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滤芯组件和具有其的净水机技术

高新滤芯组件和具有其的净水机技术

本高新技术涉及水净化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滤芯组件和具有该滤芯组件的净水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质要求越来越高。净水机的普及将越来越广,新技术的产品正在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大部分净水机是采用阻筛过滤原理渐进式结构的方式,由多级滤芯首尾串接而成,滤芯精密度由低到高依次排列,以实现多级滤芯分摊截留污物,从而减少精密度较高的滤芯堵塞和拆洗的次数,延长更换滤芯的周期。

但是,首尾串接的结构导致净水机整体尺寸偏大,占用空间较大,尤其在净水机趋于小型化的形势下,是非常不利的。此外,首尾串接的结构还导致净水机内的水流通道过长,流通阻力增大,进而导致整机功率偏大,违背节能环保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本高新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滤芯组件。滤芯组件包括滤瓶,所述滤瓶具有开放端和封闭端,所述开放端具有第一入水通道、第一出水通道、第二入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水流分隔组件,其连接至所述滤瓶的开放端;设置在所述滤瓶内的内胆,所述内胆具有内胆开口,所述内胆开口连接至所述水流分隔组件;第一滤芯,其位于所述内胆内,所述第一滤芯具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从所述第一滤芯的面向所述开放端的端面向内延伸,所述第一滤芯包括位于其外周面的第一进水端和包围所述中心孔的第一出水端,所述第一进水端连通至所述第一入水通道,所述第一出水端连通至所述第一出水通道;第二滤芯,所述第二滤芯呈环状,且套设在所述内胆上,所述第二滤芯包括位于其外周面的第二进水端和位于其内周面的第二出水端,所述第二进水端连通至所述第二入水通道,所述第二出水端连通至所述第二出水通道;阻垢剂,所述阻垢剂填充在所述中心孔内。

通过这种设置,可以将第一滤芯、阻垢剂以及第二滤芯全部集成在滤芯组件内,由此净水机内滤芯占用的空间得到大幅度减小,净水机的结构更加紧凑,从而使净水机更加精致小巧,其在各种场所中布局的可选择性更多。同时,又能缩短了净水机内流道的长度,减小水流的流通阻力,降低净水机的功率,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示例性地,所述滤芯组件还包括第一滤芯固定件,其包括内环形托,所述内环形托的内周缘朝向所述封闭端延伸,所述内周缘从所述第一滤芯的面向所述开放端的端部插接至所述中心孔内,所述第一滤芯的面向所述开放端的端部抵靠所述内环形托;以及圆筒接头,其从所述内环形托朝向所述开放端延伸,所述第一滤芯固定件通过所述圆筒接头连接至所述滤瓶的所述开放端,所述圆筒接头内形成连通至所述中心孔与所述第一出水通道的第一通道。通过这种设置,第一滤芯固定件可以配合内胆,将第一滤芯固定牢靠。同时确保通过第一滤芯过滤的水流全部经由第一出水通道流出。

示例性地,所述水流分隔组件包括第一水流分隔件,其包括第一环形托;从所述第一环形托的内周边缘朝向所述开放端延伸的第一管,所述圆筒接头穿过所述第一管,所述第一管连接至所述滤瓶的所述开放端;从所述第一环形托的外周边缘朝向所述封闭端延伸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连接至所述内胆开口;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内胆开口之间的密封圈,所述第一滤芯沿所述滤芯组件的径向方向与所述第一水流分隔件间隔开,以形成连通至所述第一滤芯的第一进水端与所述第一入水通道的第二通道。通过这种设置,确保经由第一入水通道进入的水流可以全部进入第一进水端,并通过第一滤芯过滤。

