六管道24,适于将原污泥浆从水陆交接管道自适应平台23处输送至接力泵25中;第七管道26,适于将原污泥浆从接力泵25输送至筛分机111中。

示例性地,第五管道22的一部分可以布设在绞吸船21上,且第五管道22的另一部分布设在河湖中,第六管道24可以采用岸管明敷方式布设在陆地上,第五管道22可以通过柔性接头与第六管道24连通,使第五管道22与第六管道24平顺相接,在第五管道22上且与第六管道24连通的部分设置有足够的自然波动长度,柔性接口可以固定在水陆交接管道自适应平台23上,当水陆交接管道自适应平台23在河湖中随水流波动时,第五管道22可以适应性随水陆交接管道自适应平台23波动,以防第五管道22因水陆交接管道自适应平台23波动过大而与柔性接口脱离连接,第五管道22、第六管道24和第七管道26均采用密闭方式对原污泥浆进行输送,以免原污泥浆从第五管道22、第六管道24和第七管道26中泄露,有助于提升系统的环保性能。

在绞吸船21与第五管道22、水陆交接管道自适应平台23、第六管道24、接力泵25和第七管道26共同配合下,促使河湖中的原污泥浆被远距离转送至筛分机111中,有助于提升污泥清理系统的输泥性能,通过水陆交接管道自适应平台23对第五管道22与第六管道24相接的位置进行支承,有助于提升第五管道22与第六管道24相接的稳定性。

可选地,参见图1及图4,水陆交接管线自适应平台23包括桩柱231、安装在桩柱231上的弹簧232和安装在弹簧232上的浮体装置233;弹簧232,适于在河湖的水流作用下,带动浮体装置233升降;浮体装置233,适于设置在第五管道22与第六管道24相接的位置处。

示例性地,桩柱231包括锥形桩和呈相对设置的两块限位臂,两块限位比可以一体成型在锥形桩的顶部上且与锥形桩的顶部形成有容纳空间;锥形桩可以插入河湖的底部,浮体装置233可以漂浮在河湖的水中,浮体装置233的材质可以为塑料;弹簧232的一部分可以处在前述容纳空间中,且弹簧232的另一部分可以处在前述容纳空间外,弹簧232的两端部分别与锥形桩的顶部与浮体装置233的底部固定连接。

示例性地,两根桩柱231呈间隔设置,两根弹簧232呈间隔设置且分别安装在两根桩柱231上,浮体装置233分别与两根桩柱231固定连接,以提升水陆交接管线自适应平台23的平衡性。

通过弹簧232对桩柱231和浮体装置233进行弹性连接,借助弹簧232的弹性,促使浮体装置233在水中随水流改变高度和位置,有助于浮体装置233及时地适应水位变化。

可选地,在桩柱231的顶部设置有凸块2311,在浮体装置233的底部设置有支杆2331,弹簧232的两端部分别与凸块2311和支杆2331相连。

示范性地,凸块2311一体成型在桩柱231的顶部,两根支杆2331呈平行间隔设置且一体成型在浮体装置233的底部,以及,两根支杆2331分别与浮体装置233的横截面垂直。

由于凸块2311突出于桩柱231的顶部且支杆2331突出于浮体装置233的底部,因此有助于方便弹簧232分别与桩柱231和支杆2331固定连接,有助于简易化水陆交接管线自适应平台23的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污泥清理方法,采用上述污泥清理系统,该污泥清理方法包括:通过筛分设备11对原污泥浆进行垃圾分离处理,形成待稳定污泥浆,以及,将待稳定污泥浆输送至稳定均化池12中;在稳定均化池12中,对待稳定污泥浆进行稳定化处理,形成待脱水泥浆;通过转泥设备13将待脱水泥浆从稳定均化池12输送至第一管道14中;通过监控系统16对在第一管道14中流动的待脱水泥浆进行监测,得到泥浆监测数据,以及,根据泥浆监测数据,将预设药液输送至第一管道14中;通过第一管道14将混合有预设药液的待脱水泥浆输送至脱水系统15中;通过脱水系统15对受到预设药液调理的待脱水泥浆进行脱水处理。

