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园林水生态修复装置及使用技术与流程

高新园林水生态修复装置及使用技术与流程

[0001]
本申请涉及园林施工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园林水生态修复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生态修复是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以生物修复为基础,结合各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以及工程技术措施,通过优化组合,是指达到最佳效果和最低耗费的一种综合的修复污染环境的方法,目前经常将人工浮床用于生态修复园林水体污染。
[0003]
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6308125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用于水体生态修复的人工浮床,包括浮床和将所述浮床径向限位于水底的限位杆,所述浮床包括水面浮床、水中浮床和水底浮床,所述水面浮床、水中浮床和水底浮床均安装于限位杆上,所述水面浮床上设有可供阳光照射到水中浮床的第一光照区,所述水中浮床上设有可供阳光照射到水底浮床的第二光照区。
[0004]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该人工浮床在使用过程中相邻浮床层之间会相互影响,存在有水中生物遭受光照不足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为了提高相邻浮床层之间可接受光照的程度,本申请提供一种园林水生态修复装置及使用方法。
[0006]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园林水生态修复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园林水生态修复装置,包括人工浮床本体,所述人工浮床本体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水面浮床、水中浮床和水底浮床,且水中浮床和水底浮床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杆,且第一连接杆的顶端、低端分别与水面浮床的下表面、水底浮床的上表面铰接相连;水面浮床和水中浮床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顶端、低端分别与水面浮床下表面、水中浮床上表面铰接相连。
[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该人工浮床本体时,将人工浮床本体放置在园林的人造湖中,利用人工浮床本体的浮力承托水生植物,水面浮床、水中浮床和水底浮床相互配合,使得水生植物在一个固定的区域进行生长,令水生植物通过发达的根系吸收水体中富营养物质,从而营造园林人造湖一个动物、微生物良好的生产环境,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在水面浮床、水中浮床和水底浮床相互配合对水体清理的过程中,为确保水面浮床、水中浮床和水底浮床上的水生植物的采光,可通过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配合将水面浮床和水中浮床分别移动至水底浮床的两侧,从而将水面浮床、水中浮床以及水底浮床摆开,令上面的水生植物均可受到光照,促进水生植物的正常生产,提高对园林人造湖中的水体的净化程度,有助于改善园林人造湖环境,实现更好的生态修复。
[0008]
优选的,所述水底浮床的下表面固接有底座,底座包括底板和固接在底板下表面的插杆。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水底浮床的下表面设置底座,在放置人工浮床本体时,令底座的插杆插入水底的淤泥中,底座提高人工浮床本体放置在水中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人工浮床本体的使用效果。
[0010]
优选的,所述水底浮床的边角位置处固接有第一支撑板,水中浮床的边角位置处固接有第二支撑板,水面浮床的边角位置处固接有第三支撑板;第一连接杆置于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之间,且第一支撑板上固接有第一卡板;第二连接杆置于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之间,且第二支撑板上固接有第二卡板;第一卡板、第二卡板为开槽设置,且第一卡板、第二卡板的开槽方向相对设置。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人工浮床本体的水面浮床、水中浮床和水底浮床进行竖直方向的叠放使用时,第一卡板、第二卡板分别固接于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上,对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底部位置处起到较好的支撑和限位作用,有效防止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向着反方向发生移动,进一步提高人工浮床本体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0012]
