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清洁配件技术

高新清洁配件技术

本发明涉及清扫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洁配件。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清洁设备中,通常通过增加清洁配件来增加附加的功能。例如,增加水箱从而增加湿式清洁的功能。水箱中的流体流入清洁基体中,通过湿润后的清洁基体以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洁。然而,由于清洁基体的下表面表面粗糙度较大,特别是清洁基体被湿润后,增加了清洁配件在待清洁面上的移动阻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清洁配件,所述清洁配件包括:水箱,在水箱底部设置有轮体;清洁基体,可分离的设置在水箱底部,清洁基体包括通孔,通孔的前方和后方分别形成第一擦拭区域和第二擦拭区域,通孔与轮体的位置相对应,使得在使用时,轮体能够经过通孔与清洁基体同时接触待清洁表面。

进一步地,第一擦拭区域为通孔的前边缘至清洁基体的前边缘之间形成的区域,第二擦拭区域为通孔的后边缘至清洁基体的后边缘之间形成的区域,第二擦拭区域的面积大于第一擦拭区域的面积。

进一步地,通孔的前边缘至清洁基体的前边缘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其中,第一距离大于轮体的直径。

进一步地,通孔的后边缘至清洁基体的后边缘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其中,第二距离大于第一距离。

进一步地,通孔的后边缘至清洁配件下表面前后方向中心线的距离为第三距离,其中,第一距离不小于第三距离。

进一步地,水箱底部设置轮体卡槽,轮体的一部分嵌入在水箱底部的轮体卡槽中,轮体的另一部分外露于轮体卡槽的外侧。

进一步地,通孔的内侧边缘与轮体卡槽边缘之间在水平方向上预留有间距。

进一步地,清洁基体包括覆盖在水箱底部的基体部和位于基体部下方的清洁部。

进一步地,在未使用时,清洁部的下表面高出轮体底端,当使用时,清洁部的下表面能够向其顶部位置收缩,使得轮体的底端与清洁部的下表面能够同时接触待清洁表面。

进一步地,清洁部为基本不可弹性变形材质,轮体的底端与清洁部的下表面能够同时接触待清洁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清洁配件,由于在水箱底部设置轮体,轮体能够在待清洁面上进行移动并且轮体与清洁基体同时接触待清洁表面,可以减小清洁基体与待清洁面之间的阻力,轮体将清洁基体分为前后两个清洁区域,使轮体不会在待清洁表面留下痕迹,保证清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清洁配件的顶部立体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清洁配件的底部立体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清洁配件的水箱与清洁基体分离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清洁配件的正视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清洁配件的侧部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清洁配件的底表面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清洁配件的底表面分区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清洁配件;10水箱;11装配腔;12装配件;20清洁基体;21轮体通孔;22基体部;23清洁部;24第一擦拭区域;25第二擦拭区域;26基体前边缘;27基体后边缘;28通孔前边缘;29通孔后边缘;30轮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至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清洁配件1的示意图。清洁配件1是装配于例如吸尘器等清洁设备的地刷下方,来增加湿式清洁功能。如图所示,清洁配件1包括水箱10和可分离的设置在水箱10底部的清洁基体20。水箱10的顶表面的部分区域向下凹陷以形成用于装配清洁设备(例如,吸尘器的地刷)的装配腔11,装配腔11可以设计为比配套使用的清洁设备尺寸略小,以形成近似过盈配合的装配,使得水箱10不会掉落,并且使用者可用较小的力气取下清洁配件1。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在装配腔11的内部设有用于增加地刷与水箱10之间连接性能的装配件12。例如,该装配件12可选用磁铁、粘接扣等部件。在使用过程中,水箱10内装的液体可以渗入或者泵入清洁基体20,从而对待清洁表面进行湿式清洁。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水箱10底部装配有轮体30,使得清洁配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减少摩擦阻力。具体地讲,在水箱10的底表面设置有轮体卡槽,轮体30的一部分嵌入在水箱10底部的轮体卡槽中从而形成内置部分。轮体30的另一部分外露至轮体卡槽的外侧,从而形成外露部分。也就是说,轮体30装配在水箱底部的轮体卡槽中。轮体的上部分设置在在轮体卡槽中,轮体的下部分露出轮体卡槽。轮体30装配在轮体卡槽中,例如,轮体30通过轴等装配于轮体卡槽,能够在轮体卡槽内自由转动。轮体30的最下边缘能够与待清洁表面接触。

