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城市调蓄型水库生态污染控制技术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水生态修复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城市调蓄型水库生态污染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水库型水源地因调蓄功能导致涨水与退水频繁,水位变换幅度较大,由此造成水库岸边逐渐产生水面消落区域,水库消落带具有明显的生态脆弱性、易污染性和易破坏性特点,且大部分呈裸露的土质坡地状态,水位的高低变化使得消落带区域得到频繁冲刷,导致面源污染、岸坡侵蚀及库容减少,由于水库消落带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其生态结构的完整往往与水库水质息息相关,生态功能受损会威胁水库水环境和水生态安全,因此针对消落带区域进行必要的规划和治理,构建水库边坡生态缓冲带,将有助于维护水库水源安全,由此可见,设计出一种城市调蓄型水库生态污染控制方法,对于目前水生态修复防护领域来说是迫切需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城市调蓄型水库生态污染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传统水生态修复防护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城市调蓄型水库生态污染控制方法,包括卵石、石块、砾石以及人工合成沸石和除磷复合材料,所述城市调蓄型水库生态污染控制方法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通过卵石、石块、砾石、人工合成沸石和除磷复合材料对初期雨水的下渗截留进行铺设,其上层为卵石和石块,卵石粒径选取40mm-50mm,层厚为80-100mm,石块为20mm-30mm,与卵石搭配放置,中间为人工合成沸石和除磷复合材料,铺设厚度为100mm,以上两层构成过滤层,在过滤层,还可增加适量的功能性滤料,砾石排水层所选砾石粒径为10-30mm,层厚为200-300mm,渗滤堤岸的主要作用是削减径流量、快速下渗、净化;

第二阶段:沿库岸构建渗滤式堤岸,堤岸设置有两层,分别设置有过滤层和砾石排水层,雨水流经堤岸经过过滤层得到净化,通过砾石排水层对内部土壤进行水分补充,在给植物供给水分的同时,回补地下水,过滤层由第一阶段的人工合成沸石和除磷复合材料以及功能性填料组成,并在其上方配卵石或块石,对堤岸种植的植株起到支撑防护作用,砾石排水层使净化后的水均匀布散,下渗至土壤中;

第三阶段:在护岸种植抗旱耐涝抗冻的水生或者陆生植物,形成功能性生态屏障,实现污染物的末端净化和植被生长保持,水生植物是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且还是水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的主要贡献者,并推动水生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为复杂的食物链提供了食物场所、接近空气和水层界面的生存环境、氨基酸,同时也间接支持了肉食和碎食食物链。

进一步,所述栽种的植物均为筛选培育出的抗旱、抗涝以及抗冻的品种,树木种类可为刺柳、松柏、白蜡,栽种状态为地径4-5公分的树苗,密度为四周行距为1.5米左右,筛选培育出的挺水植物包含芦苇、水芹、千屈菜、水葱,栽种状态为成熟期,密度为20-25株/m2,沉水植物包含苦草、伊乐藻、马来眼子菜、轮叶黑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城市调蓄型水库生态污染控制方法在构建生态护坡的基础上,加入人工合成沸石和除磷复合材料,相比一般的库滨带建设,在面源控制方面更加先进,其中雨水流经生态屏障区后,通过生物和非生物共同作用,以及土壤和植物根系的吸附、过滤和截留,使得悬浮物大幅度降低,氮、磷、氨氮指标的削减量较大,选取的植物均驯化培育的抗旱、抗涝、抗冻植株,确保在冬季,依然能够发挥截留控污的作用,最大程度降低入库水的污染。

简而言之,本申请技术方案利用优秀的优化方案,解决了传统水生态修复防护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因此,以下对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上述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一侧”、“另一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相同”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相同,而是可以存在微小的差异。术语“垂直”仅仅是指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相对“平行”而言更加垂直,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城市调蓄型水库生态污染控制方法,包括卵石、石块、砾石以及人工合成沸石和除磷复合材料,所述城市调蓄型水库生态污染控制方法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通过卵石、石块、砾石、人工合成沸石和除磷复合材料对初期雨水的下渗截留进行铺设,其上层为卵石和石块,卵石粒径选取40mm-50mm,层厚为80-100mm,石块为20mm-30mm,与卵石搭配放置,中间为人工合成沸石和除磷复合材料,铺设厚度为100mm,以上两层构成过滤层,在过滤层,还可增加适量的功能性滤料,砾石排水层所选砾石粒径为10-30mm,层厚为200-300mm,渗滤堤岸的主要作用是削减径流量、快速下渗、净化;

