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申请设计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滤芯组件。
背景技术:
2.滤芯可以将受污染的水过滤到生活所需要的状态,达到一定的洁净度。
3.目前,能达到除菌作用的滤芯,孔径需要分成均匀,但是,这样高精度的孔径,使得滤芯流量非常小,而且容易造成滤芯堵塞。为解决孔径小所导致的流量问题,一般选择增大滤芯的表面积。但是,这样会导致滤芯体积增大,并且,滤芯容易被水中颗粒物质及交底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4.本申请提供一种滤芯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单纯增加滤芯表面膜面积而造成的滤芯体积过大的问题。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滤芯组件,包括壳体和滤芯,所述滤芯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滤芯包括膜片和设在所述膜片两端的端盖,所述壳体内设有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所述滤芯还包括过水支架,所述膜片呈折叠往复状围绕在所述过水支架的外周设置,所述膜片的过滤前端设有进水间隙,所述膜片的过滤后端设有过水间隙,所述过水支架设有与所述出水通道相连通的过水孔,位于所述进水通道的水经过所述进水间隙进入到所述过水间隙,再由所述过水间隙流经所述过水孔进入所述出水通道。
6.进一步的,所述过水间隙包括第一过水间隙,所述膜片包括交替排布的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首尾依次相连形成所述折叠往复状,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远离所述过水支架的连接端形成折叠远端,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靠近所述过水支架的连接端形成折叠近端,相邻两个所述折叠远端形成所述进水间隙,相邻两个所述折叠近端形成所述第一过水间隙。
7.更进一步的,所述过水间隙包括第二过水间隙,所述第二过水间隙位于所述膜片的过滤后端与所述过水支架之间。
8.进一步的,所述端盖包括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述上端盖朝向所述过水支架的端面上设有带有出水孔的凸台,所述上端盖的端面与所述凸台的外壁之间形成容纳槽,所述膜片设在所述容纳槽内。
9.更进一步的,所述过水支架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过水支架的一端套在所述凸台的外侧,另一端抵在所述下端盖的端面上,所述膜片夹在所述过水支架与所述端盖的侧壁之间。
10.更进一步的,所述出水通道包括第一出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所述第一出水通道设在所述过水支架内侧,所述第二出水通道设在上端盖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第一出水通道与所述第二出水通到通过所述过水孔相连通。
11.进一步的,所述端盖上设有密封圈,所述壳体内壁上设有限位部,所述密封圈卡在
所述限位部上将所述滤芯固定在所述壳体内;和\或,所述端盖上设有横向凸出的扰流筋,通过所述扰流筋卡在所述壳体的内壁将所述滤芯固定在所述壳体内。
12.更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位于所述上壳体内的端盖上设有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下壳体内的端盖上设有所述扰流筋,所述限位部为沿所述滤芯的径向凸出设置的限位凸台,所述滤芯的外侧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设有所述进水通道,水穿过所述扰流筋与所述下壳体内壁之间的缝隙进入所述进水通道内。
13.更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上设有朝向所述滤芯延伸的出水柱,所述下壳体上设有朝向所述滤芯延伸的进水柱,所述进水柱和所述出水柱相对设置。
14.更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设有上环形凸筋,所述下壳体设有下环形凸筋,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通过所述上环形凸筋和所述下环形凸筋热熔密封连接,所述壳体上套有用于遮挡所述上环形凸筋和所述下环形凸筋的金属装饰环。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申请具有如下优点:
