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技术

高新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技术

本高新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也含有各种病毒、细菌和寄生虫卵等,还有无机盐类的氯化物、硫酸盐、磷酸盐等等,极易产生恶臭污染环境,对人体及各类动植物危害极大,因此需要无害化处理。

目前生活污水大多采用一级预处理加二级生化处理的方法,其中二级生化处理包括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和生物膜处理工艺,主要包括生物接触氧化,sbr法,氧化沟法,a/o法等,常用活性污泥处理工艺流程见下:

生化污水→格栅→集水池→厌氧池→好氧池→二沉池→排放。

常用活性污泥处理工艺缺点:占地面积大,运行操作复杂,投资高,能耗大,污泥产量较高,出水水质差。

近年来,随着膜过滤产品广泛应用,水处理行业也采用mbr膜生物反应器代替传统工艺中的二沉池节约了部分土地面积,通常mbr膜挂设在好氧池内,由于好氧池内空间有限,不利于mbr膜的安装和拆卸,而且由于mbr膜长时间使用后,有机物和其他疏水性物质会堵塞在膜表面,形成膜污染,导致跨膜压差不断升高,需要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对其进行拆卸清洗甚至更换,而传统的设计为mbr膜拆卸带来较多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高新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高新技术提出一种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能够方便mbr膜拆卸,降低作业难度。

根据本高新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包括:厌氧池,连接有进水管;缺氧池,与厌氧池连通;好氧池,与缺氧池连通,上部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处盖设有一仓门;中间水池,与好氧池连通,且上端通过回流管与厌氧池连通,所述回流管连接有回流泵;mbr膜组件,包括框架、拉取件、具有中空纤维膜的膜管组件;所述框架安装于好氧池内且位于开口下方;所述膜管组件承托于框架上端;所述拉取件与膜管组件连接,能相对膜管组件弹性升降,并可上提带动所述膜管组件上升,所述仓门关闭开口时,所述拉取件上端与仓门相抵并对膜管组件施加朝下的弹性压力;所述膜管组件连接有抽水泵以使水经过中空纤维膜过滤。

根据本高新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膜管组件承托于框架,拉取件能相对膜管组件弹性升降,并可上提带动所述膜管组件上升,所述仓门关闭开口时,所述拉取件上端与仓门相抵并对膜管组件施加朝下的弹性压力使膜管组件牢牢置于框架上,当仓门打开时,拉取件弹性上升,方便人抓取并将其上提以将带动膜管组件上升并取出好氧池,以方便在外部对膜管组件进行清洗或更换维护。

根据本高新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框架上端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一嵌槽,所述膜管组件包括主水管和mbr膜管;所述主水管嵌入所述第一嵌槽内,用于与抽水泵连通;所述中空纤维膜与mbr膜管连通;所述mbr膜管与所述主水管连接并连通以使所述中空纤维膜与所述主水管连通。

根据本高新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框架上端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二嵌槽,所述第二嵌槽能供所述mbr膜管远离所述主水管的一端嵌入。

根据本高新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主水管两侧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通孔,所述拉取件设有插入并穿过所述通孔的插柱,所述插柱穿过所述通孔的一端安装有限位螺母,所述插柱能沿所述通孔升降且所述插柱上套设有弹簧以实现所述拉取件与所述主水管的弹性升降。

根据本高新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回流管末端连通有三个支管,其中一支管向外延伸并安装有第一阀门,另外两支管分别通入厌氧池和缺氧池内并均安装有第二阀门。

根据本高新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设备间,所述设备间与中间水池通过隔板相隔。

根据本高新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缺氧池内部挂设有第一填料组,所述好氧池内部挂设有第二填料组,所述缺氧池底部布设有第一曝气管,所述第一曝气管与空气输送机构连接。

根据本高新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厌氧池底部设有循环水泵,用于将池底的污水导向厌氧池中部。

根据本高新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主水管外壁设有通入内腔的螺纹通孔,所述mbr膜管端部设有与所述螺纹通孔螺纹连接的螺纹轴;所述螺纹轴上套设有夹设于所述主水管外壁和所述mbr膜管端部的密封圈。

