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厌氧反应器用内部循环管道支撑设备技术

高新厌氧反应器用内部循环管道支撑设备技术

1.本高新技术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厌氧反应器用内部循环管道支撑设备。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厌氧反应器内部循环管道中的下降管都是通过管道上下硬连接而成,这种设计结构为常规方案,一旦遇到有气量波动较大的情况时,管道容易产生共振、拉伸等问题,导致焊接处开裂、漏气、跑泥等问题;
3.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1.下降管与厌氧反应器底板固定位置,导致布水不均匀,因罐体底板在运行加水后发生形变,导致固定位置容易拉开,下降管产生断裂、摆动、脱落等状况。
5.2.下降管都是通过管道上下硬连接而成,污水运行过程中因产沼气过程产生振动,容易导致焊接处开裂、漏气、跑泥。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高新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厌氧反应器用内部循环管道支撑设备。本高新技术所需要的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新型摈弃了传统的管道连接模式,本高新技术的下降管的上段和下段之间选择双球挠性接头这样的耦合式的橡胶软连接,软接连接体能够实现管道的无限制拉伸、形变,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最大限度上解决因厌氧反应器充水运行后,产生的应力形变,导致底板变形后的拉伸、拉裂等问题。耦合式的橡胶软连接的好处,一是防止下降过程中下降管中的液体泄漏,二是通过下降管的紧密连接,加上下降管与布水器的配合连接,加强了下降过程中的布水效果,增加了内循环的效果。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高新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厌氧反应器用内部循环管道支撑设备,包括安装在厌氧罐罐体内的回流下降系统,所述回流下降系统包括与气液分离器的出水口连接的下降管,与所述下降管连接的布水器,所述布水器布置在所述厌氧罐罐底的位置,所述下降管的上段和下段之间通过双球挠性接头进行连接,所述下降管的上段通过固定支架进行支撑。
8.摈弃了传统的管道连接模式,本高新技术的下降管的上段和下段之间选择双球挠性接头这样的耦合式的橡胶软连接,软接连接体能够实现管道的无限制拉伸、形变,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最大限度上解决因厌氧反应器充水运行后,产生的应力形变,导致底板变形后的拉伸、拉裂等问题。耦合式的橡胶软连接的好处,一是防止下降过程中下降管中的液体泄漏,二是通过下降管的紧密连接,加上下降管与布水器的配合连接,加强了下降过程中的布水效果,增加了内循环的效果。
9.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支架上设置有支撑孔,所述下降管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的支撑孔内并通过固定橡圈进行固定。增加下降管的稳定性,防止在下降过程中出现晃动变形。
10.作为优选,在所述厌氧罐罐体外部底端的外围设置有一圈罐体加固板。
11.作为优选,在所述厌氧罐罐体下部的一侧设置有检修孔。设置检修孔方便检修。
12.作为优选,在所述厌氧罐罐体的中下部安装检修孔的上方设置有温度计套管,在所述温度计套管内安装温度计。设置温度计方便测量罐体内的温度。
13.作为优选,在所述厌氧罐罐体下部的另一侧设置设置有分水包。
14.作为优选,在所述厌氧罐罐体的中下部安装分水包的上方设置有取样管。方便进行取样。
15.作为优选,在所述厌氧罐罐体的底部一侧设置有排泥管。方便污泥的排出。
16.本高新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
17.1.摈弃了传统的管道连接模式,本高新技术的下降管的上段和下段之间选择双球挠性接头这样的耦合式的橡胶软连接,软接连接体能够实现管道的无限制拉伸、形变,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最大限度上解决因厌氧反应器充水运行后,产生的应力形变,导致底板变形后的拉伸、拉裂等问题。
18.2.耦合式的橡胶软连接的好处,一是防止下降过程中下降管中的液体泄漏,二是通过下降管的紧密连接,加上下降管与布水器的配合连接,加强了下降过程中的布水效果,增加了内循环的效果。
19.3.本高新技术在下降管的上段处设置了固定支架,且在固定支架内通过固定橡圈对下降管进行固定,增加下降管的稳定性,防止在下降过程中出现晃动变形。
附图说明
20.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21.图1为厌氧反应器用内部循环管道支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厌氧罐罐底,2、罐体加固板,3、检修孔,4、厌氧罐罐体,5、温度计,6、布水器,7、固定支架,8、下降管,9、双球挠性接头,10、固定橡圈,11、排泥管,12、取样管,13、分水包。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26.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厌氧反应器用内部循环管道支撑设备,包括安装在厌氧罐罐体4内的回流下降系统,所述回流下降系统包括与气液分离器的出水口连接的下降管8,与所述下降管8连接的布水器6,所述布水器6布置在所述厌氧罐罐底1的位置,所述下降管8的上段和下段之间通过双球挠性接头9进行连接,所述下降管8的上段通过固定支架7进行支撑。
27.摈弃了传统的管道连接模式,本高新技术的下降管的上段和下段之间选择双球挠性接头这样的耦合式的橡胶软连接,软接连接体能够实现管道的无限制拉伸、形变,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最大限度上解决因厌氧反应器充水运行后,产生的应力形变,导致底板变形后的拉伸、拉裂等问题。耦合式的橡胶软连接的好处,一是防止下降过程中下降管中的液体泄漏,二是通过下降管的紧密连接,加上下降管与布水器的配合连接,加强了下降过程中的布水效果,增加了内循环的效果。
28.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支架7上设置有支撑孔,所述下降管8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7的支撑孔内并通过固定橡圈10进行固定。增加下降管的稳定性,防止在下降过程中出现晃动变形。
29.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厌氧罐罐体4外部底端的外围设置有一圈罐体加固板2。
30.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厌氧罐罐体4下部的一侧设置有检修孔3。设置检修孔方便检修。
31.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厌氧罐罐体4下部的另一侧设置设置有分水包13。
32.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厌氧罐罐体4的中下部安装检修孔3的上方设置有温度计套管,在所述温度计套管内安装温度计5。设置温度计方便测量罐体内的温度。
33.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厌氧罐罐体4的中下部安装分水包13的上方设置有取样管12。方便进行取样。
34.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住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厌氧罐罐体4的底部一侧设置有排泥管11。方便污泥的排出。
35.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36.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为突出本高新技术的创新特点,其余技术特征在此不再赘述。

