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基于生物转盘及人工湿地的组合式污水处理机构技术

高新基于生物转盘及人工湿地的组合式污水处理机构技术

本高新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生物转盘及人工湿地的组合式污水处理机构。

背景技术:

环保设备用于对日常生活及企业工厂生产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为了保证污水处理达标,污水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中,其中微动力生物转盘属于一种生物膜法污水处理设备,其相较于现有技术能够节约能源,同时在较短的接触时间就可得到较高的净化效果,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处理;但是目前任何环保设备在处理废水时无法百分之百保证出水稳定且达标,因此出现将环保设备与人工湿地系统相结合的处理方式,即本高新技术的一种基于生物转盘及人工湿地的组合式污水处理机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经检索,未发现与本高新技术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高新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生物转盘及人工湿地的组合式污水处理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净化效果及出水稳定性相对较差的问题。

本高新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生物转盘及人工湿地的组合式污水处理机构,包括生物转盘、人工湿地及排水管路;所述生物转盘包括进水口及出水口;所述人工湿地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过滤填料层、滤布隔网层、植被填料层及种植在植被填料层内的植被;所述排水管路包括设置在人工湿地两端的进水管路组件及出水管路组件;所述进水管路组件设置在偏向生物转盘的一侧,与出水口相连通,并延伸至过滤填料层内;所述出水管路组件设置在远离生物转盘的一侧,并由过滤填料层内侧向外延伸。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路组件包括进水总管及与进水总管连接的第一引流管;所述进水总管与出水口相连,并延伸至过滤填料层内;所述第一引流管沿水平方向设置在过滤填料层一侧上端,两侧呈封闭状,侧壁上均布设置若干呈交错90°排列的第一通孔。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路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引流管、出水总管及过滤管、设置在过滤管末端的集水池及与集水池连接的终端排水管;所述第二引流管沿水平方向设置在过滤填料层内,两侧呈封闭状,侧壁上均布设置若干第二通孔;所述出水总管与第二引流管连通,并延伸至人工湿地外侧;所述过滤管与出水总管远离第二引流管的一端连接,内径大于过滤管内径,且内部设置有填料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引流管及第二引流管外侧均设置有隔离网,所述隔离网内嵌在过滤填料层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高新技术的优点是:

本高新技术将生物转盘与人工湿地进行组合,使废水经过生物转盘处理后再进入人工湿地,利用微生物的降解、过滤填料层的吸附作用以及植被的吸收作用,保证废水处理达标稳定;同时还可以美化环境,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高新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高新技术所述的一种基于生物转盘及人工湿地的组合式污水处理机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高新技术所述的一种基于生物转盘及人工湿地的组合式污水处理机构的俯视图;

图3为本高新技术所述出水管路组件的主视放大图;

图4为本高新技术所述出水管路组件的俯视放大图;

图5为本高新技术所述出水管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生物转盘,2、进水口,3、出水口,4、人工湿地,5、过滤填料层,6、滤布隔网层,7、植被填料层,8、植被,9、排水管路,10、进水管路组件,11、出水管路组件,12、进水总管,13、第一引流管,14、第二引流管,15、出水总管,16、过滤管,17、集水池,18、终端排水管,19、填料板,20、隔离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高新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基于生物转盘及人工湿地的组合式污水处理机构,包括生物转盘1、人工湿地4及排水管路9。

生物转盘1属于一种生物膜法污水处理设备,属于现有技术,因此本实施例将不对其结构做详细赘述,其包括进水口2及出水口3。

人工湿地4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过滤填料层5、滤布隔网层6、植被填料层7及种植在植被填料层7内的植被8;其中过滤填料层5选用大粒径砾石,滤布隔网层6用于分隔过滤填料层5及植被填料层7;植被8一般选择再力花、芦苇、美人蕉、黄菖蒲等水生植物,其利用自身的光合作用为净化过程提供能量和载体,通过根系向其周围的基质输送氧气,根系分泌多种供微生物生长的有机物,能富集污染物,具有美观可欣赏性,植物收割也能够实现植物的经济价值。