示例性地,所述水流分隔组件包括第二水流分隔件,沿所述滤芯组件的径向方向,所述第二水流分隔件位于所述第一水流分隔件的外侧,所述第二水流分隔件包括第二环形托;从所述第二环形托的内周边缘朝向所述开放端延伸的第二管,所述第二管连接至所述滤瓶的所述开放端;以及从所述第二环形托的外周边缘朝向所述封闭端延伸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连接至所述第二滤芯的内周面,其中所述第一水流分隔件和所述第二水流分隔件之间设置有连通至所述第二滤芯的第二出水端与所述第二出水通道的第三通道,且所述第二水流分隔件的径向外侧设置有连通至所述第二滤芯的第二进水端与所述第二入水通道的第四通道。通过这种设置,确保经由第二入水通道进入的水流可以全部进入第二进水端,并通过第二滤芯过滤,然后全部经由第二出水端流出。

示例性地,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二滤芯的内周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这样,进一步确保经由第二入水通道进入的水流可以全部进入第二进水端,并通过第二滤芯过滤,然后全部经由第二出水端流出。

示例性地,所述第二滤芯包括反渗透滤芯,所述第二滤芯还具有第三出水端,所述第三出水端位于所述第二滤芯的面向所述开放端的端面,所述水流分隔组件还具有连通至所述第三出水端的第三出水通道。这样,该结构可以确保反渗透滤芯正常工作,并且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示例性地,所述水流分隔组件包括第三水流分隔件,沿所述滤芯组件的径向方向,所述第三水流分隔件位于所述第二水流分隔件的外侧,所述第三水流分隔件包括第三环形托;从所述第三环形托的内周边缘朝向所述开放端延伸的第三管,所述第三管连接至所述滤瓶的所述开放端;以及从所述第三环形托的外周边缘朝向所述封闭端延伸的第三翻边,所述第三翻边连接至所述第二滤芯的外周面,其中所述第二水流分隔件和所述第三水流分隔件之间设置有连通至所述第二滤芯的第三出水端与所述第三出水通道的第五通道,且所述第四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三水流分隔件与所述滤瓶之间。通过这种设置,确保通过第二滤芯过滤的纯水可以全部经由第二出水通道流出,浓水则可以全部经由第三出水通道流出。

示例性地,在所述滤瓶上,所述第二出水通道和所述第一入水通道依次排列成第一列,所述第二入水通道、所述第一出水通道和所述第三出水通道依次排列成第二列,所述第一列与所述第二列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二出水通道对准所述第二入水通道和所述第一出水通道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一入水通道对准所述第一出水通道和所述第三出水通道之间的间隙。这样,该滤芯组件可以适用于配合其使用的水路板。

示例性地,所述滤瓶包括瓶体和瓶体盖帽,所述瓶体的一端为所述开放端,所述瓶体的另一端具有安装开口,所述瓶体盖帽封盖所述安装开口,以形成所述封闭端。通过这种设置,便于安装第一滤芯等滤芯组件内的部件。

示例性地,所述第一滤芯包括pp棉滤芯、活性炭滤芯、超滤膜滤芯或者它们中的多种复合形成的复合滤芯。通过这种设置,可以根据水中杂质的种类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第一滤芯种类,以使该滤芯组件可以应用于水质不同的更多地区。

根据本高新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净水机,包括进水电磁阀、如上所述的任一种滤芯组件和增压泵,所述进水电磁阀的出水口连接至所述第一入水通道,所述增压泵连接在所述第一出水通道和所述第二入水通道之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高新技术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本高新技术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高新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高新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高新技术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高新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高新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滤芯组件的剖视爆炸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示出的滤芯组件的仰视图;

图3为图2中示出的滤芯组件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2中示出的滤芯组件的b-b剖视图;

