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利用氧化沟改造处理污泥水解发酵作碳源的系统装置技术

高新利用氧化沟改造处理污泥水解发酵作碳源的系统装置技术

1.本高新技术涉及一种利用氧化沟改造处理污泥水解发酵作碳源的系统装置,属于污水、污泥处理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传统的氧化沟生化市政污水处理厂因进水可生化有机物含量低,维持生物池污泥活性需要额外补充碳源,经沉淀产生的剩余污泥通过浓缩排泥外运,现有技术增加了碳源投入成本,污泥处理成本;浓缩池可生化剩余污泥较多,剩余污泥含有大量有机质,资源未开发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高新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氧化沟改造处理污泥水解发酵作碳源的系统装置,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4.一种利用氧化沟改造处理污泥水解发酵作碳源的系统装置,包括好氧池,所述好氧池围绕缺氧池设置,所述好氧池与缺氧池之间形成水解池,形成水解池的好氧池的池壁上设有堰挡板,所述水解池与进泥支管网连通,所述进泥支管网与进泥主管网连接,所述进泥主管网与浓缩排泥管网连接,所述浓缩排泥管网与浓缩池出口设置的污泥管连接,所述水解池还与鼓气管网连通,所述鼓气管网与风管连接。
5.优选的,所述好氧池包括等长且平行的第一直线池壁、第二直线池壁、第三直线池壁、第四直线池壁,所述第一直线池壁和第四直线池壁的一端连接并列设置的两个呈弧形的第一弧形池壁,另一端连接第二弧形池壁,所述第二直线池壁和第三直线池壁位于第一直线池壁和第四直线池壁之间,且分别对应两个第一弧形池壁的中部设置,所述缺氧池呈椭圆形,且与第二直线池壁和第三直线池壁相切,所述缺氧池的一侧与位于第二直线池壁和第三直线池壁之间设置的第三弧形池壁相切,所述第三弧形池壁的开口与第一弧形池壁相对;所述第一直线池壁、第二直线池壁、第三直线池壁、第四直线池壁、第一弧形池壁、第二弧形池壁和第三弧形池壁连接形成好氧池,所述第二直线池壁、第三直线池壁、第三弧形池壁和缺氧池围绕形成水解池,组成水解池的第二直线池壁、第三直线池壁、第三弧形池壁上设有堰挡板。
6.优选的,所述浓缩排泥管网包括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一端与浓缩池出口连接的污泥管连接,所述三通管的一端与进泥主管网连接,所述三通管的一端连接至脱泥车间的截止阀。
7.进一步的,所述进泥主管网包括进泥主管,所述进泥主管的前部设有螺杆泵,所述螺杆泵前后两侧设有主管闸阀,所述进泥主管的前端与三通管连接,所述进泥主管的后部与进泥支管网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进泥支管网包括进泥支管,所述进泥支管的前部依次设有支管闸阀、污泥流量计和电控阀,所述进泥支管为水解池上方设置的防锈管,所述进泥支管与位于
水解池内的接头软管连接,所述接头软管与位于水解池底部的布泥管连接,所述布泥管上设有若干穿孔,所述布泥管通过安装在水解池底部的杯型卡套托架支撑。
9.优选的,所述鼓气管网包括鼓气管,所述鼓气管的前部依次设有球阀和电磁阀,所述鼓气管为水解池上方设置的不锈钢管,所述鼓气管与位于水解池内的卡套软管连接,所述卡套软管的末端连接位于水解池底部的y型疏通器。
10.进一步的,所述y型疏通器包括连接卡套软管的管咀,所述管咀分别连接均布的三根疏通管,所述疏通管上设有若干穿孔,所述疏通管的通过安装在水解池内的地脚支架支撑。
11.进一步的,所述三根疏通管的每两根之间连接加固系杆,所述加固系杆组成三角形状。
12.本高新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结合闲置的氧化沟区域改造,利用高浓度污泥在水解池的厌氧环境下水解发酵,持续转化为可生化有机物,定量输送至氧化沟缺氧池作为补充碳源,实现剩余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减少碳源投入成本和污泥处理成本,效益显著。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高新技术一种利用氧化沟改造处理污泥水解发酵作碳源的系统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高新技术进泥支管与水解池连通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是本高新技术鼓气管网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是本高新技术y型疏通器的主视图。
17.图5是本高新技术y型疏通器的俯视图。
18.图中:1、好氧池;2、缺氧池;3、水解池;4、进泥支管网;4a、进泥支管;4b、支管闸阀;4c、污泥流量计;4d、电控阀;4e、接头软管;4f、布泥管;4g、杯型卡套托架;5、进泥主管网;5a、进泥主管;5b、螺杆泵;5c、主管闸阀;6、浓缩排泥管网;6a、三通管;6b、截止阀;7、鼓风管网;7a、鼓风管;7b、球阀;7c、电磁阀;7d、卡套软管;7e、y型疏通器;7e1、管咀;7e2、疏通管;7e3、加固系杆;7e4、地脚支架;8、第一直线池壁;9、第二直线池壁;10、第三直线池壁;11、第四直线池壁;12、第一弧形池壁;13、第二弧形池壁;14、第三弧形池壁;15、堰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高新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高新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高新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高新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高新技术保护的范围。
