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生态浮床技术

高新生态浮床技术

1.本发明涉及浮床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态浮床。

背景技术:

2.生态浮床,又称人工浮床、生态浮岛等。它是人工浮岛的一种,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工学原理,降解水中的cod、氮和磷的含量。生态浮床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高分子材料等为载体和基质,应用物种间共生关系,充分利用水体空间生态位和营养生态位,从而建立高效人工生态系统,用以削减水体中的污染负荷。生态浮床能促使水体的营养转移,减轻水体由于封闭或自循环不足带来的水体腥臭、富营养化现象。生态浮床技术已成为河湖受污染水体生态修复与净化处理中常用的原位处理技术。
3.在实际应用中,河湖等水体中漂浮有垃圾,生态浮床容易被从水体上流聚集的垃圾冲掉,导致垃圾淹没在浮床上。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态浮床,其能解决浮床被垃圾冲走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态浮床解决垃圾,其包括浮床本体、固定组件和第一拦污板;
6.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浮床本体连接,用于将所述浮床本体固定在岸边,所述浮床本体的一侧与岸边抵接;
7.将所述浮床本体朝向水流方向的一侧定义为第一侧,所述第一拦污板设置在所述第一侧。
8.可选地,所述第一拦污板的第一端部用于与岸边连接,所述第一拦污板的第二端部与所述浮床本体连接,所述第一拦污板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拦污板的第一端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拦污板的第二端部的上游段。
9.可选地,将所述浮床本体与岸边相对设置的一侧定义为第二侧,将所述浮床本体背向水流方向的一侧定义为第三侧;
10.所述生态浮床还包括至少一块第二拦污板,所述生态浮床的第二侧和/或第三侧设有所述第二拦污板。
11.可选地,所述第二拦污板设置在所述生态浮床的第三侧,所述第二拦污板的第一端部用于与岸边连接,所述第二拦污板的第二端部与所述浮床本体连接,所述第二拦污板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二拦污板的第一端部在所述第二拦污板的第二端部的下游段。
12.可选地,所述浮床本体内设有充气腔,所述充气腔具有进气口和排水口。
13.可选地,还包括导气管和气压开关,所述导气管的一端用于与外部气源连接,所述导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气口连接,所述气压开关设置在所述导气管上。
14.可选地,所述排水口处连接有气门芯。
15.可选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用于与岸边连接的钢丝绳,所述钢丝绳围设在所述浮
床本体的外周,并与所述第一拦污板的外侧抵接。
16.可选地,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竖直设置的滑轨以及滑动连接在所述滑轨上的滑轮,所述滑轨用于与岸边连接,所述滑轮与所述钢丝绳连接。
17.可选地,所述浮床本体上开设有若干个种植槽,所述种植槽上设有卡槽;
18.所述生态浮床还包括若干个与各所述种植槽一一对应的种植盆,所述种植盆的外侧设有凸起,通过所述凸起卡接在所述卡槽中,实现所述种植盆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种植槽中。
19.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态浮床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浮床本体迎面朝向水流的一侧设有第一拦污板,能够防止水体中的垃圾随水流作用冲上浮床本体上,导致种植的植物被垃圾淹没的情况发生。而且浮床本体通过固定组件连接在岸边,有效地解决了防止生态浮床被水流或垃圾冲走或翻侧。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生态浮床的俯视图;
21.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生态浮床的纵截面结构图;
22.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种植盆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浮床本体;2、第一拦污板;3、固定组件;31、钢丝绳;32、滑轨;4、连接孔;5、第二拦污板;6、进气口;7、排水口;8、导气管;9、气压开关;10、种植槽;11、卡槽;12、种植盆;13、凸起;14、岸边。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2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中采用术语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中采用术语“上”、“下”、“竖直”、“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6.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2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8.实施例一
