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
本发明涉及河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河道行洪及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随着雨季的来临,雨水、道路排水系统、各种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等均汇入周边河道中,使得含泥砂水质、各类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大量排入河流中,导致河道污染非常严重,日积月累,河道中的沉积物不断积累于河道底部,导致河道水位上升,经常使河道周围被淹,造成经济损失,并且使得通行困难,造成交通堵塞,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0003]
由于排入河道污水量每日不同,尤其是在雨季,随着雨水的排入,导致河水的流速和流量随时变化,导致水处理过程中加入的治理药物用量难以保证,并且投入水处理设备也不能进行高效处理污水,大大增加了河道水处理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河道行洪及处理系统,能保障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行,对的河水进行定量处理,处理效果好,且可控制河道的流速和流量,保证河道周边安全性。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河道行洪及处理系统,包括设置在河道内的多道行洪坝,及由其分隔出的多级水处理区域,在行洪坝一侧底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下游为水处理区域,在水处理区域依次设有加药区、沉淀区及水净化区,在加药区处设有与行洪坝出水口相连的缓流结构,在沉淀区设有刮泥机,所述刮泥机与设置在河岸上的驱动系统相连,在水净化区设有水净化装置。
[0006]
前述每级水处理区域包括相对设置在河道内上游和下游的一道行洪坝,两行洪坝之间设置加药区、沉淀区及水净化区。
[0007]
还包括贯穿每一道行洪坝的溢流管,溢流管横跨每一个水处理区域。
[0008]
在前述每道行洪坝顶部均设有相对的溢流口,所述溢流管设置在溢流口上,并贯穿每一道行洪坝。
[0009]
前述缓流结构为回形构件。
[0010]
前述回形构件为多块沿水流流向上下布设为回形的隔板,在隔板底部设有桩脚,使隔板插入固定在河道河床上。
[0011]
前述隔板设置为便于形成絮流扰流的结构。
[0012]
前述缓流结构外侧及下游为沉淀区及水净化区,所述刮泥机设置在沉淀区及水净化区的河床上,而水净化装置平铺于河水水面以下并临近水面处。
[0013]
前述水净化装置为生态净化系统,所述生态净化系统包括平铺于河水水面以下并临近水面的生态浮床,在生态浮床上种植有水生植物;并且在生态浮床上还固定有若干下垂的微生物拦截附着装置,在微生物拦截附着装置下端悬挂有曝气管,曝气管通过输气管道与河岸上的送气装置相连。
[0014]
在前述河道两侧的河岸边缘设置多对不同高度的的固定环,所述生态浮床通过钢丝绳与固定环相连,在生态浮床顶部连接有浮体。
[0015]
有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河道行洪及处理系统,其在河道内的多道行洪坝,并由行洪坝分隔出多级水处理区域;在行洪坝一侧底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下游为水处理区域,在水处理区域依次设有加药区、沉淀区及水净化区,在加药区处设有与行洪坝出水口相连的缓流结构,在沉淀区设有刮泥机,所述刮泥机与设置在河岸上的驱动系统相连,在水净化区设有水净化装置。通过行洪坝进行洪水截流,进而控制水处理区域的进水量,结合行洪坝下游的加药区加药,进行化学治理,使其在沉淀区实现沉淀,沉淀物可以通过设置在沉淀区的刮泥机清理,同时河道中的水质可以通过水净化区的水净化装置实现生态净化,水处理效果好;另外,还包括贯穿每一道行洪坝的溢流管,溢流管横跨每一个水处理区域,遇到河道水位上升情况,多余水量从溢流管送至下游处理区,可以依然可以保持定量水处理,处理效果好;而当遇到洪水情况,将停止水处理,将行洪坝打开,缓解河道水位上升压力。
[001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整个系统可以有效实现河道的分段、及时治理,针对性强,大大降低了河道处理工程量和及治理难度,效率高、效果好。
[0017]
(2)通过设置多道行洪坝,控制水处理区域的进水量,有效保障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行;并且与进水量来控制加药量及水净化装置的布置情况,可以节约水处理成本的同时,取得最好的水处理效果。
[0018]
(3)通过行洪坝根据河道水位情况及时调节河道的流速和流量,实现多余水量溢流或及时行洪,保证河道安全,实用性强。
