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高新加压溶气气浮系统技术
技术领域:
本高新技术涉及水处理领域中的固、液分离方式,具体是涉及一种加压溶气气浮系统。
背景技术:
含油废水处理工艺多样,一般来讲主要分为粗粒细法、膜过滤法、气浮法以及生物氧化法。气浮法也称浮选法,其原理是设法使水中产生大量的微气泡,以形成水、气、及被去除物质的三相混合体,在界面张力、气泡上升浮力和静水压力差等多种力的共同作用下,促进微细气泡粘附在被去除的微小油滴上后,因粘合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而上浮到水面,从而使水中油粒被分离去除。除了用于去除污水中处于乳化状态的油以外,气浮法还广泛应用于除去污水中密度接近于水的微细悬浮颗粒状态的杂质。其中,又以气浮法中的加压溶气气浮法在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加压溶气气浮法是将空气在加压条件溶入水中,而在常压下析出,并形成气泡的方式;加压气浮法方式的工艺是将污水(或清水)和压缩空气导入溶气罐,通过加压, 使空气溶解于水变成溶气水,并达到饱和状态。然后将溶气水减压引至气浮池,在常压下, 溶解的空气便从水中逸出,形成细小气泡从水中析出,并粘附水中的污染物质形成气-粒浮选体,浮出水面成为浮渣,然后,浮渣由刮沫机刮去,则系统水被净化后排出。因此,气浮净水系统的优劣,最终还是体现在提高固、液分离的效果上;目前常用的加压气浮系统结构不够紧凑,耗能较高;同时,加压溶气设备运行不够稳定,加压溶气罐内的气体溶解饱和度偏低,不够节能;溶气释放器所释放出的气泡,去污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本高新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压溶气气浮系统,其结构紧凑、合理;并且加压溶气水的气体溶解饱和度高,耗能低,且去污效率高,去污成本低。本高新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加压溶气气浮系统,包括压力溶气装置,溶气释放装置和气浮分离装置;所述压力溶气装置包括溶气水罐、清水槽、气液输入管和溶汽水导出管;所述溶气水罐通过所述气液输入管与所述清水槽相连;所述溶汽水导出管的一端与所述溶气水罐相连;所述气浮分离装置包括气浮槽、污水进水管、清水排出管、清水回流管、集水管和排渣管;所述气浮槽内部通过隔板分为接触室,分离室,集渣室和清水室;所述污水进水管通入所述接触室内,并靠近所述接触室的底部;所述集水管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清水室内,所述集水管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分离室内;所述清水排出管和所述清水回流管的一端均设置于所述清水室内,所述清水排出管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气浮槽外部,所述清水回流管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清水槽;所述排渣管设置于所述集渣室的底部;[0010]所述溶气释放装置包括溶气释放器;所述溶气释放器设置于所述气浮槽接触室内,并靠近所述接触室的底部;所述溶汽水导出管的另一端穿入所述气浮槽后,与所述溶气释放器相连。本高新技术的上述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完善所述压力溶气装置还包括加压泵和气体自吸管;所述加压泵设置于所述气液输入管上,并靠近所述溶气水罐;所述气体自吸管也设置于所述气液输入管上,并靠近所述清水槽;所述气体自吸管上设置有气体自吸量调整阀。所述压力溶气装置还包括压力计传感器和排出阀;所述压力计传感器和所述排出阀均设置于所述溶汽水导出管上,并靠近所述溶气水罐。所述溶气水罐内部设置有水位传感器,用于控制所述自吸量调整阀,使溶气水罐内的水位维持预设水平,并获得预设浓度的气体溶解水。所述微小气泡发生器在所述气浮槽接触室内的位置,位于所述污水进水管的下方。所述微小气泡发生器为球状容器;所述微小气泡发生器上设置有喷射孔;所述微小气泡发生器通过所述喷射孔释放出超微气泡,同时产生负压。所述的加压溶气气浮系统,还包括进药装置;所述进药装置位于气浮槽外部;所述进药装置包括药槽和进药管;所述进药管的一端与所述药槽相连,所述进药管的另一端管口穿过所述气浮槽,设置于所述气浮槽接触室内。所述气浮分离装置还包括刮渣机;所述刮渣机位于所述气浮槽内的上部,用于将所述气浮槽内浮到污水液面的浮渣刮入所述集渣室内。本高新技术的有益效果本高新技术的加压溶气气浮系统,结构紧凑、耗能低;溶气水罐所产生的加压溶气水的气体溶解饱和度高,提高了去污能力和去污效率,且降低了去污成本。
图1为本高新技术一种加压溶气气浮系统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高新技术一种加压溶气气浮系统的具体实施例的工艺流程图;其中,11溶气水罐111水位传感器;12清水槽;13气液输入管;14溶汽水导出管;15加压泵;16气体自吸管161气体自吸量调整阀;17压力计传感器;18排出阀;21溶气释放器211 喷射孔;31气浮槽311接触室,312分离室,313集渣室,314清水室;32污水进水管;33清水排出管;34清水回流管;35集水管;36排渣管,37刮渣机;[0036]41药槽;42进药管;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高新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高新技术的一种加压溶气气浮系统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高新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高新技术。