优选的,所述水底浮床正对第一卡板开槽的一侧固接有第一延伸板,水底浮床正对第一延伸板的一侧固接有第二延伸板,第一延伸板、第二延伸板向着远离水底浮床中心的方向延伸设置。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水底浮床的两侧设置第一延伸板和第二延伸板,将水中浮床和水底浮床分置于水底浮床的两侧、令人工浮床本体上的水生植物进行采光时,水底浮床侧边的第一延伸板对水中浮床起到支撑作用、第二延伸板对水面浮床起到支撑作用,提高人工浮床本体处于摆开状态时的稳定性,增强人工浮床本体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0014]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长度是第一连接杆长度的2-3倍。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人工浮床本体摆开放置时,调节第一连接杆,先将水中浮床以及水面浮床一起移动至水底浮床的第一延伸板一侧,然后再调节第二连接杆,将水面浮床移动至水底浮床的第二延伸板的一侧,由于水面浮床移动的范围较大,特设置第二连接杆的长度为第一连接杆长度的2-3倍,确保水面浮床可以移动至水底浮床的第二延伸板的一侧,提高水面浮床在移动过程中的可实施性,增强人工浮床本体的使用效果。
[0016]
优选的,所述水底浮床紧邻第一延伸板、第二延伸板的两侧均固接有支座,其中一个支座上设置有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一摇柄、第一线轴、第一钢丝绳和第一定滑轮,第一线轴固定在支座上,且第一摇柄与第一线轴固定相连,第一定滑轮固接于靠近第一延伸板一侧的第二支撑板上,第一钢丝绳穿过第一定滑轮设置,且第一钢丝绳的一端与第一线轴固接,第一钢丝绳的另一端与靠近第二延伸板一侧的第一卡板固定相连;另一个支座上设置有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包括第二摇柄、第二线轴、第二钢丝绳和第二定滑轮,第二线轴固定在支座上,且第二摇柄与第二线轴固定相连,第二定滑轮固接于靠近第二延伸板一侧的第三支撑板上,第二钢丝绳穿过第二定滑轮设置,且第二钢丝绳的一端与第二线轴固接,第二钢丝绳的另一端与靠近第一延伸板一侧的第二卡板固定相连。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人工浮床本体的水面浮床、水中浮床和水底浮床摆开放置令水生植物采光时,调节第一驱动件的第一摇柄,第一摇柄带动第一线轴旋转,将缠绕在第一线轴上的第一钢丝绳放卷,从而使得第一连接杆向着远离第一卡板的方向旋转,令水中浮床带动水面浮床向着靠近第一延伸板的方向移动,待水中浮床调节至指定位
置后,再调节第二驱动件的第二摇柄,第二摇柄带动第二线轴旋转,将缠绕在第二线轴上的第二钢丝绳放卷,进而带动第二连接杆向着靠近第二延伸板的方向移动,使得水面浮床移动至第二延伸板一侧,令水面浮床、水中浮床和水底浮床处于打开状态,使得水生植物采光较为方便,促进水生植物的生产;待需要将人工浮床本体收起来时,先反向调节第二驱动件对水面浮床和水中浮床进行收集,然后再反向调节第一驱动件,将水中浮床和水面浮床再次调节至水底浮床上方,促进水生植物的正常生产,提高对园林人造湖中的水体的净化程度,实现生态修复。
[0018]
优选的,两个所述支座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加强杆,加强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座固定相连。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两个支座之间加设加强杆,且加强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座固定相连,提高支座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支座的使用效果。