[0019]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0]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发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为缓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一)。
[0023]
图4为缓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二)。
[0024]
图5为缓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三)。
[0025]
图6为缓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四)。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27]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河道行洪及处理系统,包括设置在河道1内的多道行洪坝2,及由其分隔出的多级水处理区域,在行洪坝2一侧底部设有出水口201,出水口201下游为水处理区域,在水处理区域依次设有加药区、沉淀区及水净化区,在加药区处设有与行洪坝出水口201相连的缓流结构3,在沉淀区设有刮泥机4,所述刮泥机4与设置在河岸上的驱动系统相连,在水净化区设有水净化装置5。具体地,每级水处理区域包括相对设置在河道1内上游和下游的一道行洪坝2,两行洪坝2之间设置加药区、沉淀区及水净化区。
[0028]
处理过程中,通过行洪坝2进行洪水截流,实现定量送水,并且结合行洪坝2下游的加药区、沉淀区及水净化区实现河道的定量、分段、及时治理,针对性强,治理高效。
[0029]
还包括贯穿每一道行洪坝2的溢流管6,溢流管6横跨每一个水处理区域。当遇到河道水位上升情况,依然保持定量河水从行洪坝2底部的出水口201进入水处理区域,保障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行。而当遇到洪峰时,水处理区域将不再运行,行洪坝2完全打开进行行洪,缓解水位压力。
[0030]
在每道行洪坝2顶部均设有相对的溢流口202,所述溢流管6设置在溢流口202上,并贯穿每一道行洪坝2。
[0031]
包括设置河道1内的多道行洪坝2,在第一道行洪坝2一侧底部设有出水口201,出水口201下游依次设有加药区、沉淀区及水净化区,在加药区处设有与行洪坝出水口201相连的缓流结构3,在沉淀区设有刮泥机4,所述刮泥机4与设置在河岸上的驱动系统相连,在水净化区设有水净化装置5。其中,在每一个治理段,所述行洪坝2为至少两道分别相对设置在加药区、沉淀区及水净化区的上侧和下侧,在合理节省河道治理成本的同时有效提高治理效果。
[0032]
所述行洪坝2可以为现有的翻板坝、橡胶板等。
[0033]
见图3-图6,所述缓流结构3为回形构件,所述回形构件为多块沿水流流向上下布设为回形的隔板301,在隔板301底部设有桩脚,使隔板301插入固定在河道1的河床上。
[0034]
所述隔板301设置为便于形成絮流扰流的结构。具体地,在每块隔板301上均开设有多个溢流槽孔302,河水通过溢流槽孔302溢流后,可破坏流体边界层,形成紊流,使得加药效果更好。并且每块隔板上的溢流槽孔302直径相同或不同设置,优选地,靠近进水口隔板上的溢流槽孔直径相对加大,靠近出水口隔板上的溢流槽孔直径相对减小,缓流效果更好。
[0035]
或者,在隔板301上均布若干凸起结构303,凸起结构303可以为三角形、矩形等形状,河水流过挡板受到凸起结构303扰乱,可破坏流体边界层,形成紊流。
[0036]
或者,通过改变相邻隔板301的布置距离或角度,根据回形针大小变化,使通过的河水形成紊流。
[0037]
所述缓流结构3外侧及下游为沉淀区及水净化区,所述刮泥机4设置在沉淀区及水净化区的河床上,而水净化装置5平铺于河水水面以下并临近水面处。
[0038]
所述水净化装置5为生态净化系统,所述生态净化系统包括平铺于河水水面以下并临近水面的生态浮床,所述生态浮床由固定网503及平铺固定在固定网上的植物附着体502组成,在生态浮床上种植有水生植物501;并且在生态浮床上还固定有若干下垂的微生物拦截附着装置504。
[0039]
所述植物附着体502为海绵,所述海绵固定在固定网的上侧或下侧。
[0040]
所述植物附着体502包括透水土工布或透水土工膜,所述透水土工布或透水土工膜上填充有填充基质,所述透水土工布或透水土工膜布置在固定网503下侧且其四周固定在固定网503上。所述微生物拦截附着装置504可以为人工水草,通过微生物拦截附着装置504使水里微生物大量附着、繁殖生长,对中间深度的河水进行除氮、磷、有机物和悬浮物处理。
[0041]
在河道1两侧的河岸边缘设置多对不同深度的的固定环7,所述生态浮床通过钢丝绳与固定环7相连,在生态浮床顶部连接有浮体8。
[0042]
通过调节钢丝绳与固定环7的安装位置,使所述固定网503的高度可以调节,具体调节量根据水生植物501的生长进行调节,保证水生植物4能照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具体地,所述固定网503的调节高度为其上种植的水生植物501相对水面下沉30-40cm。
[0043]
在微生物拦截附着装置504下端水平悬挂有曝气管505,曝气管505通过输气管道与河岸101上的送风装置相连。所述送风装置可以为鼓风机。
[0044]
