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
本高新技术涉及一种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气水混合反冲洗功能的一体化水质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按照经济社会状况我国总体上分为城市、小城镇、农村三元结构。目前,我国城市和大多数小城镇都建有水厂,以保证城镇居民和少部分农民自来水供应。距离城镇较远的广大农村基本还在饮用井水或河水。我国有370多万个村庄,近7亿人口居住在没有自来水供应的地区。自然水源有的是符合饮用标准的,有的则不符合饮用标准。
[0003]
特别是那些污染比较严重的地方,包括工业污水污染,生活污水污染及各种垃圾、牲畜粪便污染等,遭受污染的水不经过有效的卫生处理而直接饮用,会给人体健康带来伤害。截止2008年底,城镇中80%的生活污水和30%的工业废水未经过处理就排入水域。作为饮用水水源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野外作业、探险旅游以及远离城镇的部队和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较难得到保证。
[0004]
现有的水质处理系统结构复杂、处理路线繁琐,及不适合在偏远的农村山区安装使用,加上农村山区的水源情况复杂很容易导致现有的水质处理系统运行不稳定,最终造成运行管理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高新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气水混合反冲洗功能的一体化水质处理系统,该水质处理系统结构路线简单、系统运行稳定,能适应复杂的水质处理情况。
[0006]
本高新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具有气水混合反冲洗功能的一体化水质处理系统,包括原水库,所述原水库上连接有出水总管,所述出水总管上通过第一进料泵连接有药剂添加罐,所述出水总管的出口连接有旋流反应絮凝沉淀器,所述旋流反应絮凝沉淀器内设有若干浮动的过滤球,所述旋流反应絮凝沉淀器出水口连接有冲洗过滤器,所述冲洗过滤器内设有若干滤芯,所述冲洗过滤器的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连接有清水池,所述连接水管上通过第二进料泵连接有消毒剂添加罐。
[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原水库内的原水通过出水总管输送进旋流反应絮凝沉淀器,通过第一进料泵将药剂添加罐内的药剂打进出水总管,实现原水与药剂的混合,使原水在旋流反应絮凝沉淀器内更高效的进行絮凝反应矾花生成,使原水内的杂质在旋流反应絮凝沉淀器内实现更高效的剥离并结合过滤球进行再次过滤。过滤后的原水进入冲洗过滤器,通过滤芯对原水进行再次过滤后从连接水管输出,并在输出的过程中通过第二进料泵将消毒剂添加罐内的消毒剂打入原水,从而在清水池内形成符合饮用标准的饮用水。该水质处理系统结构路线简单、系统运行稳定,能适应复杂的水质处理情况。
[0008]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水总管上连接有管道静态混合器,所述第一进料泵的出口连接于管道静态混合器,所述出水总管上设有进水阀。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水阀的设置方便系统管路在检修时用于实现对原水的控制,再结合管道静态混合器用以实现药液与原水的更均匀混合,实现更好的絮凝反应。
[0010]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旋流反应絮凝沉淀器包括沉淀罐体以及设置于沉淀罐体的第一进水管与第一出水管,所述冲洗过滤器包括过滤罐体以及设置于过滤罐体的第二进水管与第二出水管,所述沉淀罐体底部设有第一排污管,所述第一排污管上设有第一排污阀,所述沉淀罐体内部设有若干浮动的过滤球,所述沉淀罐体内部设有用于阻挡过滤球进入第一排污管的拦截网,所述第一出水管与第二进水管之间连接有连接管道,所述过滤罐体内设有若干滤芯,所述第二进水管上连接有若干位于过滤罐体内且用于对滤芯进行冲洗的喷水口,所述过滤罐体底部设有第二排污管,所述第二排污管上设有第二排污阀,所述出水总管的出口与第一进水管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与连接水管入口连接。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原水通过第一进水管进入到沉淀罐体内部,原水内的杂质与过滤球接触并粘附在过滤球表面,从而达到一次过滤的目的。过滤后的原水从第一出水管经过连接管道从第二进水管进入过滤罐体内部,进入的原水与过滤罐体内的滤芯接触进行二次过滤,从而达到饮用标准。
[0012]
当过滤球表面的杂质粘附越来越多时,过滤球表面的杂质在重力以及流体冲击力的双重作用下会与过滤球发生剥离,并沉淀到沉淀罐体底部,最后通过第一排污管自动排出实现清洗。
[0013]
当要对滤芯上的附着物进行清洗时,同时打开第一排污阀和第二排污阀,由于第一排污阀与第二排污阀存在不同的排污水势,从而引起动力差,第一排污阀的排水力大于第二排污阀的排水力,从而引起第二排污阀由排水转变为吸气。第一排污阀不断排水,第二排污阀不断吸气,在过滤罐体内形成大量的气水混合物,空气泡由于真空作用,在滤芯表面快速破裂,同时将附着在滤芯表面的附着物快速有效地剥离,达到冲洗的目的。整个过程不消耗外部能源并完全依靠旋流反应絮凝沉淀器以及冲洗过滤器内的水进行清洗,使得本设备积小巧、耗电耗水低,后期维护不需要人工干预,降低了设备的后期运行管理成本。
