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高新技术属于样品瓶的清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倒置自动清洗样品瓶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样品瓶清洗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人工清洗,将大量清洗液倒入样品瓶中,用清洗刷子刷样品瓶壁,此方法不但耗时,工作量大,而且浪费清洗液,二是自动样品瓶清洗装置,但现有的清洗装置样品瓶一般为正置,正置的自动样品瓶清洗装置包括清洗柱和清洗喷头,清洗柱由固定在瓶口的头部和穿过头部向瓶内延伸的引流部组成,清洗柱内开设贯通引流部的注射孔,清洗柱头部还开设排液孔;清洗喷头固定在引流部的底部,且清洗喷头与所述注射孔连接,但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样品瓶倒置上样时的自动清洗,而且水渍容易残留在瓶壁,从而导致清洗不干净以及浪费清洗液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高新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倒置自动清洗样品瓶机构,有效地解决了由于人工清洗样品瓶对清洗液造成的浪费和正置的自动样品瓶清洗装置清洗不干净的情况。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高新技术的解决方案为:一种倒置自动清洗样品瓶机构,包括洗瓶装置、清洗液瓶组件、废液瓶组件和加液装置,所述洗瓶装置、清洗液瓶组件和废液瓶组件通过软管分别与所述加液装置连接,所述清洗装置包括清洗座、疏流块和样品瓶,所述清洗座上端形成开口朝上的固定孔,所述样品瓶倒置固定在固定孔中,所述清洗座下端设有与软管连接的进液流道,所述疏流块安装在清洗座内,位于进液流道上方,所述疏流块设有出液口、集液腔和回流口,所述出液口开设在疏流块上端,所述集液腔开设在疏流块下端并与所述进液通道连通,所述出液口与集液腔连通,所述回流口开设在出液口与集液腔之间的疏流块的侧壁,所述回流口通向所述集液腔。
优选地,所述疏流块的顶面边缘向下倾斜形成斜坡疏流面。
优选地,所述清洗座由清洗上座和清洗下座组成,所述清洗上座侧壁设有排气口,所述疏流块安装在清洗下座上,所述进液流道开设在清洗下座。
优选地,所述清洗上座安装有通气管和气管接头,所述气管接头插装在排气口外部,供所述通气管接入,所述通气管接入后贯穿所述排气口至所述清洗座内。
优选地,所述通气管伸出于所述清洗上座的内壁。
优选地,所述进液流道由进液口、进液口流道和喷液口组成,所述进液口和喷液口分别设在所述进液口流道的两端,所述喷液口的通径小于进液口流道的通径,所述喷液口连通所述集液腔,所述进液口外接所述软管。
优选地,所述加液装置由四通阀和注射器组成,所述注射器安装在所述加液装置底部,所述四通阀通过软管分别与洗瓶装置,清洗液瓶组件和废液瓶组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回流口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并均匀开设在出液口与集液腔之间的疏流块的侧壁。
优选地,所述清洗液瓶组件包括清洗液瓶盖、清洗液瓶口接头、吸液管和清洗液瓶,所述清洗液瓶口接头封堵清洗液瓶的瓶口,所述清洗液瓶盖将所述清洗液瓶口接头压紧密封在清洗液瓶的瓶口,所述清洗液瓶口接头设有清洗液瓶出液口和清洗液瓶平衡气压孔,所述吸液管穿过清洗液瓶口接头并外接所述软管。
优选地,所述废液瓶组件包括废液瓶盖、废液瓶口接头、排废管和废液瓶,所述废液瓶口接头封堵废液瓶的瓶口,所述废液瓶盖将所述废液瓶口接头压紧密封在废液瓶的瓶口,所述废液瓶口接头设有废液瓶进液口和废液瓶平衡气压孔,所述排废管穿过废液瓶口接头并外接所述软管。
