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中心网格絮凝井技术

专利名称:高新中心网格絮凝井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是一种可提供污泥絮凝效果的中心网格絮凝井。
背景技术
在常规污水处理中,通过重力沉淀作用来去除悬浮物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沉淀 池就是利用固液两相之间的密度差,使得密度大于液相的固相下沉,从而实现固液分离的 水处理构筑物。根据沉淀池在处理流程中的位置可分为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初次沉 淀池位于生物处理构筑物之前,主要作用为减少进水中悬浮物的含量。二次沉淀池的有别于其他沉淀池。在传统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二次沉淀池通 常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之后,作为生物处理工艺的一部分。二次沉淀池在生物处理工艺中 的作用主要是沉淀和浓缩污泥,以保证出水中的悬浮物浓度达到排放要求,同时通过污泥 的回流维持生物处理构筑物中活性污泥的浓度,保证生物处理系统稳定运行。并且由于水 量和水质的变化,还要暂时贮存污泥。二沉池的运行状况对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 有重要影响。进入二沉池的活性污泥混合液浓度高(2000-8000mg/L),具有絮凝性能,颗粒 相互干扰,属于成层沉淀。沉淀时泥水之间有清晰的界面,絮体结成整体共同下沉。活性污 泥密度与水的密度接近,易被水带走,并容易产生二次流和异重流现象。辐流式二沉池中心进水处通常设置有絮凝井,使分散的活性污泥颗粒和破碎的活 性污泥絮体在固液分离前先进行絮凝,以提高活性污泥的沉淀效率,达到降低二沉池出水 中的SS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二沉池中心的絮凝井的缺陷,提供一种中心网格絮 凝井,可以提高污泥的絮凝效果。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种中心网格絮凝井,其在絮凝井内设置至少一个网格板,与絮凝井内流速方向
垂直安装。所述网格板一端固定在进水井的壁上,另一端固定在絮凝井壁上。所述网格板沿絮凝井内水流的方向,按开孔从小到大的方式布置。所述网格板在絮凝井内设置数量在5 8个,最大不超过9个。所述网格板包括多个网格单元,每个网格单元为40度扇形,且网格单元上设有开 孔。所述网格单元径向采用角钢加工,平行设置;切向采用钢板,且钢板与角钢焊接。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不投加任何化学药剂的 的情况下可以提高活性污泥的絮凝效果;可以持久有效的减少出水中悬浮固体的含量,无 运行费用,仅有少量维护费。

图1为本发明的网格絮凝井的正立面视图。图2为本发明的网格板的平面视图。图3为本发明网格板单元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网格板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在絮凝井内部增设了网格板,并根据絮凝动力学确定了网格板的开孔大小及其布 置方式。沉淀池的进水经过网格后,由于水流的惯性和网格的扰流作用,大尺度的涡旋很容 易破碎为小尺度的涡旋。在大尺度涡旋破碎为小尺度涡旋的过程中,大涡旋的能量也传递 给小尺度涡旋,小尺度涡旋的存在增加了活性污泥颗粒的碰撞几率;同时小漩涡通过粘性 作用消耗的能量,提供了活性污泥絮凝的动力。因此,絮凝井内网格板的设置为活性污泥颗 粒提供了良好的絮凝条件,增加了活性污泥颗粒碰撞凝聚的几率,扩大了活性污泥中大粒 径颗粒的比例,从而提高了活性污泥颗粒的沉淀速度,降低了二沉池出水中的SS。由于在经 过网格时,进水的部分能量转化为活性污泥絮凝的动力,因而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消能的作 用,从而减弱了进水异重流对沉淀池主体流态的影响。本发明一种用于提高污泥絮凝效果的中心网格絮凝井,在二沉池进水设置网格絮 凝井后,一方面可以减弱进水异重流对沉淀池运行效能的影响,起到了消能的作用;另一方 面,由于网格板的设置为活性污泥的絮凝创造了良好的的条件,提高了二沉池中悬浮物的 去除效率。本发明提供的中心网格絮凝井整体采用不锈钢制作。网格板安装在二沉池中心 进水的絮凝井10内部,与絮凝井内流速方向垂直安装,网格板一端固定在进水井的壁上, 另一端固定在絮凝井10壁上。沿絮凝井内水流的方向,网格板可以按开孔从小到大的方式 布置多层;絮凝井内网格板设置数量在5 8个,最大不超过9个。相邻的两网格板之间的 间距在200mm 400mm之间,可以相等,也可以逐渐增大。每一层网格板分为9个单元,同 一层中各网格板单元构造相同。每一个网格板单元为40度扇形,径向采用角钢2加工,具 体可采用3. 5#等边不锈角钢加工,且平行设置;切向采用钢板3与角钢2焊接,钢板3具体 可选用5mm厚,25mm宽的钢板。角钢2和钢板3在径向和切向上等间隔焊接,从而形成大 量开孔,根据实际需要可设置不同的开孔大小。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布置了五 层网格板,分别是前两层为第一网格板7、中间两层为第二网格板8、最后一层为第三网格 板9,无层网格板按照絮凝井内水流方向依次排布,且按开孔从小到大的方式布置,其中第 一网格板7的开孔为50mmX50mm,第二网格板8的开孔为70mmX 70mm,第三网格板9的开 孔为 80mm X 80mm。网格板安装时,在每一个网格板单元的的四角的位置处,分别设置第一 L型角钢 4、第二 L型角钢5用于固定网格板的位置,在进水口一侧的第一 L型角钢4和第二 L型角 钢5通过膨胀螺栓6固定在壁上,絮凝井10壁面一侧的第一 L型角钢4和第二 L型角钢5 通过螺母1固定在絮凝井10壁上。网格板的固定方式可根据沉淀池的实际情况确定。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发 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这里的实施 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对于本发明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中心网格絮凝井,其特征在于其在絮凝井内设置至少一个网格板,与絮凝井 内流速方向垂直安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网格絮凝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板一端固定在进水井 的壁上,另一端固定在絮凝井壁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网格絮凝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板沿絮凝井内水流的 方向,按开孔从小到大的方式布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网格絮凝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板在絮凝井内设置数 量在5 8个,最大不超过9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网格絮凝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板包括多个网格单元, 每个网格单元为40度扇形,且网格单元上设有开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心网格絮凝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单元径向采用角钢加 工,平行设置;切向采用钢板,且钢板与角钢焊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心网格絮凝井,其在絮凝井内设置至少一个网格板,与絮凝井内流速方向垂直安装;网格板一端固定在进水井的壁上,另一端固定在絮凝井壁上。多个网格板可以沿絮凝井内水流的方向,按开孔从小到大的方式布置。本发明的网格絮凝井,一方面可以减弱进水异重流对沉淀池运行效能的影响,起到了消能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网格板的设置为活性污泥的絮凝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高了二沉池中悬浮物的去除效率。
文档编号C02F1/52GK102126773SQ20111002685
公开日2011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6日
发明者刘刚, 周琪, 曹阿生, 李海松, 闻岳 申请人:同济大学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专利技术

高新电解氧化和sbr生物联合处理废水中氮磷的技术

2021-6-3 12:13:51

专利技术

高新旋流式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技术

2021-6-3 12:17:0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