本发明提供的污泥清理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通过绞吸船21从河湖中吸取原污泥浆;通过第五管道22将原污泥浆从绞吸船21输送至水陆交接管道自适应平台23处;通过第六管道24将原污泥浆从水陆交接管道自适应平台23处输送至接力泵25中;通过第七管道26将原污泥浆从接力泵25输送至筛分机111中。

本发明提供的污泥清理系统及方法,针对污泥浆的清理工作,兼备较短的工艺流程和较高的自动化性能,克服了现有污泥清理系统清理污泥浆的难度偏大和效率偏低的缺陷,有助于节省人力和增强泥浆清理效果。

本说明书描述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术语,仅用于区分装置/组件/子组件/部件等,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表示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描述的“方面”、“可选地”和“示例性地”等术语,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实施方式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实施方式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污泥清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清理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筛分设备(11)、稳定均化池(12)、转泥设备(13)、第一管道(14)和脱水系统(15),以及,与所述第一管道(14)相连的监控系统(16);

所述筛分设备(11),适于对原污泥浆进行垃圾分离处理,形成待稳定污泥浆,以及,将所述待稳定污泥浆输送至所述稳定均化池(12)中;

所述稳定均化池(12),适于对所述待稳定污泥浆进行稳定化处理,形成待脱水泥浆;

所述转泥设备(13),适于将所述待脱水泥浆从所述稳定均化池(12)输送至所述第一管道(14)中;

所述监控系统(16),适于对在所述第一管道(14)中流动的所述待脱水泥浆进行监测,得到泥浆监测数据,以及,根据所述泥浆监测数据,将预设药液输送至所述第一管道(14)中;

所述第一管道(14),适于将混合有所述预设药液的所述待脱水泥浆输送至所述脱水系统(15)中;

所述脱水系统(15),适于对受到所述预设药液调理的所述待脱水泥浆进行脱水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清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系统(16)包括第一配药子系统(161)、第二配药子系统(162)、流量检测装置(163)、浓度检测装置(164)、第一加药装置(165)、第二加药装置(166)和第一控制装置(167),所述第一配药子系统(161)与所述第一加药装置(165)相连,所述第二配药子系统(162)与所述第二加药装置(166)相连,所述流量检测装置(163)、所述浓度检测装置(164)、所述第一加药装置(165)和所述第二加药装置(166)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装置(167)相连;

所述第一管道(14)分别与所述流量检测装置(163)、所述浓度检测装置(164)、所述第一加药装置(165)和所述第二加药装置(166)相连;

所述第一配药子系统(161),适于预先配设第一泥浆调理药液;

所述第二配药子系统(162),适于预先配设第二泥浆调理药液,所述预设药液包括所述第一泥浆调理药液和所述第二泥浆调理药液;

所述流量检测装置(163),适于对在所述第一管道(14)中流动的所述待脱水泥浆进行流量检测,得到流量数据,以及,将所述流量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控制装置(167)中;

所述浓度检测装置(164),适于对在所述第一管道(14)中流动的所述待脱水泥浆进行浓度检测,得到浓度数据,以及,将所述浓度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控制装置(167)中;

所述第一加药装置(165),适于在所述第一控制装置(167)控制下,将所述第一泥浆调理药液从所述第一配药子系统(161)输送至所述第一管道(14)中;

所述第二加药装置(166),适于在所述第一控制装置(167)控制下,将所述第二泥浆调理药液从所述第二配药子系统(162)输送至所述第一管道(14)中;

