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在线河道底泥原位降解装置及技术与流程

高新在线河道底泥原位降解装置及技术与流程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道底泥修复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在线河道底泥原位降解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底泥是河湖的沉积物,是自然水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体和底泥之间存在着吸收和释放的动态平衡,当水体存在较严重污染时,一部分污染物能够通过沉淀、吸附等作用进入底泥中;当外源造成的污染得到控制后,累积于底泥中的各种有机和无机污染物通过与上覆水体间的物理、化学、生物交换作用,重新进入到上覆水体中,成为影响水体水质的二次污染源。
[0003]
目前在河流湖泊污染治理过程中,底泥的主要治理手段为清淤,此方法投入成本高,施工复杂,对周边环境影响大,且清理出来的底泥处理也是一大难点。为有效减少河道底泥沉积,特发明此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修复效果好的在线河道底泥原位降解方法。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在线河道底泥原位降解装置,包括位于河道底部河床上方的降解框架,所述降解框架内设置有mbbr悬浮填料,在降解框架内设置有曝气设备,所述曝气设备的输入端通过进气管伸出河道外部,所述的曝气设备的输出端连接有一根曝气主管,所述曝气主管上连接有一根以上的曝气风管,每一根曝气风管上连接有一根以上的曝气支管,在每一个曝气支管上设置有微小曝气孔。
[0006]
作为优选,所述的降解框架通过一根以上的插杆固定在河道底部,所述的插杆包括与降解框架上端相抵并限位的横杆以及垂直于横杆的纵杆。
[0007]
作为优选,为了方便固定,所述纵杆的下方为尖部。
[0008]
作为优选,所述mbbr悬浮填料包括附着在填料外部的好养菌种以及位于内部为厌氧菌种。
[0009]
作为优选,为了方便拆除剩余淤泥,所述的降解框架为网孔结构,所述mbbr悬浮填料为圆形结构,且所述降解框架的网孔孔径大于mbbr悬浮填料的直径。
[0010]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在线河道底泥原位降解方法,包括采用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在线河道底泥原位降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在河道底部全断面的原有位置设置所述的在线河道底泥原位降解装置,保证在线河道底泥原位降解装置能够将河道底部全部覆盖,利用内部的mbbr悬浮填料来吸附拦截上游来水中的底泥;s2、通过曝气设备与微小曝气孔实现对水体的微孔曝气,给水体增氧,提升扩散轻质底泥,并在曝气的作用下,让mbbr悬浮填料能在水体中旋转,使得附着在载体上的微生物能够更好的与轻质底泥接触,且由于mbbr悬浮填料附着在填料外部的是好养菌种,内部为厌氧
菌种,可以在水体中同时进行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在分解底泥有机质的同时,降解水体中的氨氮成分;s3、经讲解后的底泥中的污染物质已被吸附降解,体积变小随水体流入下游。
[0011]
本发明得到的一种在线河道底泥原位降解方法的技术效果是:通过本发明在现有的河道底部直接设置底泥原位降解装置,无需后期另外修改河道结构,来对底泥中的主要污染物质被吸附降解,有效降低河道底泥沉积量,减少河道内源污染对水体影响,且能长期有效发挥作用,运行维护成本低,安装简易,对河道泄洪,航行都无影响。
[0012]
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一种在线河道底泥原位降解装置的正面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中一种在线河道底泥原位降解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实施例1中一种在线河道底泥原位降解装置的侧面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1中插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mbbr悬浮填料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1中的a处放大图。
[0013]
附图标记中:降解框架1、mbbr悬浮填料2、曝气设备3、进气管4、曝气主管5、曝气风管6、好养菌种7、厌氧菌种8、曝气支管9、微小曝气孔10、插杆11、横杆12、纵杆13。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实施例1: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线河道底泥原位降解装置,包括位于河道底部河床上方的降解框架1,所述降解框架1内设置有mbbr悬浮填料2,在降解框架1内设置有曝气设备3,所述曝气设备3的输入端通过进气管4伸出河道外部,所述的曝气设备3的输出端连接有一根曝气主管5,所述曝气主管5上连接有一根以上的曝气风管6,每一根曝气风管6上连接有一根以上的曝气支管9,在每一个曝气支管9上设置有微小曝气孔10。
[0015]
如图4所示,作为优选,所述的降解框架1通过一根以上的插杆11固定在河道底部,所述的插杆11包括与降解框架1上端相抵并限位的横杆12以及垂直于横杆12的纵杆13。
[0016]
作为优选,为了方便固定,所述纵杆13的下方为尖部。
[0017]
如图5所示,作为优选,所述mbbr悬浮填料2包括附着在填料外部的好养菌种7以及位于内部为厌氧菌种8。
[0018]
作为优选,为了方便拆除剩余淤泥,所述的降解框架1为网孔结构,所述mbbr悬浮填料2为圆形结构,且所述降解框架1的网孔孔径大于mbbr悬浮填料2的直径。
[0019]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在线河道底泥原位降解方法,包括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线河道底泥原位降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在河道底部全断面的原有位置设置所述的在线河道底泥原位降解装置,保证在线河道底泥原位降解装置能够将河道底部全部覆盖,利用内部的mbbr悬浮填料2来吸附拦截上游来水中的底泥;s2、通过曝气设备3与微小曝气孔10实现对水体的微孔曝气,给水体增氧,提升扩散轻质底泥,并在曝气的作用下,让mbbr悬浮填料2能在水体中旋转,使得附着在载体上的微生物能够更好的与轻质底泥接触,且由于mbbr悬浮填料2附着在填料外部的是好养菌种7,内
部为厌氧菌种8,可以在水体中同时进行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在分解底泥有机质的同时,降解水体中的氨氮成分;s3、经讲解后的底泥中的污染物质已被吸附降解,体积变小随水体流入下游。
[0020]
本实施例中的结构通过插杆11固定在河道底部,吸附拦截上游来水中的底泥,同时装置中放置一套小型曝气设备3,并配置多根曝气支管9,每一根曝气风管6上连接有一根以上的曝气支管9构成管式的微孔曝气器,用来水体曝气,给水体增氧,提升扩散轻质底泥,并利用有mbbr悬浮填料2降解,mbbr悬浮填料主要为微生物载体,在曝气的效果下,能在水体中旋转,使得附着在载体上的微生物能够更好的与轻质底泥接触,经装置后的底泥,主要污染物质已被吸附降解,体积大大减少,剩余少部分泥沙随水体流入下游。通过本发明的在线河道底泥原位降解装置后,有效降低河道底泥沉积量,大大减少了河道的内源污染,充分发挥河道水体自净能力,因此上述设计在现有的河道底部直接设置底泥原位降解装置,无需后期另外修改河道结构,来对底泥中的主要污染物质被吸附降解,有效降低河道底泥沉积量,减少河道内源污染对水体影响,且能长期有效发挥作用,运行维护成本低,安装简易,对河道泄洪,航行都无影响。
[0021]
同时mbbr悬浮填料2包含附着在填料外部的好养菌种7,内部为厌氧菌种8,可以在水体中同时进行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在分解底泥有机质的同时,降解水体中的氨氮成分。

