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高新技术涉及淤泥清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淤泥脱水系统。
背景技术:
2.为改善水环境质量,江河湖泊水底淤泥需进行清淤。因受环境污染的影响,清淤淤泥多呈高含水率、黑臭状态。从淤泥处置的经济性和环保性角度出发,先对高含水率淤泥进行浓缩脱水,缩减淤泥工程量,可大幅度降低淤泥处置成本以及淤泥为环境带来的影响。
3.现今,淤泥脱水主要有自然晾晒和机械脱水两种方式。自然晾晒受气候特点和淤泥泥质情况影响较大,需求时间长,占用场地大,晾晒效果不稳定,不利于工程顺利实施,机械脱水在处理效率和效果上均优于自然晾晒。
4.黑臭水体治理在我国起步较晚,大家对机械脱水的研究和应用尚不成熟,淤泥脱水过程时会产生大量废水,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5.本高新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淤泥脱水系统,旨在对淤泥脱水过程中排放的废水进行合理处理。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高新技术提供一种淤泥脱水系统,包括尾水处置装置、加药装置以及依次设置的筛分装置、浓缩装置以及脱水装置,其中,
7.所述筛分装置包括滚筒筛,浓缩装置包括浓缩罐,加药装置包括药罐,脱水装置包括脱水机,尾水处置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初沉池、曝气沉淀池和清水池,药罐的加药管路与浓缩罐连通以加入絮凝药剂,浓缩罐的浓缩水出口通过管路与初沉池连通,脱水装置的尾水出口通过管路与浓缩装置的入口连通。
8.优选地,所述筛分装置还包括存泥池和第一泥浆泵,存泥池通过管路与滚筒筛连接且管路上安装有所述第一泥浆泵;所述浓缩装置还包括储浆池和第二泥浆泵,储浆池通过管路与浓缩罐连接且管路上安装有第二泥浆泵,储浆池位于滚筒筛的筛分泥浆出口侧。
9.优选地,所述存泥池和储浆池直接开挖形成,存泥池和储浆池的边坡和池底均铺设有防渗膜,存泥池岸边设置有护栏。
10.优选地,所述脱水装置还包括调节池、第三泥浆泵和带式传输机,药罐的加药管路还与调节池连接,调节池位于浓缩罐的出口侧,调节池通过管路与脱水机连接且管路上安装有第三泥浆泵,带式传输机位于脱水机的出口侧。
11.优选地,所述调节池、初沉池、曝气沉淀池和清水池均采用模块化构造,由池体标准片加上池体非标片组装而成,片与片之间采用连接插销连接,片与片的接缝处设置止水胶条,池体标准片和非标片均采用塑料材料制成且背面均设置有纵横向加劲肋。
12.优选地,所述滚筒筛、浓缩罐、药罐、脱水机均对应设置有设备基础,设备基础采用模块化构造,设备基础的块与块之间通过凹凸构造结合,并使用连接螺栓连接。
13.优选地,所述淤泥脱水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包括控制主芯片以及与
控制主芯片电连接的显示屏、继电器、第一流量传感器、第二流量传感器、第三流量传感器、第一含水率传感器、第二含水率传感器和第三含水率传感器,控制主芯片通过对应的继电器分别与第一泥浆泵、第二泥浆泵和第三泥浆泵电连接,存泥池、储浆池和调节池中分别设置有第一流量传感器、第二流量传感器和第三流量传感器,储浆池和调节池中分别设置有第一含水率传感器和第二含水率传感器,脱水机的脱水淤泥出口处设置有第三含水率传感器。
14.优选地,所述淤泥脱水系统还包括厂区附属设施,厂区附属设施包括围墙系统、屋盖系统、排水系统、道路系统和消防系统,其中,
15.围墙系统围设于尾水处置装置、筛分装置、浓缩装置、加药装置和脱水装置外,围墙系统包括围墙和厂区大门,围墙为标准化、拼装式、可周转的临时围墙,厂区大门为钢结构焊制而成;
16.屋盖系统包括由轻钢屋架制成的骨架以及由压型钢板制成的屋面和墙板,屋盖系统罩于脱水装置上方;
17.排水系统包括布置于厂区内的雨水沟,雨水沟还与尾水处置装置连通;
18.消防系统包括消防管道和消火栓,消防管道与清水池连通;
19.道路系统位于围墙内侧。
20.优选地,所述筛分装置还包括筛滤物存放区,脱水装置还包括泥饼堆放区,筛滤物存放区和泥饼堆放区的地面均采用预制装配式地面,地面均由模块化预制道路板拼接而成,相邻两预制道路板之间设置有企口。