图5为图2中示出的滤芯组件的c-c剖视图;以及

图6为根据本高新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净水机的水路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0、滤芯组件;200、滤瓶;201、开放端;202、封闭端;210、第一入水通道;220、第一出水通道;230、第二入水通道;240、第二出水通道;250、内胆;260、第三出水通道;270、瓶体;280、瓶体盖帽;300、水流分隔组件;310、第一水流分隔件;311、第一环形托;312、第一管;313、第一翻边;320、第二水流分隔件;321、第二环形托;322、第二管;323、第二翻边;330、第三水流分隔件;331、第三环形托;332、第三管;333、第三翻边;400、第一滤芯;410、中心孔;420、第一进水端;430、第一出水端;440、第一滤芯固定件;441、内环形托;442、圆筒接头;500、第二滤芯;510、第二进水端;520、第二出水端;530、第三出水端;600、阻垢剂;710、第一通道;720、第二通道;730、第三通道;740、第四通道;750、第五通道;810、进水电磁阀;820、增压泵;900、净水机。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提供了大量的细节以便能够彻底地理解本高新技术。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如下描述仅示例性地示出了本高新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高新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样的细节而得以实施。此外,为了避免与本高新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详细描述。

本高新技术提供了一种滤芯组件100,如图1-5所示。该滤芯组件100主要在净水机900中,如图6所示,用于对水进行过滤和净化处理。因此本高新技术还提供一种净水机900。该滤芯组件100可以在家庭生活中对饮用水进行过滤和净化处理。此外,该滤芯组件100还可以对科研、医药、食品、饮料、海水淡化等领域的用水进行过滤和净化处理,因此,本文提供的净水机900还可以应用至这些领域。也就是说,在需要对水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进行过滤的情况下,都可以采用本高新技术提供的原理。

下面将结合附图1-6对根据本高新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滤芯组件100进行详细描述。

图3-6中所示的箭头示意性地示出了水流在滤芯组件100以及净水机900内的流动方向。如图1-5所示,滤芯组件100包括滤瓶200、水流分隔组件300、内胆250、第一滤芯400、第二滤芯500以及阻垢剂600。

滤瓶200可以具有开放端201和封闭端202。开放端201可以具有第一入水通道210、第一出水通道220、第二入水通道230和第二出水通道240。

水流分隔组件300可以连接至开放端201。优选地,水流分隔组件300可以密封地连接至开放端201,例如可以通过设置密封元件(例如密封圈)密封。

内胆250可以设置在滤瓶200内。内胆250可以具有内胆开口,该内胆开口可以连接至水流分隔组件300。优选地,内胆开口可以密封地连接至水流分隔组件300,例如可以通过设置密封元件(例如密封圈)密封。

第一滤芯400可以位于内胆250内。第一滤芯400可以具有中心孔410,中心孔410可以从第一滤芯400的面向开放端201的端面(在图中为第一滤芯400的底面)向内延伸。第一滤芯400可以包括位于其外周面的第一进水端420和包围中心孔的第一出水端430,即形成中心孔410的面形成了第一出水端430。第一进水端420可以连通至第一入水通道210,第一出水端430可以连通至第一出水通道220。

第二滤芯500可以呈环状,且套设在内胆250上。第二滤芯500可以包括位于其外周面的第二进水端510和位于其内周面的第二出水端520。第二进水端510可以连通至第二入水通道230,第二出水端520可以连通至第二出水通道240。

第一滤芯400和第二滤芯500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任意种类的滤芯,例如可以是pp棉滤芯、活性炭滤芯、反渗透滤芯以及超滤滤芯等等,也可以是多种滤芯集成的复合滤芯,例如是pp棉滤芯和活性炭滤芯集成的复合滤芯。

