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
本高新技术涉及海水淡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水淡化装置分布式加药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是目前商业化案例较多的热法海水淡化工艺,其特征是将一系列含有喷淋管束的蒸发器(简称效)串联起来,用一定量的蒸汽输入换热管内部,管上部喷淋一定量的经预处理的海水,海水加换热后成为二次蒸汽进入下一效,管内的蒸汽经海水换热冷凝后收集,经过在装置内多次蒸发和冷凝,从而获得多倍于蒸汽量的淡化水的过程。
[0003]
在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系统中通常设计有加药装置,向海水中加入药剂减少以减少在换热管束上形成积盐、结垢的可能。同时,对海水淡化装置的原料海水及装置生产出的淡水需要经过预处理及调质处理,以满足系统运行要求。目前装置运行过程中常用的药剂主要为消泡剂、阻垢剂,其中阻垢剂一般加在冷效组喷淋水入口,消泡剂则加在降膜冷凝器、热效组喷淋水入口管道,消泡剂和阻垢剂均为单独布置,如图1所示。上述加药方式存在一定的缺点,缺点如下:(1)一般采取单点加药,加药量不均匀、混合效果差、沿途消耗量大,不能很好地发挥药剂的效果。由于以上原因,系统长期运行易造成换热管表面会有不同程度的积盐、结垢及腐蚀,影响装置的换热、出水水质和安全稳定运行;(2)各加药系统单独布置,占据空间较大,操作不便捷;(3)未充分考虑前置和后处理的工况,只在原海水中添加阻垢剂、消泡剂两种药品。受海水水质变化、水质需要等相关要求的影响,未来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系统可能会增加前置原水加药及产水调质等工艺;(4)如果海水淡化装置连续运行,则无法对加药罐进行及时清理,不能避免罐体底部的沉积物及杂质在药剂添加后对水质的影响;(5)在药剂配置初期由于部分药剂需要兑水稀释,或部分药剂需要进行一定的时间的熟化和静置,影响加药效率;(6)储药罐由于药剂初期混合不匀,以及在罐内储存过程中出现分层现象,致使药剂在投加过程中浓度变化较大,影响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7)现有加药系统自动化程度较低,通常为加药前进行加药标定,不能实时准确显示实时加药量,药剂消耗量判断及统计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针对上述问题,本高新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水淡化装置分布式加药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节省了空间占用率,可根据现场加药需求进行增减联箱数量,可扩展和组合,便于拆卸及移动,现场适应性强,减少了相应的制造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加药装置存在的技术问题。
[0005]
本高新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海水淡化装置分布式加药装置,包括通过加药管道与降膜冷凝器入口及各效组入口喷淋水管道连接的给药机构和控制机构,所述给药机构外接工业水,所述给药机构包括至少三联箱结构,所述至少三联箱
结构包括通过药箱联通门依次连接的阻垢剂储药箱、备用储药箱和消泡剂储药箱,各个储药箱均设置有搅拌机构、加药泵组,所述加药泵组通过药箱出口门连接各个储药箱,所述阻垢剂储药箱的加药泵组后设阻垢剂泵出口电动门,所述消泡剂储药箱的加药泵组后设消泡剂泵出口电动门,所述备用储药箱的加药泵组一路与阻垢剂管道连接,另一路与消泡剂管道连接。
[0006]
进一步的,所述给药机构与降膜冷凝器入口及各效组入口喷淋水管道连接的加药管道上设有阻垢剂加药门和消泡剂加药门。
[0007]
进一步的,所述阻垢剂储药箱、备用储药箱和消泡剂储药箱与工业水连接管道上分别设有补水门。
[0008]
进一步的,所述阻垢剂储药箱、备用储药箱和消泡剂储药箱上均设有液位计。
[0009]
进一步的,所述备用储药箱与加药泵组连接的管道上设有安全回流电动阀。
[0010]
进一步的,所述备用储药箱的加药泵组一路与阻垢剂管道连接的管路上设有备用箱加药至阻垢剂管道隔离门,与消泡剂管道连接的管路上设有备用箱加药至消泡剂管道隔离门。
[0011]
进一步的,所述加药泵组包括两个并联设置的加药泵以及设置在加药泵出口的加药泵出口门。
[0012]
进一步的,所述加药泵组出口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0013]
本高新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4]
1.本高新技术通过采用三(多)联箱形式的集中布置方式,大大的节省了空间占用率,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现场加药需求进行增减联箱数量,可扩展和组合,便于拆卸及移动,现场适应性强,减少了相应的制造成本,通过分布式加药方法,在降膜冷凝器入口和各效组入口喷淋水管道上均设计有加药点,可采用快速接头的方式进行多点组合加药,有效保护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换热管束,最大程度的避免积盐、结垢、腐蚀等现象的发生,且可以根据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内部积盐、结垢、腐蚀现象的情况通过调整阀门开度调整各加药点加药量,加药方式灵活、多变;
[0015]
