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改良MSBR工艺脱氮的系统技术

高新改良MSBR工艺脱氮的系统技术

本高新技术涉及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改良msbr工艺脱氮的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水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和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具有较好脱功能、占地面积小、运行管理简便等优点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逐步成为该领域研发与应用的焦点。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研究人员根据序批反应特点,结合传统活性污泥法开发的一种连续进出水污水处理新工艺取名改良型序批反应器(msbr)。该工艺不但无需间断流量,还省去了多池工艺所需要的更多的连接管、泵和阀门。试验表明msbr法是一种经济有效、运行可靠、易于操作控制的污水处理工艺。

msbr系统由预缺氧区、污泥浓缩区、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和两组sbr区组成。将传统的a2/o工艺与sbr工艺组合起来,并在前端设置了预缺氧区,形成了一套高度集成的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强化了污染物的处理能力,系统整体的抗冲击负荷得到一定的提升。尽管如此,在msbr工艺的实际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脱氮效果不佳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出水水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高新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改良msbr工艺脱氮的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预缺氧区、污泥浓缩区、厌氧区、缺氧ⅰ区、缺氧ⅱ区、好氧ⅰ区、好氧ⅱ区、sbbrⅰ区和sbbrⅱ区。

其中,所述预缺氧区、所述污泥浓缩区、所述厌氧区、所述缺氧ⅰ区和所述缺氧ⅱ区平行设置,所述好氧ⅰ区和所述好氧ⅱ区分别设置在所述缺氧ⅱ区的两侧。

其中,所述预缺氧区底部与所述污泥浓缩区底部连通,所述厌氧区设有进水管,所述厌氧区出水管与所述缺氧ⅰ区进水管连通,所述缺氧ⅰ区出水管与所述缺氧ⅱ区进水管连通,所述缺氧ⅱ区分别通过过水口与所述好氧ⅰ区和所述好氧ⅱ区连通,所述好氧ⅰ区出水管与所述sbbrⅰ区进水管连通,所述好氧ⅱ区出水管与sbbrⅱ区进水管连通。

其中,所述预缺氧区设有污泥提升泵,所述好氧ⅰ区和好氧ⅱ区分别设有硝化液回流泵,通过硝化液回流管与所述缺氧ⅰ区连通,所述厌氧区、所述缺氧ⅰ区、所述缺氧ⅱ区、所述sbbrⅰ区和所述sbbrⅱ区分别设有搅拌机组。

其中,所述缺氧ⅰ区、所述缺氧ⅱ区、所述好氧ⅰ区和所述好氧ⅱ区底部分别设有微孔曝气系统并设置组合填料。

其中,所述缺氧ⅰ区、所述缺氧ⅱ区、所述好氧ⅰ区和所述好氧ⅱ区所设置组合填料的填充率为30%~70%,所述组合填料比重为1.01~1.05g/cm3。所述组合填料单元直径为150mm,间距为100mm。

其中,所述sbbrⅰ区和所述sbbrⅱ区分别设有加药系统并投加悬浮填料。

其中,所述sbbrⅰ区和所述sbbrⅱ区所投加悬浮填料的填充率为10%~40%,所述悬浮填料比重为0.93~0.97g/cm3

其中,所述sbbrⅰ区和所述sbbrⅱ区出水口分别设有漂浮式固定网筛。

本高新技术的有益效果:

(1)本高新技术针对传统的msbr工艺脱氮能力的不足,通过优化调整,提升了msbr工艺的脱氮能力,可用于传统msbr工艺的升级改造;

(2)本高新技术在不新建构筑物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了msbr工艺的原有池体,最大程度的提升了msbr工艺的脱氮能力,提升了msbr工艺的出水水质;

(3)本高新技术扩大了缺氧区域的池容,增加了了缺氧工艺段的水力停留时间,强化了反硝化能力,提升了msbr工艺的脱氮效率;

(4)本高新技术在缺氧区设置有组合填料,增加了微生物量,进一步提升了msbr工艺的反硝化效率;