[0014]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沉淀罐体上设有自动排气阀,所述过滤罐体上设有自动吸排气阀,所述滤芯包括超滤膜。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要对滤芯上的附着物进行清洗时,同时打开第一排污阀和第二排污阀,由于第一排污阀与第二排污阀存在不同的排污水势,从而引起动力差,第一排污阀的排水力大于第二排污阀的排水力,从而引起第二排污阀由排水转变为吸气。第一排污阀不断排水,第二排污阀不断吸气,在过滤罐体内形成大量的气水混合物,空气泡由于真空作用,在滤芯表面快速破裂,同时将附着在滤芯表面的附着物快速有效地剥离,同时自动吸排气阀也同时进入空气,空气由滤芯膜芯中心孔穿透膜微孔,同时,将附着在微孔内部的微粒推出微孔管道,使膜微孔也得到疏通。由此,完成滤芯的低强度、高完整的反冲洗再生,达到更有效的清洗目的。
[0016]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进水管的位置高度低于第一出水管的位置高度,所述第一进水管上连接有让水流在沉淀罐体内部形成涡旋流动的涡旋发生件。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进水管进入沉淀罐体内的原水产生水流涡旋,加速絮凝反应矾花生成,使沉淀罐体内原水的涡旋中心形成向下的作用下,使原水内的杂质能快速的下沉并实现杂质与过滤球之间的更好剥离,这样能对沉淀罐体内的杂质进行更
有效的清洗。
[0018]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涡旋发生件包括连通第一进水管的出水管道以及设置于出水管道的若干出水孔,若干所述出水孔沿出水管道的轴向间隔排列设置。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原水进入出水管道后从出水孔中均匀的喷出,从而在沉淀罐体内形成更加均匀且稳定的水流涡旋。排列设置的方式能对沉淀罐体内的水流形成更均衡的驱动力,从而形成更稳定的水流涡旋。
[0020]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出水管或沉淀罐体上设有用于阻挡过滤球进入第一出水管的网桶。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网桶的设置防止过滤球进入第一出水管而将第一出水管堵塞。
[0022]
进一步设置为:包括固定设置于过滤罐体内的固定盘以及设置于固定盘且供滤芯安装的若干固定孔,所述第二进水管上连接有位于固定盘上方的管架,所述的管架固定设置于固定盘,若干所述的喷水口分布设置于管架且作用于滤芯的外表面。
[002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盘的设置用以实现管架与滤芯在过滤罐体内的稳定安装。
[0024]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出水管的位置高度低于第二进水管的位置高度,所述第二进水管的位置高度低于第一出水管的位置高度,所述过滤罐体的高度低于沉淀罐体,所述过滤罐体的体积小于沉淀罐体。
[002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出水管与第二出水管之间的高度差使水由第二出水管流出,第一出水管进气,从而实现一边排水一边进气。当过滤罐体内的液面低于第二进水管的出水口时,第一出水管不再出水,过滤罐体不断进气,由此所进空气与残存部分水充分混合成气水混合物,接触滤芯表面时气泡快速爆破,将滤芯上的淤泥附着物剥离。体积大小的不同设置使得第一排污阀与第二排污阀在开启时,第一排污管与第二排污管之间能产生更大的排污水势能,从而引起更大的动力差,使第二排污管实现更好的吸气。
[0026]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进水管连接于管道静态混合器,所述喷水口的朝向与滤芯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
[002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道静态混合器的设置实现原水与药剂之间的均匀混合,通过将喷水口的方向设置成与滤芯的方向相互平行的方式使滤芯的膜外壁压力低于大气压力,附着物被滤芯膜内的空气通过微孔往膜外推出,从而实现附着物与滤芯之间的快速剥离,提升清洗效果。
[0028]
综上所述,本高新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水质处理系统占地面积小、建设投资低、结构路线简单、出水效果好、系统运行稳定,能适应复杂的水质处理情况。
附图说明
[0029]
图1为实施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0030]
图2为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1]
