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周进周出的辐流式高效沉淀装置技术

高新周进周出的辐流式高效沉淀装置技术

1.本高新技术涉及一种水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周进周出的辐流式高效沉淀装置。

背景技术:

2.混凝沉淀工艺作为一种成熟的水处理技术,常用于污水处理厂和自来水厂,其中以传统的絮凝沉淀池和高效沉淀池为代表。然而相较于絮凝沉淀池,高效沉淀池在节省占地上更具有优势,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的预处理或深度处理工艺中。
3.现有技术的高效沉淀设施在沉淀区配水方面往往存在不均匀、短流现象,靠近配水区的斜板(管)利用率高,而远离配水区的利用率低,使得泥水分离时不能更大限度地利用斜板(管)区域,导致药耗较高和出水水质效果不稳定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高新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周进周出的辐流式高效沉淀装置,能有效提高沉淀区布水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节省药耗,提质增效。
5.本高新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周进周出的辐流式高效沉淀装置,包括混合区、絮凝区、配水区、沉淀区、集水槽、回流污泥泵和排泥管;混合区的进水口外接进水管,混合区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絮凝区的进水口连通,絮凝区通过过水孔与配水区连通;配水区环绕设置在沉淀区的外侧,配水区的底部均布若干个布水孔,使配水区通过若干个布水孔与沉淀区连通;集水槽沿沉淀区的周向设置在沉淀区的内侧并与沉淀区连通,集水槽与配水区形成周进周出的辐流式流态;集水槽外接出水管,集水槽与布水孔之间布设斜板,回流污泥泵的进泥口通过回流管道与沉淀区的底部连通,回流污泥泵的出泥口通过回流管道与混合区的出水口连通,排泥管连接在沉淀区的底部。
7.所述的配水区为一侧开口的c形结构并环绕在沉淀区的外侧,出水管设置在配水区的开口侧。
8.所述的混合区内设有混合搅拌器。
9.所述的进水管上设有管道混合器。
10.所述的絮凝区内设有导流筒和絮凝搅拌器,絮凝搅拌器的搅拌棒插入在导流筒内。
11.所述的回流污泥泵设置在设备区内,设备区上部设有人孔。
12.所述的辐流式高效沉淀装置可采用钢砼组合结构或钢制一体化结构。
13.本高新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1、本高新技术由于在沉淀区周围设置配水区且按一定密度和比例设置布水孔,沉淀区上部集水槽呈四周连通布置,整体上形成周进周出的辐流式流态,可有效提高沉淀区布水均匀性和稳定性,能强化混凝沉淀的效果,提升出水水质,节省药耗。
15.2、本高新技术由于在混合区的进水管上安装管道混合器,并与混合搅拌器协同作用,可强化混合区的混凝效果,并且能降低混合区的能耗和混凝剂药耗。
16.3、本高新技术适合与磁粉投加工艺耦合形成磁混凝工艺,可进一步提高磁混凝的出水效果。
17.本高新技术能通过周向布置的布水孔和集水槽形成的周进周出辐流式流态,确保沉淀区的布水均匀性和稳定性;还能节省药耗,强化混凝沉淀效果,提升出水水质,可应用于污水处理或自来水处理领域。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高新技术周进周出的辐流式高效沉淀装置的平面图;
19.图2是本高新技术周进周出的辐流式高效沉淀装置的剖面图。
20.图中,1进水管,2混合区,3絮凝区,4配水区,5布水孔,6沉淀区,7集水槽,8出水管,9混合搅拌器,10导流筒,11絮凝搅拌器,12斜板,13刮泥机,14人孔,15设备区,16回流污泥泵,17排泥管。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高新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22.