根据本高新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框架底部连接有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包括第二曝气管和主管,所述第二曝气管排列连接于所述主管上,所述主管上设有一连接头以用于与气泵连通。

根据本高新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用于添加净水剂的加药机构,所述加药机构设有伸入厌氧池内的加药管,所述厌氧池内设有搅拌机构。

本高新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高新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高新技术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高新技术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mbr膜组件的组合安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mbr膜组件的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主水管和拉取件的组合安装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主水管、mbr膜管和拉取件的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主水管和mbr膜管连接剖视图;

图7是图1的a-a处剖视图;

图8是仓门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厌氧池100、第一填料组110、立架120、悬挂杆121、进水管130、进水泵131、循环水泵140、加药机构150、加药管151;

缺氧池200、第二填料组210、第一曝气管220;

好氧池300、开口301、仓门310、配重块320、抽水泵330、软管331;

中间水池400、回流管410、回流泵420、支管421、第二阀门422、第一阀门423;

mbr膜组件500、框架510、第一嵌槽511、第二嵌槽512、圆弧槽513、连接耳板514、主水管520、连接板521、通孔522、限位板523、连接管524、螺纹通孔525、mbr膜管530、螺纹轴531、密封圈532、中空纤维膜533、拉取件540、插柱541、拉取柱542、弹簧543、限位螺母544、曝气装置550、第二曝气管551、主管552、连接头553;

设备间600、气泵7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高新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高新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高新技术的限制。

在本高新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高新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高新技术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高新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高新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高新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8,本高新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包括厌氧池100、缺氧池200、好氧池300、中间水池400和mbr膜组件500。厌氧池100连接有进水管130,进水管130连接有一进水泵131;缺氧池200与厌氧池100连通;好氧池300与缺氧池200连通,好氧池300上部具有开口301,所述开口301处盖设有一仓门310;中间水池400与好氧池300连通,且中间水池400上端通过回流管410与厌氧池100连通,所述回流管410连接有回流泵420;具体的,本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整体为一长方体箱,箱仓内通过隔板形成厌氧池100、缺氧池200、好氧池300、中间水池400,厌氧池100、缺氧池200、好氧池300和中间水池400依次连通,相邻的池体通过隔板上的开口连通。

mbr膜组件500包括框架510、拉取件540、具有中空纤维膜533的膜管组件;所述框架510安装于好氧池300内且位于开口301下方;所述膜管组件承托于框架510上端;所述拉取件540与膜管组件连接,能相对膜管组件弹性升降,并可上提带动所述膜管组件上升,所述仓门310关闭开口301时,所述拉取件540上端与仓门310相抵并对膜管组件施加朝下的弹性压力;所述膜管组件连接有抽水泵330以使水经过中空纤维膜533过滤。中空纤维膜533可以呈条状或板状均可,图3的实施例中,中空纤维膜533呈条状且沿mbr膜管排列设置。

本高新技术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拉取件540能相对膜管组件弹性升降,并可上提带动所述膜管组件上升,所述仓门310关闭开口301时,所述拉取件540上端与仓门310相抵并对膜管组件施加朝下的弹性压力使膜管组件牢牢置于框架上,当仓门打开时,拉取件540弹性上升,方便人抓取并将其上提以将带动膜管组件上升并取出好氧池300,以方便在外部对膜管组件进行清洗或更换维护。

在本高新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膜管组件包括主水管520和mbr膜管530。框架510上端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一嵌槽511,框架510具体可为矩形框架,由水平杆和竖杆连接而成,第一嵌槽511设在框架510上端的前后两个水平杆的中部,且两个水平杆上的第一嵌槽511对齐以供对主水管520两端进行承托限位。主水管520具有供水流通的内腔,主水管520沿前后方向摆放,主水管520两端嵌入所述第一嵌槽511内,第一嵌槽511开口朝上,主水管520可朝上运动以脱离第一嵌槽511实现拆卸。主水管520与抽水泵330连通,具体的,主水管520前侧设有朝上延伸的连接管524,连接管524可通过相应管道以与抽水泵连通,如图1所示,抽水泵330具有延伸进好氧池300的一对接管,连接管524通过一软管331与对接管连通,软管331可通过两端分别箍在连接管524和对接管实现连通,或通过两端设有螺纹连接头以分别与连接管524和对接管连接。软管331可使主水管520上升时不影响与抽水泵330的连通。

