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申请涉及终端设备清洁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终端设备清洁机。
背景技术:
2.当前各种终端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依赖性电子产品。随着终端设备功能的不断强大,人们每日使用的频率和使用时间都大大增加。在人们享受使用终端设备带来的各种便利的同时,手机卫生问题也变的更为突出。
3.随着世界各种国的卫生部门、科研机构、媒体等都对终端设备(例如,手机)表面细菌做过很多相关的研究测试和报道,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终端设备的清洁,尤其是针对手机的清洁。但是,目前针对终端设备的清洁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人工手动清理,第二种是紫外灯消毒。其中,紫外灯消毒是现有终端设备杀菌抑菌应用最广泛的消毒方式,随之也出现了利用紫外灯消毒的消毒盒。消毒盒的原理是使用内部用带有紫外线灯照射功能的容器,将终端设备放置其中,长时间用紫外线照射手机表面,起到一定的杀菌抑菌作用。但是这种设备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至少具有如下缺点:(1)无法清理手机表面污垢:人们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会把大量手上的指纹、油脂涂抹到手机表面。大量的指纹、油脂会影响手机屏幕的清晰度。所以人们会经常用纸巾、软布、衣服擦拭手机已达到更好的观看效果。紫外照射只能起到一定的杀菌抑菌作用,而无法清除手机上的油脂、指纹。也就是你把手机放进紫外杀菌盒里什么样,拿出来还是什么样。如果想去除手机上的污物还要在用纸或软布再擦一遍非常麻烦。(2)杀菌效果不理想:紫外线杀菌要想起到很好的灭菌效果,对紫外线强度、照射时间都有严格的要求。根据卫生部颁布的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中要求紫外杀菌对物品表面照射剂量不应低于100 000μw.s/cm2,照射时间一般在30-60分钟。而市场上的手机紫外杀菌盒产品品种繁多,杀菌效果参差不齐。有的产品说5分钟左右完成,长一点的说需要20分钟左右。为了减小产品体积都采用微型低电压紫外灯管或led紫外线发光器件。紫外照射强度、照射时间标准不一,杀菌效果无法保证。
4.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传统方法和现有设备的清洁杀菌等待时间长、不方便使用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6.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清洁机,以解决传统方法和现有设备的清洁杀菌等待时间长、不方便使用的问题。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清洁机,包括:对辊组件,包括成对设置的多个辊轮,辊轮的表面包覆有软性层;每对辊轮中,两个辊轮呈设定间隔设置,且两个辊轮能够旋转以驱动置于两者之间的终端设备运动并摩擦清洁终端设备;托架机构,包括托架,托架能
够在终端设备的运动路径上移动,为终端设备提供支撑;托架结构通过控制终端设备的运动速度使得处于旋转状态的辊轮在终端设备的表面发生摩擦,实现手动按压擦拭的清洁效果;控制组件,用于当终端设备放入对辊组件之间时,控制对辊组件相向运动,并控制托架机构使托架沿终端设备的运动方向移动,使终端设备进入;当终端设备运动至进入终止位置时,控制托架机构使托架反向移动,将终端设备推出;通过在终端设备进入时控制托架的移动速度,以及在终端设备被推出时控制对辊组件的旋转方向,实现终端设备在进入过程中进行摩擦清洗和/或在被推出过程中进行摩擦清洗。
8.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清洁机,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9.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清洁机中,对辊组件实现了终端设备能够自动进入清洁机,在经过对辊组件的两个辊轮时完成清洁,并在清洁完成后自动推出,方便了用户的使用。而且,在进行清洁/消毒工作时,辊轮在终端设备表面产生摩擦力,该摩擦力类似手动按压擦拭的摩擦力,尤其是手指按压擦拭的摩擦力,而且,该摩擦力可控,软性辊轮弹性均匀,达到甚至优于手动清洁终端设备表面的效果。
10.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清洁机采用喷涂杀菌液、抑菌液的传统方法灭菌,杀菌效果稳定有保障。而且能够使终端设备的清洁、杀菌、抑菌便捷化、常态化,让终端设备的清洁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养成更加良好的卫生习惯。
11.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清洁机能够快速完成终端设备的清洁,可实现在10秒至20秒内完成整个清洁过程。可将该终端设备清洁机放置在洗手池等周围使用,还可以做到用户洗手前将终端设备(例如,手机)放入设备,设备自动吸入10至20秒的洗手过程中,设备完成手机清洗杀菌,手机自动弹出。用户洗手完毕后拿走手机。做到手部清洁和手机清洁同步进行。即避免了手和手机清洁不一致造成的交叉感染,又利用客户洗手时不使用手机的零碎时间,不耽误人们对手机的使用。
12.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13.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14.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清洁机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辊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辊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辊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8.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辊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清洁机的结构示意图;
20.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清洁机的结构示意图;
21.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托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清洁机的结构示意图;