阻垢剂600可以填充在中心孔410内。阻垢剂600主要用于与原水中的钙、镁、锰等金属发生相互作用,减少原水中上述金属离子的含量,防止其在滤芯的表面结垢而降低滤芯的使用寿命。针对不同的滤芯可以选用不同类型和/或成分的阻垢剂。本高新技术不意欲对阻垢剂的类型和成分进行限制,只要能够实现其功能即可。阻垢剂600可以采用在很大的浓度范围内控制无机盐在滤芯表面结垢的物质。阻垢剂600填充在中心孔410内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例如可以在中心孔410内设置无纺布,无纺布包裹住阻垢剂600。阻垢剂600填充的方式已经为本领域所熟知,因此本文不再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如图3-6所示,上述结构的滤芯组件100内形成了两条互不连通的水路。在一条水路中,水流可以经由第一入水通道210进入第一进水端420,通过第一滤芯400过滤,再依次经由第一出水端430与第一出水通道220流出。在另一条水路中,水流可以经由第二入水通道230进入第二进水端510,通过第二滤芯500过滤,再依次经由第二出水端520与第二出水通道240流出。上述二者可以组成串联的水路,示例性地,参见图6,水流可以经由第一入水通道210进入第一进水端420,通过第一滤芯400过滤,再依次经由第一出水端430与第一出水通道220流出滤芯组件100。然后,再经由第二入水通道230进入滤芯组件100,从第二进水端510进入第二滤芯500过滤,再依次经由第二出水端520与第二出水通道240流出。其中,水流经由第一出水通道220流出滤芯组件100后,可以直接经由第二入水通道230进入滤芯组件100内;也可以先经由其他部件,再经由第二入水通道230进入滤芯组件100内。其他部件包括但不限于电磁阀、增压泵820中的一种或多种。水流可以先通过第一滤芯400过滤掉砂砾、淤泥、余氯等多种杂质后,然后由阻垢剂600除去钙、镁、锰等金属离子,再通过第二滤芯500进行进一步过滤,使得滤芯组件100可以适用于水质较硬的地方。

或者,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水流可以先通过第二滤芯500过滤,再通过第一滤芯400过滤,具体细节都可以参照上文相应部分的描述,本文为了简洁将不再赘述。上述二者也可以是独立的并联结构,即二者分别应用于不同的水路。

通过这种设置,可以将第一滤芯400、阻垢剂600以及第二滤芯500全部集成在滤芯组件100内,由此净水机900内滤芯占用的空间得到大幅度减小,净水机900的结构更加紧凑,从而使净水机900更加精致小巧,其在各种场所中布局的可选择性更多。同时,又能缩短了净水机900内流道的长度,减小水流的流通阻力,降低净水机900的功率,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示例性地,如图3-6所示,滤芯组件100还可以包括第一滤芯固定件440,其包括内环形托441和圆筒接头442。内环形托411的内周缘可以朝向封闭端202延伸。内周缘从第一滤芯400的面向开放端201的端部插接至中心孔410内。第一滤芯400的面向开放端201的端部抵靠内环形托441。圆筒接头442可以从内环形托441朝向开放端201延伸。圆筒接头442可以从内环形托441的内周缘开始延伸,也可以从内环形托441的内周缘与外周缘之间的任意部分开始延伸。第一滤芯固定件440可以通过圆筒接头442连接至滤瓶200的开放端201。圆筒接头442内形成连通中心孔410与第一出水通道220的第一通道710。示例性地,圆筒接头442的外侧壁可以密封地连接至滤瓶200,例如可以通过设置密封元件(例如密封圈)密封。可选地,第一滤芯固定件440可以通过水流分隔组件300连接至开放端201。

参见图6,水流可以经由第一入水通道210进入第一进水端420,通过第一滤芯400过滤,再依次经由第二出水端520、第一通道710与第二出水通道240流出。通过这种设置,第一滤芯固定件440可以配合内胆250,将第一滤芯固定牢靠。同时确保通过第一滤芯400过滤的水流全部经由第一出水通道220流出。

