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高新厌氧法生物、生化污水净化装置技术
技术领域:
本高新技术涉及一种生活污水、有机废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市、集镇快速发展扩大和经济的快速增长,生活污水、各种有机废水排放量猛增,水体污染严重,各种污水处理设施设备应运而生,如传统的地理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净化装置是较早的一种处理设施。该设施存在问题一是密封效果差,原因是装置底部与池身分离,出现渗漏,顶部池盖与池身沾接不密,不能很好地水解厌氧,消化有机物,影响处理效果,二是装置进口设置和检查井分布不规范,堵塞漫溢现象经常发生;三是管线设置不明,通过管设置不规范,厌氧产生的废气不能及时排出;四是顶部平盖不能受力,经常出现断塌,影响安全;五是清掏维修不方便;六是实际造价偏高,每立方米为1400~2000元。
技术方案本高新技术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设计一种抗压、无泄漏、低成本的厌氧法生物、生化污水净化装置。
本高新技术包括一级水解池、厌氧降解池、过滤池和好氧池,上述各池依次相互连通,一级水解池设有污水进口,好氧池设有排放口,一级水解池、厌氧降解池和过滤池的顶为球型拱顶,在其顶部设置上、下双层盖板,下层盖板为水封盖,池底与池墙为整体式结构,在好氧池前端设有与大气连通的重力充氧井,好氧池内还设有氨氮拔风处理装置。
本高新技术充分发挥拱力薄学受力原理,增加了整个处理装置上表面承压能力,改变以往小口径洞口为双层盖板,既达到密封要求,又解决了承荷要求,同时,各反应池整体性能提高,有效防止了泄漏现象的发生,好氧池前端的重力充氧井,不但可以改变以往废气排放不通的缺点,使连结排放通畅,而且利用落差,通过重力流完成充氧的工艺要求。
为了防止污水进口堵塞滞留,本高新技术污水进口垂直连接在一级水解池的球型拱顶一侧。
为及时排放处理的废氧,使氧气能及时补充进入好氧池,本高新技术通过塑管,及时抽排氨氮。
另外,本高新技术的重力充氧井的底部为阶梯式凹形,目的在于达到冲击充氧效果,使氧气与被氧化物充分混合充分反应,加快反应速度。
附图为本高新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如图所示,一级水解池1、厌氧降解池2、过滤池3、重力充氧井7、好氧池8、出水井9依次布置,且相邻池都通过侧孔相连通,出水井9还设有排放口10。一级水解池1、厌氧降解池2、过滤池3的顶为球型拱顶,池底和池墙为整体式钢筋砼制成(池底可呈下拱形),在球型拱顶的最上端分别设置φ880mm圆形水封盖4,在水封盖4上方设圆形上层受力盖5,于一级水解池1的拱顶一侧连通垂直布置的污水进口6。
过滤池3内设有由氧化钙石和高强度耐腐PVC材料组成的过滤装置11,在过滤装置11内布置两组应急旁通14。
重力充氧井7的底部由若干凹形槽组成的阶梯12,重力充氧井7与过滤池3的连通孔高于与好氧池8连通的连通孔。
在好氧池8的末端连通自由端向上的工程塑管13。
权利要求1.厌氧法生物、生化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级水解池、厌氧降解池、过滤池和好氧池,上述各池依次相互连通,一级水解池设有污水进口,好氧池设有排放口,一级水解池、厌氧降解池和过滤池的顶为球型拱顶,在其顶部设置上、下双层盖板,下层盖板为水封盖,池底与池墙为整体式结构,在好氧池前端设有与大气连通的重力充氧井,好氧池内还设有氨氮拔风处理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污水进口垂直连接在一级水解池的球型拱顶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氨氮拔风处理装置为一端连接于好氧池的塑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重力充氧井底部为阶梯式凹形。
专利摘要本高新技术涉及一种生活污水、有机废水处理设备,包括一级水解池、厌氧降解池、过滤池和好氧池,上述各池依次相互连通,一级水解池设有污水进口,好氧池设有排放口,一级水解池、厌氧降解池和过滤池的顶为球型拱顶,充分发挥拱力薄学受力原理,增加了整个处理装置上表面承压能力,改变以往小口径洞口为双层盖板,既达到密封要求,又解决了承荷要求,同时,各反应池整体性能提高,有效防止了泄漏现象的发生,好氧池前端的重力充氧井,不但可以改变以往废气排放不通的缺点,使连结排放通畅,而且利用落差,通过重力流完成充氧的工艺要求。
文档编号C02F3/28GK2607366SQ0322051
公开日2004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21日
发明者王茂辉 申请人:扬州市中南环境建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