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
本高新技术属于焦炉集气管清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气管内部清扫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焦炉集气管内荒煤气通道顺畅与否对于焦炉环保、安全生产工作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经常对该部位进行清扫。由于煤潮湿、装炉煤浮灰大等原因加剧了集气管内部积脏和清扫的难度。传统的清扫工具采用由净化区域送来的2.0-2.3mpa的高压氨水,氨水压力低,频繁的清扫增加了职工的劳动强度,但清扫效果不佳;清扫把手仅两根、清扫阀门为闸阀等不方便操作;铜球仅靠重力与清扫孔闭合,密封效果差,既浪费了荒煤气资源又恶化了现场操作环境;单向清扫头造成清扫头及下部清扫杆积脏严重,难以清除干净,进而影响清扫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高新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集气管内部清扫装置。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高新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集气管内部清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压氨水泵、清扫杆和同心圆管双向清扫头,清扫杆的一端与高压氨水泵连接,同心圆管双向清扫头连接在清扫杆的另一端,同心圆管双向清扫头插入到集气管的清扫孔中。
[0005]
进一步的,所述高压氨水泵与清扫杆之间设有金属软管,金属软管的一端与高压氨水泵的出口连接,金属软管的另一端与清扫杆的进口连接,同心圆管双向清扫头连接在清扫杆的出口。
[0006]
进一步的,所述清扫杆与金属软管连接的一端设有球阀。
[0007]
进一步的,所述清扫杆上在球阀与同心圆管双向清扫头之间依次设有环形把手和铜球,同心圆管双向清扫头插入到集气管的清扫孔中,铜球与集气管的清扫孔贴合。
[0008]
进一步的,所述铜球的外径大于集气管上清扫孔的内径,铜球的内径大于清扫杆的外径,铜球与清扫杆紧密配合。
[0009]
进一步的,所述同心圆管双向清扫头包括正向清扫头和反向清扫头,正向清扫头通过清扫孔对准集气管内部,反向清扫头朝向清扫头及清扫杆下部。
[0010]
进一步的,所述反向清扫头的氨水反向冲洗量占清扫氨水总量的10%。
[0011]
进一步的,所述高压氨水泵的出口处设有用于检测氨水压力的压力表。
[0012]
进一步的,所述球阀为搬杆球阀,环形把手为360
°
环形把手,清扫杆为圆弧状。
[0013]
采用本高新技术技术方案的优点为:
[0014]
1.本高新技术与传统清扫工具相比,增加高压氨水泵提高了氨水压力,提高了清扫的质量,尤其对积脏较重、清扫不及时的区域,球阀替代闸阀、360
°
环形把手代替双把手方便人员单独操作,提高了清扫速度、质量,方便了人员操作,减少了人员劳动强度。
[0015]
2.本高新技术末端采用同心圆式双向清扫头,少部分氨水向后喷射,解决现有铜球密封不严,清扫杆头易积脏的问题;本高新技术清扫效率高、密封效果好、方便操作、安全性能高,避免了清扫头积脏及清洗,改善了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避免荒煤气逸散,环保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0016]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高新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7]
图1为本高新技术集气管内部清扫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高新技术同心圆管双向清扫头剖面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高新技术清扫杆与集气管配合示意图。
[0020]
上述图中的标记分别为:1、高压氨水泵;2、压力表;3、金属软管;4、球阀;5、环形把手;6、铜球;7、同心圆管双向清扫头;71、正向清扫头;72、反向清扫头;8、清扫杆;9、集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在本高新技术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平面方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高新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高新技术的限制。
[0022]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集气管内部清扫装置,包括高压氨水泵1、清扫杆8和同心圆管双向清扫头7,清扫杆8的一端与高压氨水泵1连接,同心圆管双向清扫头7连接在清扫杆8的另一端,同心圆管双向清扫头7插入到集气管的清扫孔中。高压水泵的设置提高了氨水压力,提高了清扫的质量,尤其对积脏较重、清扫不及时的区域;采用同心圆管双向清扫头7,既可以对集气管内部进行清扫,少部分氨水向后喷射,又可以对清扫杆8和清扫头进行自清洗,解决了清扫杆头易积脏的问题。
[0023]
高压氨水泵1与清扫杆8之间设有金属软管3,金属软管3的一端与高压氨水泵1的出口连接,金属软管3的另一端与清扫杆8的进口连接,同心圆管双向清扫头7连接在清扫杆8的出口。清扫杆8与金属软管3连接的一端设有球阀4。
[0024]
