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高新生化氧化深度脱氮装置技术
技术领域:
本高新技术涉及废水深度脱氮处理装置,具体是一种对生化处理后废水进行生化氧化处理的深度脱氮装置。
背景技术:
氨氮废水是一种难处理的工业废水,氨氮常是引起环境污染和富营养化的主要物质之一,它的存在能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水体发黑发臭,甚至会导致水体中水生物死亡或水体丧失使用功能。随着各类氨氮引起的污染事件大量出现,氨氮污染的严重性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国家也对废水处理设置了更为严格的氨氮排放指标。因此,为了满足日益提高的污水排放标准,减少污水对环境的污染,对微污染水源的深度处理进行改造迫在眉睫。目前,常规深度处理分为化学除磷、混凝、沉淀、砂滤等,连续式砂滤器是近年来国外先行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一体化水处理设备。但是常规砂滤装置是将水中硝态氮还原为氮气,对氨氮去除效果不理想,同时由于在处理过程中工艺上的缺陷或运行不稳定,最终生化出水的氨氮或总氮超标,很难达到污水处理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高新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化氧化连续运行、具有高效的氨氮消化及脱氮作用的废水生化氧化深度脱氮装置。本高新技术以如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高新技术生化氧化深度脱氮装置包括由内壳6b和外壳6a构成的壳体,内壳6b 的中心设有提砂管16,提砂管16的顶部连接洗砂器4,内壳6b的底部接有排砂管12,顶部设有与内外壳之间的空腔相连通的溢流出水口 20,提砂管16的外周有曝气套管17,曝气套管17的外周有供水套管18,供水套管18外侧布满砂床,提砂管16和曝气套管17的两端之间密封,且提砂管16底端内壁开有小孔,曝气套管17的上部接有进气管2,供水套管18的顶端接进水管1,下端接曝气管7和布水管8,曝气管7位于布水管8上方;外壳6a接有加药管15、出水口 14和排渣口 13,外壳6a与内壳6b底部连接并设有底部曝气管19。所述内壳6b底部的形状为空心圆锥体状,并接有90°弯头的排砂管12。所述加药管15、底部曝气管19与溢流出口 20设在壳体的同一侧,出水口 14和排渣口 13设在壳体另一侧。所述进气管2的入口处设有气动橡皮阀。所述洗砂器4的上部接有伸出外壳6a的洗砂水排水管5,洗砂器4与洗砂水排水管5之间设有闸阀10。本高新技术装置内部无运转部件,结构简单,能稳定有效去除硝态氮和氨氮,实现对硝态氮和氨氮同时去除的效果,属于一体式深度处理的装置,对难降解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占地面积小,适用于生化出水深度脱氮处理。本高新技术装置与现有技术砂滤器相比具有以下优点[0012]1.本高新技术采用内外双壳装置,经砂层处理之后的废水,可以根据出水水质不同通过控制外壳顶部的加药管进行适当与次氯酸钠进一步处理,装置具有更高的灵活性。2.内外壳之间的底部设置有曝气管,气体在上升的过程形成旋流,旋流的扰动作用有利于氨氮与次氯酸钠反应,提高氨氮去除效果。3.在进气管处设置有一个气动橡皮阀,气体通过气动橡皮阀进入曝气套管及提砂管,通过气动橡皮阀可以有效防止砂子倒吸入套管内,并可以有效控制砂滤过程的消化与反消化过程。4.在洗砂器上方设置有闸阀,闸阀可以阻止砂子流出生化氧化深度脱氮装置。
图1是本高新技术生化氧化深度脱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视示意图。图3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图中进水管1、进气管2、溢流堰3、洗砂器4、洗砂水排水管5、外壳6a、内壳6b、 曝气管7、布水管8、挡砂罩9、闸阀10、三脚支架11、排砂管12、排渣口 13、出水口 14、加药管15、提砂管16、曝气套管17、供水套管18、底部曝气管19、溢流出水口 2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高新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本高新技术生化氧化深度脱氮装置,包括由外壳6a和内壳6b构成的双层壳体,内壳6b的顶部设有进水管1和进气管2,进气管2的入口处设有气动橡皮阀。内壳6b内侧接有带溢流出水口 20的溢流堰3,内壳体6b的底部形状为空心圆锥体状,并接有90°弯头的排砂管12。内壳6b的内部填充有三分之二壳体高度的石英砂,石英砂的粒径为10 20 目,内壳6b的中心设有提砂管16,提砂管16外部有曝气套管17,曝气套管17的下部有挡砂罩9,提砂管16及曝气套管17的顶部与洗砂器4相连接,洗砂器4的上部接有伸出外壳 6a的洗砂水排水管5,洗砂水排水管5的管口设于外壳6a的上部外侧,洗砂器4与洗砂水排水管5之间设有闸阀10。