23.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清洁机的结构示意图;
24.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刮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刮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刮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清洁机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清洁机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清洁机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清洁机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清洁机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清洁机的结构示意图;
34.图2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清洁机的结构示意图;
35.图2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清洁机的结构示意图;
36.图2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辊轮清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7.图2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辊轮清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8.图2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清洁机的结构示意图;
39.附图标记:
40.10、对辊组件;101、第一辊轮;102、第二辊轮;11、辊轮;111、软性层;1110、凹槽;1111、孔结构;112、驱动轴;1120、棱板;113、布料层;20、托架机构;21、托架;210、容置槽;22、螺杆;23、螺母;24、电机;25、联动杆;26、皮带;27、第一到位结构;28、第二到位结构;29、触杆;31、供液末端;310、连通口;32、导向喷头;40、刮液机构;41、刮片;410、软性端部;411、根部;412、根部端面;413、旋转轴;42、限位结构;421、第一限位板;422、第二限位板;43、v形限位结构;430、旋转槽;431、第一侧边;432、第二侧边;50、辊轮清洁结构;60、终端设备;71、第一传感器;72、第二传感器;80、开口;81、防歪架。
具体实施方式
41.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42.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43.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
含义。
44.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45.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46.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47.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4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9.结合图1-2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清洁机,包括对辊组件10和托架机构20。对辊组件10包括成对设置的多个辊轮11,辊轮11的表层包覆有软性层111。每对辊轮11中,两个辊轮11呈设定间隔设置,且两个辊轮11能够相向旋转以驱动置于两者之间的终端设备60运动并摩擦清洁终端设备60。托架机构20包括托架21,托架21能够在终端设备60的运动路径上移动,托架机构20通过控制终端设备60的运动速度使得处于旋转状态的辊轮11能够在终端设备60的表面发生摩擦,实现手动按压擦拭的清洁效果。
50.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清洁机中,对辊组件10实现了终端设备能够自动进入清洁机,在经过对辊组件10的两个辊轮11时完成清洁,并在清洁完成后自动推出,方便了用户的使用。而且,本公开实施例的清洁机进行清洁/消毒工作时,成对的两个辊轮11将终端设备夹在中间,两个辊轮11在电机的带动下,互相相反转动,在两个辊轮11之间的咬合力的作用下,带动终端设备运动,并结合托架机构20,使辊轮11在终端设备表面产生摩擦力,该摩擦力类似手动按压擦拭的摩擦力,尤其是手指按压擦拭的摩擦力,而且,该摩擦力可控,软性辊轮弹性均匀,达到甚至优于手动清洁终端设备表面的效果。
51.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清洁机利用软性辊轮实现基本的按压擦拭清洁的同时,通过增加清洁液的喷涂,还可以实现采用喷涂杀菌液、抑菌液的传统方法灭菌的清洁方式,清洁/消毒效果稳定有保障。而且能够使终端设备的清洁、杀菌、抑菌便捷化、常态化,让终端设备的清洁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养成更加良好的卫生习惯。
52.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清洁机通过设置对辊组件10的旋转速度和托架21的移动速度,能够快速完成终端设备的清洁,可实现在10秒至20秒内完成整个清洁过程。可将该终端设备清洁机放置在洗手池等周围使用,还可以做到用户洗手前将终端设备(例如,手机)放入设备,设备自动吸入10至20秒的洗手过程中,设备完成手机清洗杀菌,手机自动弹出。用户洗手完毕后拿走手机。做到手部清洁和手机清洁同步进行。即避免了手和手机清洁不一致造成的交叉感染,又利用客户洗手时不使用手机的零碎时间,不耽误人们对手机的使用。
53.本公开实施例中,对辊组件10中采用的辊轮11的表面包覆有软性层111,将该种辊轮11定义为软性辊轮,即在驱动轴112外的包覆层为软性材质。通过设置两个软性辊轮之间的设定间隔,使终端设备置于两个软性辊轮之间时,两个软性辊轮能够发生变形,对终端设备具有一定的夹持作用,而且能够保证辊轮11表面与终端设备表面具有一定的接触面积,
实现对终端设备的按压摩擦清洁,且不会损伤终端设备。即,对辊组件10的每对辊轮11中,两个辊轮11之间即为清洁通道,且清洁通道的宽度(即设定间隔)是依据清洁机所针对适用的终端设备种类的常规厚度范围来确定的。
54.可选地,如图1所示,两个辊轮11的表面之间的过轴心的最短距离d1小于适用的终端设备种类的最小厚度。保证对辊组件10对终端设备的夹持。
