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高新技术涉及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废水处理就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使废水净化,减少污染,以至达到废水回收、复用,充分利用水资源。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841404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水处理净化设备及水处理系统,包括絮凝反应室、配水室、沉淀室、污泥推送室和反冲洗过滤室,絮凝反应室、配水室和沉淀室顺次相连通;絮凝反应室为反应区,反应后的水进入配水室内,再进入沉淀室内沉淀;污泥推送室与沉淀室的底部相连通,沉入沉淀室底部的沉淀会进入污泥推送室内,污泥推送室内设置有推板,推板能够推动进入污泥推送室的污泥沉淀并将污泥沉淀排出至污泥推送室外,实现排泥。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沉淀物一般具有一定的粘性,污泥从沉淀室进入污泥推送室的过程中,易附着在沉淀室与污泥推送室间的管道上,若久不清理易导致管道堵塞,影响后续污泥的排出,因此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高新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处理设备,其具有便于清理管道、减少堵塞的效果。
本高新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水处理设备,包括依次设置的絮凝反应室、配水室、沉淀室以及与沉淀室底部相连通的污泥推送室,所述沉淀室与污泥推送室之间连通有管道,所述管道上设置有阀门,所述管道内设置有推料组件,所述推料组件包括连接在管道侧面上且贯穿管道壁厚的支管、位于支管内的推板以及一端与推板相连、另一端伸出支管的中空的推杆,所述推杆的轴向平行于支管的轴向;所述推杆伸出支管的一端连通有供水装置,所述推板中空且与推杆相通,所述推板的底面上开设有若干贯穿推板底面的排水孔。
本高新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供水装置包括与推杆相通的供水管,所述供水管远离推杆的一端连接有水泵。
本高新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所述排水孔处均连接有喷头。
本高新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头包括靠近推板顶部的第一喷头、位于推板中部的第二喷头以及靠近推板底部的第三喷头。
本高新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管延伸至管道的内壁形成开口,所述支管倾斜向下设置。
本高新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开口处铰接有用于封闭开口的挡板。
综上所述,本高新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推杆与推板的设置,沿着支管推动推杆,推板推开堵塞在管道内的污泥等沉淀物,使得后续污泥能顺利从沉淀室进入污泥推送室,保持沉淀室与污泥推送室间管道的畅通,减少堵塞;
2、通过水泵与供水管的设置,工作人员推动推杆的同时,启动水泵,水泵向推杆内射入清水,清水经过排水孔喷出,在水流和推板的协同作用下,将黏附在管道内壁上的污泥沉淀物清理干净,保持沉淀室与污泥推送室间管道的畅通,进一步提高管道的清堵性能;
3、通过挡板的设置,污泥沉淀物正常排出时,由于挡板挡在开口处,污泥等杂质不会倒灌入通道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高新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用于展示推料组件与供水装置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用于展示挡板盖合在开口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用于展示挡板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絮凝反应室;2、配水室;3、沉淀室;31、管道;32、支管;4、污泥推送室;5、推板;51、排水孔;6、推杆;7、水泵;71、供水管;8、喷头;81、第一喷头;82、第二喷头;83、第三喷头;9、开口;91、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高新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高新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高新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照图1,为本高新技术公开的一种水处理设备,包括依次设置的絮凝反应室1、配水室2、沉淀室3以及与沉淀室3底部相连通的污泥推送室4,沉淀室3与污泥推送室4之间连通有管道31,管道31上设置有阀门。絮凝反应室1为反应区,向絮凝反应室1内加助凝剂和絮凝剂,助凝剂、絮凝剂与原水在絮凝反应室1内反应后形成较大絮体,此过程中,药剂在絮凝反应区通过涡流作用能够与原水充分混合,使反应更充分,絮凝效果更好。反应后的水进入配水室2内,再通过配水室2进入沉淀室3内沉淀;进入沉淀室3内的水形成沉淀沉入沉淀室3底部;待沉淀室3内污泥完全沉淀后,打开阀门,沉入沉淀室3底部的污泥会通过管道31进入污泥推送室4内。