(5)本高新技术在好氧区设置有组合填料,增加了微生物量,提升了msbr工艺的硝化反应效率和有机物去除效率;

(6)本高新技术在原sbr区设置有悬浮填料,将原sbr区改造成sbbr区,增加了生物量,提升了msbr工艺的脱氮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高新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高新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应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高新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改良msbr工艺脱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预缺氧区,2-污泥浓缩区,3-厌氧区,4-缺氧ⅰ区,5-缺氧ⅱ区,6-好氧ⅰ区,7-好氧ⅱ区,8-sbbrⅰ区,9-sbbrⅱ区,10-组合填料,11-悬浮填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高新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高新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高新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高新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改良msbr工艺脱氮的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预缺氧区1、污泥浓缩区2、厌氧区3、缺氧ⅰ区4、缺氧ⅱ区5、好氧ⅰ区6、好氧ⅱ区7、sbbrⅰ区8和sbbrⅱ区9;所述预缺氧区1、所述污泥浓缩区2、所述厌氧区3、所述缺氧ⅰ区4和所述缺氧ⅱ区5平行设置,所述好氧ⅰ区6和所述好氧ⅱ区7分别设置在所述缺氧ⅱ区5的两侧。所述预缺氧区1底部与所述污泥浓缩区2底部连通,所述厌氧区3设有进水管,所述厌氧区3出水管与所述缺氧ⅰ区4进水管连通,所述缺氧ⅰ区4出水管与所述缺氧ⅱ区5进水管连通,所述缺氧ⅱ区5分别通过过水口与所述好氧ⅰ区6和所述好氧ⅱ区7连通,所述好氧ⅰ区6出水管与所述sbbrⅰ区8进水管连通,所述好氧ⅱ区7出水管与sbbrⅱ区9进水管连通。

所述预缺氧区1设有污泥提升泵,所述好氧ⅰ区6和好氧ⅱ区7分别设有硝化液回流泵,通过硝化液回流管与所述缺氧ⅰ区4连通,所述厌氧区3、所述缺氧ⅰ区4、所述缺氧ⅱ区5、所述sbbrⅰ区8和所述sbbrⅱ区9分别设有搅拌机组。所述缺氧ⅰ区4、所述缺氧ⅱ区5、所述好氧ⅰ区6和所述好氧ⅱ区7底部分别设有微孔曝气系统并设置组合填料10;所述sbbrⅰ区8和所述sbbrⅱ区9分别设有加药系统并投加悬浮填料11,所述sbbrⅰ区8和所述sbbrⅱ区9出水口分别设有漂浮式固定网筛。

利用本高新技术提供的用于改良msbr工艺脱氮的系统进行脱氮的方法为:

污水通过进水管进入厌氧区3,同时污泥提升泵将预缺氧区1内的污泥提升至厌氧区3,厌氧区3出水进入缺氧ⅰ区4,缺氧ⅰ区4出水进入缺氧ⅱ区5,缺氧ⅱ区5出水通过过水口分别进入好氧1区6和好氧ⅱ区7,好氧1区6和好氧ⅱ区7的硝化液通过硝化液回流管回流至缺氧ⅰ区4,好氧ⅰ区6出水进入sbbrⅰ区8,好氧ⅱ区7出水进入sbbrⅱ区9,sbbrⅰ区8和sbbrⅱ区9的剩余污泥回流至预缺氧区1,预缺氧区1污泥沉淀后进入污泥浓缩区2,污泥浓缩区2上清液溢流至好氧ⅰ区6和好氧ⅱ区7。