55.可选地,如图1所示,两个辊轮11的驱动轴112之间的过轴心的最短距离d2大于适用的终端设备种类的最大厚度。保证对辊组件10对终端设备夹持的同时,又保证适用于所有通用类型的终端设备的顺利通过,完成摩擦清洁。
56.例如,当适用的终端设备种类为手机时,d1小于通用手机的最小厚度,d2大于通用手机的最大厚度。
5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一种辊轮11,包括驱动轴112和软性层111;软性层111包覆于驱动轴112上。本公开实施例的辊轮11为一种软性辊轮,利用软性辊轮转动时,在终端设备表面产生的摩擦力,模仿出手指按压软布、纸巾等材料在终端设备表面擦拭的工作效果。
58.本实施例的辊轮11中,软性层111的材质依据实际需要确定即可。
59.在一些实施例中,软性层111包括弹性材质层和/或具有吸水性的柔性材质层。
60.可选地,软性层111包括弹性材质层。弹性材质包括橡胶或乳胶等。本实施例中,利用清洁液进行清洁时,橡胶/乳胶类弹性材质对清洁液没有吸附性,采用其作为软性层111的辊轮11时,可以将清洁液喷洒至终端设备表面,表面被喷洒了清洁液的终端设备再经过对辊组件10,完成按压摩擦清洁。当然,也不限定将清洁液直接喷洒至辊轮11表面。
61.可选地,软性层111包括具有吸水性的柔性材质层。柔性材质包括海绵等。本实施例中,可以将清洁剂喷洒至辊轮11表面,使终端设备经过吸附有清洁液的对辊组件10,完成摩擦清洁。当然,也不限定将清洁液直接喷洒至终端设备的表面。
62.可选地,软性层111包括弹性材质层和具有吸附性的软性材料层,且弹性材质层位于内层,具有吸附性的软性材料层位于外层。构成复合软性层111,提高软性层111的弹性,增强按压摩擦的清洁效果。
63.在一些实施例中,软性层111包括弹性材质层时,弹性材质层采用的弹性材质为实心结构或者多孔结构。依据所需的弹性要求确定即可。
64.可选地,如图2至图4所示,弹性材质为实心结构。即弹性材质层呈具有轴孔的筒状。
65.可选地,结合图5所示,弹性材质为多孔结构。多孔结构的弹性材质的弹性提高,增强按压摩擦效果,且多孔结构中填充空气,具有一定的缓冲效果,提高柔性按压摩擦效果。多孔结构的具体结构不限定,可以是按一定规则成型的多孔结构,也可以是散布在弹性材质中的不规则的孔结构1111。
66.可选地,多孔结构的弹性材质中,孔结构1111沿辊轮11的轴向设置,形成多个轴向通孔。
67.可选地,多个轴向通孔以辊轮11的轴线为中心,呈散射状排布。
68.本公开实施例中,辊轮11的软性层111一体成型,呈中空筒状结构。
69.本实施例的辊轮11中,软性层111需要具有一定的厚度,厚度不限定,以能够夹持
终端设备并实现对终端设备的摩擦清洁为依据确定即可。可选地,软性层111的厚度为0.5-3.0cm。可选地,软性层111的厚度为1.0-2.0cm。
70.可选地,辊轮11,还包括布料层113,布料层113包覆于软性层111外侧。增强清洁效果。本实施例中,布料层113的材质不限定,只要是具有去污能力、可用于清洁的布类材料即可。
71.可选地,布料层113的材质采用棉质布料。
72.可选地,布料层113采用眼镜布。
73.可选地,布料层113粘结设置于软性层111外周壁上。
74.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轴112的侧壁上设置有棱板1120,棱板1120凸出于驱动轴112的表面。软性层111上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棱板1120对应的凹槽1110。以驱动轴112上的棱板1120嵌设入软性层111的凹槽1110内的方式,将软性层111包覆于驱动轴112上。当然,不限于此种设置方式,其它能够使软性层111与驱动轴112连接且不发生相对位移的方式均可。
75.可选地,棱板1120沿驱动轴112的径向设置。有效防止驱动轴112与软性层111之间的相对位移。
76.可选地,棱板1120的设置数量为多个。例如,2个、3个、4个或者更多个,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即可。
77.本公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每对辊轮11中,两个辊轮11的旋转方向相反,才能使得两个辊轮11之间形成咬合力,以驱动终端设备运动。且,终端设备由两个辊轮11呈相向运动的一侧进入对辊组件10时,才会在两个辊轮11之间的咬合力作用下穿过对辊组件10。如图6中的实线箭头所示,当终端设备由清洁机外进入时,由清洁机的开口80侧观察,两个辊轮11呈相向运动;即,左侧的辊轮11(记为第一辊轮101)呈顺时针旋转,右侧的辊轮11(记为第二辊轮102)呈逆时针旋转。相反地,如图6中的虚线箭头所示,当终端设备退出清洁机时,可以控制改变两个辊轮11的各自的旋转方向,由清洁机的开口80侧观察时,两个辊轮11呈相反运动,第一辊轮101呈逆时针旋转,第二辊轮102呈顺时针旋转,从而将终端设备推出。
78.本公开实施例中,对辊组件10中成对辊轮的数量不限定,可以是一个成对辊轮(如图1所示),也可以是多个成对辊轮。当对辊组件10中包括多个成对辊轮时,各个成对辊轮对齐设置,在各个成对辊轮的两个辊轮11之间构成清洁通道。能够对终端设置进行多重摩擦清洁,提高清洁/消毒效果。
79.在一些实施例中,对辊组件10,还包括驱动结构(记为第一驱动结构),与辊轮11的驱动轴112连接;控制每对辊轮11中的两个辊轮11的旋转方向相反。第一驱动结构的具体结构不限定,只要实现控制每对辊轮11中的两个辊轮11的旋转方向相反即可。
80.可选地,第一驱动结构包括两个电机,分别与每对辊轮11中的两个辊轮11的驱动轴112连接。
81.可选地,第一驱动结构,包括电机、第一齿轮、传动齿轮组和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传动齿轮组和第二齿轮依次啮合,且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分别与每对辊轮11中的两个辊轮11的驱动轴112连接;第一齿轮或第二齿轮与电机的输出轴的啮合;传动齿轮组包括两个啮合的齿轮。实现一个电机驱动对辊组件10。
82.本公开实施例中,托架机构20在为终端设备提供支撑的同时,在终端设备经过对
辊组件10时,例如,进入/推出清洁机时,通过控制终端设备的运动速度,从而实现使得处于旋转状态的辊轮11在终端设备的表面发生按压摩擦。
83.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7和图8所示,托架机构20包括托架21和驱动结构(记为第二驱动结构);托架21具有支撑表面。第二驱动结构上设置托架21,能够带动托架21在终端设备的运动路径上移动,并通过控制托架21的移动速度进而控制终端设备的运动速度,使得处于旋转状态的辊轮11在终端设备的表面发生摩擦。
84.可选地,控制托架21的移动速度低于终端设备的运动速度。当终端设备在进入清洁机时,对辊组件10中的成对的两个辊轮11相向旋转(如图7中实线箭头所示),形成向下的咬合力,使终端设备的一端置于托架21上,控制托架21向下移动,并控制托架21的移动速度低于两个辊轮11形成的咬合力使终端设备向下运动的运动速度,从而使辊轮11在终端设备的表面形成摩擦,进行按压摩擦清洁,实现手动按压擦拭的清洁效果。
