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滤芯及净水系统技术

高新滤芯及净水系统技术

1.本发明涉及净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滤芯及净水系统。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滤芯,尤其是带有超滤过滤体的滤芯,在净水过程中,超滤过滤体的膜丝内积累水中的杂质,从而影响净水效果,影响滤芯的使用寿命。即现有技术中的滤芯存在内部易积累杂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滤芯及应用所述滤芯的净水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滤芯内部易累积杂质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滤芯。具体的,所述滤芯包括滤芯本体、水路切换阀和自动冲洗阀,所述滤芯本体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排污口;所述水路切换阀设置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水路切换阀具有过滤位置和冲洗位置,当所述水路切换阀处于过滤位置时,所述第一流道连通外界进水口和所述滤芯本体的进水口,所述第二流道连通外界出水口和所述滤芯本体的出水口;当所述水路切换阀处于冲洗位置时,所述第一流道连通外界进水口和所述滤芯本体的进水口,所述第二流道阻断所述外界出水口和/或所述滤芯本体的出水口;所述自动冲洗阀和所述排污口连通,所述自动冲洗阀定时打开和关闭。
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水路切换阀还包括第三流道,所述水路切换阀还具有止水位置,当所述水路切换阀处于止水位置时,所述第一流道阻断所述外界进水口和/或所述滤芯本体的进水口,所述第二流道阻断所述外界出水口和/或所述滤芯本体的出水口,所述第三流道连通所述外界进水口和所述外界出水口。
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滤芯本体包括壳体和过滤体组件,所述过滤体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过滤体组件包括上端盖和过滤体,所述滤芯本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于所述上端盖上,所述壳体设置有避位所述上端盖的通孔,所述上端盖边缘和所述壳体密封连接。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滤体组件还包括下端盖,所述过滤体内部形成有中心管,所述中心管上端与滤芯本体的出水口连通,所述下端盖和所述过滤体的下端连接,所述下端盖设置有用于封堵所述中心管下端的封堵部,除所述封堵部外,所述下端盖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和所述排污口连通的通孔。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滤体包括第一过滤体和第二过滤体,所述中心管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滤体内的第一中心管和设置于所第二过滤体内的第二中心管,所述第一中心管下端和所述第二中心管的上端连通,所述第一中心管上端和所述上段盖连接,所述第二中心管的下端和所述下端盖连接,所述第二中心管的侧壁设置有通孔。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滤体组件还包括筒状连接件和套筒,所述第一过滤体和所
述第二过滤体通过所述筒状连接件连接,所述上端盖覆设于所述筒状连接件的开口处,所述第一过滤体设置于所述筒状连接件的内部,所述筒状连接件底部设置有供所述第一中心管和所述第二中心管连通的连通孔,除所述连通孔外,所述筒状连接件底部设置有供水流通过的通孔,所述套筒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筒状连接件和所述下端盖连接,所述第二过滤体设置于所述套筒内部。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端盖、所述下端盖、所述筒状连接件底部均设置有连通孔,而且除所述连通孔外的其余部分均为镂空结构。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体为无纺布过滤体或者海绵过滤体,所述第二过滤体为超滤过滤体。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壳身和壳盖,所述壳盖覆设于所述壳身开口处,所述过滤体组件设置于所述壳身内部,所述壳盖和所述壳身可拆卸连接,所述壳盖设置有避位所述上端盖的通孔。
13.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净水系统,所述净水系统包括所述滤芯。
14.具体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滤芯及净水系统。具体的,所述滤芯包括滤芯本体、水路切换阀和自动冲洗阀,所述滤芯本体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排污口;所述水路切换阀设置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水路切换阀具有过滤位置和冲洗位置,当所述水路切换阀处于过滤位置时,所述第一流道连通外界进水口和所述滤芯本体的进水口,所述第二流道连通外界出水口和所述滤芯本体的出水口;当所述水路切换阀处于冲洗位置时,所述第一流道连通外界进水口和所述滤芯本体的进水口,所述第二流道阻断所述外界出水口和/或所述滤芯本体的出水口;所述自动冲洗阀和所述排污口连通,所述自动冲洗阀定时打开和关闭。如此,本发明实现了滤芯的自动冲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滤芯在使用过程中积累杂质的问题。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发明滤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滤芯的水路切换阀处于过滤位置时的流路图;