示例性地,如图3-6所示,水流分隔组件300可以包括第一水流分隔件310,其可以包括第一环形托311、第一管312和第一翻边313。第一管312可以从第一环形托311的内周边缘朝向开放端201延伸,圆筒接头442可以穿过第一管312,第一管312可以连接至滤瓶200的开放端201。示例性地,第一管312的外周面可以密封地连接至滤瓶200,例如可以通过设置密封元件(例如密封圈)密封。第一翻边313可以从第一环形托311的外周边缘朝向封闭端202延伸,并可以连接至内胆开口。优选地,可以在第一翻边313与内胆开口之间设置密封圈。

第一滤芯400可以沿滤芯组件100的径向方向与第一水流分隔件310间隔开,以形成连通至第一滤芯400的第一进水端420与第一入水通道210的第二通道720。优选地,第一环形托311的面向封闭端202的端面(在图中为第一环形托311的顶面)可以设置筋条,使第一滤芯固定件440与第一环形托311之间形成水流通道。参见图4,水流可以依次经由第一入水通道210与第二通道720进入第一进水端420,通过第一滤芯400过滤,再依次经由第一出水端430、第一通道710与第一出水通道220流出。通过这种设置,确保经由第一入水通道210进入的水流可以全部进入第一进水端420,并通过第一滤芯400过滤。

示例性地,如图3-6所示,水流分隔组件300可以包括第二水流分隔件320。沿滤芯组件100的径向方向,第二水流分隔件320可以位于第一水流分隔件310的外侧。第二水流分隔件320可以包括第二环形托321、第二管322和第二翻边323。第二管322可以从第二环形托321的内周边缘朝向开放端201延伸,并连接至滤瓶200的开放端201。示例性地,第二管322的外周面可以密封地连接至滤瓶200,例如可以通过设置密封元件(例如密封圈)密封。第二翻边323可以从第二环形托321的外周边缘朝向封闭端202延伸,并可以连接至第二滤芯500的内周面。优选地,可以在第二翻边323与第二滤芯500的内周面之间设置密封圈。

第一水流分隔件310和第二水流分隔件320之间可以设置有连通至第二滤芯500的第二出水端520与第二出水通道240的第三通道730,且第二水流分隔件320的径向外侧可以设置有连通至第二滤芯500的第二进水端510与第二入水通道230的第四通道740。优选地,第二环形托321的面向封闭端202的端面(在图中为第二环形托321的顶面)可以设置筋条,使第二环形托321与第一环形托311之间形成水流通道。参见图6,水流可以依次经由第二入水通道230与第四通道740进入第二进水端510,通过第二滤芯500过滤,再依次经由第二出水端520、第三通道730与第二出水通道240流出。通过这种设置,确保经由第二入水通道230进入的水流可以全部进入第二进水端510,并通过第二滤芯500过滤,然后全部经由第二出水端520流出。

示例性地,如图3-6所示,第二滤芯500可以包括反渗透滤芯,第二滤芯500还可以具有第三出水端530,第三出水端530可以位于第二滤芯500的面向开放端201的端面(在图中为第二滤芯500的底面),水流分隔组件300还可以具有连通至第三出水端530的第三出水通道260。

反渗透滤芯常见材质为硝酸纤维素、醋酸纤维素和聚酰胺,其孔径大约是头发丝的一百万分之一(0.0001微米),一般肉眼无法看到,细菌、病毒是它的大约5000倍,因此,只有水分子及部分矿物离子能够通过,其它杂质及重金属均由废水管排出。反渗透滤芯利用反渗透只能透过溶剂(通常是水)而截留离子物质或小分子物质,以膜两侧静压为推动力,而实现的对液体混合物分离的膜过程。具有产水水质高、运行成本低、无污染、操作方便运行可靠等诸多优点。通过设置有反渗透滤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溶性金属盐、有机物、胶体粒子、发热物质、细菌、病毒等杂质,保障水质安全,使净化的水流达到直饮水的要求。