16.1、一方面,膜片呈折叠往复状围绕在过水支架的外周设置,这样保证了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大过水表面积。另一方面,膜片的过滤前端设置进水间隙,膜片的过滤后端设置出水间隙,这样,进水间隙和出水间隙呈四周环绕布置,增加了膜片的利用率,能够提升滤芯整体的寿命。
17.2、膜片通过设置交替排布且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边和第二边形成折叠往复状,在保证过水表面积增大的同时,这种折叠状也保证了膜片能够有很好的承压能力。
18.3、在过水支架和膜片的过滤后端之间设有第二过水间隙,第二过水间隙的设置可以将经过膜片过滤的水汇到一处,然后再经过水支架上的过水孔进入到出水通道内,这样,能够保证过滤后的水顺利经过过水孔。同时,第二过水间隙也防止出现因为膜片围绕过水支架过紧密,而引起的走水不畅的问题。
19.4、上端盖上设置凸台,过水支架套在凸台的外侧限定了过水支架的安装位置,然后过水支架和膜片设置在安装槽内,这样进一步的保证了膜片围绕过水支架的外侧设置,同时也将膜片夹在过水质加与端盖的侧壁之间,保证了膜片和过水之间两者的安装稳定性。
20.5、下端盖上扰流筋的设置,不仅将下端盖固定在下壳体内,还具有分流作用,能够引导进水通道内的水流动,提高了下端盖的分流能力。上端盖通过密封圈与上壳体的内侧壁密封配合,将未过滤的水和已过滤的水完全隔开,防止两者混合,保证过滤质量和过滤效率,同时,上端盖通过密封圈与上壳体的内侧壁贴合,实现了上端盖在径向上的限位,防止滤芯的上端摆动。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申请中过水支架、膜片和端盖的部分配合示意图;
22.图2为本申请中滤芯的结构图;
23.图3为本申请中过水支架、膜片和端盖配合的剖面图;
24.图4为本申请中上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申请中滤芯组件的内部示意图;
26.图6为本申请中滤芯组件的另一内部示意图;
27.图7为本申请中壳体和金属装饰环的配合示意图;
28.图8为本申请中滤芯组件在使用状态下的安装位置;
29.1、滤芯,2、膜片,21、第一边,22、第二边,23、折叠远端,24、折叠近端,25、第一过水间隙,26、第二过水间隙,27、进水间隙,3、端盖,31、上端盖,311、凸台,312、容纳槽,32、下端盖,321、扰流筋,4、过水支架,41、过水孔,5、第一出水通道,6、第二出水通道,7、进水通道,8、壳体,81、上壳体,811、出水柱,8111、出水孔,812、上环形凸筋,82、下壳体,821、进水柱,8211、进水孔,822、下环形凸筋,9、限位凸台,10、金属装饰环,11、进水接头,12、出水接头,13、龙头,14、净水机,15、滤芯组件,16、连通管路,17、进水流道,18、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30.如图1-7所示,一种滤芯组件,包括壳体8和滤芯1,所述滤芯1设置在所述壳体8内,所述滤芯1包括膜片2和设在所述膜片2两端的端盖,所述壳体8内设有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所述滤芯1还包括过水支架4,所述膜片2呈折叠往复状围绕在所述过水支架4的外周设置,所述膜片2的过滤前端设有进水间隙,所述膜片2的过滤后端设有过水间隙,所述过水支架4设有与所述出水通道相连通的过水孔41,位于所述进水通道的水经过所述进水间隙27进入到所述过水间隙,再由所述过水间隙流经所述过水孔41进入所述出水通道。
31.所述过水间隙包括第一过水间隙25,所述膜片2包括交替排布的第一边21和第二边22,所述第一边21和所述第二边22首尾依次相连形成所述折叠往复状,所述第一边21和所述第二边22远离所述过水支架4的连接端形成折叠远端23,所述第一边21和所述第二边22靠近所述过水支架4的连接端形成折叠近端24,相邻两个所述折叠远端23形成所述进水间隙27,相邻两个所述折叠近端24形成所述第一过水间隙25。
32.一方面,膜片呈折叠往复状围绕在过水支架的外周设置,这样保证了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大过水表面积。另一方面,膜片的过滤前端设置进水间隙,膜片的过滤后端设置出水间隙,这样,进水间隙和出水间隙呈四周环绕布置,增加了膜片的利用率,能够提升滤芯整体的寿命。膜片通过设置交替排布且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边和第二边形成折叠往复状,在保证过水表面积增大的同时,这种折叠状也保证了膜片能够有很好的承压能力。
33.如图3-图5所示,所述过水间隙包括第二过水间隙26,所述第二过水间26隙位于所述膜片2的过滤后端与所述过水支架4之间。所述端盖包括上端盖31和下端盖32,所述上端盖31朝向所述过水支架4的端面上设有带有出水孔的凸台311,所述上端盖31的端面与所述凸台311的外壁之间形成容纳槽312,所述膜片2设在所述容纳槽312内。所述过水支架4位于所述容纳槽312内,所述过水支架4的一端套在所述凸台311的外侧,另一端抵在所述下端盖32的端面上,所述膜片2夹在所述过水支架4与所述端盖3的侧壁之间。所述出水通道包括第一出水通道5和第二出水通道6,所述第一出水通道5设在所述过水支架4内侧,所述第二出水通道6设在上端盖31与所述壳体8之间,所述第一出水通道5与所述第二出水通道6通过所述过水孔相连通。