18.图3为图1中滤芯的水路切换阀处于冲洗位置时的流路图;
19.图4为图1中滤芯的水路切换阀处于止水位置时的流路图;
20.图5为图1中滤芯的爆炸图。
21.附图标号说明:
[0022][0023][0024]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6]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7]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8]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滤芯100。所述滤芯100包括滤芯本体10、水路切换阀20和自动冲洗阀30,所述滤芯本体10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排污口;所述水路切换阀20设置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水路切换阀20具有过滤位置和冲洗位置,当所述水路切换阀20处于过滤位置时,所述第一流道连通外界进水口和所述滤芯本体10的进水口,所述第二流道连通外界出水口和所述滤芯本体10的出水口;当所述水路切换阀20处于冲洗位置时,所述第一流道连通外界进水口和所述滤芯本体10的进水口,所述第二流道阻断所述外界出水口和/或所述滤芯本体10的出水口;所述自动冲洗阀30和所述排污口连通,所述自动冲洗阀30定时打开和关闭。具体的,在所述滤芯100正常工作时,所述自动冲洗阀30每间隔一段时间后打开,对所述滤芯100进行冲洗。此时,所述水路切换阀20处于过滤位置。外
界进水口的水流从所述第一流道流入所述滤芯本体10的进水口后,当所述自动冲洗阀30处于关闭状态时,受外界水压作用,水流经过所述滤芯本体10内部过滤后从所述滤芯本体10的出水口流出。当所述自动冲洗阀30处于关闭状态时,从所述外界进水口流入的水流对所述滤芯本体10进行冲洗后,经过所述排污口,从打开的所述自动冲洗阀30流出。但是,由于所述滤芯本体10内可能仍然残留一些水流,或从所述滤芯本体10的出水口流出。所述自动冲洗阀30的冲洗效果并不充分。因此,为了对所述滤芯本体10进行充分的冲洗,我们将所述水路切换阀20调整为冲洗位置,此时由于所述第二流道关闭,在所述自动冲洗阀30打开时,外界进水口流入的水流全部由所述排污口流入所述自动冲洗阀30中,以使所述滤芯本体10得到充分的冲洗。如此,所述滤芯100具有多种工作模式。第一是正常使用所述滤芯100,并且对所述滤芯本体10进行常规的冲洗。此时所述水路切换阀20处于过滤位置。第二是对所述滤芯本体10上杂质积累较多时,需要充分的冲洗,此时所述水路切换阀20处于冲洗位置。
[0029]
请参阅图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水路切换阀20还包括第三流道,所述水路切换阀20还具有止水位置,当所述水路切换阀20处于止水位置时,所述第一流道阻断所述外界进水口和/或所述滤芯本体10的进水口,所述第二流道阻断所述外界出水口和/或所述滤芯本体10的出水口,所述第三流道连通所述外界进水口和所述外界出水口。当所述水路切换阀20处于止水位置时,所述水流不流入所述滤芯本体10之中,如此设置,可以在不影响整体水路的前提下,更换所述滤芯本体10或者更换所述自动冲洗阀30,而且不会发生水流的渗漏。
[0030]
请参阅图2至图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滤芯本体10包括壳体11和过滤体组件,所述过滤体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11内部,所述过滤体组件包括上端盖14和过滤体12,所述滤芯本体10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于所述上端盖14上,所述壳体11设置有避位所述上端盖14的通孔,所述上端盖14边缘和所述壳体11密封连接。为了防止渗漏,我们在各管路连接处以及所述上端盖14边缘和所述壳体11内壁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件。可选的,所述密封件为密封圈18。如此设置,我们不需要在所述壳体11上另行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简化了水路结构,降低了所述滤芯100的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进一步的,所述水路切换阀20可直接通过所述上端盖14接入所述滤芯本体10内部的水路之中,降低了所述水路切换阀20安装在所述滤芯本体10上的安装难度。进一步的,所述水路切换阀20和所述壳体11的连接处也设置有密封圈18,防止水流向外界渗漏。
[0031]