85.可选地,托架机构20还用于当终端设备到达终止位置后再将终端设备推出。达到终端设备自动进出清洁机的目的。
86.可选地,结合图8所示,一种第二驱动结构,包括电机24、螺杆22和螺母23,电机24包括输出端;螺杆22设置于电机24的输出端,在电机24的带动下作旋转运动;螺母23设置于所述螺杆22上,且与托架21连接;螺母23在螺杆22的旋转运动的带动下,沿螺杆22移动。本实施例的驱动结构利用涡轮蜗杆的原理,实现托架21的移动。螺杆22沿终端设备的运动路径设置即可。
87.可选地,螺杆22竖直设置。
88.可选地,螺杆22的数量为两个,螺母23的数量为两个,一个螺杆22和一个螺母23构成一个套件;两个套件分别设置于托架21的两端,托架21分别与两个螺母23连接;控制两个套件中的螺母23同步移动。其中,控制两个套件中的螺母23同步移动的方式不限定,可以是每个套件的螺杆22与一个电机24连接,分别控制。也可以是采用一个电机24,利用联动结构,将两个套件中的螺杆22连接至电机24的输出端上。
89.可选地,如图8所示,联动结构包括联动杆25和皮带26,联动杆25和电机24的输出端通过皮带26连接,联动杆25的两端通过传动齿轮组与螺杆22连接,从而将电机24输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两个螺杆22的同步旋转。
90.可选地,另一种第二驱动结构,包括伸缩结构件,其伸缩端上设置有托架21。通过伸缩结构件的伸缩来实现托架21的移动。伸缩结构件的伸缩方向与终端设备的运动路径一致。伸缩结构件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托架21的两端。
91.本公开实施例中,托架21的位移区间是相对固定的,其能够在位移区间的两端点之间移动。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托架机构20,还包括第一到位结构27和第二到位结构28,分别设置于托架21的位移区间的两端点上;使得在托架21位移至位移区间的两端点位置时能停止当前位移方向的位移,或者,控制使托架21停止当前位移方向的位移并反向移动。位移区间的一个端点位置是将终端设备推出清洁机时位移的推出终止位置,例如,如图7中实线所示的托架21在无限接近辊轮11表面的位置;或者,如图19中的实线所示的托架21位于对辊组件10下方的供液机构的供液末端31下方的位置。另一端点位置是终端设备完全通过对辊组件10的清洁通道进入清洁机时的进入终止位置,例如,如图7中虚线所示出的托架21的位置,此时终端设备完全通过对辊组件10的清洁通道且其上端面无限接近辊轮11表面的
位置;或者,如图20中所示的托架21的位置,此时终端设备完全通过对辊组件10的清洁通道且其上端不超过位于对辊组件10下方的供液机构的供液末端31的位置。针对供液机构的供液末端31位于对辊组件10下方时,通过设置托架21的宽度以及供液末端31之间的距离,托架21的推出终止位置也可以是在无限接近辊轮11表面的位置。
92.可选地,第一到位结构27设置于托架21的推出终止位置处,第二到位结构28设置于托架21的进入终止位置处。
93.可选地,第一到位结构27和第二到位结构28采用传感器;当感应到托架21位移至相应的端点位置时,控制使托架21停止当前位移方向的位移,或者,控制使托架21停止当前位移方向的位移并反向移动。
94.可选地,第一到位结构27和第二到位结构28采用位置开关,分别设置于托架21的位移区间的两端点上;托架21上设置触发结构;当托架21位移至相应的端点位置时,托架21上的触发结构触发位置开关上的触点,控制使托架21停止当前位移方向的位移,或者,控制使托架21停止当前位移方向的位移并反向移动。如图8所示,在螺母23上设置触杆29,以触发位置开关,确定托架21位移到位。
95.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9和图23所示,托架机构20中,托架21的支撑面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容置槽210。终端设备的一端部可置于该容置槽210内,对终端设备进行限位,使终端设备在运动过程中保持稳定,提高清洁效率和清洁效果。
96.可选地,如图23所示,容置槽210的长度方向的两个侧壁呈斜面,使容置槽210的敞口端的尺寸大于槽底尺寸。起到导向作用,保证终端设备进入凹槽1110。
97.可选地,如图9所示,容置槽210的呈阶梯槽;且每个阶梯的侧壁呈斜面。以适应不同厚度的终端设备。
98.可选地,参考图23所示,容置槽2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个侧壁还可以作为辊轮11清洗结构。通过控制托架21的位移位置使该两个侧壁抵压对辊组件10的辊轮11,同时控制辊轮11旋转,起到刮除辊轮11上的清洗污液的作用。
99.本公开实施例中,托架21的宽度不限定,依实际情况确定即可。
100.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清洁机,还包括供液机构,用于向终端设备60或者辊轮11上供给清洁液。利用清洁液对终端设备进行按压擦拭,以实现对终端设备的清洁。清洁液可以使用传统杀菌抑菌液体(例如,75%的酒精、84消毒液),也可以使用带清洁功能的液体(例如清洁玻璃水)或采用兼顾杀菌及清洁的混合液体,以达到更好的清洁污垢、杀菌、抑菌的效果。也就是说,本公开实施例的清洁机可以只具有去污的清洁效果,也可以是带有杀菌抑菌的清洁效果,不限定。
101.供液机构的供液方式和供液时机不限定,可以是在清洁机工作过程供给清洁液,例如,喷洒。也可以是在清洁机待机时,预先向辊轮11上供给清洁液,例如,浸渍或者喷洒。可选地,供液机构采用喷洒机构,向终端设备60或者辊轮11上喷洒清洁液。
102.本公开实施例中,供液机构,一般包括供液末端31,即直接朝向终端设备60或辊轮11供液的结构件,例如,喷头或者喷液管。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供液结构用于向终端设备上供液清洁液时,供液机构的供液末端31设置于对辊组件10的上方和/或下方。依据清洁机对终端设备进行摩擦清洁时,终端设备是进入清洁机的进入运动方向还是被推出清洁机的推出运动方向,保证终端设备在进入对辊组件10进行摩擦清洁前其表面具有清洁液即可。此
处,对辊组件10的上方是以图1所示的视图进行定义的,即靠近清洁机的开口80侧;则下方为背离清洁机的开口80侧,或者为清洁机的内部侧。
103.可选地,当清洁机对进入运动方向的终端设备进行摩擦清洁时,供液机构的供液末端31设置于对辊组件10的上方。例如,喷洒机构的导液管设置于对辊组件10的上方。对应于后述的第一种清洁流程。
104.可选地,当清洁机对推出运动方向的终端设备进行摩擦清洁时,供液机构的供液末端31设置于对辊组件10的下方。例如,喷洒机构的导液管设置于对辊组件10的下方。对应于后述的第三种清洁流程。
105.可选地,当清洁机对进入运动方向和推出运行方向的终端设备均进行摩擦清洁时,供液机构的供液末端31设置于对辊组件10的上方和下方。例如,喷洒机构的导液管同时设置于对辊组件10的上方和下方。对应于后述的第二种清洁流程。
106.当然,当供液机构用于向辊轮11供给清洁液时,则供液机构的供液末端31只要设置于辊轮11周围并朝向其表面喷液即可。
