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高新技术属于净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野外净水机。
背景技术:
净水机也叫净水器、水质净化器等,是用以去除水中的漂浮物、重金属、细菌、病毒、余氯、泥沙、铁锈、微生物等杂质,从而获得相对洁净的水的净化设备。
按管路设计划分,可将净水机分为渐紧式净水机和自洁式净水机两大类。传统净水器是渐紧式净水机,它的内部管路设计滤芯前松后紧,由pp熔喷滤芯、颗粒碳、压缩碳、ro反渗透膜或超滤膜、后置活性炭依次首尾相连组成。截留物沉积于滤芯内部,需要定期人工拆洗,以确保机器正常运作。另一类是更为先进的自洁式净水机,机内设计两条通道,增加了一条洗涤水通路,作为平常普通生活用水的洗涤水经过通路时对机内滤芯特别是膜滤芯的原水侧起到冲刷以达到自行清洁的作用,并利用开闭洗涤水龙头的瞬间即头尾两段本来就流掉的水将截留的污物及时并快速地排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净水机已经不再陌生。为了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减轻水源污染对人体造成损害,人们在越来越多的生活场景中运用净水机以获得相对优质的水源。但传统的净水设备整体体积较大,且由多种复杂的结构连接组成,通常固定安装在某个地点不能拆卸移动,因此很难在一些特定的生活场景中发挥作用。例如进行户外野炊、野战训练或房车出游等机动性强、负重受限的场景中,传统的净水机便很难得到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高新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野外净水机,旨在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净水机体积大、不可拆分、难以携带的问题。
本高新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便携式野外净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瓶盖、水瓶、增压泵、连接管、进水筒、滤芯筒、滤芯及出水筒;
所述瓶盖上形成有进气管和出水管,所述瓶盖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水瓶上;
所述增压泵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进气管上;
所述进水筒上形成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出水管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滤芯筒安装在所述进水筒的下方;
所述滤芯安装在所述滤芯筒内;
所述出水筒上形成有出水口,所述出水筒安装在所述滤芯筒的下方;
所述进水筒的下端面、所述滤芯筒的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出水筒的上端面均形成有流水孔。
更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管为软质管。
更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筒的下部、所述滤芯筒的上部和下部、所述出水筒的上部均形成有卡扣,所述进水筒、所述滤芯筒与所述出水筒之间通过所述卡扣可拆卸地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滤芯筒的数量为1-6个。
更进一步地,所述滤芯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pp棉、颗粒活性炭和压缩活性炭。
本高新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瓶盖、水瓶、增压泵、连接管、进水筒、滤芯筒及出水筒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本高新技术可被拆分成多个小体积的单元,便于携带。且本高新技术的滤芯筒为拼装形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通用性强的同时还能节约更换滤芯的成本。总体而言,本高新技术原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高新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高新技术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瓶盖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进水筒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滤芯筒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出水筒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高新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高新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高新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高新技术。
参考图1至图6,一种便携式野外净水机,包括瓶盖1、水瓶2、增压泵3、连接管4、进水筒5、滤芯筒6、滤芯7及出水筒8;
瓶盖1上形成有进气管101和出水管102,出水管102的尾部伸入瓶底,从而可以将水瓶2下部的水体吸出,瓶盖1可拆卸地安装在水瓶2上;
增压泵3可拆卸地安装在进气管101上,增压泵3向水瓶2内部增压,在压力作用下,水体从出水管102中被压出,进入到过滤系统中;
进水筒5上形成有进水口501,进水口501通过连接管4与出水管102可拆卸地连接;
滤芯筒6安装在进水筒5的下方;
滤芯7安装在滤芯筒6内;
出水筒8上形成有出水口801,出水筒8安装在滤芯筒6的下方;
进水筒5的下端面、滤芯筒6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出水筒8的上端面均形成有流水孔9。
出水管102为软质管,当使用深度较浅的水瓶2时,出水管102可以适当弯曲,不至于无法安装。
进水筒5的下部、滤芯筒6的上部和下部、出水筒8的上部均形成有卡扣10,进水筒5、滤芯筒6与出水筒8之间通过卡扣10可拆卸地连接,可拆卸形式的过滤系统进一步缩小了单个结构的体积,更加便于携带。不仅如此,当滤芯7被污染后,只需更换对应的滤芯筒6,其余滤芯筒6可以继续使用,如此更加节约使用成本。
滤芯筒6的数量为1-6个,滤芯7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pp棉、颗粒活性炭和压缩活性炭,使用者可以综合考虑净水要求和携带的便利程度个性化地选择滤芯筒6的数量和滤芯7的种类。
进水筒5的下端面、滤芯筒6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出水筒8的上端面均安装有防水圈,当进水筒5、滤芯筒6和出水筒8之间进行连接时,防水圈被挤紧,可以有效阻止水体流出,增强了各结构间的密闭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增压泵3的结构和原理均为现有技术,为本技术领域人员的公知常识,在此不做赘述。
在使用本高新技术进行水体净化时,将待净化的水体装进水瓶2并盖上瓶盖1。按实际需要选择滤芯筒6的数量和滤芯7的种类,依次将进水筒5、滤芯筒6和出水筒8连接成整体,并通过连接管4连接进水口501与出水管102。把增压泵3安装在进气管101上,接通电源让增压泵3往水瓶2内部增压,在压力的作用下,水瓶2待净化的水体通过出水管102和连接管4进入到进水筒5中,通过流水孔9先后穿过各滤芯筒6中的滤芯7,水体在此过程中被过滤净化,最后从出水筒8的出水口801中被排出。
本高新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瓶盖1、水瓶2、增压泵3、连接管4、进水筒5、滤芯筒6及出水筒8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本高新技术可被拆分成多个小体积的单元,便于携带。且本高新技术的滤芯筒6为拼装形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通用性强的同时还能节约更换滤芯7的成本。总体而言,本高新技术原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价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高新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高新技术,凡在本高新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高新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便携式野外净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瓶盖(1)、水瓶(2)、增压泵(3)、连接管(4)、进水筒(5)、滤芯筒(6)、滤芯(7)及出水筒(8);
所述瓶盖(1)上形成有进气管(101)和出水管(102),所述瓶盖(1)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水瓶(2)上;
所述增压泵(3)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进气管(101)上;
所述进水筒(5)上形成有进水口(501),所述进水口(501)通过所述连接管(4)与所述出水管(102)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滤芯筒(6)安装在所述进水筒(5)的下方;
所述滤芯(7)安装在所述滤芯筒(6)内;
所述出水筒(8)上形成有出水口(801),所述出水筒(8)安装在所述滤芯筒(6)的下方;
所述进水筒(5)的下端面、所述滤芯筒(6)的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出水筒(8)的上端面均形成有流水孔(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野外净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102)为软质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野外净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筒(5)的下部、所述滤芯筒(6)的上部和下部、所述出水筒(8)的上部均形成有卡扣(10),所述进水筒(5)、所述滤芯筒(6)与所述出水筒(8)之间通过所述卡扣(10)可拆卸地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野外净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筒(6)的数量为1-6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野外净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7)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pp棉、颗粒活性炭和压缩活性炭。
技术总结
本高新技术属于净水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便携式野外净水机,由于瓶盖、水瓶、增压泵、连接管、进水筒、滤芯筒及出水筒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本高新技术可被拆分成多个小体积的单元,便于携带。且本高新技术的滤芯筒为拼装形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通用性强的同时还能节约更换滤芯的成本。总体而言,本高新技术原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价值。
技术开发人、权利持有人:朱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