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高新高有机物和金属微污染原水组合强化处理工艺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给水工程中的ー种水处理组合强化工艺,具体地说是ー种高有机物和金属微污染原水组合强化处理工艺,针对微污染原水中难以去除的有机物和金属污染采用预处理、強化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的优化组合体现生物一物理一化学协同作用的具有针对性的强化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我国地表水污染较为严重,嗅味、氨氮、有机物和铁锰金属离子等指标普遍超标,以城镇为核心的区域性水质恶化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原水中的高有机物和铁锰金属离子往往影响浊度和色度的去除。控制城镇水源污染,提高城镇供水技术,研发饮用水处理新技术和新エ艺,保障城镇饮用水的安全,已经成为必须解决的重大资源环境与社会问 题。目前,针对微污染源水作为饮用水水源的自来水厂采用一般常规处理工艺,当原水有机物指标CODlfc超过6 mg/1、铁离子超过I mg/1和猛离子超过O. 3 mg/1难以达到新的出厂水水质标准,需要进行预处理、优化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等措施。最近随着饮用水水质标准的提高,在部分地区出厂水浊度作为出厂水质重要的控制指标日渐受到重视,浙江省现代化水厂标准已将浊度要求提至O. INTU以下,现有エ艺组合要达到如此高的出水要求难度较高,尤其是针对高有机物和金属微污染原水水质,采取多级强化处理工艺,发挥组合エ艺生物一物理一化学协同作用,并进行有效组合,克服整个エ艺流程受原水浊度和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根据地形条件进行进一歩的流程优化,达到令人满意处理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有机物和金属微污染原水组合强化处理工艺,适合于CODlfa超过6 mg/1、铁离子超过I mg/1和猛离子超过O. 3 mg/1的微污染原水处理工艺,解决原水浊度较高和水温较低对整个エ艺处理效果的影响。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有机物和金属微污染原水组合强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当原水CODlfa超过6 mg/1、铁离子超过I mg/1和猛离子超过O. 3mg/1的常规条件下,处理工艺包括先采用絮凝平流沉淀池或高效沉淀池进行沉淀,然后用曝气池充氧后进入生物滤池进行有机物和铁锰金属离子的初歩去除,生物滤池出水送至臭氧接触池氧化后进入上向流活性碳吸附池进ー步生物处理,然后进入均质滤料气水反冲洗砂滤池或序批反冲洗砂滤池过滤,出水通过清水池调蓄后由送水泵房送入配水管网。在曝气池前设置水温加热装置,将水温加热到5 15°C,通过提高水温来改善生物处理效果。当厂区有地热资源可以利用时,该水温加热装置为地热升温系统,利用地热对沉淀池出水进行加热。可将絮凝平流沉淀池或高效沉淀池、曝气池、生物滤池建于厂区地坪较高处,而将臭氧接触池、上向流活性碳吸附池、均质滤料气水反冲洗砂滤池或序批反冲洗砂滤池、清水池、送水泵房建于厂区地坪较低处,两者之间的高度差为4 5m。若所有池体位于同一厂区地坪高度时,则需要在生物滤池和臭氧接触池之间加设提升泵房。本发明针对原水水质高有机物和金属污染的特性对预处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应急处理的处理工艺进行优化组合,并充分考虑厂区地形和地热资源利用,形成全流程生物、物理和化学处理协同作用的完整处理体系。本发明将曝气池和生物滤池设于絮凝平流沉淀池或高效沉淀池后,提供生物处理所需溶解氧并减少污泥沉积对生物滤池运行的影响。该组合エ艺的优点在于可以节约用地,优化流程,充分利用地形和地热资源,简化生产管理,并对确保出水水质有明显的优势。
图I为本发明常规条件高有机物和金属微污染原水处理工艺示意图。图2为利用地形和地热资源条件下エ艺改进示意图。图3为地热升温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ー步的描述。本发明为一种高有机物和金属微污染原水组合强化处理工艺。一般条件下原水I先采用絮凝平流沉淀池2或高效沉淀池3进行沉淀,然后用曝气池4充氧后进入生物滤池5进行有机物和铁锰金属离子的初歩去除,生物滤池5出水送至臭氧接触池7氧化后进入上向流活性碳吸附池8进ー步生物处理,然后进入均质滤料气水反冲洗砂滤池9或序批反冲洗砂滤池10过滤,出水通过清水池11调蓄后由送水泵房12送入配水管网13。在曝气池4前设置水温加热装置,将水温加热到5 15°C,通过提高水温来改善生物处理效果。当厂区有地热资源可以利用时,该水温加热装置为地热升温系统14,利用地热对沉淀池出水进行加热。可将絮凝平流沉淀池2或高效沉淀池3、曝气池4、生物滤池5建于厂区地坪较高处,而将臭氧接触池7、上向流活性碳吸附池8、均质滤料气水反冲洗砂滤池9或序批反冲洗砂滤池10、清水池11、送水泵房12建于厂区地坪较低处,两者之间的高度差为4 5m。若所有池体位于同一厂区地坪高度吋,则需要在生物滤池和臭氧接触池之间加设提升泵房6。エ艺组合中,絮凝平流沉淀池2或高效沉淀池3前投加臭氧15、高锰酸钾(复合盐)
