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超声强化电絮凝发生器技术

专利名称:高新超声强化电絮凝发生器技术
技术领域
本高新技术涉及一种水处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超声强化电絮凝发生器。
背景技术
电絮凝技术出现在1880年代,它是将置于水中的一对电极通入直流电,在水中发生电化学反应,将铁或铝质的电极氧化为氢氧化铁或氢氧化铝等产物,在阴极将氢离子还原为氢气,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等物质是常用的水处理药剂即混凝剂。电絮凝方法与化学药剂法相比,采用电絮凝方法除共同都具有去除水中浊度的功能外,它还具有去除水中重金属、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及杀菌消毒的功能。以前的电絮凝发生器电极多采用平板电极,水流流态条件不好,容易产生浓差极化现象,降低处理效率,耗电多,限制其进一步推广应用。另有一种同轴式电极为美国99年专利,结构复杂,且需要使用价格昂贵的大电流低电压直流电源。

发明内容
本高新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由于源水水质受到不同程度有机物污染、而常规水处理沉淀过滤工艺不能有效去除这些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以及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本高新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果简单、管理简便、水处理效率高、除污消毒杀菌效果好、用途广泛的超声强化电絮凝发生器。
本高新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超声强化电絮凝发生器在箱体或池体内壁相对两面上分别安装平板电极的阳极板和阴极板,阳极板和阴极板分别接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在两电极板之间安装圆柱电极,圆柱电极水平方向平行排列,垂直方向分层叠加,圆柱电极和圆柱电极之间具有间隙,箱体或池体下部具有进水管,上部具有集水管和排渣槽。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箱体或池体内底部还安装有超声波震动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圆柱电极由铁杆或铝杆制成,每根铁杆或铝杆上套有绝缘环。
工作原理源水由下部进水管进入箱体,进入超声波声场中,然后向上流动,进入杆状圆柱电极区。杆状电极的间隙内,在平面电极电场的诱导作用下,形成非均匀电场。杆状电极的一侧诱导为阳极,杆状电极的另一侧诱导为阴极,在阳极侧铁被氧化为氢氧化铁,在阴极侧氢离子还原为氢气。水流向上流动,流经的杆状电极越多,其电化学产物越积越多。产生大量的氢氧化铁和氢气,进入箱体上部分离区。微气泡携带污染物质,形成浮渣,由刮板刮到排渣槽内,水由集水管收集后,送到下一级絮凝池内。微气泡主要是吸附水中大粒径悬浮物,氢氧化铁作为混凝剂,主要是使水中的胶体颗粒脱稳。超声波与电氧化的协同作用是分解水中的溶解有机物。使用一定时间后,杆状电极被氧化到一定程度,可将其取出,更换新的电极。
本高新技术构思巧妙,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管理方便,工作可靠,性能优良,不仅能有效絮凝处理水中的杂质、悬浮物,去除水中浊度而且能去除水中重金属,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具有杀菌消毒功能,本高新技术综合了平板电极使用低电流高电压直流电源的优点和同轴式电极水流流态好的优点,而本高新技术结构更简单,性能更优越,更进一步提高了水处理效率,加上超声波的协同作用,发生器的氧化能力增加2—8倍,使电絮凝技术实用化成为可能。

图1为本高新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这种超声强化电絮凝发生器包括有箱体1或池体、平板电极的阳极板2、阴极板3、圆柱电极4、超声波震动板5、进水管6、集水管7、排渣槽8、直流电源,在箱体1内底部安装超声波震动板5,箱体1内中部安装有电极部件,箱体1内壁相对两面上分别安装平板电极的阳极板2和阴极板3,阳极板和阴极板分别接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在两电极板之间安装圆柱电极4,圆柱电极4水平方向平行排列,垂直方向分层叠加,形成一个蜂窝状阵列,圆柱电极4由铁杆或铝杆9制造,杆上套有绝缘环10数个,其作用是上下左右相邻的电极杆之间不接触,并形成间隙,水能在该间隙内流动,箱体1下部具有进水管6,上部具有集水管7和排渣槽8。
权利要求1.一种超声强化电絮凝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在箱体或池体内壁相对两面上分别安装平板电极的阳极板和阴极板,阳极板和阴极板分别接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在两电极板之间安装圆柱电极,圆柱电极水平方向平行排列,垂直方向分层叠加,圆柱电极和圆柱电极之间具有间隙,箱体或池体下部具有进水管,上部具有集水管和排渣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强化电絮凝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在箱体或池体内底部还安装有超声波震动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声强化电絮凝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圆柱电极由铁杆或铝杆制成,铁杆或铝杆上套有绝缘环数个。
专利摘要一种超声强化电絮凝发生器,其结构特征为在箱体或池体内壁相对两面上分别安装阳极板和阴极板,并分别接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两电极板之间安装多层水平方向排列的圆柱电极,圆柱电极为铁杆或铝杆,并套有绝缘环,箱体或池体内下部有进水管和超声波震动板,上部有集水管和排渣槽。本高新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管理简便,水处理效率高,效果好,技术性能优良。
文档编号C02F1/463GK2630234SQ0322745
公开日2004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22日
发明者于东江 申请人:于东江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专利技术

高新组合式双向流曝气生物滤池装置技术

2021-6-18 15:24:02

专利技术

高新一次性注射器的销毁装置技术

2021-6-18 15:25:4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