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高新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高效净化的人工湿地。
背景技术:
2.根据废水径流的方式,人工湿地可以分为三种模式:表流湿地、潜流湿地和立式湿地。表流湿地中废水在填料表面漫流,绝大部分有机物的降解由位于浸没在废水中的植物茎基部的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完成。这种湿地模式没有充分利用植物根系的吸收以及附着在根系上的微生物的作用,也忽略了土壤层中填料的作用,而且夏季容易滋生蚊蝇;潜流湿地指的是砂砾层组成的浅床一湿池植物系统,被处理废水经配水系统分布从填料床的一端均匀平缓流过填料床植物根区,是一个主要由土壤、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处理系统;立式湿地综合了表流湿地和潜流湿地特点,但其构造要求高,卫生条件也较差。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主要是潜流湿地。
3.潜流湿地包括最核心的湿地池,湿地池内填充有各类填料和基质,其上种植有各类植物,现有湿地池通常呈矩形,它包括相对设置的进水侧壁和出水侧壁,湿地池的进水口开设于进水侧壁的底部,它的出水口设置于出水侧壁的中上部。使用时,污水通过该进水口直接进水,由于湿地池(进水侧壁)具有一定的宽度,这就使得进水侧壁在靠近进水口附近处污水浓度较高,进水侧壁在远离进水口的地方污水浓度较低,导致污水分布在进水侧壁侧极不均匀,不仅影响净化效果,而且也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高新技术提供一种人工湿地,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净化效果的人工湿地。
5.为了达到目的,本高新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6.高效净化人工湿地,包括矩形的湿地池,该湿地池包括相对设置的进水侧壁和出水侧壁,进水管连接于进水侧壁的底部;出水管连接于出水侧壁的中上部,所述进水管包括垂直安装于进水侧壁的进水段和安装于进水侧壁旁侧并沿进水侧壁延伸的出水段,所述进水段和出水段相互连通,所述出水段上设有至少两个可开/关的出水口,各出水口相互间隔。
7.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水段的顶面连接有竖直管,该竖直管的下部侧壁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形成出水口;所述竖直管内还设有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装置包括活塞、气缸以及一体成型地向内凸起并环绕于竖直管内壁的活塞套,所述活塞套位于出水口的下方,所述活塞包括活塞头和活塞杆,活塞杆的下端与活塞头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塞套的中部具有活塞孔,所述活塞头液密封地伸入活塞孔内;所述气缸的下端与活塞杆的上端固定连接。
8.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水口上固定安装有孔板。
9.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竖直管内设有隔板,该隔板位于出水口的上方,所述活
塞杆穿设于隔板。
10.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塞头呈倒置的圆台形,所述活塞孔的形状跟上述活塞头相适配。
11.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水段的顶面连接有竖直管,该竖直管的下部侧壁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形成出水口;所述竖直管内还设有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装置包括活塞、齿轮、电机以及一体成型地向内凸起出并环绕于竖直管内壁的活塞套,所述活塞套位于出水口的下方,所述活塞包括活塞头和活塞杆,活塞杆的下端与活塞头的上端固定连接,活塞杆的上端外露于竖直管的上端口,活塞杆的外露部分设有齿条;所述活塞套的中部具有活塞孔,所述活塞头液密封地伸入活塞孔内;所述齿轮由电机带动,并且齿轮啮合于活塞杆的齿条。
12.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水口上固定安装有孔板。
13.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竖直管内设有隔板,该隔板位于出水口的上方,所述活塞杆穿设于隔板。
14.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塞头呈倒置的圆台形,所述活塞孔的形状跟上述活塞头相适配。
15.采用本高新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高新技术的进水管上设有多个出水口,这些出水口均可以单独控制开/关,使用时只打开其中某一出水口,使得污水只从该出水口流入湿地池内,当该出水口打开一段时间后,将其关闭,然后再打开剩下的某一出水口,并由后续打开的出水口继续向湿地池排放污水,如此反复,可以使污水在湿地池内得到更加均衡的分布,进而提高人工湿地的净化效率。
附图说明
16.图1本高新技术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实施例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进水管和竖直管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图4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21.图6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进一步了解本高新技术的内容,结合实施例对本高新技术作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高新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高新技术的范围。
24.实施例一
25.参照图1,高效净化人工湿地,它主要包括依次连接的格栅池11、调节池 12、厌氧池13、好氧池14和湿地池2,雨水、生活污水从各自的管网进入格栅池11后经过多道工艺处理,最后从湿地池2流出。
26.参照图2,湿地池2包括相对设置的进水侧壁21和出水侧壁22,进水管3 连接于进水侧壁21的底部;出水管4连接于出水侧壁22的中上部,所述进水管3包括垂直安装于进水
侧壁21的进水段31和安装于进水侧壁21旁侧并沿进水侧壁21延伸的出水段32,所述进水段31和出水段32互呈90度并且相互连通。
27.同时参照图3、图4和图5,所述出水段32的顶面连接有竖直管5,该竖直管5的下部侧壁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形成出水口50;所述竖直管5内还设有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装置包括活塞6、气缸7(位于竖直管5的上方)以及一体成型地向内凸起并环绕于竖直管内壁的活塞套8,所述活塞套8位于出水口50 的下方,所述活塞6包括活塞头61和活塞杆62,活塞杆62的下端与活塞头61 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塞套8的中部具有活塞孔81,所述活塞头61液密封地伸入活塞孔81内;所述气缸7的下端与活塞杆62的上端固定连接。
