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布水装置及综合废水处理系统技术

高新布水装置及综合废水处理系统技术

本高新技术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布水装置。本高新技术还涉及一种应用该布水装置的综合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布水就是在一定工作区域按一定规律布置水量,完成这个工作的装置即为布水装置,其对于各类水处理系统都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污水处理系统中布水装置往往结构较为简单,虽可实现布水,但容易存在死水区,另外布水水流因流速不稳,也容易出现局部短流及湍流现象。

一些废水因来源成分复杂、比例差异大,往往造成水质的cod含量低、氨氮比高、b/c比失衡,经普通废水处理系统后难以满足脱氮要求,且随着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的提高,废水处理的总氮去除成为污水处理的瓶颈。现有对于低碳源废水的脱氮处理,为保证稳定的脱氮效率,通常需要补充大量碳源(葡萄糖等),而投加大量碳源不仅会大幅提高运行成本,还会增加废水处理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高新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布水装置,以提高布水效果,并具有较好的使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高新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布水装置,包括由多个立管构成并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支撑架,转动定位于所述支撑架内的进水管,以及环所述进水管间隔设置的多个分水管,于所述分水管的自由端连接有喷嘴,且所述喷嘴的喷射方向斜向下,于所述分水管的下方固连有扰流板组件。

进一步的,各所述立管呈矩形阵列布置,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形成于至少一个所述立管上,所述支撑架还包括固连于相邻立管之间的连接杆。

进一步的,所述喷嘴的喷射方向与水平面呈45°。

进一步的,于所述分水管上固连有扰流板。

进一步的,所述扰流板组件包括呈圆形阵列布置的多个第一扰流板和第二扰流板;所述第一扰流板的起点位于直径为d1的圆o1上,所述第一扰流板的终点位于直径为d2的圆o2上,所述第二扰流板的起点位于直径为d3的圆o3上,所述第二扰流板的终点位于直径为d4的圆o4上,其中o1、o2、o3、o4共圆心,且d4>d2>d3>d1。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扰流板与第二扰流板之间的夹角β为30°。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扰流板和第二扰流板与圆o1任意一条直径或直径延长线呈夹角。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高新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1)本高新技术所述的布水装置,通过设置支撑架除了可用于接入外部水源,还可用于各类管路的支撑,而通过转动设置进水管,并在进水管上设置多个分水管,进而可利用水的反冲作用力,使得分水管形成旋转而具有搅拌效果,保证布水的均匀性,而在分水管的下方设置扰流板组件可避免出现局部短流及湍流,并保证水上升流速平稳,适用于大多水处理装置和系统。

本高新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综合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预处理池、调节罐、水解酸化罐、mbr膜系统以及中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通于所述mbr膜系统和所述水解酸化罐之间的第一回流管道,以及连通于所述mbr膜系统和所述调节罐之间的第二回流管道,于所述水解酸化罐和所述调节罐内分别设置有如上所述的布水装置,所述进水管经由旋转接头而分别转动定位于所述第一回流管道和第二回流管道的出水端。

进一步的,于所述第一回流管道与所述第二回流管道上分别设置有流量调节阀。

进一步的,所述预处理池包括用于处理公厕和生活污水的化粪池,用于处理餐厅污水的隔油池,以及用于处理加油站及汽修废水的沉砂池,所述化粪池、隔油池以及沉砂池分别与所述调节罐连通。

本高新技术的所述的综合废水处理系统,通过设置第一回流管道和第二回流管道,进而可组成双回流系统以使得硝化液回流,尽可能使硝化细菌与亚硝化细菌进行反应,保证充足碳源,从而保证脱氮效率,避免了额外补充碳源的不足,同时也保证了硝化菌与反硝化菌的生长,而采用实施例一中所述的布水装置,也可提高调节罐和水解酸化罐内的布水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高新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高新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高新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高新技术,并不构成对本高新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高新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布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主视图;

图3为本高新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进水管、分水管以及扰流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高新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进水管、分水管以及扰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俯视图;

图6为图4主视图;

图7为本高新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第一扰流板和第二扰流板的布置示意图;

图8为本高新技术实施例二所述的综合废水处理系统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出水口,2-进水管,3-分水管,4-喷嘴,5-立管,501-进水口,6-连接杆,7-旋转接头,8-输水管道,9-扰流板,10-第一扰流板,11-第二扰流板,12-预处理池,13-调节罐,14-水解酸化罐,15-mbr膜系统,16-中水回用装置,17-第一回流管道,18-第二回流管道,19-化粪池,20-隔油池,21-沉砂池,22-曝气系统,23-消毒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高新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高新技术。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布水装置,如图1至图6所示,其包括由多个立管5构成并具有进水口501和出水口1的支撑架,转动定位于支撑架内的进水管2,以及环进水管2间隔设置的多个分水管3,并在分水管3的自由端连接有喷嘴4,该喷嘴4的喷射方向斜向下,并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为45°。

