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内循环好氧生化反应工艺技术

高新内循环好氧生化反应工艺技术

本申请涉及一种内循环好氧生化反应工艺,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好氧生化反应池,由进水管、进泥管、出水管、好氧区四分部组成,整体结构相对简单。但在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处理过程中,活性污泥中的各种微生物在相同的条件下生存、繁殖,依靠生物新陈代谢作用降解污水中的各种有机污染物。其中的菌胶团、后生动物不会造成污泥膨胀,但存在的丝状菌,会发生失控式疯狂生长,直接影响反应器的正常运行。

如何实现生物降解与有机污染物的充分利用,是本案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内循环好氧生化反应工艺,不仅有效提高了污水循环程度,还实现了污水对反硝化作用的促进作用。在处理过程中即完成污水中有机物的消耗。

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一种内循环好氧生化反应工艺,处理过程中,好氧区的污泥浓度(miss)为2.0-3.5g/l(优选为2.5-3.5g/l或2.5-3.0g/l),do为2.0-4.0mg/l(优选为3.0-4.0mg/l),hrt为32-36h(优选为32h);选菌池do低于0.5mg/l,hrt在3.6h左右(如3-4h);选菌池位于池体端头处,选菌池内分布有第一推进器和第二推进器,且第一推进器与第二推进器朝向相反,进水管、进泥管由选菌池一端接入池体;好氧区与选菌池之间设置有钢平台,循环泵通过钢平台固定,配合第一推进器、第二推进器实现污水在好氧区与选菌池之间的内循环,内循环量为进水量的200-400%。

在污水进入好氧区前,先提供一个选菌池即反硝化区,污水、污泥在第一推进器的推动下充分混合,并停留一段时间,丝状菌的生长及繁殖受到抑制,而菌胶团及后生动物不会受到影响,减少了污水处理过程中丝状菌污泥膨胀现象的发生;循环泵开启,反应后的污水经好氧区进入选菌池,在第二推进器、第一推进器配合下,污水在好氧区与选菌池之间实现内循环,污水中的成分很好的促进选菌池的反硝化作用。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所述第一推进器与第二推进器错位设置,选菌池空间相对较小,错位设置有利于提高循环流动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所述池体对称设置,进水管与进泥管同端设置,且进泥管位于池体的中轴线处,进水管位于偏离池体中轴线处。

所述钢平台与池体之间通过端固件连接,端固件朝向池体的一端设置膨胀螺丝,另一端与钢平台焊接;钢平台底部通过柱脚与池体底部固定。

所述钢平台上安装有导轨,循环泵通过导轨安装在钢平台上。更优选的,导轨位于钢平台一侧,该侧安装有三接件,导轨与钢平台通过三接件实现连接,三接件采用三通式结构,对导轨与钢平台的接触面进行三个角度固定,未安装导轨的另一侧则安装有二接件,实现钢平台的加固。

所述好氧区设置有曝气器,为好氧区提供充足的溶氧量。

所述循环泵与钢平台之间设置有防水套筒。更优选的,所述防水套筒与池壁之间以焊接部一和焊接部二固定,防水套筒与焊接部二之间设置翼环套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中柱脚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中钢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三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二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端固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防水套管的固定方式示意图。

图中标号:1.池体;11.进水管;12.进泥管;13.出水管;2.选菌池;3.好氧区;31.曝气器;4.钢平台;41.三接件;42.二接件;43.端固件;431.膨胀螺丝;5.第一推进器;6.第二推进器;7.柱脚;8.循环泵;81.防水套管;811.焊接部一;812.焊接部二;813.翼环套管;82.拍门;83.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一种好氧生化反应器,结合图1和图2,包括池体1、分布于池体1内的好氧区3、选菌池2,选菌池2位于池体1端头处,选菌池2内分布有第一推进器5和第二推进器6,且第一推进器5与第二推进器6朝向相反,进水管11、进泥管12由选菌池2一端接入池体1;好氧区3与选菌池2之间设置有钢平台4,循环泵8通过钢平台4固定,配合第一推进器5、第二推进器6,实现污水在好氧区3与选菌池2之间的内循环。

处理过程中,好氧区的污泥浓度(miss)为2.0-3.5g/l(优选为2.5-3.5g/l或2.5-3.0g/l),do为2.0-4.0mg/l(优选为3.0-4.0mg/l),hrt为32-36h(优选为32h);选菌池do低于0.5mg/l,hrt在3.6h左右;内循环量为进水量的200-400%。