20.如图1-5所示,一种利用氧化沟改造处理污泥水解发酵作碳源的系统装置,包括好氧池1,所述好氧池1围绕缺氧池2设置,所述好氧池1与缺氧池2之间形成水解池3,形成水解池的好氧池的池壁上设有堰挡板15,所述水解池3与进泥支管网4连通,所述进泥支管网4与进泥主管网5连接,所述进泥主管网5与浓缩排泥管网6连接,所述浓缩排泥管网6与浓缩池出口设置的污泥管连接,所述水解池3还与鼓气管网7连通,所述鼓气管网7与现有曝气用风管连接。所述好氧池1、缺氧池2和水解池3共同组成氧化沟。
21.所述好氧池1包括等长且平行的第一直线池壁8、第二直线池壁9、第三直线池壁10、第四直线池壁11,所述第一直线池壁8和第四直线池壁11的一端连接并列设置的两个呈弧形的第一弧形池壁12,所述第二直线池壁9和第三直线池壁10位于第一直线池壁8和第四直线池壁11之间,且分别对应两个第一弧形池壁12的中部设置,所述缺氧池2呈椭圆形,且与第二直线池壁9和第三直线池壁10相切,所述缺氧池2的一侧与位于第二直线池壁9和第三直线池壁10之间设置的第三弧形池壁14相切,所述第三弧形池壁14的开口与第一弧形池壁12相对;所述第一直线池壁8、第二直线池壁9、第三直线池壁10、第四直线池壁11、第一弧形池壁12、第二弧形池壁13和第三弧形池壁14连接形成好氧池1,所述第二直线池壁9、第三直线池壁10、第三弧形池壁14和缺氧池2围绕形成水解池,组成水解池的第二直线池壁9、第三直线池壁10、第三弧形池壁14上设有堰挡板15,形成出水口,使得水解池3的高度高于缺氧池2,实现水解污泥向缺氧池2流动。
22.所述浓缩排泥管网6包括三通管6a,所述三通管6a的一端与浓缩池出口连接的污泥管连接,所述三通管6a的一端与进泥主管网5连接,所述三通管6a的一端连接至脱泥车间的截止阀6b。
23.所述进泥主管网5包括进泥主管5a,所述进泥主管5a的前部设有螺杆泵5b,所述螺杆泵5b前后两侧设有主管闸阀5c,所述进泥主管5a的前端与三通管6a连接,所述进泥主管5a的后部与进泥支管网4连接。
24.所述进泥支管网4包括进泥支管4a,所述进泥支管4a的前部依次设有支管闸阀4b、污泥流量计4c和电控阀4d,所述进泥支管4a为水解池3上方设置的防锈管,所述进泥支管4a与位于水解池3内的接头软管4e连接,所述接头软管4e与位于水解池3底部的布泥管4f连接,所述布泥管4f上设有若干穿孔,所述布泥管4f通过安装在水解池3底部的杯型卡套托架4g支撑,用以支撑布泥管4f。
25.所述鼓气管网7包括鼓气管7a,所述鼓气管7a的前部依次设有球阀7b和电磁阀7c,所述鼓气管7a为水解池3上方设置的不锈钢管,所述鼓气管7a与位于水解池3内的卡套软管7d连接,所述卡套软管7d的末端连接位于水解池3底部的y型疏通器7e。所述y型疏通器7e包括连接卡套软管7d的管咀7e1,所述管咀7e1分别连接均布的三根疏通管7e2,所述疏通管7e2上设有若干穿孔,所述疏通管7e2的通过安装在水解池3内的地脚支架7e4支撑。所述三根疏通管7e2的每两根之间连接加固系杆7e3,所述加固系杆7e3组成三角形状,用以对疏通管7e2进行固定,增强牢固性。
26.本高新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流程为:
27.如图1所示,剩余污泥经本装置处理,实现污泥资源化应用。具体步骤如下:
28.1)关闭至脱泥车间的截止阀6b,污泥通过螺杆泵5b经进泥主管5a至进泥支管网4;在维护螺杆泵5b时,关闭螺杆泵5b前后侧的主管闸阀5c。
29.2)经进泥支管网4的支管闸阀4b定量控制的污泥通过水解池3底的布泥管4f,使得污泥均匀、平稳地进入该氧化沟对应的水解池3内;在需要切换使污泥进入其他氧化沟对应的水解池3时,通过控制电控阀4d的启闭来进行切换;在维护进泥支管网4时,关闭支管闸阀4b;在检修布泥管4f时,通过提升接头软管4e,在水上作业。
30.3)污泥缓慢地从水解池3底向池顶堆积,通过1至2天的厌氧水解发酵,污泥持续转化为上浮的可生化有机物,由于缺氧池2的高度小于好氧池1的高度,所以上浮的可生化有
机物从水解池3的顶部溢流至缺氧池2,定量输送至氧化沟作为补充碳源;在此环境下,经检验,培养出强效除磷脱氮菌群,附带高效去除tn、tp的特别效果。
31.4)水解池3内沉淀物通过定时控制电磁阀7c隔日短时开启y型疏通器7e,随鼓气提升,经浮泥裹挟排出水解池3,进入缺氧池2,在水力推流作用下,进入后续处理系统;在维护鼓气管网7时,关闭球阀7b;在检修y型疏通器7e时,通过提升卡套软管7d,在水上作业。