图3为实施例中旋流反应絮凝沉淀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4为实施例中旋流反应絮凝沉淀器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5为实施例中涡旋发生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6为实施例中网桶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7为实施例中冲洗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8为实施例中冲洗过滤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7]
图中:1、沉淀罐体;2、第一进水管;3、第一出水管;4、过滤罐体;5、第二进水管;6、第二出水管;7、第一排污管;8、第一排污阀;9、过滤球;10、拦截网;11、连接管道;12、滤芯;13、喷水口;14、第二排污管;15、第二排污阀;16、自动排气阀;17、自动吸排气阀;18、涡旋发生件;181、出水管道;182、出水孔;19、网桶;20、固定盘;21、固定孔;22、管架;23、管道静态混合器;24、原水库;25、出水总管;26、第一进料泵;27、药剂添加罐;28、连接水管;29、第二进料泵;30、消毒剂添加罐;31、清水池;32、进水阀;33、旋流反应絮凝沉淀器;34、冲洗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高新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9]
参考图1至图8,一种具有气水混合反冲洗功能的一体化水质处理系统,包括原水库24,原水库24上固定连接有出水总管25,出水总管25上安装有进水阀32与管道静态混合器23,管道静态混合器23上通过第一进料泵26连接有药剂添加罐27。出水总管25的出口连接有旋流反应絮凝沉淀器33,旋流反应絮凝沉淀器33内设有若干浮动的过滤球9,旋流反应絮凝沉淀器33出水口连接有冲洗过滤器34,冲洗过滤器34内设有若干滤芯12,冲洗过滤器34的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28固定连接有清水池31,连接水管28上通过第二进料泵29连接有消毒剂添加罐30。
[0040]
旋流反应絮凝沉淀器33包括沉淀罐体1以及固定设置于沉淀罐体1的第一进水管2与第一出水管3,第一进水管2的位置高度低于第一出水管3的位置高度。冲洗过滤器34包括过滤罐体4以及固定设置于过滤罐体4的第二进水管5与第二出水管6,第二进水管5道位置高度高于第二出水管6的位置高度,出水总管25的出口与第一进水管2连接。
[0041]
沉淀罐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排污管7,第一排污管7上安装有第一排污阀8,过滤球9具体为多面体空心球、数量为若干。沉淀罐体1内部固定设置有用于阻挡过滤球9进入第一排污管7的拦截网10,拦截网10的位置高度位于第一进水管2出口的下方。第一出水管3与第二进水管5之间连接有连接管道11,第一出水管3的位置高度高于第二进水管5的位置高度。
[0042]
沉淀罐体1顶部固定设置有自动排气阀16,第一进水管2上连接有让水流在沉淀罐体1内部形成涡旋流动的涡旋发生件18,涡旋发生件18包括与第一进水管2固定连接出水管道181以及开设于出水管道181的若干出水孔182,若干出水孔182沿出水管道181的轴向间隔排列设置。第一出水管3的进水口固定设置有位于沉淀罐体1内部且用于阻挡过滤球9进入第一出水管3的网桶19。
[0043]
过滤罐体4内固定设置有固定盘20,固定盘20上开设分布有若干供滤芯12安装的固定孔21,滤芯12固定安装于固定孔21,滤芯12为超滤膜、数量为若干;第二进水管5上固定连接有位于过滤罐体4内部的管架22,管架22位于固定盘20上方且与之固定连接,管架22上开设分布有若干对滤芯12表面进行冲洗的喷水口13,喷水口13的朝向与滤芯12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过滤罐体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排污管14,第二排污管14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排
污阀15,过滤罐体4顶部固定设置有自动吸排气阀17。过滤罐体4的高度低于沉淀罐体1,过滤罐体4的体积小于沉淀罐体1,第二出水管6与连接水管28的入口连接。
[0044]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高新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高新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高新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气水混合反冲洗功能的一体化水质处理系统,包括原水库(24),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水库(24)上连接有出水总管(25),所述出水总管(25)上通过第一进料泵(26)连接有药剂添加罐(27),所述出水总管(25)的出口连接有旋流反应絮凝沉淀器(33),所述旋流反应絮凝沉淀器(33)内设有若干浮动的过滤球(9),所述旋流反应絮凝沉淀器(33)出水口连接有冲洗过滤器(34),所述冲洗过滤器(34)内设有若干滤芯(12),所述冲洗过滤器(34)的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28)连接有清水池(31),所述连接水管(28)上通过第二进料泵(29)连接有消毒剂添加罐(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