mbr膜管530内部中空以供水流通,中空纤维膜533连接在mbr膜管530周壁且与mbr膜管530连通,中空纤维膜533沿mbr膜管530长度排列,中空纤维膜533连接在mbr膜管530底部并垂直悬挂,中空纤维膜533上端与mbr膜管530连通,mbr膜管530与所述主水管520连接并连通以使所述中空纤维膜533与所述主水管520连通,这样抽水泵330的抽吸力最终作用于中空纤维膜533,实现水过滤净化。拉取件540与所述主水管520连接,拉取件540能相对所述主水管520弹性升降,并可上提将所述主水管520带出所述第一嵌槽511。

mbr膜组件通过主水管520嵌入开口朝上的第一嵌槽511,实现在框架510上的安装,再利用拉取件540的弹性升降,当好氧池300上部的仓门310关闭后可将拉取件下压,能对主水管施加向下的弹性压力,使得主水管固定更加稳定,不会轻易脱离第一嵌槽;再利用中空纤维膜、mbr膜管和主水管的依次连通,使得中空纤维膜能获得水泵的抽吸力,以获得净化后的水;当中空纤维膜需要拆卸下来清洗时,只需要打开好氧池300上方的仓门310,拉取件540在弹性力的作用下上升至好氧池300外部,随后上提拉取件540即可将主水管连带mbr膜管和中空纤维膜一起取出,不需要人在狭窄的好氧池300内进行拆卸作业,降低作业难度。

参照图7,在本高新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仓门310铰接于开口301一侧,仓门310关闭时,将拉取件540下压,仓门310的重力可抵御拉取件540的弹性力,为了仓门310关闭稳定,仓门310外表面可安装配重块320,当然也可以在仓门310和开口301边缘设置门栓或锁扣实现仓门310关闭状态的固定。

在本高新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框架510上端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二嵌槽512,所述第二嵌槽512能供所述mbr膜管530远离所述主水管520的一端嵌入,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mbr膜管530水平排列于主水管520左右两侧,第二嵌槽512设在框架510上端左右侧的水平杆上,第二嵌槽512供mbr膜管530端部嵌入实现一定的限位,以及对mbr膜管530端部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所述主水管520两侧设有连接板521,具体的,连接板521设于主水管520左右两侧,所述连接板521上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522,所述拉取件540设有插入并穿过所述通孔522的插柱541,所述插柱541穿过所述通孔522的一端安装有限位螺母544,所述插柱541能沿所述通孔522升降且所述插柱541上套设有弹簧543以实现所述拉取件540与所述主水管520的弹性升降,连接板521设有四个且呈矩形分布,插柱541对应设有四根,拉取件540的主体结构呈板状,插柱541顶端固定在拉取件540底面,弹簧543位于拉取件540底面和连接板521之间以实现两者的弹性相连。由于限位螺母544的限位作用,拉取件540上提可将所述主水管520带出所述第一嵌槽511,顺便将mbr膜管530带出第二嵌槽512,使得主水管520和mbr膜管530脱离框架510将其拆卸下来。

在本高新技术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拉取件540上端设有拉取柱542以方便手动拉取,也方便使拉取件540受到仓门310的压力,间接减少了拉取件540的厚度,减少材料。

参照图6,在本高新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水管520外壁设有通入内腔的螺纹通孔525,所述mbr膜管530端部设有与所述螺纹通孔525螺纹连接的螺纹轴531,螺纹轴531直径小于mbr膜管530主体,螺纹轴531旋拧至mbr膜管530的轴肩与主水管520外壁相抵为止,以此实现mbr膜管530的可拆卸连接,当其中一个mbr膜管530损坏时,可只将其一个更换即可,而不必将主水管520和全部的mbr膜管530更换,节约维护成本。