由于反渗透滤芯在制取纯水的同时会按照一定比例产生浓水,因此反渗透滤芯具有第三出水端530。水流通过反渗透滤芯过滤,浓水可以依次经由第三出水端530与第三出水通道260排放掉,而纯水则可以依次经由第二出水端520与第二出水通道240流出,实现净化水流的作用。这样,该结构可以确保反渗透滤芯正常工作,并且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在第二滤芯500包括反渗透滤芯的实施例中,如图3-6所示,水流分隔组件300可以包括第三水流分隔件330。沿滤芯组件100的径向方向,第三水流分隔件330可以位于第二水流分隔件320的外侧。第三水流分隔件330可以包括第三环形托331、第三管332和第三翻边333。第三管332可以从第三环形托331的内周边缘朝向开放端201延伸,并连接至滤瓶200的开放端201。示例性地,第三管332的外周面可以密封地连接至滤瓶200,例如可以通过设置密封元件(例如密封圈)密封。第三翻边333可以从第三环形托331的外周边缘朝向封闭端202延伸,并可以连接至第二滤芯500的外周面。

第二水流分隔件320和第三水流分隔件330之间可以设置有连通至第二滤芯500的第三出水端530与第三出水通道260的第五通道750,且第四通道740设置在第三水流分隔件330与滤瓶200之间。优选地,第三环形托331的面向封闭端202的端面(在图中为第三环形托331的顶面)可以设置筋条,使第三环形托331与第二环形托321之间形成水流通道。参见图6,水流可以依次经由第二入水通道230与第四通道740进入第二进水端510,通过第二滤芯500过滤,浓水可以依次经由第三出水端530,第五通道750与第三出水通道260排放掉,而纯水则可以依次经由第二出水端520、第四通道740与第二出水通道240流出,实现净化水流的作用。通过这种设置,确保通过第二滤芯500过滤的纯水可以全部经由第二出水通道240流出,浓水则可以全部经由第三出水通道260流出。

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在滤瓶200上,第二出水通道240和第一入水通道210可以依次排列成第一列,第二入水通道230、第一出水通道220和第三出水通道260可以依次排列成第二列,第一列与第二列并排设置。第二出水通道240可以对准第二入水通道230和第一出水通道220之间的间隙,第一入水通道210可以对准第一出水通道220和第三出水通道260之间的间隙。这样,该滤芯组件100可以适用于配合其使用的水路板。

示例性地,如图3-5所示,滤瓶200可以包括瓶体270和瓶体盖帽280。瓶体270的一端可以为开放端201,瓶体270的另一端可以具有安装开口,瓶体盖帽280可以封盖该安装开口,以形成封闭端202。示例性地,瓶体盖帽280封盖该安装开口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采用旋熔焊接、粘合等方式。通过这种设置,便于安装第一滤芯400等滤芯组件100内的部件。

示例性地,第一滤芯400可以包括pp棉滤芯、活性炭滤芯、超滤膜滤芯或者它们中的多种复合形成的复合滤芯。

pp棉滤芯采用无毒无味的聚酯纤维粒子,经过加热熔融、喷丝、牵引、接受成形而制成的管状滤芯,在水净化领域大批量使用。pp棉滤芯具有纳污能力强,使用寿命长,成本低,集表面、深层、粗精滤为一体,耐腐蚀耐高压低成本等特点。pp棉滤芯主要用于阻挡水中的铁锈、泥沙、虫卵等大颗粒杂质。

活性炭滤芯集吸附、过滤、截获、催化作用于一体,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余氯及其他放射性杂质,并有脱色、去除异味的功效。活性炭滤芯主要用于吸附水中的异色、异味、有机杂质等杂质。

超滤膜滤芯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耐酸碱、耐细菌、过滤精度高、截污量大、饮水口感良好、承压性好、抗污染能力强等特点。超滤膜滤芯主要用于除去细菌以及胶体、铁锈、悬浮物、泥沙、大分子有机物等杂质。通过这种设置,可以根据水中杂质的种类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第一滤芯400种类,以使该滤芯组件可以应用于水质不同的更多地区。