气水混合反冲洗功能的一体化水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总管(25)上连接有管道静态混合器(23),所述第一进料泵(26)的出口连接于管道静态混合器(23),所述出水总管(25)上设有进水阀(3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气水混合反冲洗功能的一体化水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反应絮凝沉淀器(33)包括沉淀罐体(1)以及设置于沉淀罐体(1)的第一进水管(2)与第一出水管(3),所述冲洗过滤器(34)包括过滤罐体(4)以及设置于过滤罐体(4)的第二进水管(5)与第二出水管(6),所述沉淀罐体(1)底部设有第一排污管(7),所述第一排污管(7)上设有第一排污阀(8),所述沉淀罐体(1)内部设有用于阻挡过滤球(9)进入第一排污管(7)的拦截网(10),所述第一出水管(3)与第二进水管(5)之间连接有连接管道(11),所述第二进水管(5)上连接有若干位于过滤罐体(4)内且用于对滤芯(12)进行冲洗的喷水口(13),所述过滤罐体(4)底部设有第二排污管(14),所述第二排污管(14)上设有第二排污阀(15),所述出水总管(25)的出口与第一进水管(2)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6)与连接水管(28)入口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气水混合反冲洗功能的一体化水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罐体(1)上设有自动排气阀(16),所述过滤罐体(4)上设有自动吸排气阀(17),所述滤芯(12)包括超滤膜。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气水混合反冲洗功能的一体化水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管(2)的位置高度低于第一出水管(3)的位置高度,所述第一进水管(2)上连接有让水流在沉淀罐体(1)内部形成涡旋流动的涡旋发生件(18)。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气水混合反冲洗功能的一体化水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旋发生件(18)包括连通第一进水管(2)的出水管道(181)以及设置于出水管道(181)的若干出水孔(182),若干所述出水孔(182)沿出水管道(181)的轴向间隔排列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气水混合反冲洗功能的一体化水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管(3)或沉淀罐体(1)上设有用于阻挡过滤球(9)进入第一出水管(3)的网桶(19)。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气水混合反冲洗功能的一体化水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设置于过滤罐体(4)内的固定盘(20)以及设置于固定盘(20)且供滤芯(12)安装的若干固定孔(21),所述第二进水管(5)上连接有位于固定盘(20)上方的管架(22),所述的管架(22)固定设置于固定盘(20),若干所述的喷水口(13)分布设置于管架(22)且作用于滤芯(12)的外表面。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气水混合反冲洗功能的一体化水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水管(6)的位置高度低于第二进水管(5)的位置高度,所述第二进水管(5)的
位置高度低于第一出水管(3)的位置高度,所述过滤罐体(4)的高度低于沉淀罐体(1),所述过滤罐体(4)的体积小于沉淀罐体(1)。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气水混合反冲洗功能的一体化水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管(2)连接于管道静态混合器(23),所述喷水口(13)的朝向与滤芯(12)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
技术总结
本高新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气水混合反冲洗功能的一体化水质处理系统,包括原水库,所述原水库上连接有出水总管,所述出水总管上通过第一进料泵连接有药剂添加罐,所述出水总管的出口连接有旋流反应絮凝沉淀器,所述旋流反应絮凝沉淀器内设有若干浮动的过滤球,所述旋流反应絮凝沉淀器出水口连接有冲洗过滤器,所述冲洗过滤器内设有若干滤芯,所述冲洗过滤器的出水口通过连接水管连接有清水池,所述连接水管上通过第二进料泵连接有消毒剂添加罐。本高新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该水质处理系统占地面积小、建设投资低、结构路线简单、出水效果好、系统运行稳定,能适应复杂的水质处理情况。况。况。
技术开发人、权利持有人:吕新洪 罗琴 李洋 蒋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