32.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高新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高新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高新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利用氧化沟改造处理污泥水解发酵作碳源的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好氧池,所述好氧池围绕缺氧池设置,所述好氧池与缺氧池之间形成水解池,形成水解池的好氧池的池壁上设有堰挡板,所述水解池与进泥支管网连通,所述进泥支管网与进泥主管网连接,所述进泥主管网与浓缩排泥管网连接,所述浓缩排泥管网与浓缩池出口设置的污泥管连接,所述水解池还与鼓气管网连通,所述鼓气管网与风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氧化沟改造处理污泥水解发酵作碳源的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包括等长且平行的第一直线池壁、第二直线池壁、第三直线池壁、第四直线池壁,所述第一直线池壁和第四直线池壁的一端连接并列设置的两个呈弧形的第一弧形池壁,另一端连接第二弧形池壁,所述第二直线池壁和第三直线池壁位于第一直线池壁和第四直线池壁之间,且分别对应两个第一弧形池壁的中部设置,所述缺氧池呈椭圆形,且与第二直线池壁和第三直线池壁相切,所述缺氧池的一侧与位于第二直线池壁和第三直线池壁之间设置的第三弧形池壁相切,所述第三弧形池壁的开口与第一弧形池壁相对;所述第一直线池壁、第二直线池壁、第三直线池壁、第四直线池壁、第一弧形池壁、第二弧形池壁和第三弧形池壁连接形成好氧池,所述第二直线池壁、第三直线池壁、第三弧形池壁和缺氧池围绕形成水解池,组成水解池的第二直线池壁、第三直线池壁、第三弧形池壁上设有堰挡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氧化沟改造处理污泥水解发酵作碳源的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排泥管网包括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一端与浓缩池出口连接的污泥管连接,所述三通管的一端与进泥主管网连接,所述三通管的一端连接至脱泥车间的截止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利用氧化沟改造处理污泥水解发酵作碳源的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泥主管网包括进泥主管,所述进泥主管的前部设有螺杆泵,所述螺杆泵前后两侧设有主管闸阀,所述进泥主管的前端与三通管连接,所述进泥主管的后部与进泥支管网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利用氧化沟改造处理污泥水解发酵作碳源的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泥支管网包括进泥支管,所述进泥支管的前部依次设有支管闸阀、污泥流量计和电控阀,所述进泥支管为水解池上方设置的防锈管,所述进泥支管与位于水解池内的接头软管连接,所述接头软管与位于水解池底部的布泥管连接,所述布泥管上设有若干穿孔,所述布泥管通过安装在水解池底部的杯型卡套托架支撑。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氧化沟改造处理污泥水解发酵作碳源的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鼓气管网包括鼓气管,所述鼓气管的前部依次设有球阀和电磁阀,所述鼓气管为水解池上方设置的不锈钢管,所述鼓气管与位于水解池内的卡套软管连接,所述卡套软管的末端连接位于水解池底部的y型疏通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利用氧化沟改造处理污泥水解发酵作碳源的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y型疏通器包括连接卡套软管的管咀,所述管咀分别连接均布的三根疏通管,所述疏通管上设有若干穿孔,所述疏通管通过安装在水解池内的地脚支架支撑。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利用氧化沟改造处理污泥水解发酵作碳源的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根疏通管的每两根之间连接加固系杆,所述加固系杆组成三角形状。
技术总结
本高新技术提出一种利用氧化沟改造处理污泥水解发酵作碳源的系统装置,包括好氧池,所述好氧池围绕缺氧池设置,所述好氧池与缺氧池之间形成水解池,形成水解池的好氧池的池壁上设有堰挡板,所述水解池与进泥支管网连通,所述进泥支管网与进泥主管网连接,所述进泥主管网与浓缩排泥管网连接,所述浓缩排泥管网与浓缩池出口设置的污泥管连接,所述水解池还与鼓气管网连通,所述鼓气管网与风管连接。本高新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结合闲置的氧化沟区域改造,利用高浓度污泥在水解池的厌氧环境下水解发酵,持续转化为可生化有机物,定量输送至氧化沟缺氧池作为补充碳源,实现剩余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减少碳源投入成本和污泥处理成本,效益显著。效益显著。效益显著。

技术开发人、权利持有人:李地超 郭丽 刘胜军 黄志刚 卢晓峰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专利技术

高新纸箱加工的废料处理回收装置技术

2021-5-4 2:47:04

专利技术

高新曲面玻璃加工用机械手的玻璃除尘组件技术

2021-5-4 2:50:0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