根据本高新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净水机900。该净水机900可以包括进水电磁阀810、如上所述的任一种滤芯组件100和增压泵820,进水电磁阀810的出水口可以连接至第一入水通道210,增压泵820可以连接在第一出水通道220和第二入水通道230之间。

示例性地,如图6所示,水流可以经由进水电磁阀810进入滤芯组件100,通过第一滤芯400过滤,经由增压泵820,再次进入滤芯组件100,通过第二滤芯500过滤。对于水流在滤芯组件100内的水路,可以参照上文的描述,为了简洁,此处不再赘述。

本高新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高新技术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高新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部件或特征与其他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不但包含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还包括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部件被整体倒置,则部件“在其他部件或特征上方”或“在其他部件或特征之上”的将包括部件“在其他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部件或构造之下”的情况。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此外,这些部件或特征也可以其他不同角度来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其他角度),本文意在包含所有这些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本高新技术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高新技术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高新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高新技术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高新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高新技术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滤瓶(200),所述滤瓶具有开放端(201)和封闭端(202),所述开放端具有第一入水通道(210)、第一出水通道(220)、第二入水通道(230)和第二出水通道(240);

水流分隔组件(300),其连接至所述滤瓶的开放端;

设置在所述滤瓶内的内胆(250),所述内胆具有内胆开口,所述内胆开口连接至所述水流分隔组件;

第一滤芯(400),其位于所述内胆内,所述第一滤芯具有中心孔(410),所述中心孔从所述第一滤芯的面向所述开放端的端面向内延伸,所述第一滤芯包括位于其外周面的第一进水端(420)和包围所述中心孔的第一出水端(430),所述第一进水端连通至所述第一入水通道,所述第一出水端连通至所述第一出水通道;

第二滤芯(500),所述第二滤芯呈环状,且套设在所述内胆上,所述第二滤芯包括位于其外周面的第二进水端(510)和位于其内周面的第二出水端(520),所述第二进水端连通至所述第二入水通道,所述第二出水端连通至所述第二出水通道;

阻垢剂(600),所述阻垢剂填充在所述中心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组件还包括第一滤芯固定件(440),其包括:

内环形托(441),所述内环形托的内周缘朝向所述封闭端(202)延伸,所述内周缘从所述第一滤芯(400)的面向所述开放端(201)的端部插接至所述中心孔(410)内,所述第一滤芯的面向所述开放端的端部抵靠所述内环形托;以及

圆筒接头(442),其从所述内环形托朝向所述开放端延伸,所述第一滤芯固定件通过所述圆筒接头连接至所述滤瓶(200)的所述开放端,所述圆筒接头内形成连通至所述中心孔与所述第一出水通道(220)的第一通道(7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分隔组件(300)包括第一水流分隔件(310),其包括:

第一环形托(311);

从所述第一环形托的内周边缘朝向所述开放端(201)延伸的第一管(312),所述圆筒接头(442)穿过所述第一管,所述第一管连接至所述滤瓶(200)的所述开放端;

从所述第一环形托的外周边缘朝向所述封闭端(202)延伸的第一翻边(313),所述第一翻边连接至所述内胆开口;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内胆开口之间的密封圈,

所述第一滤芯(400)沿所述滤芯组件的径向方向与所述第一水流分隔件间隔开,以形成连通至所述第一滤芯的所述第一进水端(420)与所述第一入水通道(210)的第二通道(7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分隔组件(300)包括第二水流分隔件(320),沿所述滤芯组件的径向方向,所述第二水流分隔件位于所述第一水流分隔件的外侧,所述第二水流分隔件包括:

第二环形托(321);