21.优选地,所述加药装置包括至少两个药罐以进行间隔交替供药,浓缩罐采用双通路多级浓缩罐,浓缩罐设有两条泥浆进管形成双通路,浓缩罐的一泥浆进管与脱水装置的尾水出口连接,浓缩罐的另一泥浆进管与储浆池连接。
22.本高新技术提出的淤泥脱水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1、针对脱水尾水含固量高的特点,将脱水尾水引入浓缩装置进行再浓缩,另外,浓缩装置产生的浓缩水进入尾水处置装置进行三级沉淀后,大大减少了废水量,实现了脱水尾水循环再利用为设备清洗水和消防用水,绿色环保;
24.2、在工厂内合理布局,建立起筛分-浓缩-脱水-尾水处置的全套系统化淤泥处理生产线,实现了对淤泥的高效处理;
25.3、工厂内各个工艺环节均设置监测控制线路及相应的元件,实现工厂生产的自动控制,另外通过控制装置进行高效自动控制,确保工厂始终保持高效生产状态;
26.4、通过机械化生产线的流水作业,加之高效自动控制,大大增强了淤泥处理的效率,效果输出稳定,释放劳动力;
27.5、工厂内各个工艺设备、设备基础、工艺水池以及附属系统均采用模块化、标准化设计,实现工厂可快速周转;
28.6、工厂内各工艺水池主要采取直接开挖和高强塑料制品,减少对混凝土、水泥等难以处置的材料应用,对土地环境友好。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高新技术淤泥脱水系统的平面布置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本高新技术淤泥脱水系统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31.图3为本高新技术淤泥脱水系统中存泥池和储浆池的断面示意图;
32.图4为本高新技术淤泥脱水系统中设备基础的拼接示意图;
33.图5为本高新技术淤泥脱水系统中预制道路板的拼接示意图;
34.图6为本高新技术淤泥脱水系统中池体拼接示意图;
35.图7为本高新技术淤泥脱水系统中池体标准片的构造示意图;
36.图8为本高新技术淤泥脱水系统中智能装置的控制网络示意图。
37.图中,1、存泥池;2、第一泥浆泵;3、滚筒筛;4、筛滤物存放区;5、储浆池;6、第二泥浆泵;7、浓缩罐;8、药罐;9、调节池;10、第三泥浆泵;11、脱水机;12、带式传输机;13、泥饼堆放区; 14、初沉池;15、曝气沉淀池;16、清水池; 17、围墙;18、厂区大门;19、轻钢屋架;20、道路;21、雨水沟;22、运输车;23、护栏;24、防渗膜;25、基脚螺栓;26、连接螺栓;27、钢筋网片;28、加劲肋;29、止水胶条;30、连接插销;31、显示屏;32、控制主芯片;33、电磁继电器;34、控制继电器;35、第一流量传感器;36、第二流量传感器;37、第三流量传感器;38、第一含水率传感器;39、第二含水率传感器;40、第三含水率传感器。
38.本高新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9.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高新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高新技术。
4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高新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高新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高新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1.参照图1至图7,本优选实施例中,一种淤泥脱水系统,包括尾水处置装置、加药装置以及依次设置的筛分装置、浓缩装置以及脱水装置(筛分装置、浓缩装置、脱水装置以及尾水处置装置通过管路依次连通),其中,
42.筛分装置包括滚筒筛3,浓缩装置包括浓缩罐7,加药装置包括药罐8,脱水装置包括脱水机11(本实施例中采用带式脱水机),尾水处置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初沉池14、曝气沉淀池15和清水池16,药罐8的加药管路与浓缩罐7连通以加入絮凝药剂,浓缩罐7的浓缩水出口通过管路与初沉池14连通,脱水装置的尾水出口通过管路与浓缩装置的入口连通。