107.供液机构的供液末端31除了设置位置外,当供液机构向终端设备上供给清洁液时,需要将清洁液供给至终端设备的所有需要清洁的表面,例如,终端设备的屏幕面、背壳面,以及上端面、下端面、左端面和右端面等。因此,可以通过设置供液末端31的结构形式和喷液方向等来实现上述要求。
108.可选地,结合图10和图11所示,供液机构(喷洒机构)的供液末端31包括导液管,导液管的第一端接入清洁液,第二端封闭;并在导液管上开设多个喷液口,以喷液口朝向终端设备或者辊轮11的方式设置导液管。清洁液被输送入导液管后经由喷液口喷洒向终端设备或辊轮11表面,其中,终端设备的表面包括屏幕面、背壳面,以及上端面、下端面、左端面和右端面等。
109.可选地,导液管包括两个相对的喷液管段,喷液口设置于喷液管段上。则两个相对的喷液管段之间的空间即为终端设备的运动路径,可同时向终端设备的两侧喷洒清洁液,保证终端设备的表面均可被喷洒到清洁液;以及,在向辊轮11供给清洁液时,可同时向对辊组件10中的每对辊轮11中的两个辊轮11供给清洁液,保证清洁效果。
110.本实施例的喷洒机构中,为了实现清洁液的输送,喷洒机构还包括泵送组件,保证将清洁液输送至导液管内。
111.可选地,喷洒机构还包括水泵和水箱,水箱与导液管的第一端连通,水泵设置于水箱与导液管的连通管路上。为清洁液的输送提供动力。本实施例中,水箱可以采用常规水箱,也可以采用压力容器,为容器内的清洁液预先施加一定的压力,提高喷洒效果。
112.可选地,如图11所示,喷洒机构中,一种供液末端31,包括u形导液管,u形导液管的两个相对的直管部上设置有多个喷液口,以喷液口朝向终端设备60或者辊轮11的方式将u形导液管围设在终端设备的运行路径上。
113.可选地,u形导液管的一端口封闭,另一端口接入清洁液。
114.可选地,u形导液管的两个端口均封闭,在u形部的弯折处开设连通口310,接入清洁液。可在喷洒机构的启动初期,使两个直管部能同步喷洒清洁液,提高清洁液喷洒的均匀性。
115.可选地,喷洒机构,还包括导向喷头32,分别设置于喷液口上。通过设置导向喷头
32的喷射角度,实现将清洁液喷洒至终端设备的所有需要清洁的表面。
116.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2至图14所示,终端设备清洁机,还包括刮液机构40,设置于终端设备的运动路径上,用于刮除终端设备上残留的清洁液。本实施例中,刮液机构40在终端设备摩擦清洁后被推出清洁机之前进行残留清洁液的刮除,保证终端设备表面干爽,提高用户体验。即,刮液机构40,设置于终端设备退出清洁机的运动路径的末端上,例如,清洁机的开口80内侧。
117.可选地,结合图12至图14所示,刮液机构40,包括两个刮片41和限位结构42;刮片41具有软性端部410,两个刮片41相对且旋转设置于终端设备清洁机的开口80处的相对两侧,限位结构42设置于刮片41的旋转方向上的两侧,使刮片41的旋转范围限定在第一旋转位置与第二旋转位置之间;且在刮片41的旋转范围内,两个刮片41的软性端部410的边沿之间的距离小于终端设备的厚度。
118.可选地,在刮片41的旋转范围内,两个刮片41的软性端部410的边沿搭接或交叠。刮液效果好。
119.可选地,刮片41呈长条片状;刮片41的软性端部410为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部旋转设置。沿终端设备的屏幕面和背壳面设置,完成对终端设备的主要表面的残余液体的刮除。
120.可选地,长条片状的刮片41的厚度一致。
121.可选地,长条片状的刮片41的由根部411向软性端部410的厚度减小。保证软性端部410能够变形且更好地贴合终端设备表面,达到更好的刮除效果。
122.可选地,刮片41采用弹性材质。例如,橡胶材质。
12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旋转位置为沿终端设备的推出运动方向旋转的极限位置(如图12图13和图14中虚线所示的刮片41的位置),第二旋转位置为沿终端设备的进入运动方向旋转的极限位置(如图12图13和图14中实线所示的刮片41的位置),则两个刮片41处于第一旋转位置时的间距小于处于第二旋转位置时的间距。即,刮片41处于第二旋转位置时的第二旋转角度a2大于刮片41处于第一旋转位置时的第一旋转角度,使终端设备进入清洁机内时,刮片41向内的旋转角度大,所需变形小(如图16所示),减小终端设备在进入清洁机时刮片41对其的阻滞作用,让终端设备进入。当终端设备被推出清洁机时,刮片41向外的旋转角度小或者无旋转,刮片41的软性端部410变形大并贴合在终端设备表面(如图18所示),增加其被推出清洁机时刮片41对其的阻滞作用,完成对终端设备表面的残余清洁液的刮除,实现刮液目的,并保证刮液效果。此处,第一旋转角度和第二旋转角度均是以与终端设备的运动路径垂直的方向为基准面的。
124.可选地,如图12所示的一种限位结构42,包括第一限位板421和第二限位板422,第一限位板421设置于外侧(即刮片41的第一旋转位置侧),第二限位板422设置于内侧(即刮片41的第二旋转位置侧),且第一限位板421与刮片41之前设置有第一间距,第二限位板422与刮片41之间设置有第二间距。保证刮片41能够旋转。
125.可选地,第一限位板421和第二限位板422均以垂直于终端设备的运动路径的方式设置。
126.另外,在第一间距和第二间隔确定的基础上,刮片41的旋转角度还受到第一限位板421的向中间延伸的第一延伸长度和第二限位板422向中间延伸的第二延伸长度的影响,
因此,可以在确定第一旋转位置和第二旋转位置的基础上,进而确定第一间距和第二间隔以及第一限位板421和第二限位板422向中间延长的长度。其中,当第一限位板421和第二限位板422以垂直于终端设备的运动路径设置时,两者的宽度即为两者向中间延伸的延伸长度。
127.可选地,第一间距小于第二间距,且第一延伸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二延伸长度。保证第一旋转角度小于第二旋转角度,实现减小终端设备进入时的阻滞作用,而增大终端设备被推出时其表面与刮片41的接触面积,保证刮液效果。
128.可选地,第一间距为零,且第一限位板421以与终端设备的运动路径垂直的方式设置。即,刮片41的第一旋转位置即为刮片41处于与终端设备的运动路径垂直的位置,则第一旋转角度为零。
129.可选地,第一间距为零,第一延伸长度大于第二延伸长度;第一限位板421和第二限位板422均以垂直于终端设备的运动路径的方式设置。第一旋转角度为零,增大第二旋转角度,减少终端设备进入清洁机时的阻滞。
130.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3所示,另一种限位结构42,呈v形,v形限位结构43的内侧拐角处设置旋转槽430,且其第一侧边431的长度大于第二侧边432的长度。刮片41的根部411设置有与旋转槽430适配的旋转轴413,使刮片41旋转设置于v形限位结构43内,v形限位结构43的第一侧边431和第二侧边432限定了刮片41的旋转范围。
131.可选地,以v形限位结构43的第一侧边431垂直于终端设备的运动路径的方式设置v形限位结构43。则第一旋转角度为零,第二旋转角度即为v形限位结构43的v形夹角。
132.可选地,如图14所示,v形限位结构43的第二侧边432的长度为零;刮片41的根部端面412的一侧边缘上设置有旋转轴413,旋转轴413能够适配于旋转槽430。利用刮片41的根部端面412与旋转槽430的槽沿的搭置来限定第二旋转位置。