清洁基体20可分离地设置在水箱底部,轮体30设置在水箱底表面的一部分上,清洁基体设置在另一部分上。在使用时,轮体30的底端与清洁基体同时接触待清洁表面,能够减小摩擦力并且不影响清洁效果。

优选地,清洁基体20覆盖在整个水箱的下表面,在清洁基体20上与轮体30位置相对应的区域开设有轮体通孔21,且轮体通孔21的面积大于轮体30的面积。或者说,在清洁基体20的横向两侧分别开设槽,使得轮子能够从槽露出,清洁基体20不会覆盖住轮体,优选地,轮体通孔21的面积大于轮体卡槽的面积。也就是说,轮体通孔21围绕在外露部的外侧、且轮体通孔21的内侧边缘与外露部的外壁面之间预留有间距。可以理解的是,轮体通孔21的内测边缘与轮体卡槽的边缘之间在水平方向上预留有间距,可避免轮体30转动时与轮体通孔21的边缘接触,更利于轮体的转动,减小清洁时的阻力。当清洁基体20覆盖在水箱10底部时,轮体30置于轮体卡槽中、且轮体的底端不突出于清洁基体。

清洁基体20包括基体部22和位于基体部下方的清洁部23。基体部22覆盖在水箱10的底部,清洁部23为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洁的清洁部件,也就是说,通过清洁部23对待清洁表面进行清洁,清洁部23可采用弹性可变形材料制成,或者清洁部23可由基本不可变形或变形可忽略的材料制成。

清洁配件1在使用时,轮体30的底端与清洁部23的下表面能够同时接触待清洁表面,在待清洁表面处理理想状态的平整时,可以理解的是,轮体30的底端与清洁部23的下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在减少摩擦力的同时,能够对待清洁面相接触并进行清洁。也就是说,在使用清洁配件1进行清洁时,轮体30外露部的最下边缘与清洁基体20的最下表面基本处于同一平面,且同时与待清洁面相接触。另外,由于轮体能够在待清洁面上进行移动,在不影响清洁效果的同时,可以减小清洁基体与待清洁面之间的阻力。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轮体30置于轮体卡槽中,清洁部23可以是由可弹性形变的材料形成,在未接触待清洁表面时,清洁部23的下表面高出轮体30的底端一段距离。当清洁部23的下表面与待清洁面接触时,在压力和清洁设备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清洁部23的下表面位置可以向其顶部位置收缩。也就是说,当进行清洁工作时,清洁部23发生弹性形变,清洁部23的底端位置可收缩至与轮体的底端位置基本处于同一个平面,使得轮体的底端位置和清洁部的下表面可以同时与待清洁面相接触。有利于清洁配件在待清洁面上进行移动,在不影响清洁效果的同时,可以减小清洁基体与待清洁面之间的阻力。

另外,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清洁部23采用基本不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制成,或者清洁部23是由弹性材料构成,但是厚度很薄,变形可以忽略。轮体30置于轮体卡槽中,轮体30和清洁部23无论是否与待清洁表面接触,轮体30的底端与清洁部23的下表面基本处于同一平面。

当使用清洁配件1进行清洁工作时,轮体30的底端与清洁基体20的底端处于同一平面,能够同时与待清洁面相接触,利于清洁配件在待清洁面上进行移动,在不影响清洁效果的同时,可以减小清洁基体与待清洁面之间的阻力。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中,轮体30可以选用万向轮。通过万向轮,使得清洁配件1能够更加灵活的在待清洁面上进行移动。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轮体30可弹性地安装到水箱10底部。轮体外露部的高度是可以变化的。也就是说,无论清洁配件安装弹性可变形的清洁部或者安装基本不可变形的清洁部,轮体的最下端始终能够与清洁部的最下表面在同一平面上,并且同时接触待清洁表面。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中,轮体30与轮体通孔21的位置均是设置在远离水箱10后端与清洁基体20后端的位置。也就是说,如图6所示,清洁配件1具有中心线a-a,清洁配件1的底部被轴线a-a等分为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第一部分靠近清洁配件1的前部,第二部分靠近清洁配件1的后部,轮体30与轮体通孔21的位置位于第一部分。