请参阅图2至图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滤体组件还包括下端盖15,所述过滤体12内部形成有中心管13,所述中心管13上端与滤芯本体10的出水口连通,所述下端盖15和所述过滤体12的下端连接,所述下端盖15设置有用于封堵所述中心管13下端的封堵部,除所述封堵部外,所述下端盖15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和所述排污口连通的通孔。如此,在所述水路切换阀20处于冲洗模式时,水流经由所述滤芯本体10的进水口流入,对所述过滤体12进行冲洗后,由所述下端盖15的通孔流出,再从所述排污口流出。进一步的,为了保证排污效果,所述下端盖15和所述壳体11底端之间应该设置有间隙,所述间隙连通所述下端盖15的通孔和所述排污口。
[0032]
请参阅图2至图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滤体12包括第一过滤体12a和第二过滤体12b,所述中心管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滤体12a内的第一中心管13a和设置于所第二过滤体12b内的第二中心管13b,所述第一中心管13a下端和所述第二中心管13b的上端连通,所述第一中心管13a上端和所述上段盖连接,所述第二中心管13b的下端和所述下端盖15连
接,所述第二中心管13b的侧壁设置有通孔。可选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有自动冲洗功能的滤芯100,而往往需要设置自动冲洗功能的滤芯所采用的滤材成本较高。因此,在水质较差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其中起主要净化作用的滤材的寿命。具体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有复合结构的滤芯100,从所述外界进水口流入的水流经过所述第一过滤体12a的预先处理后,再流入所述第二过滤体12b中,进行水的净化。值得注意的是,在所述水路切换阀20处于过滤位置时,我们最终需要的是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过滤体12a和所述第二过滤体12b净化处理后的水流,为了保证经过所述第一过滤体12a处理后的水流不直接从所述滤芯本体10的出水口流出,所述第一中心管13a侧壁不设有通孔,所述第二中心管13b的侧壁设置有通孔。再经过所述第一过滤体12a和所述第二过滤体12b的过滤后,净水从所述第二中心管13b的侧壁流入所述第二中心管13b内,再依次经过所述第一中心管13a,流入外界出水口。
[0033]
请参阅图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滤体组件还包括筒状连接件16和套筒17,所述第一过滤体12a和所述第二过滤体12b通过所述筒状连接件16连接,所述上端盖14覆设于所述筒状连接件16的开口处,所述第一过滤体12a设置于所述筒状连接件16的内部,所述筒状连接件16底部设置有供所述第一中心管13a和所述第二中心管13b连通的连通孔,除所述连通孔外,所述筒状连接件16底部设置有供水流通过的通孔,所述套筒17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筒状连接件16和所述下端盖15连接,所述第二过滤体12b设置于所述套筒17内部。具体的,所述筒状连接件16和所述套筒17将所述壳体11内划分为相对独立的两个过滤空间,从而便于所述第一过滤体12a和所述第二过滤体12b的安装。进一步的,所述套筒17以及所述筒状连接件16的侧壁也保证了在外压式过滤的情况下,水流不会从所述过滤体12的侧向流出,而是向下或者流入所述中心管中。即所述套筒17和所述筒状连接件16的设置进一步保证了过滤效果。
[0034]
请参阅图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端盖14、所述下端盖15、所述筒状连接件16底部均设置有连通孔,而且除所述连通孔外的其余部分均为镂空结构。为了便于加工,所述上端盖14、所述下端盖15为相似的、便于加工的结构。所述镂空结构的设置能够使更多的水流流入所述滤芯本体10,从而提高所述滤芯100的过滤速度。
[0035]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体12a为无纺布过滤体或者海绵过滤体,所述第二过滤体12b为超滤过滤体。其中,所述第一过滤体12a主要起到前置预处理水的作用,所述第二过滤体12b起到对水的主要净化作用。因此,根据不同的过滤体12所起到的不同作用。我们采用不同种类的滤材作为过滤体。具体的,所述海绵过滤体或所述无纺布过滤体主要起到过滤水中大颗粒杂质的作用。而超滤(ultrafiltration,uf)技术是介于微滤和纳滤之间的一种膜分离技术,平均孔径为3~100nm,具有净化、分离、浓缩溶液等功能。其截留机理主要包括膜的筛分作用和静电作用,过滤介质为超滤膜,在两侧压力差的驱动下,只有低分子量溶质和水能够通过超滤膜,从而达到净化、分离、浓缩的目的。即超滤过滤体12在本发明的滤芯100中起到最重要的净化作用,影响最终净化效果。而超滤滤材的成本较高,而且超滤滤材的膜丝交易积累杂质,从而影响使用寿命和过滤效果。在所述自动冲洗阀30打开时,水流主要冲洗超滤滤材的膜丝,以冲洗所述膜丝上所积累的杂质,从而延长所述滤芯100的使用寿命。
[0036]
请参阅图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1包括壳身11b和壳盖11a,所述壳盖11a覆设于所述壳身11b开口处,所述过滤体组件设置于所述壳身11b内部,所述壳盖11a和所述壳身
11b可拆卸连接,所述壳盖11a设置有避位所述上端盖14的通孔。如此,可以方便的更换所述滤芯100内部的过滤体12。或者在所述壳体11内部其他零件损坏时,方便进行检修。
[0037]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净水系统,所述净水系统包括所述滤芯100。进一步的,所述滤芯装设于所述净水系统内。所述净水系统还包括加压装置,所述加压装置用于实现所述滤芯的外压式过滤。所述净水系统还包括和所述排污口连通的废水承接件。
