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矿山污水沉淀用絮凝剂自主排放机构技术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态添加剂添加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矿山污水沉淀用絮凝剂自主排放机构,可以广泛应用于矿山选厂尾矿浓缩以及钢铁、电力等行业污水净化处理等领域用于絮凝剂或其它添加剂的添加。

背景技术:

[0002]
煤化工、钢铁、电力行业会产生大量的污染水,目前,进行废水处理的方法有沉淀法、离子交换法、过滤法、氧化还原法、活性污泥法等,其中,絮凝沉淀法是应用最为广泛且成本较低的处理工艺,即将絮凝剂添加至废水中,将废水中的颗粒物进行有效凝结,具体涉及包括絮凝剂通过物理絮凝和化学絮凝使溶液中不易沉降的有机物、胶体、重金属离子和固体悬浮颗粒等物质絮凝、凝集、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絮凝剂在废水处理方面有着工艺简单、操作简单、效率高、成本低以及绿色环保的特点。
[0003]
在絮凝剂投放时,搅拌器、水温、溶解时间及播撒絮凝剂的速率等因素均影响絮凝剂的溶解,同时为了改善水质,增大单位时间内絮凝剂溶液加注量,造成絮凝剂浪费,运行成本高,现有的絮凝剂投放装置多利用电动搅拌器进行搅拌处理,且絮凝剂的投放多没有限定絮凝剂的投放量,易造成絮凝剂浪费,因此如何摆脱电力束缚且实现絮凝剂的投放定量,是目前现有的絮凝剂投放装置中未涉及的。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涉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矿山污水沉淀用絮凝剂自主排放机构,能够实现无电力供应状态下絮凝剂溶液的搅拌及投放,且絮凝剂的投放按量投放,不造成浪费的同时也节省了电力,适于推广。
[0005]
本发明提供一种矿山污水沉淀用絮凝剂自主排放机构,包括有药液释放组件、转动组件及搅拌组件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液释放组件包括有第一输液管、第一储液腔、位于第一储液腔底部的第二储液腔、第一漂浮球及开启机构构成,所述第一输液管与第一储液腔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储液腔顶部设有第一进液孔,第一储液腔底部设有通孔,所述第二储液腔上方设有连通杆,所述连通杆包括有水平杆及垂直杆构成,其中垂直杆穿过第一储液腔底部通孔,所述垂直杆底部设有第二进液孔,所述第二储液腔为中空圆柱体结构,其底部设有出液口,所述第二储液腔的底部固定有第一漂浮球,所述开启机构包括有支撑架、基座、滚珠及中空套,所述支持架分为水平支撑架及垂直支撑架,其中水平支撑架及垂直支撑架的末端固定有基座,基座内设有滚珠,所述中空套位于水平支撑架的另一侧,其中中空套套设于第二储液腔外壁,可沿第二储液腔上下移动以打开及关闭出液口,所述转动组件包括有第一固定杆、旋转腔、第二固定杆及第二漂浮球,所述开启机构处滚珠与旋转腔上壁及外壁相配合,其中第一固定杆一端与第一储液腔底部底部固定连接,其另一端深入旋转腔内部,其固定杆的底部设有凸台,凸台侧设有突出,所述旋转腔为中空圆柱形结构,其旋转腔的内侧壁上设有供突出移动的刻痕,所述刻痕包括有垂直刻痕与螺丝状刻痕,
所述突出可沿刻痕出上下及周向旋转移动,所述第二漂浮球与旋转腔通过第二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组件包括有第一旋转组件及第二旋转组件,其中第一旋转组件包括有扭力弹簧、第一转动杆及套环,所述第一转动杆包括有第一水平转动杆及第一垂直转动杆,所述套环设于第一水平转动杆中央处,所述套环套设于第一输液管处,其套环的顶部与扭力弹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转组件固设于第二固定杆两侧,其中第二旋转组件包括有第二水平转动杆,当装置静止时,第二水平转动杆与第一垂直转动杆的底部保留有一定间距,开启机构与旋转腔保留一定间距。
[0006]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水平转动杆与第一垂直转动杆的底部间的间距小于垂直刻痕的高度。
[0007]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腔底部设有伸缩弹簧,所述伸缩弹簧顶部与第一固定杆底部保留一定间距。
[0008]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弹簧的顶部设有橡胶垫圈。
[0009]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储液腔的底部设有滞纳端,所述滞纳端用于与中空套相配合,当装置静止时,中空套与滞纳端相抵,此时中空套关闭第二储液腔处出液口。