技术特征:
1.一种厌氧反应器用内部循环管道支撑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厌氧罐罐体(4)内的回流下降系统,所述回流下降系统包括与气液分离器的出水口连接的下降管(8),与所述下降管(8)连接的布水器(6),所述布水器(6)布置在所述厌氧罐罐底(1)的位置,所述下降管(8)的上段和下段之间通过双球挠性接头(9)进行连接,所述下降管(8)的上段通过固定支架(7)进行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厌氧反应器用内部循环管道支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7)上设置有支撑孔,所述下降管(8)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7)的支撑孔内并通过固定橡圈(10)进行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厌氧反应器用内部循环管道支撑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厌氧罐罐体(4)外部底端的外围设置有一圈罐体加固板(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厌氧反应器用内部循环管道支撑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厌氧罐罐体(4)下部的一侧设置有检修孔(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厌氧反应器用内部循环管道支撑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厌氧罐罐体(4)的中下部安装检修孔(3)的上方设置有温度计套管,在所述温度计套管内安装温度计(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厌氧反应器用内部循环管道支撑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厌氧罐罐体(4)下部的另一侧设置设置有分水包(13)。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厌氧反应器用内部循环管道支撑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厌氧罐罐体(4)的中下部安装分水包(13)的上方设置有取样管(1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厌氧反应器用内部循环管道支撑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厌氧罐罐体(4)的底部一侧设置有排泥管(11)。
技术总结
本高新技术公开了一种厌氧反应器用内部循环管道支撑设备,属于化工设备领域,包括安装在厌氧罐罐体内的回流下降系统,所述回流下降系统包括与气液分离器的出水口连接的下降管,与所述下降管连接的布水器,所述布水器布置在所述厌氧罐罐底的位置,所述下降管的上段和下段之间通过双球挠性接头进行连接,所述下降管的上段通过固定支架进行支撑。本新型摈弃了传统的管道连接模式,本高新技术的下降管的上段和下段之间选择双球挠性接头这样的耦合式的橡胶软连接,软接连接体能够实现管道的无限制拉伸、形变,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最大限度上解决因厌氧反应器充水运行后,产生的应力形变,导致底板变形后的拉伸、拉裂等问题。拉裂等问题。拉裂等问题。

技术开发人、权利持有人:瞿林强 赵李刚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专利技术

高新金属制品去毛边治具技术

2021-5-2 2:12:44

专利技术

高新污染土壤净化处理装置技术

2021-5-2 2:16:3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