本高新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高新技术通过洗瓶装置将样品瓶倒置密封在其固定孔中,通过从下至上的喷射清洗液,使得样品瓶清洗更加全面,在清洗样品瓶时,加液装置将清洗液从清洗液瓶组件中抽出,再通过洗瓶装置喷射清洗液来清洗样品瓶,喷射出的清洗液冲击样品瓶内壁后回落至疏流块斜面上,并缓慢从回流口流入集液腔,疏流块的斜面可以有效地减缓清洗液回流到集液腔,从集液腔喷射出清洗液的时间小于清洗液回流的时间,使得从瓶底和瓶壁落下的清洗液不会堵住进液流道,喷出的清洗液不会受阻,清洗结束后,加液装置将清洗样品瓶后的废液从洗瓶装置中吸出,再推入废液瓶组件,完成一次样品瓶的清洗,这样重复多次,使得样品瓶清洗更加干净,相比之前得清洗装置,需要设置喷射清洗液的开口,还需要设置排除废液的开口,本案的结构更加简单,完美的解决了清洗样品瓶效率低,清洗不干净和浪费清洗液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高新技术一实施例倒置的洗瓶装置与自动清洗样品瓶机构的轴侧示意图。
图2是本高新技术一实施例洗瓶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高新技术一实施例清洗液瓶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高新技术一实施例废液瓶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高新技术一实施例清洗上座的剖视示意图。
标号说明:
洗瓶装置1,清洗座11,清洗上座111,清洗下座112,固定孔113,疏流块12,出液口121,集液腔122,回流口123,斜坡疏流面124,样品瓶13,密封平垫14,清洗液瓶组件2,清洗液瓶盖21,清洗液瓶口接头22,吸液管23,清洗液瓶24,废液瓶组件3,废液瓶盖31,废液瓶口接头32,排废管33,废液瓶34,加液装置4,四通阀41,注射器42,排气口5,进液流道6,进液口61,进液口流道62,喷液口63,通气管7,气管接头8,清洗液瓶平衡气压孔9,废液瓶平衡气压孔1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高新技术做详细的说明。
本高新技术提供一种倒置自动清洗样品瓶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洗瓶装置1、清洗液瓶组件2、废液瓶组件3和加液装置4,所述洗瓶装置1、清洗液瓶组件2和废液瓶组件3通过软管分别与所述加液装置4连接,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洗瓶装置1包括清洗座11、疏流块12和样品瓶13,所述清洗座11上端形成开口朝上的固定孔113,所述样品瓶13倒置固定在固定孔113中,固定孔113通过螺纹紧锁住样品瓶13,瓶口处安装上密封平垫14进行密封,所述清洗座11下端设有与软管连接的进液流道6,所述疏流块12安装在清洗座11内,位于进液流道6上方,所述疏流块12设有出液口121、集液腔122和回流口123,所述出液口121开设在疏流块12上端,所述集液腔122开设在疏流块12下端并与所述进液流道6连通,所述出液口121与集液腔122连通,所述回流口123开设在出液口121与集液腔122之间的疏流块12的侧壁,所述回流口123通向所述集液腔122,本案所述回流口123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在本一实施例中,所述回流口为两个,并均布在疏流块12侧壁,使得回落的废液更稳定均匀地回流到集液腔122中,且回流口123向下倾斜与水平面呈一定的夹角,夹角小于5度,该角度可以使回流的清洗液缓慢的流入集液腔122,能有效防止在清洗液还未喷完的情况下,因废液回流速度过快,造成回流的废液堆积在集液腔122中,阻碍清洗液喷出,从而让清洗样品瓶13的过程更加得顺畅、高效。
所述疏流块12的顶面边缘向下倾斜形成斜坡疏流面124,使得撞击样品瓶13瓶壁和瓶底的清洗液,回落在斜坡疏流面124上,斜坡疏流面124主要作用为疏散撞击样品瓶13瓶壁后回落的清洗液,防止回落的清洗液过快地进入集液腔122,大面积的聚集在清洗下座112的喷液口63周围,降低喷液的阻力,有效地滞留了回流的清洗液,使回落的清洗液滞于喷入的清洗液之后流入至集液腔122,待下一步加液装置4抽出。
所述清洗座11由清洗上座111和清洗下座112组成,所述清洗上座111侧壁设有排气口5,排气口5可以平衡在喷清洗液和吸清洗液的过程中洗瓶装置1内部的气压,完成样品瓶13的清洗,所述疏流块12安装在清洗下座112上,所述进液流道6开设在清洗下座112,所述清洗上座111安装有通气管7和气管接头8,所述气管接头8插装在排气口5外部,供所述通气管7接入,所述通气管7接入后贯穿所述排气口5至所述清洗座11内,所述通气管7伸出于所述清洗上座111的内壁,通气管7一端需要伸出排气口5内端5mm,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回流的清洗液沿清洗上座111内壁溢入通气管7,造成通气管7堵塞,无法平衡洗瓶装置1内部气压,导致样品瓶13爆炸。