参照图2与图4,由于污泥一般具有一定的粘性,污泥从沉淀室3进入污泥推送室4的过程中,易附着在沉淀室3与污泥推送室4间的管道31上,若久不清理易导致管道31堵塞,影响后续污泥的排出,因此管道31内设置有推料组件,推料组件位于阀门的下方。推料组件包括一体成型接在管道31侧面上且贯穿管道31壁厚的支管32、位于支管32内的圆形的推板5以及一端与推板5相连、另一端伸出支管32的推杆6,推杆6呈圆柱状,推杆6的轴向与支管32的轴向相平行,推板5的直径等于支管32的内径。支管32延伸至管道31的内壁形成开口9,支管32靠近管道31的一端倾斜向下设置。
参照图2与图3,推杆6伸出支管32的一端连通有供水装置,推板5中空且与推杆6相通,推板5的底面上开设有若干贯穿推板5底面的排水孔51。排水孔51平行设置有三排且每排开有三个排水孔51,每个排水孔51处均连接有喷头8。位于上排的排水孔51处连接的为第一喷头81,第一喷头81的喷头朝向向上;位于中排的为第二喷头82,第二喷头82的朝向与推杆6的轴向平行;位于下排的为第三喷头83,第三喷头83的朝向斜向下。喷头8朝向不同,增大水的喷洒清理面积。本实施例中,供水装置包括与推杆6相通的供水管71,供水管71远离推杆6的一端连接有水泵7。供水管71可采用波纹管,波纹管具有耐用、可弯曲的优点。工作人员推动推杆6的同时,启动水泵7,水泵7向推杆6内射入清水,清水经过排水孔51喷出,在水流和推板5的协同作用下,将黏附在管道31内壁上的污泥沉淀物清理干净,保持沉淀室3与污泥推送室4间管道31的畅通。
参照图3与图4,为了避免正常工作时,污泥等杂质倒灌入开口9内,造成支管32堵塞,在开口9处设置有用于将开口9封闭住的挡板91,挡板91的顶部铰接在管道31内壁上,这样当污泥正常排出时,污泥会压紧挡板91。当需要清理时,推动推杆6,推杆6向前移动的同时会将挡板91顶开,实现对管道31的清堵。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清堵时,关闭阀门,工作人员推动推杆6,将挡板91顶开。同时启动水泵7,水泵7向推杆6内射入清水,清水经过排水孔51喷出,在水流和推板5的协同作用下,将黏附在管道31内壁上的污泥沉淀物清理干净,保持沉淀室3与污泥推送室4间管道31的畅通。
以上所述仅为本高新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高新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高新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高新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水处理设备,包括依次设置的絮凝反应室(1)、配水室(2)、沉淀室(3)以及与沉淀室(3)底部相连通的污泥推送室(4),所述沉淀室(3)与污泥推送室(4)之间连通有管道(31),所述管道(31)上设置有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31)内设置有推料组件,所述推料组件包括连接在管道(31)侧面上且贯穿管道(31)壁厚的支管(32)、位于支管(32)内的推板(5)以及一端与推板(5)相连、另一端伸出支管(32)的中空的推杆(6),所述推杆(6)的轴向平行于支管(32)的轴向;所述推杆(6)伸出支管(32)的一端连通有供水装置,所述推板(5)中空且与推杆(6)相通,所述推板(5)的底面上开设有若干贯穿推板(5)底面的排水孔(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装置包括与推杆(6)相通的供水管(71),所述供水管(71)远离推杆(6)的一端连接有水泵(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排水孔(51)处均连接有喷头(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8)包括靠近推板(5)顶部的第一喷头(81)、位于推板(5)中部的第二喷头(82)以及靠近推板(5)底部的第三喷头(8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32)延伸至管道(31)的内壁形成开口(9),所述支管(32)倾斜向下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9)处铰接有用于封闭开口(9)的挡板(91)。
技术总结
本高新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处理设备,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旨在解决污泥易附着在沉淀室与污泥推送室间的管道上,久不清理导致管道堵塞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絮凝反应室、配水室、沉淀室以及污泥推送室,沉淀室与污泥推送室之间连通有管道,管道内设置有推料组件,推料组件包括连接在管道侧面上且贯穿管道壁厚的支管、位于支管内的推板以及一端与推板相连、另一端伸出支管的推杆,推杆伸出支管的一端连通供水装置,推板中空且与推杆相通,推板的底面上开设有若干贯穿推板底面的排水孔。沿着支管推动推杆,推板推开堵塞在管道内的污泥等沉淀物,使得后续污泥能顺利从沉淀室进入污泥推送室,保持沉淀室与污泥推送室间管道的畅通,减少堵塞。
技术开发人、权利持有人:陆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