在本高新技术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螺纹轴531上套设有夹设于所述主水管520外壁和所述mbr膜管530端部的密封圈532,密封圈532可采用橡胶材质制成,提高mbr膜管530与主水管520连接的密封性。

在本高新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框架510底部连接有曝气装置550,曝气装置550设于所述框架510底部,用于朝上曝气,给好氧细菌提供较好的生存环境,顺便通过上浮的空气带动中空纤维膜抖动,使得中空纤维膜表面短时间很难附着污垢。

具体的,所述曝气装置550包括第二曝气管551和主管552,所述第二曝气管551排列连接于所述主管552上。第二曝气管551位于mbr膜管530正下方,具有朝上的曝气口,主管552将所有第二曝气管551连通,空气进入主管552后分量进入到各个第二曝气管551以进行曝气。具体的,所述主管552上设有一连接头553以用于与气泵连通,如图7所示,气泵700设于外部并设有伸入好氧池300内的连接管与连接头553连接以给主管552供气。

在本高新技术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框架510底部设有供所述第二曝气管551底部部分嵌入的圆弧槽513,通过圆弧槽513对第二曝气管551进行一定的限位,便于其安装,第二曝气管551可通过焊接或紧固件连接在框架510上。

在本高新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框架510底部四角设有连接耳板514,所述连接耳板514上设有安装孔,好氧池300内部底壁相应设有与安装孔对齐的螺孔以通过螺钉将框架固定在好氧池300内。

在本高新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主水管520外壁设有两个限位板523,两限位板523与框架510上端前后的水平杆内侧相贴以实现主水管520的长度方向上的固定,使主水管520位置牢固。

在本高新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流管410末端连通有三个支管421,其中一支管421向外延伸并安装有第一阀门423,另外两支管421分别通入厌氧池100和缺氧池200内并均安装有第二阀门422。正常状态下,打开其中一个或两个第二阀门422,关闭第一阀门423,循环净化;当净化一定时间,污水中含泥量较大时,关闭第二阀门422,打开第一阀门423,将污水排污污泥沉淀池,进行沉淀排泥。

在本高新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设备间600,所述设备间600与中间水池400通过隔板相隔,设备间600用于放置电控设备,以方便人工对设备进行控制操作。具体的,设备间装有抽吸泵、风机、电控柜、紫外消毒装置、pac加药装置(加药机构150)、次氯酸钠加药装置和柠檬酸加药装置(膜组件反洗用)。

在本高新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厌氧池100内部挂设有第一填料组110,所述缺氧池200内部挂设有第二填料组210,第一填料组110和第二填料组210可增加生化接触面积,增加微生物浓度。提高净水效率。所述缺氧池200底部布设有第一曝气管220,所述第一曝气管220与空气输送机构(气泵或鼓风机)连接。具体的,如图1所示,厌氧池100设有若干立架120,悬挂杆121搭接在立架120上,第一填料组110则悬挂于悬挂杆121上。当然,好氧池内也可以设置填料,以增加微生物浓度。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缺氧池中间还可以设置一块水力隔板,使得水流路径更加曲折,以保证水力停留时间,防止短流。

在本高新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厌氧池100底部设有循环水泵140,用于将池底的污水导向厌氧池100中部,循环水泵140的作用是水力搅拌。

在本高新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添加净水剂(pac)的加药机构150,所述加药机构150设有伸入厌氧池100内的加药管151,所述厌氧池100内设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主要作用是混合搅拌,保证活性污泥充分与污水混合,同时,也保证了pac与磷的充分混合。

本设备通过增加膜组件、组合填料等方式,显著提高了设备内部生化段的污泥浓度,降低了设备尺寸,同时设备间内部整合了风机、水泵、pac加药装置、膜清洗加药装置,电控柜等,外部不需另设加药及电控房,实现了真正设备一体化。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高新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高新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高新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高新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厌氧池(100),连接有进水管(130);

缺氧池(200),与厌氧池(100)连通;

