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
本高新技术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餐厨垃圾中转站垃圾渗滤液一体化成套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随之而来的餐厨垃圾的产生量也逐渐增加,餐厨垃圾也在污染着人们的生活环境。餐厨垃圾不仅产生恶臭,还会滋生蚊蝇和传染疾病,会对周围的土壤、大气、水源等环节会造成严重的污染。餐厨垃圾的含水量高,在餐厨垃圾的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垃圾渗滤液,若不能对垃圾渗滤液进行有效的处理而直接排放,则会对环境产生较大的污染。因此,急需一种能够解决现有问题的餐厨垃圾中转站垃圾渗滤液一体化成套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高新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餐厨垃圾中转站垃圾渗滤液一体化成套装置。
[0004]
本高新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
餐厨垃圾中转站垃圾渗滤液一体化成套装置,包括调节池和处理箱体,所述处理箱体内依次设有厌氧室、好氧室、沉淀室和过滤吸附室,所述调节池内设有第一输液泵,所述第一输液泵通过进液管与所述好氧室的下端相连,所述厌氧室内设有第一填料,所述厌氧室的上端通过连接管与所述好氧室相连通,所述连接管上设有多个排水孔,所述好氧室内设有第二填料,所述好氧室的底部还设有曝气装置,所述好氧室和所述沉淀室之间设有隔板,所述好氧室和所述沉淀室的顶部通过顶板进行封闭,所述隔板的顶端的高度小于所述顶板的高度,所述顶板处设有紫外灯,所述隔板下端设有连通所述好氧室和所述沉淀室的连接口,所述沉淀室内设有第二输液泵,所述第二输液泵将所述沉淀室内的污水输送至所述过滤吸附室的喷洒管内,所述过滤吸附室内设有第三填料,所述第三填料的上方设有所述喷洒管,所述喷洒管的上方设有除雾网,所述第三填料的下方形成清液储存区,所述顶板处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与风机相连,所述风机与进气口相连,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第三填料下方的所述过滤吸附室上,所述除雾网上方的所述过滤吸附室上还设有排气口。
[0006]
优选的,所述第一填料用于对污水进行水解,所述第一填料经串绳串接固定,所述串绳固定在填料支架上。
[0007]
优选的,所述第二填料用于对污水进行分解,所述第二填料限制在上穿孔板和下穿孔板之间。
[0008]
优选的,所述第三填料为过滤材料,所述第三填料设于滤床穿孔板上。
[0009]
优选的,所述第三填料上种植有水生植物,所述过滤吸附室顶部还设有透光罩。
[0010]
优选的,所述清液储存区的下端设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与排液泵相连,所述排液泵还通过循环管与所述进液管相连。
[0011]
优选的,所述连接口处设有滤网。
[0012]
本高新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
本高新技术通过第一输液泵将垃圾渗滤液输送到处理箱体,处理箱体内设有厌氧室、好氧室、沉淀室和过滤吸附室,能有效除去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物等,此外,好氧室和过滤室的顶板处设有紫外灯,风机还能将臭气抽去,然后与过滤吸附室内喷洒的水逆流接触,起到一定的气体净化作用,且本高新技术的集成度高,占地面积小,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0014]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高新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和说明。
[0015]
图1是本高新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中标记为:1、调节池;2、厌氧室;3、好氧室;4、沉淀室;5、过滤吸附室;6、第一输液泵;7、进液管;8、第一填料;9、连接管;10、第二填料;11、曝气装置;12、隔板;13、顶板;14、紫外灯;15、第二输液泵;16、喷洒管;17、除雾网;18、排气管;19、风机;20、进气口;21、排气口;22、串绳;23、上穿孔板;24、下穿孔板;25、滤床穿孔板;26、水生植物;27、透光罩;28、排液管;29、排液泵;30、循环管;31、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如图1所示,餐厨垃圾中转站垃圾渗滤液一体化成套装置,包括调节池1和处理箱体,处理箱体内依次设有厌氧室2、好氧室3、沉淀室4和过滤吸附室5,调节池1内设有第一输液泵6,第一输液泵6通过进液管7与好氧室3的下端相连。
[0018]
厌氧室2内设有第一填料8,第一填料8用于对污水进行水解,第一填料8经串绳22串接固定,串绳22固定在填料支架上,厌氧室2的上端通过连接管9与好氧室3相连通,连接管9上设有多个排水孔。
[0019]
好氧室3内设有第二填料10,第二填料10用于对污水进行分解,第二填料10限制在上穿孔板23和下穿孔板24之间,好氧室3的底部还设有曝气装置11,好氧室3和沉淀室4之间设有隔板12,好氧室3和沉淀室4的顶部通过顶板13进行封闭,隔板12的顶端的高度小于顶板13的高度,顶板13处设有紫外灯14,隔板12下端设有连通好氧室3和沉淀室4的连接口,连接口处设有滤网31,沉淀室4内设有第二输液泵15,第二输液泵15将沉淀室4内的污水输送至过滤吸附室5的喷洒管16内。
[0020]
过滤吸附室5内设有第三填料,第三填料为过滤材料,第三填料设于滤床穿孔板25上,第三填料上种植有水生植物26,过滤吸附室5顶部还设有透光罩27,第三填料的上方设有喷洒管16,喷洒管16的上方设有除雾网17,第三填料的下方形成清液储存区,清液储存区的下端设有排液管28,排液管28与排液泵29相连,排液泵29还通过循环管30与进液管7相连。顶板13处连接有排气管18,排气管18与风机19相连,风机19与进气口20相连,进气口20位于第三填料下方的过滤吸附室5上,除雾网17上方的过滤吸附室5上还设有排气口21。