所述缺氧ⅰ区4、所述缺氧ⅱ区5、所述好氧ⅰ区6和所述好氧ⅱ区7所设置组合填料10的填充率为30%~70%,所述组合填料10比重为1.01~1.05g/cm3。所述组合填料10单元直径为150mm,间距为100mm;所述sbbrⅰ区8和所述sbbrⅱ区9所投加悬浮填料11的填充率为10%~40%,所述悬浮填料11比重为0.93~0.97g/cm3;所述sbbrⅰ区8和所述sbbrⅱ区9还通过加药系统投加改性粉煤灰,所述改性粉煤灰为粉煤灰经过酸碱制剂调制浸泡吸湿筛选而成,投加量为200~500ml/l。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高新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高新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高新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是属于本高新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高新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改良msbr工艺脱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预缺氧区、污泥浓缩区、厌氧区、缺氧ⅰ区、缺氧ⅱ区、好氧ⅰ区、好氧ⅱ区、sbbrⅰ区和sbbrⅱ区;所述预缺氧区、所述污泥浓缩区、所述厌氧区、所述缺氧ⅰ区和所述缺氧ⅱ区平行设置,所述好氧ⅰ区和所述好氧ⅱ区分别设置在所述缺氧ⅱ区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改良msbr工艺脱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缺氧区底部与所述污泥浓缩区底部连通,所述厌氧区设有进水管,所述厌氧区出水管与所述缺氧ⅰ区进水管连通,所述缺氧ⅰ区出水管与所述缺氧ⅱ区进水管连通,所述缺氧ⅱ区分别通过过水口与所述好氧ⅰ区和所述好氧ⅱ区连通,所述好氧ⅰ区出水管与所述sbbrⅰ区进水管连通,所述好氧ⅱ区出水管与sbbrⅱ区进水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改良msbr工艺脱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缺氧区设有污泥提升泵,所述好氧ⅰ区和好氧ⅱ区分别设有硝化液回流泵,通过硝化液回流管与所述缺氧ⅰ区连通,所述厌氧区、所述缺氧ⅰ区、所述缺氧ⅱ区、所述sbbrⅰ区和所述sbbrⅱ区分别设有搅拌机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改良msbr工艺脱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ⅰ区、所述缺氧ⅱ区、所述好氧ⅰ区和所述好氧ⅱ区底部分别设有微孔曝气系统并设置组合填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改良msbr工艺脱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ⅰ区、所述缺氧ⅱ区、所述好氧ⅰ区和所述好氧ⅱ区所设置组合填料的填充率为30%~70%,所述组合填料比重为1.01~1.05g/cm3;所述组合填料单元直径为150mm,间距为100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改良msbr工艺脱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sbbrⅰ区和所述sbbrⅱ区分别设有加药系统并投加悬浮填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改良msbr工艺脱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sbbrⅰ区和所述sbbrⅱ区所投加悬浮填料的填充率为10%~40%,所述悬浮填料比重为0.93~0.97g/cm3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改良msbr工艺脱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sbbrⅰ区和所述sbbrⅱ区出水口分别设有漂浮式固定网筛。

技术总结
本高新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改良MSBR工艺脱氮的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预缺氧区、污泥浓缩区、厌氧区、缺氧Ⅰ区、缺氧Ⅱ区、好氧Ⅰ区、好氧Ⅱ区、SBBRⅠ区和SBBRⅡ区;污水通过进水管进入厌氧区,同时污泥提升泵将预缺氧区内的污泥提升至厌氧区,厌氧区出水依次进入缺氧Ⅰ区、缺氧Ⅱ区,缺氧Ⅱ区出水通过过水口分别进入好氧1区和好氧Ⅱ区,好氧1区和好氧Ⅱ区的硝化液通过硝化液回流管回流至缺氧Ⅰ区,好氧1区和好氧Ⅱ区的出水分别进入SBBRⅠ区和SBBRⅡ区,SBBRⅠ区和SBBRⅡ区的剩余污泥回流至预缺氧区,预缺氧区污泥沉淀后进入污泥浓缩区,污泥浓缩区上清液溢流至好氧Ⅰ区和好氧Ⅱ区。

技术开发人、权利持有人:周鑫;刘青;高凯;吴浩宇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专利技术

高新曝气污水处理装置技术

2021-5-4 8:51:15

专利技术

高新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技术

2021-5-4 8:53:5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