133.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清洁机的清洁过程如下:当终端设备60放入对辊组件10之间时,控制对辊组件10相向运动,并控制托架机构20使托架21沿终端设备60的运动方向移动,使终端设备60进入;当终端设备60运动至进入终止位置时,控制托架机构20使托架21反向移动,将终端设备60推出;通过在终端设备60进入时控制托架21的移动速度,以及在终端设备60被推出时控制对辊组件10的旋转方向,实现终端设备60在进入过程中进行摩擦清洗和/或在被推出过程中进行摩擦清洗。即,终端设备清洁机包括三种清洁模式,第一种为进入清洗模式,第二种为推出清洗模式,第三种为进入和推出复合清洗模式。
134.可选地,终端设备清洁机还包括控制组件,用于实现上述清洁过程。
135.下面结合图15至图22对该三种清洁模式进行具体说明。
136.结合图15至图18所示,第一种清洁模式,当终端设备放入对辊组件10之间时(如图15所示),控制对辊组件10相向运动,并控制托架机构20使托架21沿终端设备的运动方向移动,且控制托架21的移动速度低于终端设备的运动速度,实现终端设备在进入的过程中进行摩擦清洗(如图16所示);当终端设备运动至进入终止位置时(如图17所示),控制托架机构20使托架21反向移动,并控制对辊组件10反向旋转/停止旋转,实现终端设备直接推出(如图18所示)。
137.结合图19至图22所示,第二种清洁模式,当终端设备放入对辊组件10之间时(如图19所示),控制对辊组件10相向运动,并控制托架机构20使托架21沿终端设备的运动方向移
动,且控制托架21的移动速度等于/高于终端设备的运动速度,实现终端设备直接进入;当终端设备运动至进入终止位置时(如图20所示),控制托架机构20使托架21反向移动,并控制对辊组件10保持当前的旋转方向,实现终端设备在被推出的过程中进行摩擦清洁(如图21所示)。当托架21移动至推出终止位置时(如图22所示),终端设备的部分已被推出清洁机,将其拔出即可,在拔出过程中,对辊组件10仍在保持当前的旋转方向,完成摩擦清洁。当确定终端设备取走后,控制对辊组件10停止旋转,托架21复位即可。
138.结合图15和图16,以及图20至图22所示,第三种清洁模式,在终端设备进入时(如图15所示),控制对辊组件10相向运动,并控制托架机构20使托架21沿终端设备的运动方向移动,且控制托架21的移动速度低于终端设备的运动速度,实现终端设备在进入的过程中进行摩擦清洗(如图16所示);当终端设备运动至进入终止位置时(如图20所示),控制托架机构20使托架21反向移动,并控制对辊组件10保持当前的旋转方向,实现终端设备在被推出的过程中进行摩擦清洁(如图21所示)。当托架21移动至推出终止位置时(如图22所示),终端设备的部分已被推出清洁机,将其拔出即可,在拔出过程中,对辊组件10仍在保持当前的旋转方向,完成摩擦清洁。当确定终端设备取走后,控制对辊组件10停止旋转,托架21复位即可。
139.第三种清洁模式是结合了第一种清洁模式的终端设备的进入阶段和第二种清洁模式的终端设备的推出阶段,实现在终端设备在进入过程中和被推出过程中均进行摩擦清洗。
140.上述三种清洁模式中,托架21的初始位置均默认为其处于推出终止位置。然而,在第二种清洁模式中,终端设备是直接进入清洁机,在进入的过程中,不需要与辊轮11产生摩擦,因此,托架21的初始位置可以是进入终止位置,如图19中实线所示的托架21所在的位置。即,一种变形的第二种清洁模式,在终端设备进入时,托架21位于进入终止位置处,控制对辊组件10相向运动,实现终端设备直接进入;当终端设备进入并置于托架21上后,控制托架机构20使托架21反向移动,控制对辊组件10保持当前的旋转方向,实现终端设备在被推出的过程中进行摩擦清洁。
141.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清洁机的清洁模式可以是前述三种清洁模式中的一种或多种,依据实际需要确定即可。
142.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清洁机包括供液机构时,则,终端设备清洁机的清洁过程中,还包括:当终端设备放入所述对辊组件10之间时,控制启动供液结构;或者,在终端设备运动至进入终止位置时,控制启动供液结构。
143.其中,针对第一种清洁模式中,当终端设备放入所述对辊组件10之间时,控制启动供液结构,向终端设备或者辊轮11表面供给清洁液;并在终端设备运动至进入终止位置时,停止供液。当供液结构向终端设备表面供给清洁液时,控制开启设置于对辊组件10的上方的供液结构的供液末端31。
144.针对第二种清洁模式,在终端设备运动至进入终止位置时,控制启动供液结构,向终端设备或者辊轮11表面供给清洁液;并在终端设备被取出后,停止供液。当供液结构向终端设备表面供给清洁液时,控制开启设置于对辊组件10的下方的供液结构的供液末端31。
145.针对第三种清洁模式,当供液结构向辊轮11上供给清洁液时,在终端设备运动至进入终止位置时,控制启动供液结构;并在终端设备被取出后,停止供液。当供液结构向终
端设备表面上供给清洁液时,当终端设备放入所述对辊组件10之间时,控制开启设置于对辊组件10的上方的供液结构的供液末端31,并在终端设备运动至进入终止位置时,停止该上方的供液末端31供液,同时开启设置于对辊组件10的下方的供液结构的供液末端31,然后在终端设备被取出后,停止该下方的供液末端31供液。
146.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清洁机,还包括控制组件,用于实现前述的清洁过程,即三种清洁模式。
147.可选地,一种控制组件,包括第一传感器71、第二传感器72和第三传感器,以及控制器。第一传感器71设置于所述终端设备清洁机的开口80处,用于确定终端设备放入所述对辊组件10之间;第二传感器72设置于托架21的进入终止位置处,用于确定托架21/终端设备运动至进入终止位置;第三传感器设置于托架21的推出终止位置处,用于确定托架21运动至推出终止位置;控制器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传感器71、第二传感器72和第三传感器连接,输出端分别与对辊组件10和托架机构20控制连接。
148.本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71可以采用位置传感器或者红外传感器等。当终端设备放入时,触发该第一传感器71,第一传感器71反馈第一控制信号(即启动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则启动清洁机进入清洁模式。
149.本实施例中,第二传感器72可以采用位置传感器或者红外传感器等,当托架21/终端设备移动至进入终止位置时,触发该第二传感器72,第二传感器72反馈第二控制信号(即进入终止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依据第二控制信号进行接下来的控制动作。可选地,第二传感器72可以采用托架机构20中的第二到位结构28代替,利用第二到位结构28来反馈第二控制信号。
150.本实施例中,第三传感器可以采用位置传感器或者红外传感器等,当托架21/终端设备移动至推出终止位置时,触发该第三传感器,第三传感器反馈第三控制信号(即推出终止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依据第三控制信号停止托架21的移动,则完成一个清洁流程。可选地,第三传感器可以采用托架机构20中的第一到位结构27代替,利用第一到位结构27来反馈第三控制信号。