2.本高新技术通过设置备用药箱,充分考虑了低温多效海淡装置现场多种加药方式扩展性,便于实现多药剂、多点位同时加药,能够实现加药泵的加药量在线实时校验及标定,保证加药计量的准确性及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便于在装置运行过程中进行所需药剂的配置,不影响原运行方式,保证加药浓度的稳定;
[0016]
3.本高新技术通过采用安全回流电动阀替常规卸压阀,采用压力传感器监测管网压力,保证系统管路压力高时药剂回流至加药罐;该安全回流电动阀可以在装置启动初期进药剂的循环混合,在运行过程中可做为搅拌机的辅助系统,避免药剂存放过程的浓度不均匀;
[0017]
4.本高新技术的加药泵组采用蠕动泵实施,使得加药流量稳定,便于远程流量调节和自动化加药,减少常规隔膜泵加药流量反馈准确性差及实施困难等特点。
附图说明
[001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高新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
中的附图是本高新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高新技术的结构图示意图。
[0021]
其中:
[0022]
1、三联箱;2、搅拌器;3、补水门;4、液位计;5、排空门;6、药箱出口门;7、加药泵;8、加药泵出口门;9、安全回流电动阀;10、阻垢剂加药门;11、消泡剂加药门;12、流量计;13、药箱联通门;14、阻垢剂泵出口电动门;15、消泡剂泵出口电动门;16、备用箱加药至阻垢剂管道隔离门;17、备用箱加药至消泡剂管道隔离门;18、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高新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高新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高新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高新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
在本高新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高新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高新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5]
在本高新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高新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
如图2所示,一种海水淡化装置分布式加药装置,包括通过加药管道与降膜冷凝器入口及各效组入口喷淋水管道连接的给药机构和控制机构,所述给药机构外接工业水,所述给药机构包括至少三联箱结构,也就是说,不仅仅限于三联箱1形式,可根据需要设置包括三个以上的多联箱形式,所述至少三联箱1结构包括通过药箱联通门13依次连接的阻垢剂储药箱、备用储药箱和消泡剂储药箱,所述阻垢剂储药箱、备用储药箱和消泡剂储药箱与工业水连接管道上分别设有补水门3,所述给药机构与降膜冷凝器入口及各效组入口喷淋水管道连接的加药管道上设有阻垢剂加药门10和消泡剂加药门11,各个储药箱均设置有搅拌机构、加药泵组和排空门5,所述搅拌机构具体为设置在各个储药箱顶部的搅拌器2,所述排空门5设置在各个储药箱底部,所述加药泵组通过药箱出口门6连接各个储药箱,所述加药泵组包括两个并联设置的加药泵7以及设置在加药泵7出口的加药泵出口门8,所述加药泵组出口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8,所述阻垢剂储药箱的加药泵组后设阻垢剂泵出口电动门14,所述消泡剂储药箱的加药泵组后设消泡剂泵出口电动门15,所述备用储药箱的加药泵组一路与阻垢剂管道连接,另一路与消泡剂管道连接,所述备用储药箱与加药泵7组连接的管道上设有安全回流电动阀9,所述备用储药箱的加药泵组一路与阻垢剂管道连接的管路
上设有备用箱加药至阻垢剂管道隔离门16,与消泡剂管道连接的管路上设有备用箱加药至消泡剂管道隔离门17,所述阻垢剂储药箱、备用储药箱和消泡剂储药箱上均设有液位计4;所述控制机构与加药泵组、安全回流电动阀9、液位计4、压力传感器18电性连接,可根据各效组出水流量实时反馈数据自动调节阻垢剂、消泡剂在各加药点控制阀门开度,同时根据海水淡化装置负荷状态调整加药泵7频率,进而实现药剂投加连续自动控制过程,具体工作过程如下文工作方式所述。
[0027]
上述备用药箱可用于添加未来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所需的新的保护药物或化学清洗过程中需要添加的辅助药剂,药液可以通过药箱联通门13及管道选择与分别与消泡剂、阻垢剂同时或者单独加入系统中。
[0028]
工作方式:
[0029]
在进行加药工作时,包括以下步骤:
[0030]
s1:保证给药机构的三联箱1中需要进行加药的储药箱内有一定液位,控制机构控制开启药箱出口门6,加药泵组中两台加药泵7中一台运行,另一台作为备用泵;
[0031]
s2:开启加药泵出口门8、设置在加药泵组后的需要加药药箱的加药泵出口电动门以及设置在加药管道上的需要加药的加药门,启动其中一台加药泵7向系统加药;
[0032]
s3:当加药管道发生堵塞、阀门故障等情况时,压力传感器18测量加药管道压力升高,高于设定值,安全回流电动阀9动作、开启,药液回流至该药箱,起到保护作用;
[0033]
s4:当需要加入其他辅助药剂时,将辅助药剂加入备用箱内,保持一定液位,开启备用储药箱的药箱出口门6、备用储药箱的加药泵出口门8、备用储药箱的加药泵出口电动门、备用储药箱加药至加药管道隔离门,启动备用储药箱的加药泵组中其中一台加药泵,通过s2中的加药管道向系统实现加药;