43.具体地,参照图1,筛分装置还包括存泥池1和第一泥浆泵2,存泥池1通过管路与滚筒筛3连接且管路上安装有第一泥浆泵2。进一步地,筛分装置还包括筛滤物存放区4。
44.存泥池1用于存储清淤淤泥,第一泥浆泵2将存泥池1内淤泥通过输泥管道输送至滚筒筛3内,滚筒筛3将淤泥内石、砾、树枝、垃圾等杂物分离,堆放在筛滤物存放区4。定期将筛滤物进行外运,进入市政垃圾处理系统。
45.具体地,浓缩装置还包括储浆池5和第二泥浆泵6,储浆池5通过管路与浓缩罐7连接且管路上安装有第二泥浆泵6,储浆池5位于滚筒筛3的筛分泥浆出口侧。
46.储浆池5用于收集筛分泥浆,第二泥浆泵6将放置在储浆池5的筛分泥浆输送至浓缩罐7中,浓缩沉淀降低淤泥含水率。浓缩罐7采用双通路多级浓缩罐(多级指包括至少两个依次设置的浓缩罐,多通路指浓缩罐至少设置有两条泥浆进管),浓缩罐7设有两条泥浆进管形成双通路,浓缩罐7的一泥浆进管与脱水装置的尾水出口连接,浓缩罐7的另一泥浆进管与滚筒筛3的出口(即与储浆池5连通)连接。本实施例中,双通路多级浓缩罐由两个高耸式浓缩罐组成,水流经过第一个浓缩罐7时,泥浆进行初级浓缩,当水流经过第二个浓缩罐7时,泥浆再次进行深度浓缩。通过设置两条泥浆进管形成双通路,可在主要浓缩筛分泥浆的同时,兼顾对脱水尾水的浓缩沉淀,避免含固量高的脱水尾水直接进入尾水处置装置,加重尾水处置负担。
47.具体地,存泥池1和储浆池5可直接开挖形成,池边形成45
°
边坡,以确保边坡呈自稳状态。另外,在存泥池1和储浆池5的边坡和池底均铺设有防渗膜24,防止淤泥含水下浸污染土地,且防止池边边坡水土流失。存泥池1岸边设置有护栏23,防止人员高处坠落。
48.进一步地,脱水装置还包括调节池9、第三泥浆泵10和带式传输机12(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台,两台运输方向垂直设置),药罐8的加药管路还与调节池9连接,调节池9位于浓缩罐7的出口侧,调节池9通过管路与脱水机11连接且管路上安装有第三泥浆泵10,带式传输机12位于脱水机11的出口侧。脱水装置还包括泥饼堆放区13。
49.由浓缩装置出来的浓缩淤泥进入到调节池9内,再由调节池9内的第三泥浆泵10将浓缩淤泥输送至脱水机11内进行脱水。脱水后产生的脱水淤泥通过两台不同方向的带式传输机12运输到泥饼堆放区13进行堆放。定期对泥饼堆放区13的脱水淤泥进行清理外运或再利用等。脱水机11脱水后产生的尾水通过泥浆输送管道进入浓缩装置进行浓缩-脱水循环。
50.进一步地,加药装置包括至少两个药罐8以进行间隔交替供药。因药剂在单个药罐中制备时要经历充分搅拌-静置反应,无法做到不间断供药。加药装置主要向浓缩装置的浓缩罐7内供入絮凝药剂,提高浓缩效率和效果;同时可向脱水装置的调节池9内供入絮凝药剂,改善淤泥脱水效果。供药管路由小直径的ppr管制成。
51.在尾水处置装置中,三个池体相互连通形成初沉池14-曝气沉淀池15-清水池16的沉淀水流。初沉池14用于将尾水内悬浮物进行初步沉淀。曝气沉淀池15内设置曝气装置,将尾水内有机物快速消解,形成沉淀物,实现深度沉淀。清水池16用于接纳清水,清水可用于脱水机11的清洗以及厂区消防用水蓄水。
52.进一步地,参照图1、图6和图7,调节池9、初沉池14、曝气沉淀池15和清水池16均采用模块化构造,由池体标准片加上池体非标片组装而成,片与片(池体标准片和/或池体非标片之间)之间采用连接插销30连接,片与片的接缝处设置止水胶条29,池体标准片和非标片均采用高强塑料材料制成且背面均设置有纵横向加劲肋28。
53.进一步地,参照图4,滚筒筛3、浓缩罐7、药罐8、脱水机11均对应设置有设备基础,设备基础采用模块化构造,设备基础的块与块之间通过凹凸构造结合,并使用连接螺栓26连接,确保各基础块拼接后能够整体受力。各基础块大小以适宜于装车运输为佳。
54.进一步地,参照图8,本淤泥脱水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包括控制主芯片32以及与控制主芯片32电连接的显示屏31、继电器(包括控制继电器34和电磁继电器33)、第一流量传感器35、第二流量传感器36、第三流量传感器37、第一含水率传感器38、第二含水率传感器39和第三含水率传感器40,控制主芯片32通过对应的继电器分别与第一泥