排水管路9包括设置在人工湿地4两端的进水管路组件10及出水管路组件11,用于实现将生物转盘1中处理的废水排放至人工湿地4,并最终将人工湿地4净化的水排出。

其中,进水管路组件10设置在偏向生物转盘1的一侧,与出水口3相连通,并延伸至过滤填料层5内,包括进水总管12及与进水总管12连接的第一引流管13;进水总管12与出水口3相连,并延伸至过滤填料层5内;第一引流管13沿水平方向设置在过滤填料层5一侧上端,两侧呈封闭状,侧壁上均布设置若干呈交错90°排列的第一通孔。

如图3、图4所示,出水管路组件11设置在远离生物转盘1的一侧,并由过滤填料层5内侧向外延伸;如图5所示,出水管路组件1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引流管14、出水总管15及过滤管16、设置在过滤管16末端的集水池17及与集水池17连接的终端排水管18;第二引流管14沿水平方向设置在过滤填料层5内,两侧呈封闭状,侧壁上均布设置若干第二通孔;出水总管15与第二引流管14连通,并延伸至人工湿地4外侧;过滤管16与出水总管15远离第二引流管14的一端连接,内径大于过滤管16内径,且内部设置有填料板19,使得最终排放的液体能够得到最终净化及过滤。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为了避免过滤填料层5中的大粒径砾石封堵部分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因此在第一引流管13及第二引流管14外侧均设置隔离网20,隔离网20内嵌在过滤填料层5内,孔径小于大粒径砾石平均外形尺寸大小。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高新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高新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高新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高新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高新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高新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高新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高新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生物转盘及人工湿地的组合式污水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物转盘、人工湿地及排水管路;所述生物转盘包括进水口及出水口;所述人工湿地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过滤填料层、滤布隔网层、植被填料层及种植在植被填料层内的植被;所述排水管路包括设置在人工湿地两端的进水管路组件及出水管路组件;所述进水管路组件设置在偏向生物转盘的一侧,与出水口相连通,并延伸至过滤填料层内;所述出水管路组件设置在远离生物转盘的一侧,并由过滤填料层内侧向外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物转盘及人工湿地的组合式污水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路组件包括进水总管及与进水总管连接的第一引流管;所述进水总管与出水口相连,并延伸至过滤填料层内;所述第一引流管沿水平方向设置在过滤填料层一侧上端,两侧呈封闭状,侧壁上均布设置若干呈交错90°排列的第一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生物转盘及人工湿地的组合式污水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路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引流管、出水总管及过滤管、设置在过滤管末端的集水池及与集水池连接的终端排水管;所述第二引流管沿水平方向设置在过滤填料层内,两侧呈封闭状,侧壁上均布设置若干第二通孔;所述出水总管与第二引流管连通,并延伸至人工湿地外侧;所述过滤管与出水总管远离第二引流管的一端连接,内径大于过滤管内径,且内部设置有填料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生物转盘及人工湿地的组合式污水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管及第二引流管外侧均设置有隔离网,所述隔离网内嵌在过滤填料层内。

技术总结
本高新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生物转盘及人工湿地的组合式污水处理机构,包括生物转盘、人工湿地及排水管路;所述生物转盘包括进水口及出水口;所述人工湿地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过滤填料层、滤布隔网层、植被填料层及种植在植被填料层内的植被;所述排水管路包括设置在人工湿地两端的进水管路组件及出水管路组件;所述进水管路组件设置在偏向生物转盘的一侧,与出水口相连通,并延伸至过滤填料层内;所述出水管路组件设置在远离生物转盘的一侧,并由过滤填料层内侧向外延伸;本高新技术将生物转盘与人工湿地进行组合,使废水经过生物转盘处理后再进入人工湿地,利用微生物的降解、过滤填料层的吸附作用以及植被的吸收作用,保证废水处理达标稳定。

技术开发人、权利持有人:郑俊杰;吴长阳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专利技术

高新生态环境治理用污水治理装置技术

2021-5-5 1:50:40

专利技术

高新采用光伏能驱动的简易生物转盘技术

2021-5-5 1:53:1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