在污水进入好氧区3前,先提供一个选菌池2(do约为0.5mg)即反硝化区,污水、污泥在第一推进器5的推动下充分混合,并停留一段时间(3.6h),丝状菌的生长及繁殖受到抑制,而菌胶团及后生动物不会受到影响,减少非正常污水处理量,有效延长了反应池的使用寿命;循环泵8开启,反应后的污水经好氧区3进入选菌池2,在第二推进器6、第一推进器5配合下,污水在好氧区3与选菌池2之间实现内循环,污水中的成分很好的促进选菌池2的反硝化作用。

作为一个备选方案:结合图1,第一推进器5与第二推进器6错位设置,选菌池2空间相对较小,错位设置有利于提高循环流动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作为一个备选方案:结合图1,池体1对称设置,进水管11与进泥管12同端设置,进泥管12位于池体1中轴线处,进水管11位于偏离池体1中轴线处。

作为一个备选方案:结合图1,好氧区3设置有曝气器31,为好氧区3提供充足的溶氧量。

作为一个备选方案:结合图4、图7,钢平台4与池体1侧壁之间通过端固件43连接,端固件43朝向池体1侧壁的一端设置膨胀螺丝431,另一端与钢平台4焊接;钢平台4底部通过柱脚7与池体1底部固定。

作为一个备选方案:结合图1和图2,钢平台4上安装有导轨83,循环泵8通过导轨83安装在钢平台4上。

优选的:

结合图4,导轨83位于钢平台4一侧,该侧安装有三接件41,导轨83与钢平台4通过三接件41实现连接,结合图5,三接件采用三通式结构,对导轨83与钢平台4的接触面进行三个角度固定,结合图6,未安装导轨83的另一侧则安装有二接件42,实现钢平台4的加固。

安装过程中,钢平台4下方的池体开孔后,容纳循环泵8的防水套管81通过,为确保安装稳定,防水套筒81外套装有翼环套管813,翼环套管813外侧再通过焊接部二812、焊接部一813与池体1进行焊接牢固。

技术特征:

1.一种内循环好氧生化反应工艺,其特征在于:反应在好氧区和选菌池两个区域中进行,处理过程中,好氧区的污泥浓度为2.0-3.5g/l,do为2.0-4.0mg/l,hrt为32-36h;选菌池位于池体端头处,选菌池do低于0.5mg/l,hrt在3-4h,选菌池内分布有第一推进器和第二推进器,且第一推进器与第二推进器朝向相反,进水管、进泥管由选菌池一端接入池体;好氧区与选菌池之间设置有钢平台,循环泵通过钢平台固定,配合第一推进器、第二推进器实现污水在好氧区与选菌池之间的内循环,内循环量为进水量的200-4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好氧生化反应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进器与第二推进器错位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好氧生化反应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区设置有曝气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好氧生化反应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对称设置,进水管与进泥管同端设置,且进泥管位于池体的中轴线处,进水管位于偏离池体中轴线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好氧生化反应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平台与池体之间通过端固件连接,端固件朝向池体的一端设置膨胀螺丝,另一端与钢平台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好氧生化反应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平台上安装有导轨,循环泵通过导轨安装在钢平台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内循环好氧生化反应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与钢平台之间以三接件连接,三接件采用三通式结构,对导轨与钢平台的接触面进行三个角度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内循环好氧生化反应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相对的另一侧的钢平台上以二接件进行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好氧生化反应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平台底部通过柱脚与池体底部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内循环好氧生化反应工艺,其特征在于:好氧区的污泥浓度为2.5-3.5g/l,do为3.0-4.0mg/l,hrt为32h。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内循环好氧生化反应工艺,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池体、分布于池体内的好氧区、选菌池,选菌池位于池体端头处,选菌池内分布有第一推进器和第二推进器,且第一推进器与第二推进器朝向相反,进水管、进泥管由选菌池一端接入池体;好氧区与选菌池之间设置有钢平台,循环泵通过钢平台固定,配合第一推进器、第二推进器实现污水在好氧区与选菌池之间的内循环。将本申请应用于污水处理,好氧区与选菌池实现内循环,处理效果更佳。

技术开发人、权利持有人:周俭;劳红标;潘绮;虞伟权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专利技术

高新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技术

2021-5-5 9:13:27

专利技术

高新多维梯级生物反应技术与流程

2021-5-5 9:14:5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