如图1所示,立管5呈矩形阵列布置的四个,并分别位于正方形的四个对角处,上述的进水口501形成于立管5的顶部,以用于连接主水源管道,而出水口1则位于立管5的中部下方处,并在进水口501和出水口1上均固连有法兰盘。本实施例中出水口1和进水口501可形成于其中之一立管5上,以用于下文所述输水管道8的连接,也可在四个立管5上均设置出水口1和进水口501,以用于其它管路的连接。本实施例中支撑架还包括固连于相邻立管5之间的连接杆6,该连接杆6为两排,底排的连接杆6位于立管5高度方向的中部处,而顶排的连接杆6则位于立管5的顶端处,本实施例中连接杆6可通过三通管或者四通管与立管5连接。本实施例中以四个立管5作为一个单元示例说明,实际中根据布水面积大小,借助连接杆6连接更多的立管进行大面积的布水。

本实施例中可在支撑架内设置图中未示出的支架对进水管2进行转动支撑,也可将进水管2经由旋转接头7而直接与输水管道8连接以实现转动,最优为采用旋转接头7连接,本实施例中输水管道8一端连接于旋转接头7上,而另一端则连通于上述的出水口1上,从而实现了立管5与进水管2的连通。

为了提高布水效果、以保证水流会均匀上升,本实施例中分水管3包括长短不同的两组,单根的长的分水管与单根的短的分水管相邻设置,在各分水管3上固连有扰流板9,如图4所示,该扰流板9位于分水管与喷嘴4喷射方向相反的一侧,扰流板9倾斜方向与喷嘴4的喷射方向之间的夹角γ为90°;通过设置长短不同的两组分水管及扰流板9,进而可满足径向不同位置的布水要求。

本实施例中在分水管3的下方还固连有扰流板组件,由图1至图3并结合图7所示,该扰流板组件包括呈圆形阵列布置的多个第一扰流板10和第二扰流板11,其中第二扰流板11与第一扰流板10交错布置,具体结构如图7所示,第一扰流板10的起点位于直径为d1的圆o1上,而第一扰流板10的终点位于直径为d2的圆o2上,第二扰流板11的起点位于直径为d3的圆o3上,第二扰流板11的终点位于直径为d4的圆o4上,其中o1、o2、o3、o4共圆心,圆心位于上述进水管的中心线上,且d4>d2>d3>d1。本实施例中第二扰流板11和第一扰流板10之间的夹角β为30°,即第二扰流板11与其逆时针方向的相邻的第一扰流板10之间的夹角为β。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一扰流板10和第二扰流板11与圆o1任意一条直径或直径延长线呈夹角,即第一扰流板10和第二扰流板11与圆o1任意一条直径或直径延长线均不重合。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分水管3下方设置扰流板组件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污泥死区,减少了死泥堆积问题。

本布水装置通过转动设置进水管2,并在进水管2上设置多个分水管3,进而可利用水的反冲作用力,使得分水管3形成旋转而具有搅拌效果,而设置扰流板组件可保证上升流速平稳,避免出现局部短流及湍流。多个喷嘴4的喷射方向逆时针分布,扰流板逆时针分布并滞后喷嘴喷射方向90°,第一扰流板10和第二扰流板11依次向外展开,配合长短不同设置的分水管,可利用水的反冲作用力实现径向不同位置的搅拌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综合废水处理系统,如图8所示,其包括依次连通的预处理池12、调节罐13、水解酸化罐14、mbr膜系统15以及中水回用装置16。本综合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连通于mbr膜系统15和水解酸化罐14之间的第一回流管道17,以及连通于mbr膜系统15和调节罐13之间的第二回流管道18,且在第一回流管道17与第二回流管道18上分别设置有图中未示出的流量调节阀,通过控制流量调节阀可实现第一回流管道17和第二回流管道18流量比的调节。本实施例中在水解酸化罐14和调节罐13内分别设置有如实施例一中所述的布水装置,第一回流管道17和第二回流管道18即连通于实施例一中所述的输水管道8上,而第一扰流板10和第二扰流板11分别相应的固连于水解酸化罐14和调节罐13的底壁上。