28.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水口50上固定安装有孔板51;所述竖直管5 内设有隔板52,该隔板52位于出水口的上方,所述活塞杆62穿设于隔板52。
29.气缸7收缩时,活塞杆62连同活塞头61整体上升,直至活塞头61抵靠于隔板52,此时出水口50处于打开状态;气缸7伸张时,活塞杆62连同活塞头61整体下降,直至活塞头61液密封地连接于活塞套8,此时出水口50处于关闭状态。
30.本高新技术的进水管上设有多个出水口,这些出水口均可以单独控制开/关,使用时只打开其中某一出水口,使得污水只从该出水口流入湿地池内,当该出水口打开一段时间后,将其关闭,然后再打开剩下的某一出水口,并由后续打开的出水口继续向湿地池排放污水,如此反复,可以使污水在湿地池内得到更加均衡的分布,进而提高人工湿地的净化效率。
31.实施例二
32.参照图6,本实施例二跟上述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所述活塞头61呈倒置的圆台形,所述活塞孔81的形状跟上述活塞头61相适配。
33.实施例三
34.参照图7,本实施例跟上述实施例二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所述活塞杆62的上端外露于竖直管5的上端口,活塞杆62的外露部分设有齿条 63;所述开关装置还包括齿轮91和电机92,齿轮91由电机92带动,并且齿轮 91啮合于活塞杆62的齿条63。
35.以上结合实施例对本高新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高新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高新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高新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属于本高新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高效净化人工湿地,包括矩形的湿地池,该湿地池包括相对设置的进水侧壁和出水侧壁,进水管连接于进水侧壁的底部;出水管连接于出水侧壁的中上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包括垂直安装于进水侧壁的进水段和安装于进水侧壁旁侧并沿进水侧壁延伸的出水段,所述进水段和出水段相互连通,所述出水段上设有至少两个可开/关的出水口,各出水口相互间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净化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段的顶面连接有竖直管,该竖直管的下部侧壁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形成出水口;所述竖直管内还设有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装置包括活塞、气缸以及一体成型地向内凸起并环绕于竖直管内壁的活塞套,所述活塞套位于出水口的下方,所述活塞包括活塞头和活塞杆,活塞杆的下端与活塞头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塞套的中部具有活塞孔,所述活塞头液密封地伸入活塞孔内;所述气缸的下端与活塞杆的上端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净化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上固定安装有孔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净化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管内设有隔板,该隔板位于出水口的上方,所述活塞杆穿设于隔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净化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头呈倒置的圆台形,所述活塞孔的形状跟上述活塞头相适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净化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段的顶面连接有竖直管,该竖直管的下部侧壁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形成出水口;所述竖直管内还设有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装置包括活塞、齿轮、电机以及一体成型地向内凸起出并环绕于竖直管内壁的活塞套,所述活塞套位于出水口的下方,所述活塞包括活塞头和活塞杆,活塞杆的下端与活塞头的上端固定连接,活塞杆的上端外露于竖直管的上端口,活塞杆的外露部分设有齿条;所述活塞套的中部具有活塞孔,所述活塞头液密封地伸入活塞孔内;所述齿轮由电机带动,并且齿轮啮合于活塞杆的齿条。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净化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上固定安装有孔板。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净化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管内设有隔板,该隔板位于出水口的上方,所述活塞杆穿设于隔板。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效净化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头呈倒置的圆台形,所述活塞孔的形状跟上述活塞头相适配。
技术总结
本高新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净化人工湿地,包括湿地池,该湿地池包括相对设置的进水侧壁和出水侧壁,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布连接于进水侧壁和出水侧壁,所述进水管包括进水段和安装于进水侧壁旁侧并沿进水侧壁延伸的出水段,进水段和出水段相互连通,出水段上设有至少两个可开/关的出水口,各出水口相互间隔。本高新技术的进水管上设有多个出水口,这些出水口均可以单独控制开/关,使用时只打开其中某一出水口,使得污水只从该出水口流入湿地池内,当该出水口打开一段时间后,将其关闭,然后再打开剩下的某一出水口,并由后续打开的出水口继续向湿地池排放污水,如此反复,可以使污水在湿地池内得到更加均衡的分布,进而提高人工湿地的净化效率。化效率。化效率。
技术开发人、权利持有人:何金 张祝宁 章项燕 何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