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加压溶气气浮系统,包括压力溶气装置,溶气释放装置和气浮分离装置;所述压力溶气装置包括溶气水罐11、清水槽12、气液输入管13和溶汽水导出管14 ;溶气水罐11通过气液输入管13与清水槽12相连;溶汽水导出管14的一端与溶气水罐11相连;进一步地,所述气浮分离装置包括气浮槽31、污水进水管32、清水排出管33、清水回流管34、集水管35和排渣管36 ;气浮槽31内部通过隔板分为接触室311,分离室312, 集渣室313和清水室314 ;污水进水管32通入接触室311内,并靠近接触室311的底部;集水管35的一端设置于清水室314内,集水管35的另一端设置于分离室312内;清水排出管 33和清水回流管34的一端均设置于清水室314内,清水排出管33的另一端设置于气浮槽 31外部,清水回流管34的另一端连接至清水槽12 ;排渣管36设置于集渣室313的底部;进一步地,所述溶气释放装置包括溶气释放器21 ;溶气释放器21设置于气浮槽接触室内311,并靠近所述接触室311的底部;溶汽水导出管14的另一端穿入气浮槽31后, 与溶气释放器21相连。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压力溶气装置还包括加压泵15和气体自吸管16 ;加压泵15设置于气液输入管13上,并靠近溶气水罐11 ;气体自吸管16也设置于气液输入管 13上,并靠近清水槽12 ;气体自吸管16上设置有气体自吸量调整阀161。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压力溶气装置还包括压力计传感器17和排出阀18 ;压力计传感器17和排出阀18均设置于溶汽水导出管14上,并靠近溶气水罐11。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溶气水罐11内部设置有水位传感器111,用于控制自吸量调整阀161,使溶气水罐11内的水位维持预设水平,并获得预设浓度的气体溶解水。进一步地,运转加压泵15,使水从清水槽12内吸入,气体自吸管16呈负压,从而通过气体自吸量调整阀161自吸气体,可以向气液输入管13内输送气液混合的压力液体;用压力计传感器17检测溶气水罐11内的压力,同时,用排出阀18调节,可以将溶气水罐11 内的压力调整到预设值;通过水位传感器111控制自吸量调整阀161,使溶气水罐11内的水位维持在预设水平,可以获得预设浓度的气体溶解水。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微小气泡发生器21为球状容器;微小气泡发生器21上设置有喷射孔211 ;微小气泡发生器21通过喷射孔211释放出超微细泡,同时产生负压。优选的,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进药装置;进药装置位于气浮槽31外部;进药装置包括药槽41和进药管42,进药管42的一端与药槽41相连,进药管42的另一端管口穿过气浮槽31,进入气浮槽接触室311内。进一步地,絮凝剂等化学药剂与污水中的悬浮体结合,使污水中的悬浮体更易于与溶气释放装置所产生的气泡相结合;本实施例中的所述进药装置,可以使小气泡、药和污水内的悬浮体,三者之间同时结合在一起,使小气泡和悬浮体之间的结合更可靠,同时药剂
6使用量也较小。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气浮分离装置还包括刮渣机37 ;刮渣机37位于气浮槽31的顶部,用于将气浮槽31内浮到污水液面的浮渣刮入集渣室314内。更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本高新技术的加压溶气气浮系统的工艺流程如下污水进入气浮槽接触室311内,使污水内的悬浮体与微小气泡溶气释放器21所释放出的微小气泡,以及进药管42所排入的药剂,三者相结合,形成絮凝状气粒结合体,所述气粒结合体随污水流入分离室312,在所述气泡的浮力下,所述气粒结合体浮到污水的水面形成浮渣,使污水得到净化;刮渣机构将所述浮渣刮至集渣室314内;所述浮渣下面的经过净化后的清水经过分离室312下部的集水管35进入清水室313内;清水室313内的一部分清水排放,另一部分则经过清水回流管34进入清水槽12,清水槽12内的清水再经过气液输入管13进入溶气水罐11,形成高饱和度的溶气水,所述溶气水再通过溶汽水导出管14进入微小气泡溶气释放器21,微小气泡溶气释放器释21再将所述溶气水释放入接触室311内, 同时生成所述微小气泡,用于与污水内的悬浮体相结合。本高新技术的加压溶气气浮系统,结构紧凑,并且所述溶气水罐所产生的溶气水的气体溶解饱和度高,使耗能降低,所述微小气泡溶气释放器与所述污水管及所述进药管的有效结合,提高了去污能力和去污效率,同时,去污效果提高。最后应当说明的是,很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高新技术进行各种改动而不脱离本高新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倘若对本高新技术的这些修改属于本高新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高新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