第二阶段:沿库岸构建渗滤式堤岸,堤岸设置有两层,分别设置有过滤层和砾石排水层,雨水流经堤岸经过过滤层得到净化,通过砾石排水层对内部土壤进行水分补充,在给植物供给水分的同时,回补地下水,过滤层由第一阶段的人工合成沸石和除磷复合材料以及功能性填料组成,并在其上方配卵石或块石,对堤岸种植的植株起到支撑防护作用,砾石排水层使净化后的水均匀布散,下渗至土壤中;

第三阶段:在护岸种植抗旱耐涝抗冻的水生或者陆生植物,形成功能性生态屏障,实现污染物的末端净化和植被生长保持,水生植物是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且还是水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的主要贡献者,并推动水生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为复杂的食物链提供了食物场所、接近空气和水层界面的生存环境、氨基酸,同时也间接支持了肉食和碎食食物链。

本发明中:所述栽种的植物均为筛选培育出的抗旱、抗涝以及抗冻的品种,树木种类可为刺柳、松柏、白蜡,栽种状态为地径4-5公分的树苗,密度为四周行距为1.5米左右,筛选培育出的挺水植物包含芦苇、水芹、千屈菜、水葱,栽种状态为成熟期,密度为20-25株/m2,沉水植物包含苦草、伊乐藻、马来眼子菜、轮叶黑藻。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城市调蓄型水库生态污染控制方法,包括卵石、石块、砾石以及人工合成沸石和除磷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城市调蓄型水库生态污染控制方法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通过卵石、石块、砾石、人工合成沸石和除磷复合材料对初期雨水的下渗截留进行铺设,其上层为卵石和石块,卵石粒径选取40mm-50mm,层厚为80-100mm,石块为20mm-30mm,与卵石搭配放置,中间为人工合成沸石和除磷复合材料,铺设厚度为100mm,以上两层构成过滤层,在过滤层,还可增加适量的功能性滤料,砾石排水层所选砾石粒径为10-30mm,层厚为200-300mm,渗滤堤岸的主要作用是削减径流量、快速下渗、净化;

第二阶段:沿库岸构建渗滤式堤岸,堤岸设置有两层,分别设置有过滤层和砾石排水层,雨水流经堤岸经过过滤层得到净化,通过砾石排水层对内部土壤进行水分补充,在给植物供给水分的同时,回补地下水,过滤层由第一阶段的人工合成沸石和除磷复合材料以及功能性填料组成,并在其上方配卵石或块石,对堤岸种植的植株起到支撑防护作用,砾石排水层使净化后的水均匀布散,下渗至土壤中;

第三阶段:在护岸种植抗旱耐涝抗冻的水生或者陆生植物,形成功能性生态屏障,实现污染物的末端净化和植被生长保持,水生植物是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且还是水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的主要贡献者,并推动水生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为复杂的食物链提供了食物场所、接近空气和水层界面的生存环境、氨基酸,同时也间接支持了肉食和碎食食物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调蓄型水库生态污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种的植物均为筛选培育出的抗旱、抗涝以及抗冻的品种,树木种类可为刺柳、松柏、白蜡,栽种状态为地径4-5公分的树苗,密度为四周行距为1.5米左右,筛选培育出的挺水植物包含芦苇、水芹、千屈菜、水葱,栽种状态为成熟期,密度为20-25株/m2,沉水植物包含苦草、伊乐藻、马来眼子菜、轮叶黑藻。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调蓄型水库生态污染控制方法,包括卵石、石块、砾石以及人工合成沸石和除磷复合材料,所述城市调蓄型水库生态污染控制方法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卵石、石块、砾石、人工合成沸石和除磷复合材料对初期雨水的下渗截留进行铺设,其上层为卵石和石块,卵石粒径选取40mm‑50mm,层厚为80‑100mm,石块为20mm‑30mm,与卵石搭配放置,中间为人工合成沸石和除磷复合材料,铺设厚度为100mm,以上两层构成过滤层,在过滤层,还可增加适量的功能性滤料,砾石排水层所选砾石粒径为10‑30mm,层厚为200‑300mm,渗滤堤岸的主要作用是削减径流量、快速下渗、净化。简而言之,本申请技术方案利用优秀的优化方案,解决了传统水生态修复防护存在的问题。

技术开发人、权利持有人:赵楠楠;马雄威;张莹;于明;顾华;刘君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专利技术

高新煤矿污水处理池和处理工艺技术

2021-5-9 13:19:56

专利技术

高新养殖废水资源化回收利用技术与流程

2021-5-9 13:21:5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