好氧池(300),与缺氧池(200)连通,上部具有开口(301),所述开口(301)处盖设有一仓门(310);

中间水池(400),与好氧池(300)连通,且上端通过回流管(410)与厌氧池(100)连通,所述回流管(410)连接有回流泵(420);

mbr膜组件(500),包括框架(510)、拉取件(540)、具有中空纤维膜(533)的膜管组件;所述框架(510)安装于好氧池(300)内且位于开口(301)下方;所述膜管组件承托于框架(510)上端;所述拉取件(540)与膜管组件连接,能相对膜管组件弹性升降,并可上提带动所述膜管组件上升,所述仓门(310)关闭开口(301)时,所述拉取件(540)上端与仓门(310)相抵并对膜管组件施加朝下的弹性压力;所述膜管组件连接有抽水泵(330)以使水经过中空纤维膜(533)过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510)上端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一嵌槽(511),所述膜管组件包括主水管(520)和mbr膜管(530);所述主水管(520)嵌入所述第一嵌槽(511)内,用于与抽水泵(330)连通;所述中空纤维膜(533)与mbr膜管(530)连通;所述mbr膜管(530)与所述主水管(520)连接并连通以使所述中空纤维膜(533)与所述主水管(520)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510)上端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二嵌槽(512),所述第二嵌槽(512)能供所述mbr膜管(530)远离所述主水管(520)的一端嵌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水管(520)两侧设有连接板(521),所述连接板(521)上设有通孔(522),所述拉取件(540)设有插入并穿过所述通孔(522)的插柱(541),所述插柱(541)穿过所述通孔(522)的一端安装有限位螺母(544),所述插柱(541)能沿所述通孔(522)升降且所述插柱(541)上套设有弹簧(543)以实现所述拉取件(540)与所述主水管(520)的弹性升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管(410)末端连通有三个支管(421),其中一支管(421)向外延伸并安装有第一阀门(423),另外两支管(421)分别通入厌氧池(100)和缺氧池(200)内并均安装有第二阀门(4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备间(600),所述设备间(600)与中间水池(400)通过隔板相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200)内部挂设有第一填料组(110),所述好氧池(300)内部挂设有第二填料组(210),所述缺氧池(200)底部布设有第一曝气管(220),所述第一曝气管(220)与空气输送机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水管(520)外壁设有通入内腔的螺纹通孔(525),所述mbr膜管(530)端部设有与所述螺纹通孔(525)螺纹连接的螺纹轴(531);所述螺纹轴(531)上套设有夹设于所述主水管(520)外壁和所述mbr膜管(530)端部的密封圈(53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510)底部连接有曝气装置(550),所述曝气装置(550)包括第二曝气管(551)和主管(552),所述第二曝气管(551)排列连接于所述主管(552)上,所述主管(552)上设有一连接头(553)以用于与气泵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添加净水剂的加药机构(150),所述加药机构(150)设有伸入厌氧池(100)内的加药管(151),所述厌氧池(100)内设有搅拌机构。

技术总结
本高新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包括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中间水池和MBR膜组件;MBR膜组件包括框架、拉取件、具有中空纤维膜的膜管组件;所述拉取件与膜管组件连接,能相对膜管组件弹性升降,并可上提带动所述膜管组件上升,所述拉取件上端与仓门相抵并能对膜管组件施加朝下的弹性压力。本高新技术拉取件能相对膜管组件弹性升降,并可上提带动所述膜管组件上升,所述仓门关闭开口时,所述拉取件上端与仓门相抵并对膜管组件施加朝下的弹性压力使膜管组件牢牢置于框架上,当仓门打开时,拉取件弹性上升,方便人抓取并将其上提以将带动膜管组件上升并取出好氧池,以方便在外部对膜管组件进行清洗或更换维护。

技术开发人、权利持有人:柴晓利;侯丹;谭雪斌;巢真;牟悦;易境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专利技术

高新污水处理用曝气池技术

2021-5-7 2:58:43

专利技术

高新新型高效生化反应一体化装置技术

2021-5-7 3:00:3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