所述进液流道6由进液口61、进液口流道62和喷液口63组成,所述进液口61和喷液口63分别设在所述进液口流道62的两端,所述喷液口63的通径小于进液口流道62的通径,目的是,一定流量的液体从大通径的进液口61进入小通径的喷液口63,可以提高出液速度,进而提高喷出的清洗液的扬程高度,所述喷液口63连通所述集液腔122,所述进液口61外接所述软管。
所述加液装置4由四通阀41和注射器42组成,所述注射器42安装在所述四通阀41的其中一个阀口,该阀口位于所述四通阀41的底部,所述四通阀41的另外三个阀口通过软管分别与洗瓶装置1,清洗液瓶组件2和废液瓶组件3连接,所述是四通阀41为流路切换阀,通过注射器42从清洗液瓶24抽取清洗液至自身腔体内,注射器42再将腔内的清洗液推入洗瓶装置1,清洗结束之后抽出回流到集液腔122的清洗液,注射器42将腔内清洗液推入废液瓶34,至此加液装置4完成一个循环的动作,重复步骤,可实现多次清洗。
如图3所示,所述清洗液瓶组件2包括清洗液瓶盖21、清洗液瓶口接头22、吸液管23和清洗液瓶24,所述清洗液瓶口接头22封堵清洗液瓶24的瓶口,所述清洗液瓶盖21将所述清洗液瓶口接头22压紧并通过垫圈密封在清洗液瓶24的瓶口,所述清洗液瓶口接头22设有清洗液瓶24出液口121和清洗液瓶平衡气压孔9,用于平衡抽取清洗液时清洗液瓶24内的气压,所述吸液管23穿过清洗液瓶口接头22并外接所述软管,用于清洗液的抽取。
如图4所示,所述废液瓶组件3包括废液瓶盖31、废液瓶口接头32、排废管33和废液瓶34,所述废液瓶口接头32封堵废液瓶34的瓶口,所述废液瓶盖31将所述废液瓶口接头32压紧并通过垫圈密封在废液瓶34的瓶口,所述废液瓶口接头32设有废液瓶34进液口61和废液瓶平衡气压孔10,用于平衡抽推入废液时废液瓶34内的气压,所述排废管33穿过废液瓶口接头32并外接所述软管,用于废液的收集。
本高新技术的样品瓶13清洗过程为:加液装置4中的注射器42从清洗液瓶组件2内抽取清洗液,再推入到洗瓶装置1,进液口61在其底部,清洗液自下而上注入样品瓶13,冲洗样品瓶13的瓶底及瓶壁,回流下的清洗液经加液装置4抽出并推入至废液瓶组件3,至此完成一个循环的清洗样品瓶13过程,重复步骤,可实现多次清洗。
在清洗样品瓶13时,清洗液由喷液口63喷出,穿过疏流块12的出液口121,出液口121口径略大于喷液口63口径,保证有足够空间喷出清洗液,撞击样品瓶13的瓶壁和瓶底后回落的清洗液被斜坡疏流面124疏散开,有效地防止回落的清洗液大面积的聚集在清洗下座112的喷液口63周围,大大降低了喷液的阻力,清洗液顺着斜坡疏流面124流至回流口123,从而使清洗液聚集到集液腔122,该斜坡疏流面124有效的滞留了回流的清洗液进入集液腔122,使得清洗过程更加通畅,达到完全清洗的目的。
本高新技术通过洗瓶装置1将样品瓶13倒置密封在其固定孔113中,通过从下至上的喷射清洗液,使得样品瓶13清洗更加全面,通过疏流块12疏散流落的清洗液,防止其在喷液口63周围堆积,也有效减缓清洗液回流至集液腔122速度,完美的解决了清洗样品瓶13效率低,清洗不干净和浪费清洗液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高新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案设计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设计关键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倒置自动清洗样品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洗瓶装置、清洗液瓶组件、废液瓶组件和加液装置,所述洗瓶装置、清洗液瓶组件和废液瓶组件通过软管分别与所述加液装置连接,所述洗瓶装置包括清洗座、疏流块和样品瓶,所述清洗座上端形成开口朝上的固定孔,所述样品瓶倒置固定在固定孔中,所述清洗座下端设有与软管连接的进液流道,所述疏流块安装在清洗座内,位于进液流道上方,所述疏流块设有出液口、集液腔和回流口,所述出液口开设在疏流块上端,所述集液腔开设在疏流块下端并与所述进液通道连通,所述出液口与集液腔连通,所述回流口开设在出液口与集液腔之间的疏流块的侧壁,所述回流口通向所述集液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