[0020]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园林水生态修复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人工浮床本体放置在园林人造湖的指定位置处,并将底座的插杆插设于人造湖湖底的淤泥中;s2、人工浮床本体上的水生植物通过发达的根系吸收水体中富营养物质,从而营造园林人造湖一个动物、微生物良好的生产环境,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s3、当水中浮床以及水底浮床上的水生植物光照不足时,首先调节第一驱动件的第一摇柄,第一摇柄带动第一线轴旋转,将缠绕在第一线轴上的第一钢丝绳放卷,从而使得第一连接杆向着远离第一卡板的方向旋转,令水中浮床带动水面浮床向着靠近第一延伸板的方向移动,待水中浮床调节至指定位置后,再调节第二驱动件的第二摇柄,第二摇柄带动第二线轴旋转,将缠绕在第二线轴上的第二钢丝绳放卷,进而带动第二连接杆向着靠近第二延伸板的方向移动,使得水面浮床移动至第二延伸板一侧,令水面浮床、水中浮床和水底浮床处于打开状态,使得水生植物采光较为方便,促进水生植物的生产;s4、待需要将人工浮床本体收起来时,先反向调节第二驱动件对水面浮床和水中浮床进行收集,然后再反向调节第一驱动件,将水中浮床和水面浮床再次调节至水底浮床上方,促进水生植物的正常生长。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该人工浮床本体时,将人工浮床本体放置在园林人造湖的指定位置处,并将底座的插杆插设于人造湖湖底的淤泥中;人工浮床本体上的水生植物通过发达的根系吸收水体中富营养物质,从而营造园林人造湖一个动物、微生物良好的生产环境,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当水中浮床以及水底浮床上的水生植物光照不足时,首先调节第一驱动件的第一摇柄,第一摇柄带动第一线轴旋转,将缠绕在第一线轴上的第一钢丝绳放卷,从而使得第一连接杆向着远离第一卡板的方向旋转,令水中浮床带动水面浮床向着靠近第一延伸板的方向移动,待水中浮床调节至指定位置后,再调节第二驱动件的第二摇柄,第二摇柄带动第二线轴旋转,将缠绕在第二线轴上的第二钢丝绳放卷,进而带动第二连接杆向着靠近第二延伸板的方向移动,使得水面浮床移动至第二延伸板一侧,令水面浮床、水中浮床和水底浮床处于打开状态,使得水生植物采光较为方便,促进水生植物的生产;待需要将人工浮床本体收起来时,先反向调节第二驱动件对水面浮床和水中浮床进行收集,然后再反向调节第一驱动件,将水中浮床和水面浮床再次调节至水底浮床上方,促进水生植物的正常生长。
[0022]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可以打开的水面浮床、水中浮床和水底浮床,方便水面浮床、水中浮床以及水底浮床上的水生植物受到光照,促进水生植物的正常生产,实现更好的生态修复;2.通过设置第一卡板、第二卡板,第一卡板、第二卡板对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底部位置处起到较好的支撑和限位作用,提高人工浮床本体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3.通过设置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相互配合操作人工浮床本体的摆开与收集,提高人工浮床本体在操作过程中的稳定性和便利性,提高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23]
图1是本申请的叠放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1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的摆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4]
附图标记说明:1、人工浮床本体;2、水面浮床;21、第三支撑板;3、水中浮床;31、第二支撑板;32、第二卡板;33、第二延伸板;4、水底浮床;41、第一支撑板;42、第一卡板;43、第一延伸板;5、第一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7、底座;71、底板;72、插杆;8、支座;81、第一驱动件;811、第一摇柄;812、第一线轴;813、第一钢丝绳;814、第一定滑轮;82、第二驱动件;821、第二摇柄;822、第二线轴;823、第二钢丝绳;824、第二定滑轮;9、加强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园林水生态修复装置。参照图1,一种园林水生态修复装置,包括人工浮床本体1,人工浮床本体1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水面浮床2、水中浮床3和水底浮床4,且水中浮床3和水底浮床4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杆5,且第一连接杆5的顶端、低端分别与水面浮床2的下表面、水底浮床4的上表面铰接相连;水面浮床2和水中浮床3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6的顶端、低端分别与水面浮床2下表面、水中浮床3上表面铰接相连,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的配合可将水面浮床2和水中浮床3分别移动至水底浮床4的两侧,从而将水面浮床2、水中浮床3以及水底浮床4摆开,令上面的水生植物均可受到光照,促进水生植物的正常生产,提高对园林人造湖中的水体的净化程度,有助于改善园林人造湖环境,实现更好的生态修复。