29.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生态浮床,其包括浮床本体1、固定
组件3和第一拦污板2;固定组件3与浮床本体1连接,用于将浮床本体1固定在岸边14,浮床本体1的一侧与岸边14抵接;将浮床本体1朝向水流方向的一侧定义为第一侧,第一拦污板2设置在第一侧。
30.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的浮床本体1的形状为长方体,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三侧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和第四侧。也就是说,将浮床本体1朝向水流方向的一侧定义为第一侧,将浮床本体1与岸边14相对设置的一侧定义为第二侧,将浮床本体1背向水流方向的一侧定义为第三侧,将与岸边14抵接的一侧定义为第四侧。第一拦污板2的高度高于浮床本体1的高度。第一拦污板2设置在第一侧,能够防止垃圾顺着水流方向冲在浮床本体1上,导致种植在浮床本体1上植物被垃圾淹没。第一拦污板2表面光滑,能够防止随水流飘来的垃圾冲掉浮床。
31.在实际情况中,多个浮床本体1可以连接在一起。浮床本体1上设有连接孔4。浮床本体1和浮床本体1之前通过不锈钢丝绳31穿过连接孔4,使得两个浮床本体1相连。
32.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拦污板2的形状为长条形。第一拦污板2的第一端部用于与岸边14连接,第一拦污板2的第二端部与浮床本体1连接。具体地,第一拦污板2的第二端部连接在浮床本体1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的交接处。第一拦污板2能够全面地阻挡顺着水流飘过来的垃圾。第一拦污板2倾斜设置,且第一拦污板2的第一端部设置在其第二端部的上游段。第一拦污板2与浮床本体1的第一侧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垃圾随水流飘到浮床本体1的第一侧附近时,随着水流波动撞击在第一拦污板2的外侧。由于第一拦污板2第一拦污板2自其第一端部至其第二端部逐渐向水流方向倾斜设置,在水流的作用下,第一拦污板2能够较好地将垃圾从第一拦污板2的第一端部引流到第二端部。随着水流波动,垃圾会顺着水流向下漂走,逐渐远离浮床本体1,防止垃圾堆积在岸边14和浮床本体1的第一侧。
33.优选地,生态浮床还包括至少一块第二拦污板5,生态浮床的第二侧和/或第三侧设有第二拦污板5。第二拦污板5的高度高于浮床本体1的高度。在浮床本体1的另外两侧设置拦污板,能够阻挡从其他方向漂过来的垃圾。具体地,第二拦污板5设置在生态浮床的第三侧,第二拦污板5的第一端部用于与岸边14连接,第二拦污板5的第二端部与浮床本体1连接,第二拦污板5倾斜设置,且第二拦污板5的第一端部在其第二端部的下游段。第二拦污板5自其第二端部至第一端部其逐渐向水流方向倾斜,使得第二拦污板5具有一定的引流作用。垃圾接触到倾斜设置的第二拦污板5的外侧后,顺着水流漂移远离浮床本体1,不会堆积在浮床本体1的第三侧和岸边14。
34.其中,浮床本体1内设有充气腔,充气腔具有进气口6和排水口7。本实施例中的进气口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进气口6均设置在充气腔的顶侧。通过往进气孔中充气,改变充气腔的内部气压,进而调节浮床本体1的吃水深度,使其不会下沉。排水口7设置在充气腔的底侧,排水口7是水流进入充气腔的唯一通道。通过往进气孔中充气,改变充气腔的内部气体压强,调节浮床本体1的吃水深度,达到调节浮床本体1的重心的效果。本实施例中的排水口7处设有拦污网,防止垃圾从排水口7处进入充气腔内。
35.另外,生态浮床还包括导气管8和气压开关9,导气管8的一端用于与外部气源连接,导气管8的另一端与进气口6连接,气压开关9设置在导气管8上。导气管8可以连通到气泵,并通过气压开关9控制气泵电路,达到控制浮床本体1的内部气压的效果。采用气压开关9能够自动化地给充气腔充气和排气。
36.进一步地,固定组件3包括用于与岸边14连接的钢丝绳31,钢丝绳31围设在浮床本体1的外周,并与第一拦污板2的外侧抵接。浮床本体1通过钢丝绳31与岸边14连接。实际情况中,钢丝绳31围设在各块拦污板的外侧,能够提高浮床本体1在水体中的稳定性,避免浮床本体1翻侧。钢丝绳31具有一定弹性,能使浮床本体1在水体的水位迅速变化时具有上下浮动的缓冲性,给浮床本体1留有更大的升降空间。
37.更进一步地,固定组件3还包括竖直设置的滑轨32以及滑动连接在滑轨32上的滑轮(图中未示出),滑轨32用于与岸边14连接,滑轮与钢丝绳31连接。在实际情况中,岸边14竖直设置有两个不锈钢工字型柱,两个不锈钢工字型柱设置在浮床本体1的两侧。不锈钢工字型柱上均竖直设有滑轨32,即,滑轨32和滑轮的数量均为两个。钢丝绳3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滑轮连接。在浮床本体1随水体上下浮动时,带动钢丝绳31上下移动,使得滑动在滑轨32上沿竖直方向滑动,使得浮床本体1在水位迅速变化时也能跟着水位上下浮动。
38.可选地,浮床本体1上开设有若干个种植槽10。多个种植槽10以阵列的形式均匀分布在浮床本体1上。种植槽10上设有卡槽11,卡槽11设置在种植槽10的两侧。生态浮床还包括若干个与各种植槽10一一对应且定位配合的种植盆12。种植盆12的外侧设有与卡槽11定位配合的凸起13。通过凸起13卡接在卡槽11中,实现种植盆12可拆卸地连接在种植槽10中,使得种植盆12能够较好地固定在种植槽10中。本实施例中的种植槽10的形状为圆台形。种植槽10的下部镂空,能给种植盆12中的植物补水和营养物质,更有利于植物长出根系,同时还可以净化河湖中的水质,也解决了因为植物生长,导致浮床本体1整体重心上升的问题,降低浮床本体1翻侧的概率。
39.实施例二
4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排水口7处没有设有拦污网。排水口7处连接有气门芯。采用气门芯封堵排水口7,根据浮床本体1的吃水深度,采用人工的的方式往导气管8中充气或排气,进行加减充气腔内部的气压,以调节浮床本体1露出水面的高度。