本实施例中预处理池包括用于处理公厕和生活污水的化粪池19,用于处理餐厅污水的隔油池20,以及用于处理加油站及汽修废水的沉砂池21,化粪池19、隔油池20以及沉砂池21分别与调节罐13连通,连通方式可单独与调节罐13连通,也可如图8所示的化粪池19、隔油池20以及沉砂池21依次连通后再与调节罐13连通。此外,本综合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对水解酸化罐14、mbr膜系统15内进行微量曝气的曝气系统22,以及设于mbr膜系统15以及中水回用装置16之间管路上的消毒系统23,同时中水回用装置16的出水可回用于mbr膜系统的膜清洗。

以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为例,本综合废水处理系统工作原理如下:修理车间的污水经过沉砂池21处理后自然流入至隔油池20内,并会同餐厅污水经过隔油池20处理后一起流入至化粪池19内,会同公厕和生活污水一起流入至调节罐13内,通过调节罐13对水量水质进行均化调节,保证后续生化处理系统水量、水质的均衡、稳定、提高整个系统的抗冲击性能和处理效果,同时该调节罐13还具有生物脱氮功能。污水经充分混合后由排污泵抽入水解酸化罐14内,在厌氧和缺氧条件下,污水中的大颗粒分子有机物被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长链被打断,有利于后续的好氧反应,然后进入到mbr膜系统15内将活性污泥与清水分离。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回流管道17和第二回流管道18,将mbr膜系统15内的污水回流,形成双回流系统使得硝化液回流,尽可能使硝化细菌与亚硝化细菌进行反应,保证充足碳源,从而保证脱氮效率,同时也保证了硝化菌与反硝化菌的生长。

以上所述仅为本高新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高新技术,凡在本高新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高新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布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多个立管构成并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支撑架,转动定位于所述支撑架内的进水管,以及环所述进水管间隔设置的多个分水管,于所述分水管的自由端连接有喷嘴,且所述喷嘴的喷射方向斜向下,于所述分水管的下方固连有扰流板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立管呈矩形阵列布置,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形成于至少一个所述立管上,所述支撑架还包括固连于相邻立管之间的连接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的喷射方向与水平面呈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水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分水管上固连有扰流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组件包括呈圆形阵列布置的多个第一扰流板和第二扰流板;所述第一扰流板的起点位于直径为d1的圆o1上,所述第一扰流板的终点位于直径为d2的圆o2上,所述第二扰流板的起点位于直径为d3的圆o3上,所述第二扰流板的终点位于直径为d4的圆o4上,其中o1、o2、o3、o4共圆心,且d4>d2>d3>d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布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流板与第二扰流板之间的夹角β为3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布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流板和第二扰流板与圆o1任意一条直径或直径延长线呈夹角。

8.一种综合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预处理池、调节罐、水解酸化罐、mbr膜系统以及中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通于所述mbr膜系统和所述水解酸化罐之间的第一回流管道,以及连通于所述mbr膜系统和所述调节罐之间的第二回流管道,于所述水解酸化罐和/或所述调节罐内分别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布水装置,所述进水管经由旋转接头而分别转动定位于所述第一回流管道和第二回流管道的出水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综合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第一回流管道与所述第二回流管道上分别设置有流量调节阀。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综合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池包括用于处理公厕和生活污水的化粪池,用于处理餐厅污水的隔油池,以及用于处理加油站及汽修废水的沉砂池,所述化粪池、隔油池以及沉砂池分别与所述调节罐连通。

技术总结
本高新技术提供了一种布水装置及综合废水处理系统,布水装置包括由多个立管构成并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支撑架,转动定位于所述支撑架内的进水管,以及环所述进水管间隔设置的多个分水管,于所述分水管的自由端连接有喷嘴,且所述喷嘴的喷射方向斜向下,于所述分水管的下方固连有扰流板组件。本高新技术所述的布水装置,通过设置支撑架可用于外部水源的接入,同时便于支撑各类管路,而通过转动设置进水管,并在进水管上设置多个分水管,进而可利用水的反冲作用力,使得分水管形成旋转而具有搅拌效果,保证布水的均匀性,而在分水管的下方设置扰流板组件可避免出现局部短流及湍流,并保证污水上升流速平稳。

技术开发人、权利持有人:侯逍遥;刘宏雁;尹丽玲;彭朝华;梁欣莲;石新光;杨柳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专利技术

高新生活垃圾渗滤液收集处理装置技术

2021-5-5 5:11:14

专利技术

高新焦化蒸氨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技术

2021-5-5 5:13:4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