从所述第二环形托的内周边缘朝向所述开放端(201)延伸的第二管(322),所述第二管连接至所述滤瓶(200)的所述开放端;以及

从所述第二环形托的外周边缘朝向所述封闭端(202)延伸的第二翻边(323),所述第二翻边连接至所述第二滤芯(500)的内周面,

其中所述第一水流分隔件(310)和所述第二水流分隔件之间设置有连通至所述第二滤芯的所述第二出水端(520)与所述第二出水通道的第三通道(730),且所述第二水流分隔件的径向外侧设置有连通至所述第二滤芯的所述第二进水端(510)与所述第二入水通道(230)的第四通道(74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翻边(323)与所述第二滤芯(500)的内周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芯(500)包括反渗透滤芯,所述第二滤芯还具有第三出水端(530),所述第三出水端位于所述第二滤芯的面向所述开放端(201)的端面,所述水流分隔组件(300)还具有连通至所述第三出水端的第三出水通道(260),所述水流分隔组件(300)包括第三水流分隔件(330),沿所述滤芯组件的径向方向,所述第三水流分隔件位于所述第二水流分隔件(320)的外侧,所述第三水流分隔件包括:

第三环形托(331);

从所述第三环形托的内周边缘朝向所述开放端(201)延伸的第三管(332),所述第三管连接至所述滤瓶(200)的所述开放端;以及

从所述第三环形托的外周边缘朝向所述封闭端(202)延伸的第三翻边(333),所述第三翻边连接至所述第二滤芯(500)的外周面,

其中所述第二水流分隔件和所述第三水流分隔件之间设置有连通至所述第二滤芯的第三出水端(530)与所述第三出水通道(260)的第五通道(750),且所述第四通道(740)设置在所述第三水流分隔件与所述滤瓶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芯(500)包括反渗透滤芯,所述第二滤芯还具有第三出水端(530),所述第三出水端位于所述第二滤芯的面向所述开放端(201)的端面,所述水流分隔组件(300)还具有连通至所述第三出水端的第三出水通道(26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滤瓶(200)上,所述第二出水通道(240)和所述第一入水通道(210)依次排列成第一列,所述第二入水通道(230)、所述第一出水通道(220)和所述第三出水通道(260)依次排列成第二列,所述第一列与所述第二列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二出水通道对准所述第二入水通道和所述第一出水通道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一入水通道对准所述第一出水通道和所述第三出水通道之间的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瓶(200)包括瓶体(270)和瓶体盖帽(280),所述瓶体的一端为所述开放端(201),所述瓶体的另一端具有安装开口,所述瓶体盖帽封盖所述安装开口,以形成所述封闭端(202)。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芯(400)包括pp棉滤芯、活性炭滤芯、超滤膜滤芯或者它们中的多种复合形成的复合滤芯。

11.一种净水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进水电磁阀(810)、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滤芯组件和增压泵(820),所述进水电磁阀的出水口连接至所述第一入水通道(210),所述增压泵连接在所述第一出水通道(220)和所述第二入水通道(230)之间。

技术总结
本高新技术提供一种滤芯组件和具有其的净水机。滤芯组件包括具有具有第一入水通道、第一出水通道、第二入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的开放端和封闭端的滤瓶;水流分隔组件,连接至滤瓶的开放端;滤瓶内的内胆,具有连接至水流分隔组件的内胆开口;第一滤芯位于内胆内并具有从第一滤芯的面向开放端的端面向内延伸的中心孔、其外周面的第一进水端和包围中心孔的第一出水端,第一进水端连通第一入水通道,第一出水端连通第一出水通道;第二滤芯呈环状且套设在内胆上,包括其外周面的第二进水端和其内周面的第二出水端,第二进水端连通第二入水通道,第二出水端连通第二出水通道;填充在中心孔内的阻垢剂。这样,滤芯占用空间减小,净水机的结构紧凑。

技术开发人、权利持有人:贺素平;官阔荣;张辉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专利技术

高新三元前驱体废水除油系统技术

2021-5-4 9:46:33

专利技术

高新地埋式雨水处理装置技术

2021-5-4 9:49:4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