所述曝气管505交错设置,曝气管505爆出的气体使活性污泥能有效进行有氧呼吸,以把有机物分为无机物,且其还能对河水底部的污泥进行搅拌使悬浮物漂浮后由微生物拦截附着装置上的微生物去除。
[0045]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河道行洪及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河道(1)内的多道行洪坝(2),及由其分隔出的多级水处理区域,在行洪坝(2)一侧底部设有出水口(201),出水口(201)下游为水处理区域,在水处理区域依次设有加药区、沉淀区及水净化区,在加药区处设有与行洪坝出水口(201)相连的缓流结构(3),在沉淀区设有刮泥机(4),所述刮泥机(4)与设置在河岸上的驱动系统相连,在水净化区设有水净化装置(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行洪及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每级水处理区域包括相对设置在河道(1)内上游和下游的一道行洪坝(2),两行洪坝(2)之间设置加药区、沉淀区及水净化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行洪及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贯穿每一道行洪坝(2)的溢流管(6),溢流管(6)横跨每一个水处理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河道行洪及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每道行洪坝(2)顶部均设有相对的溢流口(202),所述溢流管(6)设置在溢流口(202)上,并贯穿每一道行洪坝(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行洪及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流结构(3)为回形构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河道行洪及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形构件为多块沿水流流向上下布设为回形的隔板(301),在隔板(301)底部设有桩脚,使隔板(301)插入固定在河道(1)河床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河道行洪及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01)设置为便于形成絮流扰流的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行洪及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流结构(3)外侧及下游为沉淀区及水净化区,所述刮泥机(4)设置在沉淀区及水净化区的河床上,而水净化装置(5)平铺于河水水面以下并临近水面处。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河道行洪及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净化装置(5)为生态净化系统,所述生态净化系统包括平铺于河水水面以下并临近水面的生态浮床,在生态浮床上种植有水生植物(501);并且在生态浮床上还固定有若干下垂的微生物拦截附着装置(504),在微生物拦截附着装置(504)下端悬挂有曝气管(505),曝气管(505)通过输气管道与河岸(101)上的送气装置相连。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河道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河道(1)两侧的河岸边缘设置多对不同高度的的固定环(7),所述生态浮床通过钢丝绳与固定环(7)相连,在生态浮床顶部连接有浮体(8)。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道行洪及处理系统,包括设置河道内的多道行洪坝,在第一道行洪坝一侧底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下游依次设有加药区、沉淀区及水净化区,在加药区处设有与行洪坝出水口相连的缓流结构,在沉淀区设有刮泥机,所述刮泥机与设置在河岸上的驱动系统相连,在水净化区设有水净化装置。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整个系统可以有效实现河道的分段、及时治理,针对性强,大大降低了河道处理工程量和及治理难度,效率高、效果好;通过设置多道行洪坝,用于保障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行,且可保证河道的流速和流量,保证河道周边安全性,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开发人、权利持有人:杨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