倒置自动清洗样品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流块的顶面边缘向下倾斜形成斜坡疏流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倒置自动清洗样品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座由清洗上座和清洗下座组成,所述清洗上座侧壁设有排气口,所述疏流块安装在清洗下座上,所述进液流道开设在清洗下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倒置自动清洗样品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上座安装有通气管和气管接头,所述气管接头插装在排气口外部,供所述通气管接入,所述通气管接入后贯穿所述排气口至所述清洗座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倒置自动清洗样品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伸出于所述清洗上座的内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倒置自动清洗样品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流道由进液口、进液口流道和喷液口组成,所述进液口和喷液口分别设在所述进液口流道的两端,所述喷液口的通径小于进液口流道的通径,所述喷液口连通所述集液腔,所述进液口外接所述软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倒置自动清洗样品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液装置由四通阀和注射器组成,所述注射器安装在所述加液装置底部,所述四通阀通过软管分别与洗瓶装置、清洗液瓶组件和废液瓶组件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倒置自动清洗样品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口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并均匀开设在出液口与集液腔之间的疏流块的侧壁。
9.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倒置自动清洗样品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液瓶组件包括清洗液瓶盖、清洗液瓶口接头、吸液管和清洗液瓶,所述清洗液瓶口接头封堵清洗液瓶的瓶口,所述清洗液瓶盖将所述清洗液瓶口接头压紧密封在清洗液瓶的瓶口,所述清洗液瓶口接头设有清洗液瓶出液口和清洗液瓶平衡气压孔,所述吸液管穿过清洗液瓶口接头并外接所述软管。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倒置自动清洗样品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液瓶组件包括废液瓶盖、废液瓶口接头、排废管和废液瓶,所述废液瓶口接头封堵废液瓶的瓶口,所述废液瓶盖将所述废液瓶口接头压紧密封在废液瓶的瓶口,所述废液瓶口接头设有废液瓶进液口和废液瓶平衡气压孔,所述排废管穿过废液瓶口接头并外接所述软管。
技术总结
本高新技术公开一种倒置自动清洗样品瓶机构,包括洗瓶装置、清洗液瓶组件、废液瓶组件和加液装置,洗瓶装置、清洗液瓶组件和废液瓶组件通过软管分别与加液装置连接,清洗装置包括清洗座、疏流块和样品瓶,清洗座上端形成开口朝上的固定孔,样品瓶倒置固定在固定孔中,清洗座下端设有与软管连接的进液流道,疏流块安装在清洗座内,疏流块设有出液口、集液腔和回流口,出液口开设在疏流块上端,集液腔开设在疏流块下端并与所述进液通道连通,出液口与集液腔连通,回流口开设在出液口与集液腔之间的疏流块的侧壁,回流口通向所述集液腔。本案解决了人工清洗耗时,工作量大,浪费清洗液的及正置的自动样品瓶清洗装置容易残留,清洗不干净的情况。
技术开发人、权利持有人:郭宝辉;林文进;林春生;陈克彦;戴相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