浆泵2、第二泥浆泵6和第三泥浆泵10电连接,存泥池1、储浆池5和调节池9中分别设置有第一流量传感器35、第二流量传感器36和第三流量传感器37,储浆池5和调节池9中分别设置有第一含水率传感器38和第二含水率传感器39,脱水机11的脱水淤泥出口处设置有第三含水率传感器40。控制装置通过监控全过程的流量和含水率变化,从而实现所有脱水工艺设施的自动控制。
55.各传感器用于收集流量和含水率数据,反馈至控制主芯片32,控制主芯片32对收集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并发出控制信号。控制信号通过对应的继电器完成对泥浆泵和脱水机11的自动控制。显示屏31用于显示系统运行状态以及人工指令输入。
56.具体地,控制装置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57.(1)第一流量传感器35可监测控制第一泥浆泵2的泥浆流量,以确保进入滚筒筛3的泥浆流速适宜,使得筛分效果最佳。
58.(2)第一含水率传感器38放置在储浆池5内,以收集筛分泥浆含水率数据,第二流量传感器36可监测第二泥浆泵6的泥浆流量。通过对筛分泥浆含水率数据的监测,可确定出进入浓缩罐7的最佳泥浆流量及加药量,控制主芯片32进而发出控制信号,以确保泥浆浓缩效果最佳。
59.(3)第二含水率传感器39放置在调节池9内收集浓缩泥浆含水率数据,第三含水率传感器40放置在脱水机11的脱水淤泥出口处。通过对含水率数据的收集可确定出脱水机11的最佳转速和第三泥浆泵10的泥浆流量,控制主芯片32进而发出控制信号,使得脱水达到最佳运行效果。
60.进一步地,本淤泥脱水系统还包括厂区附属设施,厂区附属设施包括围墙系统、屋盖系统、排水系统、道路系统和消防系统,其中,
61.围墙系统围设于尾水处置装置、筛分装置、浓缩装置、加药装置和脱水装置外,围墙系统包括围墙17和厂区大门18,围墙17为标准化、拼装式、可周转的临时围墙,厂区大门18为轻钢结构焊制而成,便于拆除再周转,围墙17沿厂区封闭布置;
62.屋盖系统包括由轻钢屋架19制成的骨架以及由压型钢板制成的屋面和墙板,可便捷拆装,屋盖系统罩于脱水装置上方;
63.排水系统包括布置于厂区内的雨水沟21,雨水沟21还与尾水处置装置连通以进行沉淀后循环利用;
64.消防系统包括消防管道和消火栓,消防管道与清水池16连通;
65.道路系统位于围墙17内侧,道路系统沿厂区呈环形布置,道路20的宽度不小于6m,以确保厂区消防安全。
66.厂区大门18设置两个,与道路系统协调形成环形消防通道。
67.厂区附属设施主要保障整个厂区的正常运转,使得厂区运营环境舒适、快捷、安全。围墙系统主要实现厂区封闭,便于管理;屋盖系统保证脱水装置不受日晒雨淋,为作业人员提供良好作用环境。道路系统和厂区大门18的设置确保厂区交通便利,清淤淤泥运进、垃圾和泥饼的外运均依赖该系统。通过合理设置排水系统,使得厂区排水得当,不被雨水浸泡。消防系统的设置主要确保厂区消防安全。脱水工艺设施(包括筛分装置、浓缩装置、加药装置以及脱水装置)和厂区附属设施均采用模块化、标准化设计,因工程任务结束需对厂区进行拆除时,可快速拆除并周转到下一个工程地点快速安装投入使用,且拆除周转后无遗
留,对环境友好,节约资源。屋盖系统排放的雨水进入雨水沟21。道路也向雨水沟21倾斜0.5%,使路面雨水汇集到雨水沟21内。雨水沟21内雨水引入尾水处置装置内,进行沉淀后循环利用。雨水沟21采用高强塑料所制的成品雨水沟,采用模块化、拼装式,以便于拆装。
68.消防系统中,利用清水池16作为消防水池,循环利用尾水。尾水不足时向清水池16内补充市政供水。消防管道沿厂区围墙17呈环形布置,消火栓布置间距符合国家标准。
69.进一步地,道路系统、筛滤物存放区4和泥饼堆放区13的地面均采用预制装配式地面,地面均由模块化预制道路板拼接而成,相邻两预制道路板之间设置企口。企口边角设置为圆角,避免边角应力集中被破坏。
70.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管路中所有管道均采用钢管,钢管接长采用法兰,钢管压力等级1.0mpa,均采用明敷的方式安装,便于拆装。
71.参照图2和图8,本淤泥脱水系统,其工作过程如下。