上述清扫杆8上在球阀4与同心圆管双向清扫头7之间依次设有环形把手5和铜球6,同心圆管双向清扫头7插入到集气管的清扫孔中,铜球6与集气管的清扫孔贴合。铜球6的外径大于集气管上清扫孔的内径,优选的,铜球6的外径比集气管上清扫孔的内径大3mm,铜球6的内径略大于清扫杆8的外径,铜球6与清扫杆8紧密配合。同心圆管双向清扫头7包括正向清扫头71和反向清扫头72,正向清扫头71通过清扫孔对准集气管内部,反向清扫头72朝向清扫头及清扫杆8下部;反向清扫头72的氨水反向冲洗量占清扫氨水总量的10%。本高新技术的清扫装置既增加了铜球的密封性也避免了清扫头及下部清扫杆积脏,从而减少了荒煤气资源浪费,改善了现场操作环境,同时提高了清扫速度、质量,方便了人员操作,减少了人员劳动强度。
[0025]
球阀4为搬杆球阀,环形把手5为360
°
环形把手,清扫杆8为圆弧状,清扫杆圆弧半径为r=550mm。与传统清扫工具相比,球阀替代闸阀、360
°
环形把手代替双把手方便人员单
独操作,提高了清扫速度、质量,方便了人员操作,减少了人员劳动强度。
[0026]
高压氨水泵1的出口处设有用于检测氨水压力的压力表2,加压后5.1mpa的高压氨水通过金属软管3与清扫杆连接。
[0027]
本高新技术在使用时,抓住环形把手5把设有同心圆管双向清扫头7一侧的清扫杆插入集气管管道9内,通过铜球6密封,打开高压氨水泵1及球阀4,接通高压氨水就开始对集气管内部积脏进行清扫。
[0028]
本高新技术的清扫工具,提高了清扫速度、质量,方便了人员操作,减少了人员劳动强度,既增加了铜球的密封性也避免了清扫头及下部清扫杆积脏,从而减少了荒煤气资源浪费,改善了现场操作环境。
[0029]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高新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高新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高新技术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高新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高新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集气管内部清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压氨水泵(1)、清扫杆(8)和同心圆管双向清扫头(7),清扫杆(8)的一端与高压氨水泵(1)连接,同心圆管双向清扫头(7)连接在清扫杆(8)的另一端,同心圆管双向清扫头(7)插入到集气管的清扫孔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气管内部清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氨水泵(1)与清扫杆(8)之间设有金属软管(3),金属软管(3)的一端与高压氨水泵(1)的出口连接,金属软管(3)的另一端与清扫杆(8)的进口连接,同心圆管双向清扫头(7)连接在清扫杆(8)的出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气管内部清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扫杆(8)与金属软管(3)连接的一端设有球阀(4)。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集气管内部清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扫杆(8)上在球阀(4)与同心圆管双向清扫头(7)之间依次设有环形把手(5)和铜球(6),铜球(6)与集气管的清扫孔贴合。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集气管内部清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球(6)的外径大于集气管上清扫孔的内径,铜球(6)的内径大于清扫杆(8)的外径,铜球(6)与清扫杆(8)紧密配合。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集气管内部清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心圆管双向清扫头(7)包括正向清扫头(71)和反向清扫头(72),正向清扫头(71)通过清扫孔对准集气管内部,反向清扫头(72)朝向清扫头及清扫杆(8)下部。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集气管内部清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清扫头(72)的氨水反向冲洗量占清扫氨水总量的10%。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集气管内部清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氨水泵(1)的出口处设有用于检测氨水压力的压力表(2)。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集气管内部清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阀(4)为搬杆球阀,环形把手(5)为360
°
环形把手,清扫杆(8)为圆弧状。
技术总结
本高新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气管内部清扫装置,包括高压氨水泵、清扫杆和同心圆管双向清扫头,清扫杆的一端与高压氨水泵连接,同心圆管双向清扫头连接在清扫杆的另一端,同心圆管双向清扫头插入到集气管的清扫孔中。高压水泵的设置提高了氨水压力,提高了清扫的质量,尤其对积脏较重、清扫不及时的区域;采用同心圆管双向清扫头,既可以对集气管内部进行清扫,少部分氨水向后喷射,又可以对清扫杆和清扫头进行自清洗,解决了清扫杆头易积脏的问题。解决了清扫杆头易积脏的问题。解决了清扫杆头易积脏的问题。
技术开发人、权利持有人:王卢辉 宫则强 蒋玄 马云 王涛 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