所述第一控制装置(167),适于根据所述流量数据和所述浓度数据,确定所述泥浆监测数据,以及,根据所述泥浆监测数据,分别对所述第一加药装置(165)和所述第二加药装置(166)进行加药控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清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药子系统(161)包括第二控制装置、供水装置、第一送料装置、预混装置、第二送料装置、调制装置、熟化装置、储药装置、液位检测装置和报警装置,所述第二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供水装置、所述第一送料装置、所述预混装置、所述第二送料装置、所述调制装置、所述熟化装置、所述液位检测装置、所述报警装置和所述第一加药装置(165)相连,所述供水装置分别与所述预混装置和所述调制装置相连,所述第一送料装置、所述预混装置、所述第二送料装置、所述调制装置、所述熟化装置、所述储药装置和所述液位检测装置依次相连,所述储药装置与所述第一加药装置(165)相连;

所述供水装置,适于在所述第二控制装置控制下,分别对所述预混装置和所述调制装置进行供水;

所述第一送料装置,适于在所述第二控制装置控制下,将粉状絮凝剂输送至所述预混装置中;

所述预混装置,适于在所述第二控制装置控制下,对所述粉状絮凝剂与水进行预混合处理,形成湿润絮凝剂;

所述第二送料装置,适于在所述第二控制装置控制下,将所述湿润絮凝剂从所述预混装置输送至所述调制装置中;

所述调制装置,适于在所述第二控制装置下,对所述湿润絮凝剂进行稀释处理,形成絮凝溶液;

所述熟化装置,适于在所述第二控制装置下,对所述絮凝溶液进行熟化处理,形成所述第一泥浆调理药液,以及,将所述第一泥浆调理药液输送至所述储药装置中;

所述储药装置,适于存储所述第一泥浆调理药液;

所述液位检测装置,适于在所述第二控制装置下,对所述第一泥浆调理药液在所述储药装置中的液位进行检测,得到液位数据,以及,将所述液位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控制装置中;

所述第二控制装置,适于根据所述液位数据,分别对所述供水装置、所述第一送料装置、所述预混装置、所述第二送料装置、所述调制装置、所述熟化装置、所述报警装置和所述第一加药装置(165)进行控制;

所述第二控制装置,具体适于当所述液位数据表征所述液位为高位时,分别对所述供水装置、所述第一送料装置、所述预混装置、所述第二送料装置、所述调制装置和所述熟化装置进行关闭控制,以及,对所述第一加药装置(165)进行启动控制;

所述第二控制装置,具体还适于当所述液位数据表征所述液位为中位时,分别对所述供水装置、所述第一送料装置、所述预混装置、所述第二送料装置、所述调制装置和所述熟化装置进行启动控制;

所述第二控制装置,具体还适于当所述液位数据表征所述液位为低位时,分别对所述报警装置进行报警控制和对所述第一加药装置(165)进行关闭控制;

所述第一加药装置(165),适于当所述液位处在所述高位和所述低位之间时,在所述第一控制装置(167)控制下,将所述第一泥浆调理药液从所述储药装置输送至所述第一管道(14)中。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污泥清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系统(15)包括依次相连的沉淀塔(151)、第二管道(152)和压滤机(153),所述第一管道(14)与所述沉淀塔(151)相连;

所述沉淀塔(151),适于对受到所述预设药液调理的所述待脱水泥浆进行沉淀脱水处理,形成脱水泥浆;

所述第二管道(152),适于将所述脱水泥浆从所述沉淀塔(151)输送至所述压滤机(153)中;

所述压滤机(153),适于对所述脱水泥浆进行压滤脱水处理。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污泥清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泥设备(13)包括第三管道(131)和取泥泵(132),所述第三管道(131)分别与所述取泥泵(132)和所述稳定均化池(12)相连,所述取泥泵(132)与所述第一管道(14)相连;

所述取泥泵(132)适于将所述待脱水泥浆从所述稳定均化池(12)抽取至所述第三管道(131)中,以及,将所述待脱水泥浆从所述第三管道(131)输送至所述第一管道(14)中。