72.使用存泥池1内存储清淤淤泥,第一泥浆泵2将存泥池1内淤泥通过输泥管道输送至滚筒筛3内,滚筒筛3将淤泥内石、砾、树枝、垃圾等杂物分离,堆放在筛滤物存放区4。定期将筛滤物进行外运,进入市政垃圾处理系统。储浆池5收集筛分后的泥浆,通过第二泥浆泵6将放置在储浆池5中的筛分泥浆输送至浓缩罐7中,进行浓缩沉淀以降低淤泥含水率。加药装置一方面向浓缩罐7内供入絮凝药剂,提高浓缩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向调节池9内供入絮凝药剂,改善淤泥脱水效果。
73.由浓缩装置出来的浓缩淤泥进入到调节池9内,再由调节池9内的第三泥浆泵10将浓缩淤泥输送至脱水机11内进行脱水。脱水后产生的脱水淤泥通过两台不同方向的带式传输机12运输到泥饼堆放区13堆放,并定期对泥饼堆放区13的脱水淤泥进行清理外运或再利用等。脱水机11脱水后产生的尾水,通过泥浆输送管道进入浓缩装置进行浓缩-脱水循环。浓缩罐7产生的浓缩水进入尾水处置装置进行沉淀后循环再利用。通过初沉池14将尾水内悬浮物进行初步沉淀。曝气沉淀池15内设置曝气装置,将尾水内有机物快速消解,形成沉淀物,实现深度沉淀。清水池16主要接纳清水,清水可用于带式脱水机11的清洗以及厂区消防用水蓄水。
74.本实施例提出的淤泥脱水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75.1、针对脱水尾水含固量高的特点,将脱水尾水引入浓缩装置进行再浓缩,另外,浓缩装置产生的浓缩水进入尾水处置装置进行三级沉淀后,大大减少了废水量,实现了脱水尾水循环再利用为设备清洗水和消防用水,绿色环保;
76.2、在工厂内合理布局,建立起筛分-浓缩-脱水-尾水处置的全套系统化淤泥处理生产线,实现了对淤泥的高效处理;
77.3、工厂内各个工艺环节均设置监测控制线路及相应的元件,实现工厂生产的自动控制,另外通过控制装置进行高效自动控制,确保工厂始终保持高效生产状态;
78.4、通过机械化生产线的流水作业,加之高效自动控制,大大增强了淤泥处理的效率,效果输出稳定,释放劳动力;
79.5、工厂内各个工艺设备、设备基础、工艺水池以及附属系统均采用模块化、标准化设计,实现工厂可快速周转;
80.6、工厂内各工艺水池主要采取直接开挖和高强塑料制品,减少对混凝土、水泥等难以处置的材料应用,对土地环境友好。
81.以上仅为本高新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高新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高新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高新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淤泥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尾水处置装置、加药装置以及依次设置的筛分装置、浓缩装置以及脱水装置,其中,所述筛分装置包括滚筒筛,浓缩装置包括浓缩罐,加药装置包括药罐,脱水装置包括脱水机,尾水处置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初沉池、曝气沉淀池和清水池,药罐的加药管路与浓缩罐连通以加入絮凝药剂,浓缩罐的浓缩水出口通过管路与初沉池连通,脱水装置的尾水出口通过管路与浓缩装置的入口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淤泥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筛分装置还包括存泥池和第一泥浆泵,存泥池通过管路与滚筒筛连接且管路上安装有所述第一泥浆泵;所述浓缩装置还包括储浆池和第二泥浆泵,储浆池通过管路与浓缩罐连接且管路上安装有第二泥浆泵,储浆池位于滚筒筛的筛分泥浆出口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淤泥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泥池和储浆池直接开挖形成,存泥池和储浆池的边坡和池底均铺设有防渗膜,存泥池岸边设置有护栏。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淤泥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装置还包括调节池、第三泥浆泵和带式传输机,药罐的加药管路还与调节池连接,调节池位于浓缩罐的出口侧,调节池通过管路与脱水机连接且管路上安装有第三泥浆泵,带式传输机位于脱水机的出口侧。