具体地讲,如图7所示,清洁基体20包括基体前边缘26、基体后边缘27,轮体通孔21包括通孔前边缘28与通孔后边缘29,其中,通孔前边缘28至基体前边缘26之间的区域形成第一擦拭区域24,通孔前边缘28至基体前端边缘26的距离形成第一距离d,通孔后边缘29至基体后边缘27之间的区域形成第二擦拭区域25,通孔后边缘29至基体后边缘27的距离形成第二距离d,其中,第二距离d大于第一距离d,也就是说,第二擦拭区域25的面积大于第一擦拭区域24的面积。因此,当清洁配件1向前方区域移动时,第二擦拭区域25可以擦拭掉轮体底端在待清洁面上移动时留下的痕迹。由于通常情况下,使用者都是从后向前推动清洁设备,所以将第二距离d设置为大于第一距离d,并且将轮体30设置在清洁配件中心线的前方,更有利于清除轮子在待清洁表面留下的痕迹。

如前所述,通孔前边缘28至基体前端边缘26的第一距离d,轮体直径d’,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距离d大于轮体直径d’。通孔后边缘29至轴线a-a的距离形成第三距离d’,第一距离d的长度不小于第三距离d’的长度。优选地,第一距离d与第三距离d’相等。因此,当清洁配件1向后移动时,第一擦拭区域24可以擦拭掉轮体30底端在待清洁面上移动时留下的痕迹。

根据本发明的清洁配件,由于在水箱底部设置轮体,轮体能够在待清洁面上进行移动可以减小清洁基体与待清洁面之间的阻力,轮体将清洁基体分为前后两个清洁区域,并且轮体与清洁基体同时接触待清洁表面,使轮体不会在待清洁表面留下痕迹,保证清洁效果。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这些修改和变型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清洁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配件包括:

水箱,在水箱底部设置有轮体;

清洁基体,可分离的设置在水箱底部,清洁基体包括通孔,通孔的前方和后方分别形成第一擦拭区域和第二擦拭区域,通孔与轮体的位置相对应,使得在使用时,轮体能够经过通孔与清洁基体同时接触待清洁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配件,其特征在于,第一擦拭区域为通孔的前边缘至清洁基体的前边缘之间形成的区域,第二擦拭区域为通孔的后边缘至清洁基体的后边缘之间形成的区域,第二擦拭区域的面积大于第一擦拭区域的面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配件,其特征在于,通孔的前边缘至清洁基体的前边缘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其中,第一距离大于轮体的直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配件,其特征在于,通孔的后边缘至清洁基体的后边缘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其中,第二距离大于第一距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配件,其特征在于,通孔的后边缘至清洁配件下表面前后方向中心线的距离为第三距离,其中,第一距离不小于第三距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配件,其特征在于,水箱底部设置轮体卡槽,轮体的一部分嵌入在水箱底部的轮体卡槽中,轮体的另一部分外露于轮体卡槽的外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洁配件,其特征在于,通孔的内侧边缘与轮体卡槽边缘之间在水平方向上预留有间距。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配件,其特征在于,清洁基体包括覆盖在水箱底部的基体部和位于基体部下方的清洁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配件,其特征在于,清洁部为基本可弹性变形材质,在未使用时,清洁部的下表面高出轮体底端,当使用时,清洁部的下表面能够向其顶部位置收缩,使得轮体的底端与清洁部的下表面能够同时接触待清洁表面。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配件,其特征在于,清洁部为基本不可弹性变形材质,轮体的底端与清洁部的下表面能够同时接触待清洁表面。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洁配件,所述清洁配件包括:水箱,在水箱底部设置有轮体;清洁基体,可分离的设置在水箱底部,清洁基体包括通孔,通孔的前方和后方分别形成第一擦拭区域和第二擦拭区域,通孔与轮体的位置相对应,使得在使用时,轮体能够经过通孔与清洁基体同时接触待清洁表面。根据本发明的清洁配件,由于在水箱底部设置轮体,轮体能够在待清洁面上进行移动,可以减小清洁基体与待清洁面之间的阻力,轮体将清洁基体分为前后两个清洁区域,使轮体不会在待清洁表面留下痕迹,保证清洁效果。

技术开发人、权利持有人:檀冲;徐龙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专利技术

高新野外线塔绝缘子清扫装置及清扫技术与流程

2021-5-8 16:49:22

专利技术

高新电路板生产用两面清洁装置技术

2021-5-8 16:52:2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