151.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清洁机包括供液机构,控制器的输出端与供液机构控制连接(例如,与水泵控制连接),依据控制信号控制供液机构向终端设备或者所述辊轮11上供给清洁液。
152.本公开实施例中,结合图23和图24所示,终端设备清洁机,还包括辊轮清洁结构50,可在抵压所述辊轮11的第一位置与脱离所述辊轮11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当辊轮清洁结构50位于第一位置时,使辊轮11旋转,挤压清除辊轮11上的污物。实现对辊轮11的清洁,保证终端设备的清洗效果。
153.本公开实施例中,结合图23和图24所示,提供了一种用于终端设备清洁机的辊轮清洁装置,包括对辊组件10和辊轮清洁结构50。对辊组件10的具体结构参见前述相关内容即可,在此不再赘述。辊轮清洁结构50可在抵压所述辊轮11的第一位置与脱离所述辊轮11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当辊轮清洁结构50位于第一位置时,使辊轮11旋转,挤压清除辊轮11上的污物。实现对辊轮11的清洁,保证终端设备的清洗效果。
154.本公开实施例中,辊轮清洁结构50的第二位置不限定,只要不与辊轮11接触的其他位置均可,依据辊轮清洁结构50的结构形式确定即可。
155.本公开实施例中,辊轮清洁结构50可以是独立设置一种结构,通过移动机构使辊轮清洁结构5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此时,辊轮清洁结构50可以是一种弧形刮片。弧形刮片能够与辊轮11随心贴合,提高挤压清除污物的效果。
156.可选地,辊轮清洁结构50设置于托架机构20的托架21上,通过控制托架21移动,实现辊轮清洁结构50处于抵压辊轮11的第一位置。将辊轮清洁结构50整合至托架21上,结构紧凑,且基于清洁机本身的托架机构20,实现辊轮清洁结构50的位置切换,便于控制,简化控制过程。此时,辊轮清洁结构50的第二位置可以是托架21的推出终止位置,也可以是托架21的进入终止位置。
157.可选地,辊轮清洁结构50包括条状凸块,沿托架21的长度方式设置于托架21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该条状凸块抵压辊轮11,使辊轮11变形,从而将辊轮11上残留的污物清除。
158.可选地,所述条状凸块的表面呈曲面。在辊轮11表面挤压刮除污物时不会损伤辊轮11的软性层111或者布料层113。
159.可选地,托架21与辊轮清洁结构50一体成型。
160.可选地,如图24所示,所述托架21的横向截面呈倒梯形。结构简单,便于成型。倒梯形的托架的两个底角部位即为辊轮清洁结构50。
161.可选地,如图23所示,托架21的支撑面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容置槽210,容置槽2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个侧壁作为辊轮11清洗结构。容置槽210的设置完成对终端设备限位功能的同时,形成了凸出的侧壁,巧妙地构成了辊轮清洁结构50。
162.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辊轮清洁控制器,用于当需要对辊轮11进行清洁时,控制辊轮清洁结构50切换至第一位置,并控制辊轮11旋转,挤压清除辊轮11上的污物。
163.可选地,当辊轮清洁结构50设置于托架21上时,辊轮清洁控制器还用于控制托架21位移,使辊轮清洁结构50位于抵压辊轮11的第一位置。基于清洁机本身的托架机构20,实现辊轮清洁结构50的位置切换,控制简单,容易实现。
164.本公开实施例中,确定辊轮11需要进行清洁的方式不限定,可以是依据除污控制信号启动,例如,用户触发启动。也可以是定时自动启动,例如,间隔设定时间后自动启动,或者固定每天的具体时间启动,或者完成第n次清洁流程后自动启动。依据需要设定即可。
165.可选地,辊轮清洁控制器,用于当终端设备清洁机完成第n次清洁流程时,控制托架机构20使托架21继续沿推出方向移动至第一位置,使托架21上的辊轮清洁结构50抵压辊轮11,保持辊轮11处于旋转状态,从而完成挤压清除辊轮11上的污物。清洗结束后,控制托架21向下移动至推出终止位置即可。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166.可选地,辊轮清洁控制器,还用于在辊轮清洁过程中,还控制供液机构向辊轮11上供给清洁液。提高清洁效果。此处,供液机构的结构参见前述内容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167.本公开实施例中,当终端设备进入清洁机后,如图7中虚线所示的托架21所处的进入终止位置处,通过设定托架21的进入终止位置,可使终端设备60的外侧端部(即图7所示的上侧端部)位于对辊组件10的两个辊轮的下半部之间,可以防止终端设备倾斜或倾倒,保证顺利被推出。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清洁机,还包括,防歪架,设置于托架的移动路径两侧,限定出托架的部分或全部的移动通道。防歪架限定的移动通道位于托架的移动路径上,因此,终端设备在进入清洁机内部后,该防歪架与托架配合,保证终端设备保持
在其运动路径上,不会发生倾斜甚至倾倒,导致推出时受阻的现象。如图25所示,沿托架21的移动方向设置的防歪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架81,两个支架81之间限定出托架21的移动通道,也即终端设备60的运动通道,支架81的结构形式不限于图25中所示的结构,所有能够限定出一通道的结构形式均可。
168.当然,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清洁机,还包括支撑架,用于设置对辊组件、供液机构和刮液机构等功能机构。支撑架的结构形式不限定,只要使各功能机构以前述的设置位置等要求布局设置,实现各自的功能即可。
169.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清洁机,还包括壳体,将前述的各结构件罩设。并在壳体上开设开口80,用于终端设备60的进入和推出。开口80的大小依据终端设备放入时的尺寸确定即可。壳体的底壁上还可以设置排液孔,以排出清洁液。
170.本公开实施例中,终端设备60放入清洁机时可以横向放入,也可以竖向放入,不限定,依据实际需要确定即可。
171.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技术特征:
1.终端设备清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对辊组件,包括成对设置的多个辊轮,所述辊轮的表面包覆有软性层;每对辊轮中,两个所述辊轮呈设定间隔设置,且两个所述辊轮能够旋转以驱动置于两者之间的终端设备运动并摩擦清洁所述终端设备;托架机构,包括托架,所述托架能够在所述终端设备的运动路径上移动,为所述终端设备提供支撑;所述托架机构通过控制终端设备的运动速度使得处于旋转状态的所述辊轮在所述终端设备的表面发生摩擦,实现手动按压擦拭的清洁效果;控制组件,用于当终端设备放入所述对辊组件之间时,控制所述对辊组件相向运动,并控制所述托架机构使所述托架沿终端设备的运动方向移动,使终端设备进入;当终端设备运动至进入终止位置时,控制所述托架机构使所述托架反向移动,将终端设备推出;通过在终端设备进入时控制所述托架的移动速度,以及在终端设备被推出时控制所述对辊组件的旋转方向,实现终端设备在进入过程中进行摩擦清洗和/或在被推出过程中进行摩擦清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清洁机,其特征在于,在终端设备进入时,控制所述托架的移动速度低于终端设备的运动速度,实现终端设备在进入的过程中进行摩擦清洗;同时,在将终端设备推出时,控制所述对辊组件反向旋转/停止旋转,实现终端设备直接推出;或者,在终端设备进入时,控制所述托架的移动速度等于/高于终端设备的运动速度,实现终端设备直接进入;同时,在将终端设备推出时,控制所述对辊组件保持当前的旋转方向,实现终端设备在被推出的过程中进行摩擦清洁;或者,在终端设备进入时,控制所述托架的移动速度低于终端设备的运动速度,实现终端设备直接在进入的过程中进行摩擦清洗;同时,在将终端设备推出时,控制所述对辊组件保持当前的旋转方向,实现终端设备在被推出的过程中进行摩擦清洁;或者,在终端设备进入时,所述托架位于进入终止位置处,实现终端设备直接进入;同时,当终端设备进入并置于所述托架上后,控制所述托架机构使所述托架反向移动,控制所述对辊组件保持当前的旋转方向,实现终端设备在被推出的过程中进行摩擦清洁。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终端设备清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机构,包括:托架,具有支撑面;驱动结构,其上设置所述托架,能够带动所述托架在所述终端设备的运动路径上移动,并通过控制所述托架的移动速度进而控制终端设备的运动速度,使得处于旋转状态的所述辊轮在所述终端设备的表面发生摩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设备清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括:电机,包括输出端;螺杆,设置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在所述电机的带动下作旋转运动;螺母,设置于所述螺杆上,且与所述托架连接;在所述螺杆的旋转运动的带动下,沿所述螺杆移动;或者,所述驱动结构,包括:伸缩结构件,其伸缩端上设置有所述托架。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终端设备清洁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液机构,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或者所述辊轮上供给清洁液;
所述控制组件,还用于当终端设备放入所述对辊组件之间时,控制启动所述供液结构;或者,还用于在终端设备运动至进入终止位置时,控制启动所述供液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设备清洁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供液机构用于向终端设备上供给清洁液时,所述供液机构的供液末端设置于所述对辊组件的上方和/或下方;用于在终端设备进入或被推出时向终端设备供给清洁液。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终端设备清洁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刮液机构,设置于终端设备的运动路径上,用于刮除终端设备上残留的清洁液。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设备清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液机构,包括:两个刮片,所述刮片具有软性端部;两个所述刮片相对且旋转设置于终端设备清洁机的开口处的相对两侧;限位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刮片的旋转方向上的两侧,使刮片的旋转范围限定在第一旋转位置与第二旋转位置之间;在所述刮片的旋转范围内,两个所述刮片的软性端部的边沿之间的距离小于终端设备的厚度。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终端设备清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第一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终端设备清洁机的开口处,用于确定终端设备放入所述对辊组件之间;第二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托架的进入终止位置处,用于确定所述托架的运动至进入终止位置;第三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托架的推出终止位置处,用于确定所述托架的运动至推出终止位置;控制器,其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连接,接收控制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对辊组件和所述托架机构控制连接,依据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对辊组件和所述托架机构动作。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设备清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清洁机包括供液机构,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供液机构控制连接,依据控制信号控制所述供液机构向所述终端设备或者所述辊轮上供给清洁液。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用于终端设备的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终端设备清洁机,包括:对辊组件、托架机构和控制组件,对辊组件的两个辊轮能够旋转以驱动置于两者之间的终端设备运动;托架机构包括托架,托架能在终端设备的运动路径上移动,控制终端设备的运动速度使处于旋转状态的辊轮在终端设备的表面发生摩擦,实现手动按压擦拭的清洁效果;控制组件实现终端设备在进入过程中进行摩擦清洗和/或在被推出过程中进行摩擦清洗。终端设备清洁机,使终端设备能够自动进入,在经过对辊组件时完成清洁,再自动推出,方便用户的使用。辊轮在终端设备表面产生类似手动按压擦拭的摩擦力,达到甚至优于手动清洁终端设备表面的效果。能够快速完成终端设备的清洁。终端设备的清洁。终端设备的清洁。
技术开发人、权利持有人:于泳