[0027]
结合图1和图2,水底浮床4的下表面固接有底座7,底座7包括底板71和固接在底板71下表面的插杆72,在放置人工浮床本体1时,令底座7的插杆72插入水底的淤泥中,底座7提高人工浮床本体1放置在水中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人工浮床本体1的使用效果;水底浮床4的边角位置处固接有第一支撑板41,水中浮床3的边角位置处固接有第二支撑板31,水面浮床2的边角位置处固接有第三支撑板21;第一连接杆5置于第一支撑板41、第二支撑板31之间,且第一支撑板41上固接有第一卡板42;第二连接杆6置于第二支撑板31、第三支撑板21之间,且第二支撑板31上固接有第二卡板32;第一卡板42、第二卡板32为开槽设置,且第一卡板42、第二卡板32的开槽方向相对设置,当人工浮床本体1的水面浮床2、水中浮床3
和水底浮床4进行竖直方向的叠放使用时,第一卡板42、第二卡板32分别固接于第一支撑板41、第二支撑板31上,对第一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6的底部位置处起到较好的支撑和限位作用,有效防止第一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6向着反方向发生移动,进一步提高人工浮床本体1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0028]
结合图3和图4,水底浮床4正对第一卡板42开槽的一侧固接有第一延伸板43,水底浮床4正对第一延伸板43的一侧固接有第二延伸板33,第一延伸板43、第二延伸板33向着远离水底浮床4中心的方向延伸设置。将水中浮床3和水底浮床4分置于水底浮床4的两侧、令人工浮床本体1上的水生植物进行采光时,水底浮床4侧边的第一延伸板43对水中浮床3起到支撑作用、第二延伸板33对水面浮床2起到支撑作用,提高人工浮床本体1处于摆开状态时的稳定性,增强人工浮床本体1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由于水面浮床2移动的范围较大,特设置第二连接杆6的长度为第一连接杆5长度的2-3倍,本实施例优选设置第二连接杆6的长度为第一连接杆5长度的2倍,确保水面浮床2可以移动至水底浮床4的第二延伸板33的一侧,提高水面浮床2在移动过程中的可实施性,增强人工浮床本体1的使用效果。
[0029]
结合图1和图5,水底浮床4紧邻第一延伸板43、第二延伸板33的两侧均固接有支座8,其中一个支座8上设置有第一驱动件81,第一驱动件81包括第一摇柄811、第一线轴812、第一钢丝绳813和第一定滑轮814,第一线轴812固定在支座8上,且第一摇柄811与第一线轴812固定相连,第一定滑轮814固接于靠近第一延伸板43一侧的第二支撑板31上,第一钢丝绳813穿过第一定滑轮814设置,且第一钢丝绳813的一端与第一线轴812固接,第一钢丝绳813的另一端与靠近第二延伸板33一侧的第一卡板42固定相连;另一个支座8上设置有第二驱动件82,第二驱动件82包括第二摇柄821、第二线轴822、第二钢丝绳823和第二定滑轮824,第二线轴822固定在支座8上,且第二摇柄821与第二线轴822固定相连,第二定滑轮824固接于靠近第二延伸板33一侧的第三支撑板21上,第二钢丝绳823穿过第二定滑轮824设置,且第二钢丝绳823的一端与第二线轴822固接,第二钢丝绳823的另一端与靠近第一延伸板43一侧的第二卡板32固定相连。
[0030]
结合图1和图5,当需要将人工浮床本体1的水面浮床2、水中浮床3和水底浮床4摆开放置令水生植物采光时,调节第一驱动件81的第一摇柄811,第一摇柄811带动第一线轴812旋转,将缠绕在第一线轴812上的第一钢丝绳813放卷,从而使得第一连接杆5向着远离第一卡板42的方向旋转,令水中浮床3带动水面浮床2向着靠近第一延伸板43的方向移动,待水中浮床3调节至指定位置后,再调节第二驱动件82的第二摇柄821,第二摇柄821带动第二线轴822旋转,将缠绕在第二线轴822上的第二钢丝绳823放卷,进而带动第二连接杆6向着靠近第二延伸板33的方向移动,使得水面浮床2移动至第二延伸板33一侧,令水面浮床2、水中浮床3和水底浮床4处于打开状态,使得水生植物采光较为方便,促进水生植物的生产;待需要将人工浮床本体1收起来时,先反向调节第二驱动件82对水面浮床2和水中浮床3进行收集,然后再反向调节第一驱动件81,将水中浮床3和水面浮床2再次调节至水底浮床4上方,促进水生植物的正常生产,提高对园林人造湖中的水体的净化程度,实现生态修复。
[0031]
参照图5,两个支座8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加强杆9,且加强杆9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座8固定相连,提高支座8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支座8的使用效果。
[0032]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园林水生态修复装置的实施原理为:使用该人工浮床本体1时,将人工浮床本体1放置在园林的人造湖中,利用人工浮床本体1的浮力承托水生植物,水面