技术特征:
1.一种在线河道底泥原位降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河道底部河床上方的降解框架(1),所述降解框架(1)内设置有mbbr悬浮填料(2),在降解框架(1)内设置有曝气设备(3),所述曝气设备(3)的输入端通过进气管(4)伸出河道外部,所述的曝气设备(3)的输出端连接有一根曝气主管(5),所述曝气主管(5)上连接有一根以上的曝气风管(6),每一根曝气风管(6)上连接有一根以上的曝气支管(9),在每一个曝气支管(9)上设置有微小曝气孔(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线河道底泥原位降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解框架(1)通过一根以上的插杆(11)固定在河道底部,所述的插杆(11)包括与降解框架(1)上端相抵并限位的横杆(12)以及垂直于横杆(12)的纵杆(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线河道底泥原位降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杆(13)的下方为尖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线河道底泥原位降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bbr悬浮填料(2)包括附着在填料外部的好养菌种(7)以及位于内部为厌氧菌种(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线河道底泥原位降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解框架(1)为网孔结构,所述mbbr悬浮填料(2)为圆形结构,且所述降解框架(1)的网孔孔径大于mbbr悬浮填料(2)的直径。6.一种在线河道底泥原位降解方法,包括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线河道底泥原位降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在河道底部全断面的原有位置设置所述的在线河道底泥原位降解装置,保证在线河道底泥原位降解装置能够将河道底部全部覆盖,利用内部的mbbr悬浮填料(2)来吸附拦截上游来水中的底泥;s2、通过曝气设备(3)与微小曝气孔(10)实现对水体的微孔曝气,给水体增氧,提升扩散轻质底泥,并在曝气的作用下,让mbbr悬浮填料(2)能在水体中旋转,使得附着在载体上的微生物能够更好的与轻质底泥接触,且由于mbbr悬浮填料(2)附着在填料外部的是好养菌种(7),内部为厌氧菌种(8),可以在水体中同时进行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在分解底泥有机质的同时,降解水体中的氨氮成分;s3、经讲解后的底泥中的污染物质已被吸附降解,体积变小随水体流入下游。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线河道底泥原位降解装置及方法,包括位于河道底部河床上方的降解框架,所述降解框架内设置有MBBR悬浮填料,在降解框架内设置有曝气设备,所述曝气设备的输入端通过进气管伸出河道外部,所述的曝气设备的输出端连接有一根曝气主管,所述曝气主管上连接有一根以上的曝气风管,每一根曝气风管上连接有一根以上的曝气支管,在每一个曝气支管上设置有微小曝气孔。本发明在现有的河道底部直接设置底泥原位降解装置后,底泥中的主要污染物质被吸附降解,有效降低河道底泥沉积量,减少河道内源污染对水体影响,且能长期有效发挥作用,运行维护成本低,安装简易,对河道泄洪,航行都无影响。航行都无影响。航行都无影响。

技术开发人、权利持有人:刘亮 徐强 赵燎原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专利技术

高新高效节能的采矿用碎石分拣设备技术

2021-5-10 18:19:45

专利技术

高新鳌合树脂再生系统及其再生技术与流程

2021-5-10 18:21:3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