[0010]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水平转动杆上设有转动滚轮,所述转动滚轮用于减少第二水平转动杆与第一垂直转动杆之间的摩擦力。
[0011]
一种矿山污水沉淀用装置,包括有上述絮凝剂自主排放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壳体、位于壳体上方的絮凝剂溶液槽,所述第一输液管与絮凝剂溶液槽相通,所述扭力弹簧与壳体固定连接。
[001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矿山污水沉淀用絮凝剂自主排放机构,结构简单,其利用药液释放组件实现絮凝剂的按量有序排放,并利用搅拌组件,其借助第二漂浮球的浮力实现第一旋转组件及第二旋转组件的转动搅拌,在絮凝剂投放的同时起到自动搅拌目的,利用转动组件利用第二固定杆与旋转腔、突出与螺丝状刻痕的配合,实现旋转腔的旋转,进而带动第二旋转组件旋转的目的,装置结构合理,适宜推广。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药液释放组件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开启机构处的机构示意图;图4为旋转腔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旋转腔刻痕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其中,1、药液释放组件,11、第一输液管,12、第一储液腔,121、第一进液孔,13、第二储液腔,131、连通杆,1311、水平杆,1312、垂直杆,1313、第二进液孔,132、出液口,133、滞纳端,14、第一漂浮球,15、开启机构,151、支撑架,1511、水平支撑架,1512、垂直支撑架,152、基座,153、滚珠,154、中空套,2、转动组件,21、第一固定杆,211、凸台,212、突出,22、旋转腔,221、垂直刻痕,222、螺丝状刻痕,223、伸缩弹簧,23、第二固定杆,24、第二漂浮球,3、搅拌组件,31、第一旋转组件,311、扭力弹簧,312、第一转动杆,3121、第一水平转动杆,3122、第一垂直转动杆,313、套环,32、第二旋转组件,321、第二水平转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6]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若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17]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18]
如图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矿山污水沉淀用絮凝剂自主排放机构,包括有药液释放组件1、转动组件2及搅拌组件3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液释放组件1包括有第一输液管11、第一储液腔12、位于第一储液腔12底部的第二储液腔13、第一漂浮球14及开启机构15构成,所述第一输液管11与第一储液腔12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储液腔12顶部设有第一进液孔121,第一储液腔12底部设有通孔,所述第二储液腔13上方设有连通杆131,所述连通杆131包括有水平杆1311及垂直杆1312构成,其中垂直杆1312穿过第一储液腔12底部通孔,所述垂直杆1312底部设有第二进液孔1313,所述第二储液腔13为中空圆柱体结构,其底部设有出液口132,所述第二储液腔13的底部固定有第一漂浮球14,所述开启机构15包括有支撑架151、基座152、滚珠153及中空套154,所述支持架151分为水平支撑架1511及垂直支撑架1512,其中水平支撑架1511及垂直支撑架1512的末端固定有基座152,基座152内设有滚珠153,所述中空套154位于水平支撑架1511的另一侧,其中中空套154套设于第二储液腔13外壁,可沿第二储液腔13上下移动以打开及关闭出液口132,所述转动组件2包括有第一固定杆21、旋转腔22、第二固定杆23及第二漂浮球24,所述开启机构处滚珠153与旋转腔22上壁及外壁相配合,其中第一固定杆21一端与第一储液腔12底部底部固定连接,其另一端深入旋转腔22内部,其固定杆21的底部设有凸台211,凸台211侧设有突出212,所述旋转腔22为中空圆柱形结构,其旋转腔22的内侧壁上设有供突出移动的刻痕,所述刻痕包括有垂直刻痕221与螺丝状刻痕222,所述突出212可沿刻痕出上下及周向旋转移动,所述第二漂浮球24与旋转腔22通过第二固定杆23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组件3包括有第一旋转组件31及第二旋转组件32,其中第一旋转组件31包括有扭力弹簧311、第一转动杆312及套环313,所述第一转动杆312包括有第一水平转动杆3121及第一垂直转动杆3122,所述套环313设于第一水平转动杆3121中央处,所述套环313套设于第一输液管11处,其套环313的顶部与扭力弹簧3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转组件32固设于第二固定杆23两侧,其中第二旋转组件32包括有第二水平转动杆321,当装置静止时,第二水平转动杆321与第一垂直转动杆3122的底部保留有一定间距,开启机构15与旋转腔22保留一定间距。