34.在过水支架和膜片的过滤后端之间设有第二过水间隙,第二过水间隙的设置可以将经过膜片过滤的水汇到一处,然后再经过水支架上的过水孔进入到出水通道内,这样,能够保证过滤后的水顺利经过过水孔。同时,第二过水间隙也防止出现因为膜片围绕过水支架过紧密,而引起的走水不畅的问题。水进入进水通道后,经过位于膜片过滤前端的进水间
隙进入到膜片内进行过滤,经过滤后的水进入到位于膜片过滤后端的第一过水间隙内,然后流经到第二过水间隙内汇集,再通过支架上的过水孔进入到支架内的第一出水通道内,进而顺着第一出水通道流入第二出水通道汇集,最终流出滤芯组件。
35.所述端盖3上设有密封圈18,所述壳体内壁上设有限位部,所述密封圈18卡在所述限位部上将所述滤芯固定在所述壳体8内;和\或,所述端盖3上设有横向凸出的扰流筋,通过所述扰流筋卡在所述壳体8的内壁将所述滤芯1固定在所述壳体8内。密封圈和扰流筋可以设置在同一端盖上,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两个端盖上。端盖上密封圈的设置保证滤芯在此端盖的一端与壳体密封,防止出现串水的情况。扰流筋的设置就能够起到在壳体内分流的作用。
36.所述壳体8包括上壳体81和下壳体82,位于所述上壳体81内的端盖上设有所述密封圈18,位于所述下壳体82内的端盖上设有所述扰流筋,所述限位部为沿所述滤芯的径向凸出设置的限位凸台9,所述滤芯1的外侧与所述壳体8内壁之间设有所述进水通道7,水穿过所述扰流筋与所述下壳体内壁之间的缝隙进入所述进水通道内。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位于上壳体内的端盖即为上端盖31,位于下壳体内的端盖即为下端盖32。上端盖31设有密封圈18,下端盖32设有横向凸出的扰流筋321。其中,扰流筋321在径向上伸出下端盖32设置,且当扰流筋321卡在下壳体82的内壁上时,扰流筋321与内壁之间形成过水的进水流道17,这样水经过进水流道17进入到进水通道7中,再经过滤芯1进行过滤。
37.所述上壳体81上设有朝向所述滤芯1延伸的出水柱811,所述下壳体82上设有朝向所述滤芯1延伸的进水柱821,所述进水柱821和所述出水柱811相对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图8所示,滤芯组件的下端还设有进水接头11,下壳体82还设有进水接头安装槽,进水接头11热熔连接于进水接头安装槽内,进水柱821上设有进水孔8211,进水孔8211的入口设于进水接头安装槽的槽底壁。同样的,上壳体81还设有出水接头安装槽,出水接头12热熔连接于出水接头安装槽内,出水柱811上设有出水孔8111,出水孔8111的出口设于出水接头安装槽的槽底壁。本实施例中的滤芯组件是设在净水器14的出水端和龙头13的入水端之间,且本滤芯组件是外置抑菌滤芯,其中滤芯是由抑菌材料制成的,壳体和过水支架也可以是由抑菌材料制成。净水器14的出水口通过连通管路16与进水孔8211相连。一方面,龙头13和净水器14之间设置靠近龙头13的外置抑菌滤芯,从而净水器14流出的水需要经过外置抑菌滤芯的二次过滤后,再流入龙头13,防止净水器14流出的水受到龙头13和净水器14之间的连通管路16中细菌的污染后直接流向龙头而被用户饮用;同时,外置抑菌滤芯靠近龙头13,从而外置抑菌滤芯过滤后的水直接从龙头13流出,防止已经过外置抑菌滤芯的抑菌处理过的水再次受到污染,安全性更好;另外,外置抑菌滤芯位于进水器14的外部,拆装方便,利于随时更换。
38.所述上壳体81设有上环形凸筋812,所述下壳体82设有下环形凸筋822,所述上壳体81与所述下壳体82通过所述上环形凸筋812和所述下环形凸筋822热熔密封连接,所述壳体8上套有用于遮挡所述上环形凸筋812和所述下环形凸筋822的金属装饰环1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为保证外壳的美观,外壳上套设有用于遮挡上环形凸筋812和下环形凸筋822的金属装饰环10,金属装饰环10不仅遮挡热熔密封的上环形凸筋812和下环形凸筋822,而且金属质感强,利于提高整个滤芯组件的档次。
39.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高新技术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