[0034]
s5:当药箱需要清洗,或者药剂需要稀释时,可以开启补水门3,向药箱内注入工业水。
[0035]
本实施例中以阻垢剂加药为例,工作方式为:保证给药机构的三联箱1中阻垢剂储药箱内有一定液位,开启药箱出口门6,加药泵组中两台加药泵7中一台运行,另一台作为备用泵;开启加药泵出口门8、阻垢剂泵出口电动门14以及阻垢剂加药门10,启动其中一台阻垢剂加药泵7向系统加药;当加药管道发生堵塞、阀门故障等情况时,压力传感器18测量加药管道压力升高,高于设定值,安全回流电动阀9动作、开启,药液回流至该药箱,起到保护作用;当需要加入其他辅助药剂时,将辅助药剂加入备用箱内,保持一定液位,开启备用储药箱的药箱出口门6、备用储药箱的加药泵出口门、备用储药箱的加药泵出口电动门、备用箱加药至阻垢剂管道隔离门16,启动备用储药箱的加药泵组中其中一台加药泵7,通过阻垢剂加药管道向系统实现加药;当药箱需要清洗,或者药剂需要稀释时,可以开启补水门3,向需要清洗的药箱内注入工业水。
[0036]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高新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高新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高新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海水淡化装置分布式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加药管道与降膜冷凝器入口及各效组入口喷淋水管道连接的给药机构和控制机构,所述给药机构外接工业水,所述给药机构包括至少三联箱结构,所述至少三联箱结构包括通过药箱联通门依次连接的阻垢剂储药箱、备用储药箱和消泡剂储药箱,各个储药箱均设置有搅拌机构、加药泵组,所述加药泵组通过药箱出口门连接各个储药箱,所述阻垢剂储药箱的加药泵组后设阻垢剂泵出口电动门,所述消泡剂储药箱的加药泵组后设消泡剂泵出口电动门,所述备用储药箱的加药泵组一路与阻垢剂管道连接,另一路与消泡剂管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水淡化装置分布式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机构与降膜冷凝器入口及各效组入口喷淋水管道连接的加药管道上设有阻垢剂加药门和消泡剂加药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水淡化装置分布式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垢剂储药箱、备用储药箱和消泡剂储药箱与工业水连接管道上分别设有补水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水淡化装置分布式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垢剂储药箱、备用储药箱和消泡剂储药箱上均设有液位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水淡化装置分布式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备用储药箱与加药泵组连接的管道上设有安全回流电动阀。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水淡化装置分布式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备用储药箱的加药泵组一路与阻垢剂管道连接的管路上设有备用箱加药至阻垢剂管道隔离门,与消泡剂管道连接的管路上设有备用箱加药至消泡剂管道隔离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水淡化装置分布式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泵组包括两个并联设置的加药泵以及设置在加药泵出口的加药泵出口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海水淡化装置分布式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泵组出口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技术总结
本高新技术公开了一种海水淡化装置分布式加药装置,包括通过加药管道与降膜冷凝器入口及各效组入口喷淋水管道连接的给药机构和控制机构,给药机构包括至少三联箱结构,至少三联箱结构包括通过药箱联通门依次连接的阻垢剂储药箱、备用储药箱和消泡剂储药箱,各个储药箱均设置有搅拌机构、加药泵组,加药泵组通过药箱出口门连接各个储药箱,备用储药箱的加药泵组一路与阻垢剂管道连接,另一路与消泡剂管道连接。本高新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水淡化装置分布式加药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节省了空间占用率,可根据现场加药需求进行增减联箱数量,便于拆卸及移动,现场适应性强,减少了相应的制造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加药装置存在的技术问题。存在的技术问题。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开发人、权利持有人:依庆文 孟凯东 樊志军 高志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