[0019]
其中,旋转腔22设于第二储液腔13的前方,其中旋转腔22与第二储液腔13、第一漂
浮球14与第二漂浮球24间的高度差不宜过大,方便开启机构15打开出液口132时,边添加絮凝剂边进行搅拌。
[002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水平转动杆321与第一垂直转动杆3122的底部间的间距小于垂直刻痕221的高度,第二漂浮球24受水浮力上浮后,第二旋转组件32处第二水平转动杆321向上移动与第一垂直转动杆3122相交,用以第二旋转组件32转动时带动第一垂直转动杆3122发生偏转,进而实现搅拌目的,其中第二水平转动杆321与第一垂直转动杆3122所处平面允许存在一定夹角。
[0021]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腔22底部设有伸缩弹簧223,所述伸缩弹簧223顶部与第一固定杆21底部保留一定间距,其中伸缩弹簧223的主要目的在于,为装置复位提供动力,防止转动组件2的螺丝状刻痕处卡主,影响装置正常使用。
[0022]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伸缩弹簧223的顶部设有橡胶垫圈,主要为了伸缩弹簧223与第一固定杆21的底部契合。
[0023]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储液腔13的底部设有滞纳端133,所述滞纳端133用于与中空套154相配合,当装置静止时,中空套154与滞纳端133相抵,此时中空套154关闭第二储液腔13处出液口132。
[0024]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水平转动杆321上设有转动滚轮,所述转动滚轮用于减少第二水平转动杆321与第一垂直转动杆3122之间的摩擦力,第二水平转动杆321在旋转过程中,由于突出212沿螺丝状刻痕222下移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垂直位移,转动滚轮能很好的抵消俩者间的摩擦力,使装置运行更为顺畅,减少装置的故障率问题。
[0025]
本机构的运行原理是:当装置静止时,第一固定杆21处凸台211与旋转腔22上部相抵,开启机构5与旋转腔22分离,向其内注入污水,当第二漂浮球24受到水的浮力后,凸台211处突出212沿旋转腔垂直刻痕221下移,同时第二水平转动杆321上移,开启机构处水平支撑杆1511处滚珠153与旋转腔侧壁相抵后打开其出液口132,絮凝剂排出,当突出212进入螺丝状刻痕222后,旋转腔22发生转动,同时带动第二水平转动杆321转动,第二水平转动杆321带动第一垂直转动杆3122对其进行搅拌,同时扭力弹簧311发生偏转,直至旋转腔处伸缩弹簧223与第一固定杆21底部接触后,停止旋转,当第一漂浮球14受力上移后,连通杆131上移带动水平杆1311及垂直杆1312上移,第二储液腔13上移使开启机构处中空套154重新与滞纳端133相抵关闭第二储液腔处出液口132,水平杆1311堵住上方第一进液孔121,垂直杆1312处第二进液孔1313连通第一储液腔12及第二储液腔13,第一储液腔12内的絮凝剂流入第二储液腔13内备用,当水位下降后,第一漂浮球14、水平杆1311、垂直杆1312下移,第一输液管11向第一储液腔12内添加絮凝剂,在自身重力、伸缩弹簧223和扭力弹簧311的作用下,旋转腔22及第二漂浮球24下移,转动组件2反向旋转,装置恢复至初始状态。
[0026]
一种矿山污水沉淀用装置,包括有上述絮凝剂自主排放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壳体、位于壳体上方的絮凝剂溶液槽,所述第一输液管11与絮凝剂溶液槽相通,所述扭力弹簧311与壳体固定连接,其中壳体一侧设有污水进水口及出水口,可人为向其内加入或排出污水。