据实用新型做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高新技术的谨慎,均应属于本高新技术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滤芯组件,包括壳体和滤芯,所述滤芯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滤芯包括膜片和设在所述膜片两端的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所述滤芯还包括过水支架,所述膜片呈折叠往复状围绕在所述过水支架的外周设置,所述膜片的过滤前端设有进水间隙,所述膜片的过滤后端设有过水间隙,所述过水支架设有与所述出水通道相连通的过水孔,位于所述进水通道的水经过所述进水间隙进入到所述过水间隙,再由所述过水间隙流经所述过水孔进入所述出水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间隙包括第一过水间隙,所述膜片包括交替排布的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首尾依次相连形成所述折叠往复状,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远离所述过水支架的连接端形成折叠远端,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靠近所述过水支架的连接端形成折叠近端,相邻两个所述折叠远端形成所述进水间隙,相邻两个所述折叠近端形成所述第一过水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间隙包括第二过水间隙,所述第二过水间隙位于所述膜片的过滤后端与所述过水支架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包括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述上端盖朝向所述过水支架的端面上设有带出水孔的凸台,所述上端盖的端面与所述凸台的外壁之间形成容纳槽,所述膜片设在所述容纳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支架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过水支架的一端套在所述凸台的外侧,另一端抵在所述下端盖的端面上,所述膜片夹在所述过水支架与所述端盖的侧壁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通道包括第一出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所述第一出水通道设在所述过水支架内侧,所述第二出水通道设在上端盖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第一出水通道与所述第二出水通道通过所述过水孔相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上设有密封圈,所述壳体内壁上设有限位部,所述密封圈卡在所述限位部上将所述滤芯固定在所述壳体内;和\或,所述端盖上设有横向凸出的扰流筋,通过所述扰流筋卡在所述壳体的内壁将所述滤芯固定在所述壳体内。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位于所述上壳体内的端盖上设有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下壳体内的端盖上设有所述扰流筋,所述限位部为沿所述滤芯的径向凸出设置的限位凸台,所述滤芯的外侧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设有所述进水通道,水穿过所述扰流筋与所述下壳体内壁之间的缝隙进入所述进水通道内。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上设有朝向所述滤芯延伸的出水柱,所述下壳体上设有朝向所述滤芯延伸的进水柱,所述进水柱和所述出水柱相对设置。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设有上环形凸筋,所述下壳体设有下环形凸筋,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通过所述上环形凸筋和所述下环形凸筋热熔密封连接,所述壳体上套有用于遮挡所述上环形凸筋和所述下环形凸筋的金属装饰环。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滤芯组件,包括壳体和滤芯,所述滤芯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滤芯包括膜片和设在所述膜片两端的端盖,所述壳体内设有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所述滤芯还包括过水支架,所述膜片呈折叠往复状围绕在所述过水支架的外周设置,所述膜片的过滤前端设有进水间隙,所述膜片的过滤后端设有过水间隙,所述过水支架设有与所述出水通道相连通的过水孔,位于所述进水通道的水经过所述进水间隙进入到所述过水间隙,再由所述过水间隙流经所述过水孔进入所述出水通道。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滤芯组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单纯增加滤芯表面膜面积而造成的滤芯体积过大的问题。面积而造成的滤芯体积过大的问题。面积而造成的滤芯体积过大的问题。
技术开发人、权利持有人:王旭宁 朱圣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