6.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污泥清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筛分设备(11)包括筛分机(111)和第四管道(112),所述第四管道(112)分别与所述筛分机(111)和所述稳定均化池(12)相连;

所述筛分机(111),适于对所述原污泥浆进行垃圾分离处理,形成所述待稳定污泥浆;

所述第四管道(112),适于将所述待稳定污泥浆从所述筛分机(111)输送至所述稳定均化池(12)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泥清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清理系统还包括依次相连的绞吸船(21)、第五管道(22)、水陆交接管道自适应平台(23)、第六管道(24)、接力泵(25)和第七管道(26),所述第七管道(26)与所述筛分机(111)相连;

所述绞吸船(21),适于从河湖中吸取所述原污泥浆;

所述第五管道(22),适于将所述原污泥浆从所述绞吸船(21)输送至所述水陆交接管道自适应平台(23)处;

所述水陆交接管道自适应平台(23),适于设置在所述河湖中并处在所述第五管道(22)与所述第六管道(24)相接的位置处;

所述第六管道(24),适于将所述原污泥浆从所述水陆交接管道自适应平台(23)处输送至所述接力泵(25)中;

所述第七管道(26),适于将所述原污泥浆从所述接力泵(25)输送至所述筛分机(111)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泥清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陆交接管线自适应平台(23)包括桩柱(231)、安装在所述桩柱(231)上的弹簧(232)和安装在所述弹簧(232)上的浮体装置(233);

所述弹簧(232),适于在所述河湖的水流作用下,带动所述浮体装置(233)升降;

所述浮体装置(233),适于设置在所述第五管道(22)与所述第六管道(24)相接的位置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污泥清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桩柱(231)的顶部设置有凸块(2311),在所述浮体装置(233)的底部设置有支杆(2331),所述弹簧(232)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凸块(2311)和所述支杆(2331)相连。

10.一种污泥清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污泥清理系统,所述污泥清理方法包括:

通过筛分设备(11)对原污泥浆进行垃圾分离处理,形成待稳定污泥浆,以及,将所述待稳定污泥浆输送至稳定均化池(12)中;

在所述稳定均化池(12)中,对所述待稳定污泥浆进行稳定化处理,形成待脱水泥浆;

通过转泥设备(13)将所述待脱水泥浆从所述稳定均化池(12)输送至第一管道(14)中;

通过监控系统(16)对在所述第一管道(14)中流动的所述待脱水泥浆进行监测,得到泥浆监测数据,以及,根据所述泥浆监测数据,将预设药液输送至所述第一管道(14)中;

通过所述第一管道(14)将混合有所述预设药液的所述待脱水泥浆输送至脱水系统(15)中;

通过所述脱水系统(15)对受到所述预设药液调理的所述待脱水泥浆进行脱水处理。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污泥加工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污泥清理系统及方法,通过筛分设备对原污泥浆进行垃圾分离处理,形成待稳定污泥浆,并将待稳定污泥浆输送至稳定均化池中,在稳定均化池中,对待稳定污泥浆进行稳定化处理,形成待脱水泥浆,通过转泥设备将待脱水泥浆从稳定均化池输送至第一管道中,通过监控系统对在第一管道中流动的待脱水泥浆进行监测,得到泥浆监测数据,并根据泥浆监测数据将预设药液输送至第一管道中,通过第一管道将混合有预设药液的待脱水泥浆输送至脱水系统中,通过脱水系统对受到预设药液调理的待脱水泥浆进行脱水处理,克服了现有污泥清理系统对污泥浆进行清理的难度偏大和效率偏低的缺陷,有助于节省人力和增强泥浆清理效果。

技术开发人、权利持有人:张峥;王杰;张勇;姜欢悦;胡海晓;杨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专利技术

高新利用生物质提高污泥中重金属稳定化的技术与流程

2021-5-6 8:26:49

专利技术

高新含油污泥复合固化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其应用与流程

2021-5-6 8:29:4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