[0027]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 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矿山污水沉淀用絮凝剂自主排放机构,包括有药液释放组件、转动组件及搅拌组件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液释放组件包括有第一输液管、第一储液腔、位于第一储液腔底部的第二储液腔、第一漂浮球及开启机构构成,所述第一输液管与第一储液腔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储液腔顶部设有第一进液孔,第一储液腔底部设有通孔,所述第二储液腔上方设有连通杆,所述连通杆包括有水平杆及垂直杆构成,其中垂直杆穿过第一储液腔底部通孔,所述垂直杆底部设有第二进液孔,所述第二储液腔为中空圆柱体结构,其底部设有出液口,所述第二储液腔的底部固定有第一漂浮球,所述开启机构包括有支撑架、基座、滚珠及中空套,所述支持架分为水平支撑架及垂直支撑架,其中水平支撑架及垂直支撑架的末端固定有基座,基座内设有滚珠,所述中空套位于水平支撑架的另一侧,其中中空套套设于第二储液腔外壁,可沿第二储液腔上下移动以打开及关闭出液口,所述转动组件包括有第一固定杆、旋转腔、第二固定杆及第二漂浮球,所述开启机构处滚珠与旋转腔上壁及外壁相配合,其中第一固定杆一端与第一储液腔底部底部固定连接,其另一端深入旋转腔内部,其固定杆的底部设有凸台,凸台侧设有突出,所述旋转腔为中空圆柱形结构,其旋转腔的内侧壁上设有供突出移动的刻痕,所述刻痕包括有垂直刻痕与螺丝状刻痕,所述突出可沿刻痕出上下及周向旋转移动,所述第二漂浮球与旋转腔通过第二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组件包括有第一旋转组件及第二旋转组件,其中第一旋转组件包括有扭力弹簧、第一转动杆及套环,所述第一转动杆包括有第一水平转动杆及第一垂直转动杆,所述套环设于第一水平转动杆中央处,所述套环套设于第一输液管处,其套环的顶部与扭力弹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转组件固设于第二固定杆两侧,其中第二旋转组件包括有第二水平转动杆,当装置静止时,第二水平转动杆与第一垂直转动杆的底部保留有一定间距,开启机构与旋转腔保留一定间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山污水沉淀用絮凝剂自主排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平转动杆与第一垂直转动杆的底部间的间距小于垂直刻痕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山污水沉淀用絮凝剂自主排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腔底部设有伸缩弹簧,所述伸缩弹簧顶部与第一固定杆底部保留一定间距。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矿山污水沉淀用絮凝剂自主排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弹簧的顶部设有橡胶垫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山污水沉淀用絮凝剂自主排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液腔的底部设有滞纳端,所述滞纳端用于与中空套相配合,当装置静止时,中空套与滞纳端相抵,此时中空套关闭第二储液腔处出液口。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山污水沉淀用絮凝剂自主排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平转动杆上设有转动滚轮,所述转动滚轮用于减少第二水平转动杆与第一垂直转动杆之间的摩擦力。7.一种矿山污水沉淀用装置,包括有上述絮凝剂自主排放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壳体、位于壳体上方的絮凝剂溶液槽,所述第一输液管与絮凝剂溶液槽相通,所述扭力弹簧与壳体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山污水沉淀用絮凝剂自主排放机构,包括有药液释放组件、转动组件及搅拌组件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利用药液释放组件实现絮凝剂的按量有序排放,并利用搅拌组件,其借助第二漂浮球的浮力实现第一旋转组件及第二旋转组件的转动搅拌,在絮凝剂投放的同时起到自动搅拌目的,利用转动组件利用第二固定杆与旋转腔、突出与螺丝状刻痕的配合,实现旋转腔的旋转,进而带动第二旋转组件旋转的目的,装置结构合理,适宜推广。适宜推广。适宜推广。

技术开发人、权利持有人:ꢀ(51)Int.Cl.C02F1/52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专利技术

高新金属热处理加工用零件清洗设备技术

2021-5-13 16:49:16

专利技术

高新洗衣机的软水处理装置技术

2021-5-13 16:52:4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