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淤泥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初沉池、曝气沉淀池和清水池均采用模块化构造,由池体标准片加上池体非标片组装而成,片与片之间采用连接插销连接,片与片的接缝处设置止水胶条,池体标准片和非标片均采用塑料材料制成且背面均设置有纵横向加劲肋。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淤泥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筛、浓缩罐、药罐、脱水机均对应设置有设备基础,设备基础采用模块化构造,设备基础的块与块之间通过凹凸构造结合,并使用连接螺栓连接。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淤泥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包括控制主芯片以及与控制主芯片电连接的显示屏、继电器、第一流量传感器、第二流量传感器、第三流量传感器、第一含水率传感器、第二含水率传感器和第三含水率传感器,控制主芯片通过对应的继电器分别与第一泥浆泵、第二泥浆泵和第三泥浆泵电连接,存泥池、储浆池和调节池中分别设置有第一流量传感器、第二流量传感器和第三流量传感器,储浆池和调节池中分别设置有第一含水率传感器和第二含水率传感器,脱水机的脱水淤泥出口处设置有第三含水率传感器。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淤泥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厂区附属设施,厂区附属设施包括围墙系统、屋盖系统、排水系统、道路系统和消防系统,其中,围墙系统围设于尾水处置装置、筛分装置、浓缩装置、加药装置和脱水装置外,围墙系统包括围墙和厂区大门,围墙为标准化、拼装式、可周转的临时围墙,厂区大门为钢结构焊制而成;屋盖系统包括由轻钢屋架制成的骨架以及由压型钢板制成的屋面和墙板,屋盖系统罩于脱水装置上方;排水系统包括布置于厂区内的雨水沟,雨水沟还与尾水处置装置连通;消防系统包括消防管道和消火栓,消防管道与清水池连通;道路系统位于围墙内侧。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淤泥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筛分装置还包括筛滤物存放区,脱水装置还包括泥饼堆放区,筛滤物存放区和泥饼堆放区的地面均采用预制装配式地面,地面均由模块化预制道路板拼接而成,相邻两预制道路板之间设置有企口。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淤泥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装置包括至少两个药罐以进行间隔交替供药,浓缩罐采用双通路多级浓缩罐,浓缩罐设有两条泥浆进管形成双通路,浓缩罐的一泥浆进管与脱水装置的尾水出口连接,浓缩罐的另一泥浆进管与储浆池连接。
技术总结
本高新技术公开了一种淤泥脱水系统,包括尾水处置装置、加药装置以及依次设置的筛分装置、浓缩装置以及脱水装置,筛分装置包括滚筒筛,浓缩装置包括浓缩罐,加药装置包括药罐,脱水装置包括脱水机,尾水处置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初沉池、曝气沉淀池和清水池,药罐的加药管路与浓缩罐连通以加入絮凝药剂,浓缩罐的浓缩水出口通过管路与初沉池连通,脱水装置的尾水出口通过管路与浓缩装置的入口连通。本高新技术提出的淤泥脱水系统,通过将脱水尾水引入浓缩装置进行再浓缩,同时浓缩装置产生的浓缩水进入尾水处置装置进行三级沉淀后,对废水进行处理从而大大减少了废水量,实现了脱水尾水循环再利用为设备清洗水和消防用水,绿色环保。绿色环保。绿色环保。
技术开发人、权利持有人:王亮 袁东辉 许翔 牛寅龙 葛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