16、粉末活性碳17、矾18和助凝剂19 (一般高锰酸钾和粉末活性碳可视原水水质试验决定是否需要投加,其余药剂均需投加,參考投加药剂量臭氧的投加量约O. 5 lmg/1,高锰酸钾的投加量约I 2mg/l,粉末活性碳的投加量约5 10mg/l,帆的投加量约20 30mg/
I,助凝剂可采用PAM,投加量约O. I O. 2mg/l);曝气池4采用空气20曝气(气水比O. 5 I 1);臭氧接触池7内投加臭氧15 (臭氧的投加量约2. 5 3. 5mg/l);生物滤池5、均质滤料气水反冲洗砂滤池9或序批反冲洗砂滤池10前投加助滤剂21 (助滤剂可采用聚合氯化铝,投加量约3 5mg/l);清水池11前投加氯或ニ氧化氯22消毒。(氯的投加量约2 3mg/l, ニ氧化氯的投加量约I 2mg/l)。 地热升温系统由进水管23、热交换管24、出水管25、进水隔断阀26、出水隔断阀27、冲洗进水阀28和冲洗出水阀29组成。具体结构为该地热升温系统包括埋设在地下的多路热交換管24,该多路热交换管24的一端与进水管23连接,该多路热交换管24的另ー端通过出水管25连接至曝气池4,进水管23与每一路热交换管24之间设有ー个进水隔断阀26,出水管25与每一路热交换管24之间设有ー个出水隔断阀27,每一路热交换管24的一端通过冲洗进水阀28连接外加压力水,每一路热交换管24的另一端设冲洗出水阀29排水。工作方式为沉淀池出水在进水管23上分成多路热交換管24,热交换管24埋入地下充分吸收地热提高管内水温,由出水管25汇集后进入后续曝气池4 ;当单根热交換管24需冲洗时,关闭进水隔断阀26和出水隔断阀27,打开冲洗进水阀28和冲洗出水阀29以外加压力水进行冲洗和排水。其余絮凝平流沉淀池、高效沉淀池、曝气池、生物滤池、提升泵房、臭氧接触池、上向流活性碳吸附池、均质滤料气水反冲洗砂滤池、序批反冲洗砂滤池、活性碳砂滤池、清水 池和送水泵房均为现有技木,不再详述。
权利要求
1.一种高有机物和金属微污染原水组合强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当原水CODfc超过6mg/1、铁离子超过I mg/1和锰离子超过0. 3 mg/1的常规条件下,处理工艺包括先采用絮凝平流沉淀池或高效沉淀池进行沉淀,然后用曝气池充氧后进入生物滤池进行有机物和铁锰金属离子的初步去除,生物滤池出水送至臭氧接触池氧化后进入上向流活性碳吸附池进一步生物处理,然后进入均质滤料气水反冲洗砂滤池或序批反冲洗砂滤池过滤,出水通过清水池调蓄后由送水泵房送入配水管网。
2.权利要求I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曝气池前设置水温加热装置,将水温加热到5 15。。。
3.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该水温加热装置为地热升温系统。
4.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地热升温系统包括埋设在地下的多路热交换管,该多路热交换管的一端与进水管连接,该多路热交换管的另一端通过出水管连接至曝气池。
5.权利要求I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将絮凝平流沉淀池或高效沉淀池、曝气池、生物滤池建于厂区地坪较高处,而将臭氧接触池、上向流活性碳吸附池、均质滤料气水反冲洗砂滤池或序批反冲洗砂滤池、清水池、送水泵房建于厂区地坪较低处,两者之间的高度差为4 5m。
6.权利要求I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生物滤池和臭氧接触池之间加设提升泵房。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有机物和金属微污染原水组合强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先采用絮凝平流沉淀池或高效沉淀池进行沉淀,然后用曝气池充氧后进入生物滤池进行有机物和铁锰金属离子的初步去除,生物滤池出水送至臭氧接触池氧化后进入上向流活性碳吸附池进一步生物处理,然后进入均质滤料气水反冲洗砂滤池或序批反冲洗砂滤池过滤,出水通过清水池调蓄后由送水泵房送入配水管网。本发明将曝气池和生物滤池设于絮凝平流沉淀池或高效沉淀池后,提供生物处理所需溶解氧并减少污泥沉积对生物滤池运行的影响。该组合工艺的优点在于可以节约用地,优化流程,充分利用地形和地热资源,简化生产管理,并对确保出水水质有明显的优势。
文档编号C02F9/14GK102674620SQ20111006044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4日
发明者肖敏杰, 芮旻, 范玉柱, 许嘉炯, 许龙, 郑国兴, 雷挺 申请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