[0021]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第一输液泵6将垃圾渗滤液输入到厌氧室2室,在第一填料8的作用下,渗滤液经水解酸化后从连接管9进入到好氧室3内,曝气装置11提供空气,在第二填料10的作用下,渗滤液中的有机物经分解处理后进入到沉淀室4,沉淀室4内的第二
输液泵15将沉淀室4的污水经喷洒管16喷洒到过滤吸附室5,经过滤处理后的清液进入到清液储存区,排液泵29还可以将清液输送回厌氧室2进行循环处理,此外,风机19还能将好氧室3和沉淀室4顶部的臭气抽出,然后送入到过滤吸附室5,臭气与喷洒的水逆流接触,第三填料还有助于使得臭气与水接触更充分,对排出的气体也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
[0022]
本实施例通过第一输液泵6将垃圾渗滤液输送到处理箱体,处理箱体内设有厌氧室2、好氧室3、沉淀室4和过滤吸附室5,能有效除去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物等,此外,好氧室3和过滤室的顶板13处设有紫外灯14,风机19还能将臭气抽去,然后与过滤吸附室5内喷洒的水逆流接触,起到一定的气体净化作用,且本实施例的集成度高,占地面积小,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较好。
[0023]
以上所述仅为本高新技术的优选应用案例,并不用于限制本高新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高新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高新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高新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餐厨垃圾中转站垃圾渗滤液一体化成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池和处理箱体,所述处理箱体内依次设有厌氧室、好氧室、沉淀室和过滤吸附室,所述调节池内设有第一输液泵,所述第一输液泵通过进液管与所述好氧室的下端相连,所述厌氧室内设有第一填料,所述厌氧室的上端通过连接管与所述好氧室相连通,所述连接管上设有多个排水孔,所述好氧室内设有第二填料,所述好氧室的底部还设有曝气装置,所述好氧室和所述沉淀室之间设有隔板,所述好氧室和所述沉淀室的顶部通过顶板进行封闭,所述隔板的顶端的高度小于所述顶板的高度,所述顶板处设有紫外灯,所述隔板下端设有连通所述好氧室和所述沉淀室的连接口,所述沉淀室内设有第二输液泵,所述第二输液泵将所述沉淀室内的污水输送至所述过滤吸附室的喷洒管内,所述过滤吸附室内设有第三填料,所述第三填料的上方设有所述喷洒管,所述喷洒管的上方设有除雾网,所述第三填料的下方形成清液储存区,所述顶板处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与风机相连,所述风机与进气口相连,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第三填料下方的所述过滤吸附室上,所述除雾网上方的所述过滤吸附室上还设有排气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厨垃圾中转站垃圾渗滤液一体化成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料用于对污水进行水解,所述第一填料经串绳串接固定,所述串绳固定在填料支架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厨垃圾中转站垃圾渗滤液一体化成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填料用于对污水进行分解,所述第二填料限制在上穿孔板和下穿孔板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厨垃圾中转站垃圾渗滤液一体化成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填料为过滤材料,所述第三填料设于滤床穿孔板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餐厨垃圾中转站垃圾渗滤液一体化成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填料上种植有水生植物,所述过滤吸附室顶部还设有透光罩。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厨垃圾中转站垃圾渗滤液一体化成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液储存区的下端设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与排液泵相连,所述排液泵还通过循环管与所述进液管相连。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厨垃圾中转站垃圾渗滤液一体化成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口处设有滤网。
技术总结
本高新技术提供餐厨垃圾中转站垃圾渗滤液一体化成套装置,包括调节池和处理箱体,处理箱体内依次设有厌氧室、好氧室、沉淀室和过滤吸附室,厌氧室内设有第一填料,厌氧室的上端通过连接管与好氧室相连通,好氧室内设有第二填料,好氧室的底部还设有曝气装置,好氧室和沉淀室的顶部通过顶板进行封闭,顶板处设有紫外灯,沉淀室内设有第二输液泵,第二输液泵将沉淀室内的污水输送至过滤吸附室的喷洒管内,过滤吸附室内设有第三填料,第三填料的上方设有喷洒管,顶板处连接有排气管,排气管与风机相连,风机与进气口相连,进气口位于第三填料下方的过滤吸附室上。本高新技术的集成度高,占地面积小,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较好。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较好。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较好。
技术开发人、权利持有人:陆东蛟 王毅辰 邓婕 何文婷 刘东强 林辉 陆广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