请参见附图1和附图2,一种周进周出的辐流式高效沉淀装置,包括混合区2、絮凝区3、配水区4、沉淀区6、集水槽7、回流污泥泵16和排泥管17;混合区2的顶部设有进水口并外接进水管1,前端进水和混凝剂通过进水管1输入混合区2内,如附图1和附图2中左侧的空心箭头所示,并在混合区2内形成带有大量矾花的混凝液;混合区2的底部设有出水口,絮凝区3的底部设有进水口,混合区2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絮凝区3的进水口连通,絮凝剂投入絮凝区3内,从而在絮凝区3内形成含有大絮体的絮凝液;絮凝区3的顶部设有过水孔,絮凝区3通过过水孔与配水区4连通,絮凝液通过过水孔进入配水区内;配水区4环绕设置在沉淀区6的外侧,配水区4的底部均布若干个布水孔5,使配水区4通过若干个布水孔5与沉淀区6中部连通,将絮凝液输入沉淀区6中,如附图2中部的箭头所示;集水槽7沿沉淀区6的周向设置在沉淀区6的顶部内侧并与沉淀区6连通,集水槽7与配水区4形成周进周出的辐流式流态;集水槽7外接出水管8,集水槽7与布水孔5之间布设斜板12,絮凝液在通过斜板12泥水分离后,上清液通过集水槽7收集并经出水管8排出,如附图1和附图2中右侧的空心箭头所示,污泥在刮泥机13的作用下下沉;回流污泥泵16的进泥口通过回流管道与沉淀区6的底部连通,回流污泥泵16的出泥口通过回流管道与混合区2的出水口连通,使底部污泥回流并与混凝液汇流后流入絮凝区3,可增强絮凝效果,又可节省药耗;排泥管17连接在沉淀区6的底部,用于排出底部污泥。
23.所述的配水区4为一侧开口的c形结构并环绕在沉淀区6的外侧,出水管8设置在配水区4的开口侧,确保絮凝液进行充分的泥水分离。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沉淀区6可采用长方体结构,配水区4呈c形结构并在沉淀区6的三面侧壁周边形成三条渠道,并通过均布的布水孔5与沉淀区6连通,集水槽7为矩形环状结构匹配布置在沉淀区6的四面内壁上,集水槽7与沉淀区6采用四周连通布置,使沉淀区6中的絮凝液经斜板12或斜管泥水分离,出水管8贯穿沉淀区6的第四面侧壁并连同集水槽7。
24.所述的混合区2内设有混合搅拌器9,优选的,混合搅拌器9的搅拌棒同轴插入在混合区2的底部,可有效调节转速使混凝剂与前端进水进一步混合。
25.所述的进水管1上设有管道混合器(图中未示出),与混合区2形成协同作用,前端进水与混凝剂在管道混合器中快速充分混合后通过进水管1进入混合区2,可强化混合区2的混凝效果,并且能降低混合区2的能耗和混凝剂药耗。
26.所述的絮凝区3内设有导流筒10和絮凝搅拌器11,絮凝搅拌器11的搅拌棒同轴插入在导流筒10内,优选的,导流筒10和絮凝搅拌器11同轴设置在絮凝区3的中部,絮凝搅拌器11可采用现有技术的升流式搅拌器,进入絮凝区3的混合液与揉入絮凝区3的絮凝剂在导流筒10的稳流、导流作用和絮凝搅拌器11的升流搅拌作用下,可充分絮凝形成含有大絮体的絮凝液。
27.所述的回流污泥泵16设置在设备区15内,设备区15上部设有人孔14,优选的,两个人孔14分布在混合区2两侧,方便日常维护和检修。
28.所述的辐流式高效沉淀装置可与磁粉投加工艺进行耦合,将磁粉投加至混合区2即可,进一步增强混凝沉淀效果,提高出水水质。
29.所述的辐流式高效沉淀装置可采用钢砼组合结构或钢制一体化结构,具体结构型式的选取可根据水处理规模和实际需求等情况而定。
30.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实际处理的介质流量和特性选择各功能区之间用于连接的管道的规格、材质和数量,各功能区或设备之间通过合适规格的管道进行常规方式的连接使其实现固液介质的输送,本高新技术不再赘述。
31.本高新技术的工作原理:首先,前端进水与混凝剂在管道混合器中快速充分混合后通过进水管1进入混合区2,在混合搅拌器9的搅拌作用下形成带有大量矾花的混凝液,再与经回流污泥泵16从沉淀区6底部输送过来的回流污泥汇合进入絮凝区3,然后在絮凝区3的导流筒10中经絮凝搅拌器11的升流搅拌下与絮凝剂充分絮凝,形成的含有大絮体的絮凝液通过过水孔进入配水区4,经配水区4的周边布水孔5均匀布水至沉淀区6,布水孔5可根据沉淀区的面积按一定的密度、比例进行设置,使其能保证布水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沉淀区6中的絮凝液经斜板12或斜管泥水分离后,上清液经过集水槽7收集并外接出水管8排出,设置在沉淀区6内的刮泥机13使污泥下沉,一部分下沉污泥经回流污泥泵16经回流管道回流至混合区2与絮凝区3之间的连接管道,回流污泥泵16可优选为螺杆泵,能调节污泥回流比,强化混凝效果,节省药耗;剩余下沉污泥通过排泥管17排出。