浮床2、水中浮床3和水底浮床4相互配合,使得水生植物在一个固定的区域进行生长,令水生植物通过发达的根系吸收水体中富营养物质,从而营造园林人造湖一个动物、微生物良好的生产环境,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为确保水面浮床2、水中浮床3和水底浮床4上的水生植物的采光,可通过第一驱动件81将水中浮床3调节至水底浮床4靠近第一延伸板43的一侧,通过第二驱动件82将水面浮床2调节至水底浮床4靠近第二延伸板33的一侧,方便水底浮床4、水中浮床3和水面浮床2上的水生植物进行采光;待水生植物补光结束后,先反向调节第二驱动件82对水面浮床2和水中浮床3进行收集,然后再反向调节第一驱动件81,将水中浮床3和水面浮床2再次调节至水底浮床4上方,促进水生植物的正常生长。
[0033]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园林水生态修复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人工浮床本体1放置在园林人造湖的指定位置处,并将底座7的插杆72插设于人造湖湖底的淤泥中;s2、人工浮床本体1上的水生植物通过发达的根系吸收水体中富营养物质,从而营造园林人造湖一个动物、微生物良好的生产环境,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s3、当水中浮床3以及水底浮床4上的水生植物光照不足时,首先调节第一驱动件81的第一摇柄811,第一摇柄811带动第一线轴812旋转,将缠绕在第一线轴812上的第一钢丝绳813放卷,从而使得第一连接杆5向着远离第一卡板42的方向旋转,令水中浮床3带动水面浮床2向着靠近第一延伸板43的方向移动,待水中浮床3调节至指定位置后,再调节第二驱动件82的第二摇柄821,第二摇柄821带动第二线轴822旋转,将缠绕在第二线轴822上的第二钢丝绳823放卷,进而带动第二连接杆6向着靠近第二延伸板33的方向移动,使得水面浮床2移动至第二延伸板33一侧,令水面浮床2、水中浮床3和水底浮床4处于打开状态,使得水生植物采光较为方便,促进水生植物的生产;s4、待需要将人工浮床本体1收起来时,先反向调节第二驱动件82对水面浮床2和水中浮床3进行收集,然后再反向调节第一驱动件81,将水中浮床3和水面浮床2再次调节至水底浮床4上方,促进水生植物的正常生长。
[0034]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园林水生态修复装置,包括人工浮床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浮床本体(1)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水面浮床(2)、水中浮床(3)和水底浮床(4),且水中浮床(3)和水底浮床(4)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杆(5),且第一连接杆(5)的顶端、低端分别与水面浮床(2)的下表面、水底浮床(4)的上表面铰接相连;水面浮床(2)和水中浮床(3)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6)的顶端、低端分别与水面浮床(2)下表面、水中浮床(3)上表面铰接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水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底浮床(4)的下表面固接有底座(7),底座(7)包括底板(71)和固接在底板(71)下表面的插杆(7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水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底浮床(4)的边角位置处固接有第一支撑板(41),水中浮床(3)的边角位置处固接有第二支撑板(31),水面浮床(2)的边角位置处固接有第三支撑板(21);第一连接杆(5)置于第一支撑板(41)、第二支撑板(31)之间,且第一支撑板(41)上固接有第一卡板(42);第二连接杆(6)置于第二支撑板(31)、第三支撑板(21)之间,且第二支撑板(31)上固接有第二卡板(32);第一卡板(42)、第二卡板(32)为开槽设置,且第一卡板(42)、第二卡板(32)的开槽方向相对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园林水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底浮床(4)正对第一卡板(42)开槽的一侧固接有第一延伸板(43),水底浮床(4)正对第一延伸板(43)的一侧固接有第二延伸板(33),第一延伸板(43)、第二延伸板(33)向着远离水底浮床(4)中心的方向延伸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水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杆(6)的长度是第一连接杆(5)长度的2-3倍。