权利要求1.一种加压溶气气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溶气装置,溶气释放装置和气浮分离装置;所述压力溶气装置包括溶气水罐(11)、清水槽(12)、气液输入管(1 和溶汽水导出管(14);所述溶气水罐(11)通过所述气液输入管(1 与所述清水槽(1 相连;所述溶汽水导出管(14)的一端与所述溶气水罐(11)相连;所述气浮分离装置包括气浮槽(31)、污水进水管(32)、清水排出管(33)、清水回流管 (34)、集水管(35)和排渣管(36);所述气浮槽(31)内部通过隔板分为接触室(311),分离室(312),集渣室(313)和清水室(314);所述污水进水管(3 通入所述接触室(311)内,并靠近所述接触室(311)的底部;所述集水管(3 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清水室(314)内,所述集水管(3 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分离室(312)内;所述清水排出管(3 和所述清水回流管(34)的一端均设置于所述清水室(314)内,所述清水排出管(3 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气浮槽(31)外部,所述清水回流管(34)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清水槽(1 ;所述排渣管(36)设置于所述集渣室(313)的底部;所述溶气释放装置包括溶气释放器;所述溶气释放器设置于所述气浮槽接触室内(311),并靠近所述接触室(311)的底部;所述溶汽水导出管(14)的另一端穿入所述气浮槽(31)后,与所述溶气释放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溶气气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溶气装置还包括加压泵(1 和气体自吸管(16);所述加压泵(1 设置于所述气液输入管(13)上,并靠近所述溶气水罐(11);所述气体自吸管(16)也设置于所述气液输入管(1 上,并靠近所述清水槽(1 ;所述气体自吸管(16)上设置有气体自吸量调整阀(16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压溶气气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溶气装置还包括压力计传感器(17)和排出阀(18);所述压力计传感器(17) 和所述排出阀(18)均设置于所述溶汽水导出管(14)上,并靠近所述溶气水罐(1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压溶气气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气水罐(11)内部设置有水位传感器(111),用于控制所述自吸量调整阀(161), 使溶气水罐(11)内的水位维持预设水平,并获得预设浓度的气体溶解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溶气气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小气泡发生器在所述气浮槽接触室(311)内的位置,位于所述污水进水管 (32)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溶气气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小气泡发生器为球状容器;所述微小气泡发生器上设置有喷射孔 (211);所述微小气泡发生器通过所述喷射孔(211)释放出超微气泡,同时产生负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压溶气气浮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药装置;所述进药装置位于气浮槽(31)外部;所述进药装置包括药槽Gl) 和进药管0 ;所述进药管0 的一端与所述药槽Gl)相连,所述进药管0 的另一端管口穿过所述气浮槽(31),设置于所述气浮槽接触室内(31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压溶气气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浮分离装置还包括刮渣机(37);所述刮渣机(37)位于所述气浮槽(31)内的上部,用于将所述气浮槽(31)内浮到污水液面的浮渣刮入所述集渣室(313)内。
专利摘要一种加压溶气气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溶气装置,溶气释放装置和气浮分离装置;压力溶气装置包括溶气水罐、清水槽、气液输入管和溶汽水导出管;溶气水罐通过气液输入管与清水槽相连;溶汽水导出管的一端与溶气水罐相连;气浮分离装置包括气浮槽、污水进水管、清水排出管、清水回流管、集水管和排渣管;气浮槽分为接触室,分离室,集渣室和清水室;污水进水管通入接触室内;清水回流管的一端均设置于清水室内,清水排出管的另一端设置于气浮槽外部,清水回流管的另一端连接至清水槽;排渣管设置于集渣室的底部;溶气释放器设置于气浮槽接触室内,并靠近接触室的底部;溶汽水导出管的另一端穿入气浮槽后,与溶气释放器相连。
文档编号C02F1/24GK202152290SQ20112024170
公开日2012年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8日
发明者吉春红, 张学发, 杨昆, 王晓琴, 郑东晟, 马骏 申请人:蓝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