[003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滤芯,其特征在于,包括:滤芯本体,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排污口;水路切换阀,设置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水路切换阀具有过滤位置和冲洗位置,当所述水路切换阀处于过滤位置时,所述第一流道连通外界进水口和所述滤芯本体的进水口,所述第二流道连通外界出水口和所述滤芯本体的出水口;当所述水路切换阀处于冲洗位置时,所述第一流道连通外界进水口和所述滤芯本体的进水口,所述第二流道阻断所述外界出水口和/或所述滤芯本体的出水口;自动冲洗阀,和所述排污口连通,所述自动冲洗阀定时打开和关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切换阀还包括第三流道,所述水路切换阀还具有止水位置,当所述水路切换阀处于止水位置时,所述第一流道阻断所述外界进水口和/或所述滤芯本体的进水口,所述第二流道阻断所述外界出水口和/或所述滤芯本体的出水口,所述第三流道连通所述外界进水口和所述外界出水口。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本体包括壳体和过滤体组件,所述过滤体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过滤体组件包括上端盖和过滤体,所述滤芯本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于所述上端盖上,所述壳体设置有避位所述上端盖的通孔,所述上端盖边缘和所述壳体密封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体组件还包括下端盖,所述过滤体内部形成有中心管,所述中心管上端与滤芯本体的出水口连通,所述下端盖和所述过滤体的下端连接,所述下端盖设置有用于封堵所述中心管下端的封堵部,除所述封堵部外,所述下端盖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和所述排污口连通的通孔。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体包括第一过滤体和第二过滤体,所述中心管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滤体内的第一中心管和设置于所第二过滤体内的第二中心管,所述第一中心管下端和所述第二中心管的上端连通,所述第一中心管上端和所述上段盖连接,所述第二中心管的下端和所述下端盖连接,所述第二中心管的侧壁设置有通孔。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体组件还包括筒状连接件和套筒,所述第一过滤体和所述第二过滤体通过所述筒状连接件连接,所述上端盖覆设于所述筒状连接件的开口处,所述第一过滤体设置于所述筒状连接件的内部,所述筒状连接件底部设置有供所述第一中心管和所述第二中心管连通的连通孔,除所述连通孔外,所述筒状连接件底部设置有供水流通过的通孔,所述套筒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筒状连接件和所述下端盖连接,所述第二过滤体设置于所述套筒内部。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所述下端盖、所述筒状连接件底部均设置有连通孔,而且除所述连通孔外的其余部分均为镂空结构。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体为无纺布过滤体或者海绵过滤体,所述第二过滤体为超滤过滤体。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壳身和壳盖,所述壳盖覆设于所述壳身开口处,所述过滤体组件设置于所述壳身内部,所述壳盖和所述壳身可拆卸连接,所述壳盖设置有避位所述上端盖的通孔。10.一种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至9所述的滤芯。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滤芯及包括所述滤芯的净水系统。所述滤芯包括滤芯本体、水路切换阀和自动冲洗阀,所述滤芯本体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排污口;所述水路切换阀设置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水路切换阀具有过滤位置和冲洗位置,当所述水路切换阀处于过滤位置时,所述第一流道连通外界进水口和所述滤芯本体的进水口,所述第二流道连通外界出水口和所述滤芯本体的出水口;当所述水路切换阀处于冲洗位置时,所述第一流道连通外界进水口和所述滤芯本体的进水口,所述第二流道阻断所述外界出水口和/或所述滤芯本体的出水口;所述自动冲洗阀和所述排污口连通,所述自动冲洗阀定时打开和关闭。如此,本发明实现了滤芯的自动冲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滤芯在使用时积累杂质的问题。解决现有技术中滤芯在使用时积累杂质的问题。解决现有技术中滤芯在使用时积累杂质的问题。

技术开发人、权利持有人:陶林兵 陈娟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专利技术

高新三氯乙烯自动洗涤回收机及其使用技术与流程

2021-5-4 1:14:09

专利技术

高新一体化医疗废水处理装置技术

2021-5-4 1:16:5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