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园林水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底浮床(4)紧邻第一延伸板(43)、第二延伸板(33)的两侧均固接有支座(8),其中一个支座(8)上设置有第一驱动件(81),第一驱动件(81)包括第一摇柄(811)、第一线轴(812)、第一钢丝绳(813)和第一定滑轮(814),第一线轴(812)固定在支座(8)上,且第一摇柄(811)与第一线轴(812)固定相连,第一定滑轮(814)固接于靠近第一延伸板(43)一侧的第二支撑板(31)上,第一钢丝绳(813)穿过第一定滑轮(814)设置,且第一钢丝绳(813)的一端与第一线轴(812)固接,第一钢丝绳(813)的另一端与靠近第二延伸板(33)一侧的第一卡板(42)固定相连;另一个支座(8)上设置有第二驱动件(82),第二驱动件(82)包括第二摇柄(821)、第二线轴(822)、第二钢丝绳(823)和第二定滑轮(824),第二线轴(822)固定在支座(8)上,且第二摇柄(821)与第二线轴(822)固定相连,第二定滑轮(824)固接于靠近第二延伸板(33)一侧的第三支撑板(21)上,第二钢丝绳(823)穿过第二定滑轮(824)设置,且第二钢丝绳(823)的一端与第二线轴(822)固接,第二钢丝绳(823)的另一端与靠近第一延伸板(43)一侧的第二卡板(32)固定相连。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园林水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座(8)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加强杆(9),加强杆(9)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座(8)固定相连。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一种园林水生态修复装置,其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人工浮床本体(1)放置在园林人造湖的指定位置处,并将底座(7)的插杆(72)插设于人造湖湖底的淤泥中;s2、人工浮床本体(1)上的水生植物通过发达的根系吸收水体中富营养物质,从而营造
园林人造湖一个动物、微生物良好的生产环境,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s3、当水中浮床(3)以及水底浮床(4)上的水生植物光照不足时,首先调节第一驱动件(81)的第一摇柄(811),第一摇柄(811)带动第一线轴(812)旋转,将缠绕在第一线轴(812)上的第一钢丝绳(813)放卷,从而使得第一连接杆(5)向着远离第一卡板(42)的方向旋转,令水中浮床(3)带动水面浮床(2)向着靠近第一延伸板(43)的方向移动,待水中浮床(3)调节至指定位置后,再调节第二驱动件(82)的第二摇柄(821),第二摇柄(821)带动第二线轴(822)旋转,将缠绕在第二线轴(822)上的第二钢丝绳(823)放卷,进而带动第二连接杆(6)向着靠近第二延伸板(33)的方向移动,使得水面浮床(2)移动至第二延伸板(33)一侧,令水面浮床(2)、水中浮床(3)和水底浮床(4)处于打开状态,使得水生植物采光较为方便,促进水生植物的生产;s4、待需要将人工浮床本体(1)收起来时,先反向调节第二驱动件(82)对水面浮床(2)和水中浮床(3)进行收集,然后再反向调节第一驱动件(81),将水中浮床(3)和水面浮床(2)再次调节至水底浮床(4)上方,促进水生植物的正常生长。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园林水生态修复装置,属于园林施工设备的领域,包括人工浮床本体,所述人工浮床本体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水面浮床、水中浮床和水底浮床,且水中浮床和水底浮床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杆,且第一连接杆的顶端、低端分别与水面浮床的下表面、水底浮床的上表面铰接相连;水面浮床和水中浮床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顶端、低端分别与水面浮床下表面、水中浮床上表面铰接相连。本申请具有提高相邻浮床层之间可接受光照程度的效果。的效果。的效果。

技术开发人、权利持有人:包金兴 李平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专利技术

高新黑臭水体净化的湿地填料的制备技术及应用该填料的净水装置与流程

2021-5-22 15:10:04

专利技术

高新利用柯恩达效应的水刀结构技术

2021-5-22 15:12:4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