曝气套管17的外部设有供水套管18,供水套管18的顶部距洗砂器4底部的距离为洗砂器的1/3长度,供水套管外侧布满砂床,供水套管18的上部接进水管1的出口,进水管1的管口设于内壳6b的顶部,供水套管18的下端接曝气管7和布水管8,曝气管7位于布水管8的上方,供水套管18顶部与进水管1相连接,进水管1的管口设于内壳6b的顶部,外壳6a上部一侧设有加药管15,另一侧距顶部1/3壳体高度处设有出水口 14,底部设有排渣口 13,外壳6a的底部还接有三脚支架11 ;外壳6a与内壳6b底部连接并设有底部曝气管19。加药管15、底部曝气管19与溢流出口 20设在壳体的同一侧,出水口 14和排渣口 13设在壳体另一侧。提砂管16和曝气套管17的两端密封连接构成双层夹层管,管与管之间是压缩空气,通过在提砂管底部开设小孔,使压缩空气通过小孔将脏砂、水和气提至洗砂器4进行清洗。使用本高新技术时,含有硝态氮和氨氮的生化出水经过进水管1进入内壳6b内, 降解过程中所需的外加碳源可在进水前加入,废水经过进水管2后由布水器8均勻分配进入石英砂层。水体向上流动过程与曝气管7出来的气体混合,在砂床底部消化过程,通过曝气管控制消化和反消化过程,进水经砂床实现消化和反消化过程,在砂床整体向下移动, 而废水中的悬浮物或絮状物被截留,实现对硝态氮和氨氮脱除的目的,经砂层处理之后的废水经溢流堰3的溢流出水口 20溢出,进入内外壳之间的空腔中,通过顶部的加药管15加入次氯酸钠,再经底部曝气装置19使气体在上升的过程形成旋流,旋流的扰动作用有利氨氮与次氯酸钠反应,将其中的氨氮和硝态氮进一步去除,处理后的水由出水口 14离开本装置。由于气提作用,从进气管1经曝气套管17进入提砂管内的压缩空气,将脏砂、水和气提至洗砂器4进行清洗,经清洗处理后,砂下沉回落至内壳下部,而洗砂水则由洗砂水排水管 5流出。 本高新技术通过在内壳中部设有砂床过滤器区和内外壳之间圆筒状的氧化区,在进气管口处设有气动橡皮阀,可能性有效防止砂子倒吸入套管内的同时可以有效控制砂滤过程的消化与反消化过程。
权利要求1.生化氧化深度脱氮装置,包括由内壳(6b)和外壳(6a)构成的壳体,内壳(6b)的中心设有提砂管(16),提砂管(16)的顶部连接洗砂器,内壳(6b)的底部接有排砂管 (12),顶部设有与内外壳之间的空腔相连通的溢流出水口(20),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砂管 (16)的外周有曝气套管(17),曝气套管(17)的外周有供水套管(18),供水套管(18)外侧布满了砂床,提砂管(16)和曝气套管(17)的两端之间密封,且提砂管(16)底端内壁开有小孔,曝气套管(17)的上部接有进气管O),供水套管(18)的顶端接进水管(1),下端接曝气管(7)和布水管(8),曝气管(7)位于布水管(8)上方;外壳(6a)接有加药管(15)、出水口 (14)和排渣口(13),外壳(6a)与内壳(6b)底部连接并设有底部曝气管(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化氧化深度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底部的形状为空心圆锥体状,并接有90°弯头的排砂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化氧化深度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管(15)、底部曝气管(19)与溢流出水口 00)设在壳体的同一侧,出水口(14)和排渣口(13)设在壳体的另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化氧化深度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O)的入口处设有气动橡皮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化氧化深度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洗砂器的上部接有伸出外壳(6a)的洗砂水排水管(5),洗砂器(4)与洗砂水排水管(5)之间设有闸阀(10)。
专利摘要本高新技术公开了一种生化氧化深度脱氮装置,该装置包括双层壳体,内设有提砂管,其顶部接洗砂器,底部接排砂管,顶部设有与内外壳之间的空腔相连通的溢流出水口,内壳上部安装进水管和进气管,提砂管的外有曝气套管,曝气套管的外有供水套管,供水套管外布满砂床,提砂管和曝气套管的两端之间密封,且提砂管底端内壁开有小孔,曝气套管的上部接有进气管,供水套管的顶端接进水管,下端接曝气管和布水管,曝气管位于布水管上方;外壳接有加药管、出水口和排渣口,外壳与内壳底部连接并设有底部曝气管。本高新技术可进一步提高废水中氨氮去除效果,同时更具灵活性,实现生化氧化一体化,能稳定连续有效去除硝态氮和氨氮,适应于新的氨氮排放标准。
文档编号C02F1/76GK202131186SQ20112020815
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0日
发明者李国 , 苏嘉萍, 陈楠, 韦艳玲 申请人: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