41.除上述区别外,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一致,相应的效果及原理也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42.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为:浮床本体1两侧均设有拦污板,拦污板表面光滑,能够防止随水流飘来的垃圾冲掉浮床本体1,浮床本体1里外两侧及拦污板外围均设有钢丝绳31,能提高浮床的稳定性。钢丝绳31的两端设有不锈钢工字型柱,不锈钢工字型柱上设有滑轨32,与钢丝绳31连接的滑轮滑动连接在滑轨32上,使得浮床本体1被固定在岸上,使得浮床本体1在水位迅速变化时也能跟着水位上下浮动。另外,钢丝绳31的弹性还能使浮床本体1在水位极端变化时具有能够上下浮动的缓冲能力。浮床本体1上设有种植槽10,种植槽10下部镂空,更有利于植物根系长出并净化水质。种植槽10内设有卡槽11,种植盘两边设有凸起13,凸起13与卡槽11对应配合,达到固定种植盆12的效果。
43.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生态浮床,其浮床本体迎面朝向水流的一侧设有第一拦污板,能够防止水体中的垃圾随水流作用冲上浮床本体上,导致种植的植物被垃圾淹没的情况发生。而且浮床本体通过固定组件连接在岸边,有效地解决了防止生态浮床被水流或垃圾冲走或翻侧。
44.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浮床本体、固定组件和第一拦污板;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浮床本体连接,用于将所述浮床本体固定在岸边,所述浮床本体的一侧与岸边抵接;将所述浮床本体朝向水流方向的一侧定义为第一侧,所述第一拦污板设置在所述第一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拦污板的第一端部用于与岸边连接,所述第一拦污板的第二端部与所述浮床本体连接,所述第一拦污板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拦污板的第一端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拦污板的第二端部的上游段。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浮床本体与岸边相对设置的一侧定义为第二侧,将所述浮床本体背向水流方向的一侧定义为第三侧;所述生态浮床还包括至少一块第二拦污板,所述生态浮床的第二侧和/或第三侧设有所述第二拦污板。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拦污板设置在所述生态浮床的第三侧,所述第二拦污板的第一端部用于与岸边连接,所述第二拦污板的第二端部与所述浮床本体连接,所述第二拦污板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二拦污板的第一端部在所述第二拦污板的第二端部的下游段。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本体内设有充气腔,所述充气腔具有进气口和排水口。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气管和气压开关,所述导气管的一端用于与外部气源连接,所述导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气口连接,所述气压开关设置在所述导气管上。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口处连接有气门芯。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用于与岸边连接的钢丝绳,所述钢丝绳围设在所述浮床本体的外周,并与所述第一拦污板的外侧抵接。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竖直设置的滑轨以及滑动连接在所述滑轨上的滑轮,所述滑轨用于与岸边连接,所述滑轮与所述钢丝绳连接。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本体上开设有若干个种植槽,所述种植槽上设有卡槽;所述生态浮床还包括若干个与各所述种植槽一一对应的种植盆,所述种植盆的外侧设有凸起,通过所述凸起卡接在所述卡槽中,实现所述种植盆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种植槽中。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浮床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生态浮床,包括浮床本体、固定组件和第一拦污板;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浮床本体连接,用于将所述浮床本体固定在岸边,所述浮床本体的一侧与岸边抵接;将所述浮床本体朝向水流方向的一侧定义为第一侧,所述第一拦污板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本发明提供的生态浮床能解决浮床被垃圾冲走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开发人、权利持有人:钟纪琪 汪蓉 王燕 关琼琼 谢家欢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专利技术

高新水下光学传感器的防生物附着装置技术

2021-5-3 6:16:41

专利技术

高新分离效果好的油水分离器技术

2021-5-3 6:19:1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