32.以上仅为本高新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高新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凡在本高新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高新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周进周出的辐流式高效沉淀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混合区(2)、絮凝区(3)、配水区(4)、沉淀区(6)、集水槽(7)、回流污泥泵(16)和排泥管(17);混合区(2)的进水口外接进水管(1),混合区(2)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絮凝区(3)的进水口连通,絮凝区(3)通过过水孔与配水区(4)连通;配水区(4)环绕设置在沉淀区(6)的外侧,配水区(4)的底部均布若干个布水孔(5),使配水区(4)通过若干个布水孔(5)与沉淀区(6)连通;集水槽(7)沿沉淀区(6)的周向设置在沉淀区(6)的内侧并与沉淀区(6)连通,集水槽(7)与配水区(4)形成周进周出的辐流式流态;集水槽(7)外接出水管(8),集水槽(7)与布水孔(5)之间布设斜板(12),回流污泥泵(16)的进泥口通过回流管道与沉淀区(6)的底部连通,回流污泥泵(16)的出泥口通过回流管道与混合区(2)的出水口连通,排泥管(17)连接在沉淀区(6)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周进周出的辐流式高效沉淀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配水区(4)为一侧开口的c形结构并环绕在沉淀区(6)的外侧,出水管(8)设置在配水区(4)的开口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周进周出的辐流式高效沉淀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混合区(2)内设有混合搅拌器(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周进周出的辐流式高效沉淀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进水管(1)上设有管道混合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周进周出的辐流式高效沉淀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絮凝区(3)内设有导流筒(10)和絮凝搅拌器(11),絮凝搅拌器(11)的搅拌棒插入在导流筒(10)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周进周出的辐流式高效沉淀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回流污泥泵(16)设置在设备区(15)内,设备区(15)上部设有人孔(14)。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周进周出的辐流式高效沉淀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辐流式高效沉淀装置为钢砼组合结构或钢制一体化结构。
技术总结
本高新技术公开了一种周进周出的辐流式高效沉淀装置,包括混合区(2)、絮凝区(3)、配水区(4)、沉淀区(6)、集水槽(7)、回流污泥泵(16)和排泥管(17);混合区外接进水管(1),混合区与絮凝区连通,絮凝区与配水区连通;配水区环绕在沉淀区外侧,配水区底部均布若干个布水孔(5)并与沉淀区连通;集水槽沿沉淀区的周向设置在沉淀区内并与沉淀区连通,集水槽与配水区形成周进周出的辐流式流态;集水槽外接出水管(8),集水槽与布水孔间布设斜板(12),回流污泥泵通过回流管道与沉淀区和混合区连通,排泥管连接在沉淀区底部。本高新技术能有效提高沉淀区布水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节省药耗,提质增效。提质增效。提质增效。

技术开发人、权利持有人:舒小铭 房豪杰 胡远智 程国杰 石磊 徐云峰 章怡宸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专利技术

高新磁介质混凝沉淀系统技术

2021-5-2 5:06:52

专利技术

高新黑臭水体治理、处理、净化装置技术

2021-5-2 5:12:4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